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紫虛居士著 佛教對物質世界的看法 楞嚴經中,佛教對物質的起源與結構有很精采的說明。 楞嚴經卷三,佛說:「汝(指阿難尊者)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 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 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 佛把物質分成微塵,再細分變成「鄰虛塵」,這是很小、接近虛無的塵。 它的結構是「色邊際相,七分所成」,佛是告訴我們,物質狀態的細小鄰虛 塵,再分下去就變成同時含有物質與虛空性質的東西,最後就是虛空而已。 也就是由虛空產生有色相的半實半空的東西,然後再生出物質。本師佛在說 法那時候科學上還沒有原子、分子、質子、中子、電子、夸克等名詞,所以 他只有以「鄰虛塵」「色邊際相」等名詞來表示。佛的表示方法在當時實在 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他對物質組成的說法到今天才被科學逐漸證實。近代 科學研究的結果,知道物質可由大往小不斷細分,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 原子組成,原子由質子、中子與電子組成,……一路分析下去,目前最基本 的物質組成單位是輕子(Lepton)與光子,以及組成強子(hadron)的夸克 (Quark), 還有這些基本粒子的反粒子。這些輕子、光子與夸克的重要性 質有:靜止質量、電量與自旋量(SPIN)及空間大小。輕子包括電子、微中 子及渺子(Muon),目前尚不知其體積有多大,也不知其內部有什麼結構, 但有微小的靜止質量與自旋量,有些帶有電量,有些則呈中性,在佛教看來 ,自旋量是動的能量,與佛家所說的「火大」有關(註:佛家認為物質世界 的組成要素是地、水、火、風四大,「地大」表堅固之性,「水大」表溼性 ,「火大」表煖性、能量,「風大」表移動性。 若再加上「無礙」的「空大」則稱「五大」,五大是「非情」世界組成的 要素,若再包括「認知」作用的「識大」則成「六大」,六大是有情與非情 世界組成之要素),體積大小並沒有堅、濕、煖動之性,故體積只是虛空的 性質而已。質量有「質礙」性質,應屬地大,至於另一個重要性質是電量。 所有分子、原子皆不離電量,但電量看不出屬於那一大。電子在科學上觀察 ,它有自旋、質量與電量,因此,它具有火、地、空三大及電荷,而光子沒 有質量,也沒有電量,故只有火大、空大而已,目前科學界對物質的定義似 乎是取決於「地大」,也就是要在靜止時有質量才算。若如此,那麼光子及 夸克就不是物質,而只是虛空的一些特有性質而已。科學家把空間的性質以 體積、自旋等來表示。目前已發現在質子與氘原子之間就有 200多種不同靜 止質量與自旋量的小粒子存在,而在輕子與質子之間亦有多種介子(Meson) 存在,這些不同粒子在佛教看來,就是各種「色邊際相」,含有不同份量的 虛空性質所成,在楞嚴經中,本師佛並未詳列目前科學上找到的各種粒子, 只是例舉一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做為說明而已。科學家以自旋,體積 、能量、質量等來表示粒子的性質,而佛家則以地、水、火、風、空的性質 來說明,似乎這兩者有一致性。皆可說明物質與虛空的特質。 目前科學家尚不知夸克、微中子等的來源是什麼,但本師佛早就告訴我們 ,它們來自虛空,一切色相皆虛空所出,而佛更進一步指出,虛空由「自性 」所生。自性是無法用科學方法知道的,凡可言說皆非自性。看楞嚴經這一 段說法,試看當今何種宗教有如佛教的精闢見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1.75.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