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Tech_Job 看板] 作者: bluecola (藍可樂) 看板: Tech_Job 標題: [文章分享]安心立命於資訊時代 (三) 時間: Sun Aug 30 20:18:52 2009 [文章分享]安心立命於資訊時代 (三)---- by 果煜法師 金字塔的結構 資訊的流通.知識的廣博,未必即是智慧 然智慧的成長.真理的覺悟,乃必有資訊與知識的基礎 以資訊跟知識乃是在金字塔下面,所以底部非常寬廣;而智慧跟真理則是在金字塔上端, 所以越收就越小,但也越來越高。 以目前大家比較重視的是資訊的流通跟知識的開發,而未在智慧的提昇跟真理的覺悟上多 用心。於是從金字塔的架構中去看,乃很容易確認:資訊的流通、知識的廣博,未必就能 增長智慧。因為若只逗留在第一、第二層中,即不能成長智慧。 但是智慧的成長、真理的覺悟,卻必須有資訊和知識的基礎。這情況就像大樓,不管蓋得 多高,總是得從底層蓋起。所以因為資訊的流通、因為知識的淵博,現代人有條件能比過 去人更有智慧。可是剛才又說到:我卻認為現代人未必比過去人更有智慧。為什麼呢?因 為不在這方面用心爾!所以能不能有智慧,但看我們是否善用這些資訊跟知識? 唯安心立命於智慧與真理中 講到這裡,我的重點已很明確了:就是欲安心立命於這時代中,只有從資訊、知識的基礎 裡,去提昇為智慧跟真理,才能真安心立命也。 從差別相中,去歸納.覺悟共通性 於是乎,如何從資訊、知識的基礎裡,去提昇為智慧跟真理呢?以金字塔的下面是「差別 相」,故可越分越細,但總是枝末爾!而金字塔的上端是「共通性」,故可越收越尖,而 歸於根本也! 故要用心於從林林總總的差別相中,去歸納出比較規律而統一的原則。當然於諸「定律」 間,還是有「高低、廣狹」的差別。因此何者才是「萬法歸一」的真理?便得花更多的時 間去參究、去覺悟的。 於是既萬法,都不出此原則。則這真理,就能成為我們立身處事的準則。它像羅盤一樣, 可隨時隨地來調整我們的方位,以確定自己該航向何方?這我們且用一個比較新的名詞: 所謂智慧,就是一個「全方位的導航系統」。因此在越雜亂的地方,在越無常變化的時節 裡,我們越需要一個高明的導航系統。 理性的終極歸宿 既這個導航系統,乃是來自於生命的現象,經過理性的提昇,而最後能覺悟到的真理。因 此這理性,卻非只在差別的事相裡作分析而已,更且要在差別的事相裡作歸納與統合也。 雖現代的科學,乃比較重視於分析,而分析後所造就的科技世界,也是相當偉大的;但是 要真安心立命,卻不能只靠分析,就能成辦的。而東方人比較重視的是統合,因為唯有統 合,才能覺悟出更圓滿的道理來。 因此,對於一個理性者而言,其終極歸宿,乃是智慧跟真理而已!所以下面,我們再來檢 討一個問題:就是科技跟人文之間。 科技與人文 雖古來聖哲皆比較重視於人文的發展,如孔子、孟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之類,乃都屬 於人文主義者。而科技的發展,大概是三百年來的事,而發展到今天,卻有後來居上之勢 。於是有些人便覺得好像不太對勁,什麼地方不太對勁呢?就是「科技與人文」到底衝不 衝突呢? 科技與人文相衝突嗎?非衝突,非不衝突 我相信在這個時代中,敢直接講「有衝突」的人,大概很少。因為現代人還是寧可「當好 人」嘛!故不能明講「有衝突」也。但是既存在的問題,如沒辦法直接挑出來而加以釐清 ,則儘管講「不衝突」,卻於事無補也。 因此,我今天單刀直入提出個人的看法:科技跟人文是不是衝突,關鍵在於 「用者是誰?」或「如何用法?」故會用的人乃不衝突,而不會用的人就必衝突也。 Nokia科技來自於人性 「科技來自於人性」這是Nokia的廣告詞。然這句話,其實有它雙面的意思;而Nokia之以 這句話,來當作廣告詞者,但為祇看到其中善的一面而已。至於負的那面,我們等一下會 詳加說明: 尖端科技 最進步,最高明者?既尖端,即是末端也 對於科技跟人文衝不衝突?我想從「尖端科技」說起,相信在園區裡工作的人,都非常自 負於能從事於最尖端科技的行業。因為「尖端」給人的印象,就是非常進步、非常優秀的 。而這種優秀超前,其實是西方人從《進化論》而有的價值判斷,就是後來者一定比舊有 者高明。所以既稱為「尖端科技」,當然是最高明、最優秀者。 但我們如從另個角度來省思的話,則看法便全然不同也。以尖端,就是末端。不信的話, 各位看看我們的手指,所謂「指尖」是什麼意思呢?乃謂手指的末端爾!故醫學謂之為 「末端神經」也。 如以職業分工而言,既越分越細,當越細即是越末端。這就像一棵樹,從根本而分枝,而 愈分到末梢,即愈尖端也。 甚至我對「尖端行業」,別有會心的體驗:如果是愈傳統的行業,如農工等粗活,大概都 得用腰力或臂力去打拼;而尖端行業者,既不用腰力、臂力,也不用腕力,大都只用手指 尖去按按鍵盤就行了。子曰:「四體不勤,五榖不分。」何謂尖端行業呢? 雖尖端給我們的感覺是非常銳利而有力的,故以針尖一戳,就很多東西會被穿破的。可是 越尖銳的話,其實也越容易受折損。故一根針最先折損、殘缺的,大概都是針尖吧! 因此,我以前就曾說過:如果就安心立命而言,我不建議從事於尖端行業。因為愈尖端者 !必然受到的壓力會比別人大。以佛法而言,所謂尖端乃要匯集很多的因緣、很多的條件 ,才能形成這尖端的形象。而這些因緣、條件,卻隨時隨地都在變化,所以尖端的行業亦 不得不隨波逐流而動盪不居。 因此,雖尖端的行業最賺錢,但尖端的行業其實也是最敏感的。故經濟景氣稍差一點,尖 端行業便將受很大的影響。而傳統的行業,吃的、穿的、住的,不管景氣如何,還是要吃 、要穿、要住啊!所以雖也受到景氣的影響,卻不會有那麼嚴重。所以「尖端就是末端」 ,各位再回去好好省思一番。 古人云:末道小技,大丈夫不為也 君子重本,本立則末生 於是既屬末端,則古人早云:末道小技,大丈夫不為也。為什麼不為呢?不是說它沒有用 ,不是說它賺不了錢;而是為不能安心立命也。 所以古人又說:「君子務本,本立則道生。」必從生命的本中,才能安心立命。因為既得 根本,則從根本再繁衍到枝末,便如順流而下,乃很容易爾!反之,只雕琢於枝末而要悟 本,卻像逆流而上般地困難。 科技來自於人性:人性是本,科技是末 科技的發展,乃為滿足人性的需求 所以Nokia這一句話:「科技來自於人性」,乃昭示了:人性是本,而科技是末;故像兒女 來自於父母一般。為什麼說「人性是本,而科技是末」呢?因為科技的發展,乃就是為了 滿足人性的需要而已。各位想想是不是這樣呢?因為人性有諸般需要,所以我們發展種種 科技,來滿足這些需要。 於是Nokia以這句話來勸勉他的使用者:你們放心使用吧!既科技來自於人性,則 「跟我來」就絕對不會錯的。 但是人性,就必然是對的嗎?非也!以人性既有善良光明的一面,也有罪惡醜陋的一面。 於是乎,既人性有善惡,何能科技無瑕疵呢?因此下面,我們得再剖析「人性是什麼?」 人性的需求 生活的需要:食.衣.住.行.育.樂 相信各位對於食、衣、住、行的需求,必已很清楚;而科技之用來滿足這些需求,也是明 顯可見的。譬如:食物,以前的食物多無法保存得很久,而今天可以用冷凍或製成罐頭的 方法來保存它。故雖在台灣,也可以吃到美國的蘋果,可以吃到瑞士的乳酪。同理,衣服 亦然,各式各樣的材質都有,有保暖的,有透氣的,有好洗的,任君選擇。至於住的方面 ,以前多只能住平樓,而今日因為科技的發展,既可以蓋到五十層樓、一百層樓,往上發 展;也可以拎著一個輕便的蒙古包,而到處去露營或流浪。行,當然就更明白了,因為不 管是汽車、火車,還是輪船、飛機等,乃都是因應人類生活的需要,才發明出來的。這些 既是明顯可見的,故我不需要多說也。 心理的需求: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 人性除了生活的需求外,還有心理上的需求:如安全感。現在很多人家裡裝有保全系統; 這也是用科技方法,來滿足此需求的。至於歸屬感與成就感,科技在這方面,便顯得較無 能為力矣!因此只是發展科技,其實並不能完全滿足人性的需求,這也是很容易理會的。 無明的需要:貪.瞋.痴.慢 貪者:貪色─色情光碟 貪懶─好逸惡勞 慢者:速度感與征服感 但是就一個宗教師來看,眾生的需求有些卻是病態的,乃是從「無明」習性─貪.瞋.痴 .慢而衍生的需求。貪,最明顯的就是貪懶。我常說一些科技的發明,就是為這些懶人而 發明的:因不想走路,所以發明汽車;因不希望多花力氣於工作上,所以發明機器。科技 真是大大地滿足了我們「好逸惡勞」的習性。但是,真所有的問題都完全解決了嗎?卻不 見得!由於機器用太多了,所以運動量不夠;而運動量不夠者,再蓋很多健身房,來讓他 們運動、運動。又因機器用太多了,所以消耗能源,所以污染空氣、所以地球有「溫室效 應」……不是何苦來哉嗎? 無明的需求,其次有「貪色」。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色情光碟,這也是人性的需求嗎?當然 每個人的看法未必一樣。但市面上既有這麼大的流通量,可見需要的眾生,還是大有人在 。而今日的科技,卻能廉價地供應這些產品。但這是解決了問題?還是製造了更多的問題 呢? 科學的發展,除了為懶人製造一些懶工具外,也為另一類眾生創造出「速度感與征服感」 ,什麼都要快、要快!其實我常想:那麼快,作什麼?即使你已省下很多的時間後,你又 要幹嘛?省下的時間,乃為去製造一些更快的產品來。這種思想邏輯,是不是有問題呢? 或者省下太多的時間後,再忙著「打殺時間」。甚至如果「打殺」不了,又覺得「無聊得 要命」。這也是何苦來哉哩! 甚至諸位,一定很清楚:最好的電腦是拿來幹什麼的?不是拿來處理文書、不是拿來作簡 報,而是拿來玩GAME的。因為要玩GAME的電腦,CPU都要很快,而加速卡一片就好幾萬塊錢 。你就是沒事幹,才來玩GAME的,有什麼好急的呢?然不得不用這些頂尖配備者,也只是 為滿足某些眾生的速度感與征服感而已! 因此,雖謂「科技來自於人性」,但若人性本身就是有缺陷的,而科技又盲目地迎合它, 就會造就出一個病態的世界來。 科技與人文不衝突 為滿足常態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科技 如醫藥.健康.教育等 既能滿足常態的需求,又無後遺症 因此,要辨別科技跟人文衝不衝突,首先就得從「滿足什麼需要」來判定。故如為滿足 「常態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科技,便不與人文相衝突也。譬如醫藥、保健、教育等,皆 是人間正常的需求。故從此而發展出來的科技,便是人類的福音也。 其次,除了能滿足常態的需求外,也希望於製造使用科技產品後,沒有明顯的「後遺症」 。事實上能夠完全避免後遺症者,可說「沒有啦」!因為這乃牽涉到中國所謂的「五行生 剋」:既有生,必有剋;故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產品。 但還必確認:這些後遺症完全在人類可接受的範圍內,才能去研發、製造、使用。故以能 滿足常態的需求,又沒有嚴重的後遺症者,便科技的發展不與人文相衝突也。 科技與人文相衝突 為滿足病態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科技 雖能滿足常態的需求,但有嚴重後遺症者 反之,為滿足病態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科技,即與人文有衝突也。這就像剛才所講的, 很多人喜歡玩GAME。玩GAME有什麼意思呢?這些對生命的提昇,有任何意義嗎?或如色情 光碟之類。 現代的年輕人都喜歡比看「誰炫」,但炫不炫卻不是從有知識、有智慧去比,而是都在一 些微不足道的小節上比來比去,這當然不是常態的需求,但現代的科技也以滿足這些需求 為己任,這就免不了惡化這世界了。 或者,有些科技產品,雖能滿足常態的需求;但有蠻嚴重的後遺症。而在「商業掛師」中 ,還是生產上市矣!這便與人文相衝突也! 然而何者是常態的需求?何者是病態的需求?靠誰來判斷呢? 以上科技跟人文衝不衝突,癥結在於它能滿足那些需求?以及它所造成的後遺症有多嚴重 呢?這是就理論上說,可是實際上,靠誰來判斷呢? 我們不可能靠立法院投票,來表決這產品要不要發展?要不要上市?甚至在社會中,也尋 不出一個具公道的權威人士,可以來判定。通常見到的,都是專家們「公說公有理,婆說 婆有理」。甚至他們是否真夠權威、真夠公道,都是個問題呢! 以沒有一個公定、客觀的標準可判定:什麼是常態的需求?什麼是病態的需求?這是人文 上最大的缺失。因為科技產品的性能,雖很容易用儀器,就可鑑定出來;但其對人類的功 過,有時候過了幾百年都還不能定論哩! 沒有智慧的人,根本無能力判斷也─靠直覺.本能 因此什麼是常態的需求?什麼是病態的需求?沒有智慧的人,那有能力去判斷呢?其實說 白一點,沒有智慧的人根本不用判斷─因為他根本未意識到:有判斷的需要。於是一切靠 直覺、甚至靠本能去反應,而直覺跟本能卻經常是錯的。 但是在「商業掛帥」一切向錢看的共業中,乃以「能促銷」者,為判斷的準則 不只必把病態當作常態;而且還把常態搞成病態 以愈病態,就愈需求,就愈賺錢 但是在目前,卻通用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能夠賺錢者,就是好商品。故一個產品開 發出來,如市場反應熱絡,就表示這產品已開發成功。於是乃有更多人朝這方向努力,以 開發出更多相似的產品來。 但是很多人購買、很多人需要,不見得就代表「它很健康」。這就是我常說的一句話:能 一呼百應者,乃為你與共業相應爾!但這只能用在修行人身上,作為自我檢點的準則。 而在商場上乃要一呼百應,因為必越多人買,才能越賺錢爾!因此以商品的銷售量,而作 為判斷標準的話,必然會有很大的偏失。就以需求而言,如屬於常態的需求,大部分會有 較大的彈性空間,比如穿衣服,若只為蔽體或保暖,則選擇空間會蠻大的。 但如果演變成病態的需求時,便只能任人宰割。比如時髦的服飾,再貴你也非買不可。比 時髦,在我們看來是不太健康的心理,但是商人就是要把這種心理擴大。為什麼呢?因為 越擴大,就有越多的待宰羔羊。 所以在「商業掛帥」一切向錢看的共業中,商人不只要把病態的需要,當作常態者來經營 ;更且要把常態的需求,搞成病態。因為越病態,才需求性越高。而需求性越高,他就可 以既厚利又多銷。 因此,科技的發展本來是屬於中性的,沒有所謂的價值判斷。但如以科技而從事商業行為 ,它就不是中性的。以科技的發展到今天,我卻有蠻大的感嘆:像錄影帶好了,以今天的 科技當可製作出非常完美的錄影帶─這完美,我乃指畫質而已!可是內容呢?卻沒什麼可 看的。 為什麼現代人只醉心於技術上的發展,卻在人文方面,反如此淺薄呢?同理,我們要聽貝 多芬音樂,只要小小的收音機便可滿足了。甚至雙聲道的音質,就已不錯了。但是現代人 就是非得花上幾十萬、上百萬去搞音響。聽音樂跟搞音響,是兩回事啊!何以現代人寧可 花大錢去搞音響,而不願靜下心來好好聽音樂,這豈非也是不可思議的事呢?其實,卻非 不可思議。因為一切都是商人搞的鬼! 而今日的商場,乃瞄準「年輕人」為促銷對象;而年輕人的心智,唯愈不成熟爾 到今天為止,我們又可以看到:很多資訊產品乃是瞄準年輕人為促銷對象,而年輕人在我 們看來心智卻是未成熟也。於是既不成熟,卻愈去迎合他們、去滿足他們。其實對整個人 文的發展、心智的提昇皆是有負面的影響。 故從發展科技以來,比較敏感的人便慢慢發覺:科技與人文之間,有些鴻溝。但問題的癥 結究竟是什麼呢?卻未必能透徹明白。故某些鄉愿人士還寧可說:科技與人文間,毫不衝 突。 其實癥結乃在:科技的發展雖是為滿足人性的需求,但人性的需求有時候卻是不健康的。 愈先進的科技,愈服侍於人類最原始的本能 放眼今日的資訊產品,我有一種蠻深的感慨:很多最新的科技,其實是去服侍於人類最原 始的本能。如果你不相信,且去看看現在什麼光碟最暢銷,什麼GAME最受歡迎?大概不出 色情、暴力或角色扮演之類。 雖這些都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但是直接去滿足它,卻與禽獸沒兩樣。這些人類最原始的 本能,需要經過人文的素養才能提昇,甚至需要經過修行的功夫才能粹化;而提昇、粹化 之後,也文明才能進步。 科技的發展,卻造成道德的淪落與文明的解體 所以如果社會大眾皆只停留在原始的本能中,而科技又唯命是從地去服侍它。我相信會加 速道德意識的淪落、瓦解,以至於文明最後也必慢慢分崩離析。其實,這不用我多講,各 位經常看報紙、看電視新聞的,感觸應比我還多。 現在大家都可感覺到:目前的社會,乃存在著很大的危機。然這危機不是為科技已發展到 尖端,而沒辦法繼續發展下去;也不是為經濟愈來愈不景氣,以至於三餐不繼。而是為科 技的發展,卻造成社會的不安、衝突、暴力;而使整個社會越來越趨向於分裂跟瓦解。為 什麼會這樣呢?乃為人性不只未提昇,反而更墮落也。 至於後遺症的問題,則不勝枚舉 大體是環境的破壞。族群:有種種「症候群」 至於科技發展之後,又已造成那些後遺症呢?這大家也都很清楚,大體上是環境的破壞, 而局部者,則有種種的症候群。住在高樓大廈裡的人,有高樓症候群。經常上網的,有網 客症候群。既由科技而發展出不同的族群來,則不同的族群就有不同的症候群也。 個人則過度倚靠.過度沈迷;既愈來愈嬌,也愈來愈暴戾 由於個人以及整個社會,過度的依賴、過度的沉迷於這些科技產品,因此心態上也變得很 偏端。 云何偏端?首先是愈來愈嬌。比如以走路為例,我們天生下來本就是當走路的;而現在有 人統計,許多人一天步行不到三百步,因為一出門就是汽車,而汽車停下後就改坐電梯, 又電梯出來就是住家或辦公室。這一天下來,能走幾步路呢?故如必須在外途跋涉,卻走 不到一公里、兩公里就四肢乏力了。或如現在很多地方都有空調設備,調得不冷不熱。故 在無空調處,我們就很容易焦燥不安、心煩如麻。這即是愈來愈嬌也。 其次,也愈來愈暴戾。當周遭環境不合所求時,很少人會自我調適,而多只責怪他人。責 怪到後來,便將顯現出怨怒、暴戾的個性出來。其實後遺症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但相 信各位對這些,必已深切明白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82.16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82.169
kerorolover:看您對知識的執著 您一定沒看過老子 218.162.87.232 08/31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