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從《阿含講要》到《佛法概論》 導師依龍樹與無著的方式,不但重視《阿含》與律,而且依《阿含》與律的內容,來與大 乘佛教做一連結。舉例而言,他著作的《佛法概論》,原本名為《阿含講要》。《阿含經 》裡,大乘的名相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他卻在講《阿含》的時候,依據它的內容,整理成 總體佛法的綱領。 定名為《佛法概論》,首先就讓南傳佛教無話可說,因為他把《阿含》等同於「佛法」, 甚至當作佛法的全部。但是本書內容在很多地方,已經把大乘與聲聞的藩籬打掉,重新建 構成一個完整的佛法體系。例如,他強調佛陀當時已受限於苦行思潮,而不能暢達菩薩道 的本懷;對於泛神論傾向的大乘佛陀觀,他也予以批判,認為那是人類意欲的客觀化,佛 陀的偉大在於其自覺覺他、悲智圓滿的本質與表現。 他特別強調佛陀有「故國之思」,這與他那個時代,中國面臨殖民帝國侵凌的處境應有關 聯。他雖不囿於民族情感以治佛學,但是另一方面,他強烈反對學佛者棄置自己的國家於 不顧,對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存亡完全無動於衷。所以他舉證云:連佛陀都不是這樣處理 自己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佛陀關心他的故國,一直到迦毗羅衛行將被滅,他都不忍放捨, 為「促和止戰」而盡了最大的努力。 佛陀是自覺而覺他的,絕對不是獨善其身的。本書最後一章,導師特別比對佛陀和阿羅漢 之正覺與解脫的差別。他說:佛陀是無貪、無嗔、無癡的圓滿發展,阿羅漢則只是無貪與 無癡,易言之,在無瞋的德行方面,還是有所不足的。這並不是指阿羅漢猶有瞋惱(有瞋 惱怎麼可以成就阿羅漢果呢),而是他瞋習可能還在。大凡世間聰明絕頂的人,總是不太 耐煩別人太笨;由於他思想太敏銳,幾秒鐘可能就閃了幾十個念頭,因此言談、治學、辦 事的反應都很快,對方太遲鈍,他會受不了,所以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竟然猶有「瞋習」 ,這點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菩薩面對眾生,度化眾生,就得忍受諸如此類即使無傷大雅, 也都難免讓人生氣的事。因此,倘若沒有經過在眾生中不斷磨礪的歷程,沒有依慈止瞋的 身心訓練,怎麼可能磨除得掉瞋習的稜角呢?導師強調佛陀與阿羅漢在「習氣是否已斷」 方面的差異,顯然即以講述《阿含》的方式,連結聲聞法義與大乘思想,再凸顯菩薩發心 、行持與佛陀正覺的卓越。 導師承認大乘的佛陀觀,受到大眾部的影響,已經飄離了歷史上現實存在的佛陀,依人類 共欲,外射而為圓滿究竟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佛陀。可是他還是強調大 乘願行的偉大,強調菩薩生生世世都在慈護心行之中,面對著各樣的眾生——愚蠢的、殘 缺的、煩惱深重的、恩將仇報的——竟還不生厭捨之心;在面對自己之時,也承受著惡業 成熟、病苦、災劫、死亡等等考驗。這一類經歷,在釋迦菩薩的本生談中多所敘述。菩薩 這一切事行,終究是功不唐捐,最後成就了功德遠較諸阿羅漢更為殊勝的佛陀。 《佛法概論》從頭至尾,依《阿含經》的「緣起」義來建立大乘思想,於解脫正行之外, 加上三心、六度……等等菩薩心行之綱目。這可說是導師援用龍樹與無著「立敵共許」的 方法,站在與對方(敵)具有共識(共許)的立場,進一步闡述大乘法義,以證成大乘的 價值。 全文轉自以下網址: http://www.awker.com/hongshi/mag/69/69-10.htm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
Bonerges:哇 看完好想買《佛法概論》回來讀一下 ^^ 10/19 21:50
imagewind:非常推薦喔 ^^http://tinyurl.com/yf54kj 可以先看線上 10/19 21:59
imagewind:版。 10/19 22:01
Jack0:隨喜讚嘆imagewind網友貼文 <(_ _)> 10/19 22:07
soulheart:隨喜讚嘆感恩師兄的貼文...該去買本來看了~~~ 10/19 23:42
blueryan:讚嘆! 10/19 23:50
gamete:不存在是非只存在立場.為什麼看到不同文章心中會有不同感覺 10/20 00:39
Bonerges:線上版的是全文嗎? 真令人佩服勒~~ 是免費的 @@ 10/20 11:01
imagewind:線上版是免費的,而且有確實是全文的 ^^ 10/20 11:31
htozk:????那大乘經典有哪些?是除了阿含經類的以外都是嗎? 10/20 17:20
imagewind:htozk大大:這一點可以參考 10395 篇印順導師的看法。 10/20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