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相應部經典與雜阿含經 / 增谷文雄 著 一 已如所述,南傳「相應部經典」是漢譯「雜阿含經」的相對經典,漢譯「雜阿含經 」是南傳「相應部經典」的同本。可是,乍見之下,要認出來,也未必是件容易的事,何 以故呢?因為其中有種種原因,例如前文所述,此一經集的名稱顯然不同。而要理解「相 應部經典」在中國何以被譯為「雜阿含經」的經緯,並不簡單。而且其所收錄的經數也相 當懸殊。「雜阿含經」為數一三六二經;而「相應部經典」則擁有七七六二經。因此可知 ,兩經集所收錄的範圍不同。不像「中部經典」與「中阿含經」,或「長部經典」與「長 阿含經」那樣,範圍可說大致相同。儘管如此,我們可以認定阻礙辨認工作的是,漢譯的 「雜阿含經」在翻譯時,它的編輯原形顯然已被破壞。 例如,南傳的「相應部經典」,全經大別為五品(vagga=section),又分為五十六 相應(sajyutta=tied),然後再把七七六二經分配在其中。但漢譯「雜阿含經」則與此不 同,乃是將其所包含的一三六二經,只分為五十卷,而卻沒有表示各卷究竟集錄何種類的 經。照理來說,分配諸經的原則應該是依其內容,加以類別,這才能說是「相應」,但在 「雜阿含經」卻無類別之分。 我認為「雜阿含經」的編集方式稍微鬆散些,因為如仔細審查一下「雜阿含經」, 則處處可見到奇異的標題。略如下列情形。 a在第十六卷開頭有「雜因誦第三品之四」的標題。 b在第十七卷開頭有「雜因誦第三品之五」的標題。 c在第十八卷開頭有「弟子所說誦第四品」的標題。 d在第二十四卷開頭有「第五誦道品第一」的標題。 而在其他各卷,則完全看不到這類的標題。那麼問題是在「雜阿含經」的原本上, 是否本來就不存在這種標題呢?或是翻譯時雖然把標題刪掉了,卻剩下這些忘記一起刪掉 呢? 我們當然只好認為那是編集者們的一時疏忽,而只有這四個是忘記刪掉的。我的恩 師?崎正治博士即注意到這一點,因而發心從事恢復漢譯「雜阿含經」原狀的研究工作, 最後,終於得到概略的結論,而撰寫了「漢譯四阿含的研究」(The Four Buddhist Agamas in Chinese 1908)一書。對我們而言,這將成為研究「阿含經」的出發點。 關於恢復原狀的工作,現在不予詳談,而僅就其原狀的基本舉出下列五品(vagga, 在此意譯作「誦」): 1. 五蘊誦(Khandha-vagga) 2. 六入處誦(Sal?yatana-vagga) 3. 雜因誦(Nid?na-vagga) 4. 道誦(Magga-vagga) 5. 頌偈誦(Sag?tha-vagga) 於是,如弟子所說誦、八眾誦、如來誦等諸經,都被插入此五品之內。從而構成了 八品、六三相應、一三六二經的「雜阿含經」。 如此分析的同時,會讓我們聯想起南傳「相應部經典」的結構,亦如上所述,將全 經大別為五品(vagga,在「南傳大藏經」意譯作「篇」),從而構成五十六應、七七六二 經。其五品如下: 1. 有偈品 (Sag?tha-vagga) 2. 因緣品(Nid?na-vagga) 3. 蘊品(Khandha-vagga) 4. 六處品(Sail?yatana-vagga) 5. 大品(Mah?-vagga) 如果將上列五品與前述已經過復原的漢譯「雜阿含經」之五品相比較,其譯語雖然 稍有差異,但其中除了一品是例外,其他四品的原語均相同。亦即,因緣品與雜因誦,蘊 品與五蘊誦,六處品與六入處誦,以及有偈品與頌偈誦,原本就是從同一原語翻譯成的。 至於例外的一品,就是指大品(Mah?-vagga)與道誦(Magga-vagga);那是因為南傳的「相 應部經典」把相當於漢譯「雜阿含經」道誦的這一品,認為是極重要而篇幅較大的一品, 所以將它稱成「大品」。至於內容方面,兩者都是有關修證的諸經之集錄,這點則完全相 同。故知南傳「相應部經典」是漢譯「雜阿含經」的相等經;而反過來說,漢譯「雜阿含 經」是南傳「相應部經典」的同本,這是無庸置疑的。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195.183
neaman:請問文章作者是? 10/07 18:37
※ 編輯: imagewind 來自: 218.174.195.183 (10/07 18:46)
imagewind:忘了補上。謝謝neaman大大的提醒 ^^ 10/07 18:46
neaman:阿彌陀佛, 謝謝分享文章. 10/07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