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選自精華區 受教匪淺 感恩! 佛不但准許弟子們自由思考,他的寬大為懷,尤令研究佛教史的人吃驚。有一次, 在那爛陀城,佛接見了一位有名而富有的居士,名叫優婆離。他是耆那教主尼乾若提子 (摩訶毘羅﹝註十一﹞)的在家弟子。摩訶毘羅親自選派他去迎佛,和佛辯論有關業報 理論方面的某些問題,想將佛擊敗,因為在這些問題上,佛的觀點與尼乾若提子有所不 同。可是出乎意料之外,討論論的結果,優婆離卻相信佛的觀點是對的,他老師的看法 反而錯了。所以,他就求佛收他做佛的在家弟子(優婆塞)。但佛叫他不要急著作決定 ,要慎重考慮一番。因為「像你這樣有名望的人,審慎考慮是要緊的。」當優婆離再度 表示他的願望的時後,佛就要求他繼續恭敬供養他以前的宗教導師們,一如往昔。﹝註 十二﹞ 在西元前三世紀頃,印度的佛教大帝阿輸迦(阿育王),遵照佛陀寬容諒解的模範 ,恭敬供養他廣袤幅員內所有的宗教。在他雕刻於岩石上的許多誥文中,有一則原文至 今尚存,其中大帝宣稱:「不可只尊敬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應如理尊重他 教,這樣做,不但可幫助自己宗教的成長,而且也對別的宗教盡了義務。反過來做;則 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墳墓,也傷害了別的宗教。凡是尊重自教而非難他教的人,當然 是為了忠於自教,以為『我將光大自宗』,但是,相反的,他更嚴重地傷害了他自己的 宗教。因此,和諧才是好的。大家都應該諦聽,而且心甘情願地諦聽其他宗教的教義。 」﹝註十三﹞ 在此,我們要加一句話,就是:這種富於同情、了解的精神,在今天不但應當適用 於宗教方面,也適用於其他方面。 這種寬容與了解的精神,自始就是佛教文化與佛教文明最珍視的理想之一。因此, 在兩千五百多年漫長的佛教史中,找不到一個佛教迫害他教的例子。佛教也從來不曾因 為弘法或勸人信佛而流過一滴血。它和平地傳遍了整個亞洲大陸,到今天已有了五億以 上的信眾。任何形式的暴力,不論以什麼為藉口,都是絕對與佛的教誡相違背的。 有一個時常被提起的問題:佛教到底是宗教呢?還是哲學?不管你叫它做什麼,都 無關宏旨。佛教仍然是佛教,不論你給它貼上什麼樣的標籤。標籤是不相干的。我們將 佛的教誡稱為「佛教」,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重要性。人們為它所取的名字,是不關緊要 的。 --------------------------------------------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印光法師說: 觀一切人皆是佛菩薩 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如何有此情操? 蓋因心中已有佛菩薩情操 所以仁慈 故沒有敵人 沒有對立 觀他人如牛屎一沱 則當時乃蘇東坡他內心有屎 若能思此 則口和無諍也 --------------------------------------------- 道版非外不外道 實乃心有內外 對立 試想: 當初佛弟子在七葉窟結集經典時 只要有一人不那麼認為 經典就要從新由阿難尊者演說一次 直到無誤為止 試想: 當初鳩摩羅什300人譯場 和唐玄奘500人譯場 只要有一人認為有疑義 就要換掉 還不是翻出那麼多經典 這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凡夫的我們 難免有個人各自生長背景及不同求學和學習佛法環境 要見和同解 又領略無誤 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上任有磨合期自然也是有的 不用對各版主太過刻求 何況版務煩雜 且一版三主 只有虛心求教 學習他人長處 甚或發露公開懺悔 才能利人利己 也許...可以多私下研究 思慮圓融後 並達成共識後再公告 ----------------------------------------------------------- 梵網經云: 一切男子皆我父 一切女子皆我母 對於父母 當用心 但不當衝突魯扈抵突 如弟子規 所言 親友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若能規過於私室 讓他們有自我糾正的機會 則不致父母難以下臺 失去了面子 -------------------------------------------------------------- 反過來說 對於他人義行善事 則當公開讚揚 使之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 所謂揚善於公堂 即此也 ------------------------------------------------------------------- 再次強調 版主與佛友 都曾對此版作出不少貢獻 我們要給版主他們空間 互議 並尊重其決定 不管要公投還是怎麼的 也給那些發言錯誤的版友有改過機會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僅供參考 如有不當 敬請糾正 感恩! 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3.19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