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參禪用功錯認如如不動為佛性    「如如不動」一語,乃寫象真如佛性之形容詞,意思是說真如佛性本來現成,無有增 減,亦無動靜,增減動靜,乃人之腦筋作用,與真如本體無干,現在有一般修行人,終日 枯坐,強將思想止住,使同海水無波一樣,以為這樣便是「如如不動」的真如佛性,此乃 大錯,活人的思想,是不能永遠停止的,要永遠停止,只死人才做得到,活著的人,勉強 把思想停止,只能停幾十分鐘或幾個鐘頭,最多亦不過幾天,終有一日再起思想,如果同 在一天之中停止思想的時候是「佛」,過一會思想起了又是「眾生」,那麼一天之內,忽 是佛,忽是眾生,不是一天都身臨在輪迴之中,難道不嫌麻煩嗎,這樣的「佛」有什麼「 做頭」呢?如果你真個明心見性,那就是輪刀上陣,還是如如不動哩。 參禪錯用功將五蘊皆空為禪宗   「五蘊皆空」一語,是說明心見性之後,五蘊皆變為佛性,遍滿虛空,萬象物質皆為 佛性,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現 在一般修行以為不執著一切相,不住一切相,對境無心,一切無礙,便是「五蘊皆空」, 此乃大錯,不執著一切相,不住一切相,對境無心,一切無礙,乃是任五蘊起滅,不去管 他,但五蘊仍然是五蘊,沒有變成佛性,他仍會作壞,而你一天到晚,要存著「不去管他 」這個念頭,不能放鬆,豈不心勞日拙,那裡能「無心」「無礙」五蘊皆空呢? 參禪錯用功以真如不守本性為禪宗   一般人說:「真如本來不動,因不守本性,一念不覺,遂起妄想,造業作福,輪迴生 死,倘一念覺悟真心,復得恆守不變,不受輪迴,名為成佛」,此乃外道見解也,真如本 體本來圓滿現成,不變不動,華嚴經云:「譬如真如,恆守本性,無有變易」,倘真如而 可變易,則是生滅法矣,大乘起信論所闡明者為「真如緣起」,只此四字可以判定,此論 乃外道偽作,假託馬嗚之名以行世,否則,真如無有緣起,不受薰染,倘有緣起,定有生 滅,生滅之法,定非佛法也。 參禪錯用功以真如受薰染為禪宗   一般人說:「一念覺悟是佛界,一念發大乘心是菩薩界,一念發二乘心是緣覺界,一 念發小乘心是聲聞界,一念瞋心是修羅界,一念善舉心是天堂界,一念好心是人界,一念 慳貪是餓鬼界,一念邪淫是畜牲界,一念惡心是地獄界,謂之十界,十界互具,互具者, 一念淨是佛界,一念染是九界,一念悟便是佛,一念迷便是眾生」,此乃錯誤,佛界不能 與九界互具,眾生雖可成佛,佛不能再變為眾生,倘佛而受薰染,再變為眾生,則佛亦有 輪迴,成佛有何價值,真如倘受薰染,則真如便不是絕對,不是最究極之實性,不能稱為 第一義本體矣,故祖師云:「佛性能轉萬物,不為萬物所轉」,華嚴經云:「譬如真如, 不受薰染」,可以指證。 參禪用功錯認佛性起妄念為禪宗   一般人認為妄念由佛性起,將妄念斷除,便見本來自性,此乃大錯,妄念乃起於見聞 覺知,妄念斷盡,是無始無明空空洞洞境界,無明受薰染刺激,不覺一念生起,便是一念 無明,非本來自性,要見自性,不消斷除妄念,須利用一念無明以打破無始無明,然後能 見自性,謂之以幻除幻,如圓覺經云:「鑽木取火,兩木相因」,佛性如如不動,不生妄 念,因為有生便有滅,佛性本來不生,故不滅,倘佛性而能起妄念,則變為外道生滅法矣 。 參禪用功錯認性是空心是妄為禪宗   「性是空,心是妄」,謂佛性遍滿虛空,不可以腦筋識知,而可以識知者,則無非妄 想他,一般人誤解其意,以為有思想,皆是妄心,將妄心斷盡成空,便是見性成佛,以此 教人,乃落於外道斷滅之見,罪過不淺也。 參禪用功錯認已生是妄未生是心為禪宗   有傳口訣禪云:「已生是妄,未生是心」,謂明白此二語,便可悟道成佛,此乃妖語 ,決不可信,已生是一念無明,固然是妄,未生是無始無明,亦未離妄,非真心也,儒家 謂「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亦是誤認無始無明為本體,無法證入真如本體。 參禪用功錯認先無後有無能生有為禪宗   老子道德經云:「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又云:「後歸於無極」,老子以「 無」為萬物本體,「無」者,即佛家所謂無始無明是也,無始無明,本無性體,圓覺經所 謂「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者 是也,無始無明雖為相對宇宙之為體,然非最後之真實本體也,真實本體者名為「真如佛 性」,本來圓滿現成,不可謂為「無」,真如本不生,故不滅,萬物當體即是真如,非生 於真如也,倘萬物生於真如,則真如有增減生滅,非最後之真實本體矣,一般人誤認真如 佛性為「無中生有,先無後有」者,則同於老子之誤認「無始無明」為最究極之本體,落 於外道斷常之見也,宜痛革之。 參禪用功錯認轉識成智為禪宗   修唯識法門者,第一緊要關頭在找到潛伏於阿賴耶識中的無始無明種子,即白淨識, 將他搗碎,則八識得八解脫,三性變為三無性變為四智矣,識轉成智之後,不再變為識, 未轉識成智時,是阿賴耶作主,既轉識成智之後,則是真如佛性作主,真如佛性,恆守本 性,無有變易,故成佛之後不變為眾生,不受輪迴,一般修行人誤認為一念迷是識,一念 悟是智,「轉識成智」是把迷的念頭轉為悟的念頭,此乃大錯,夫念頭變幻無定,一天到 晚,忽迷忽悟,忽智忽識,有時是佛,有時又是眾生,則成佛有何價值耶。 參禪用功錯認似有非有似空非空為禪宗   現在一般修行人放下萬緣,靜坐觀心,看到似有非有,似空非空境界,以為就是不落 二邊,不住有無,乃佛性境界,此乃大錯,「似有非有,似空非空」,乃腦筋作用,非佛 性也,佛性本體,非腦筋想像所能及,六祖云:「任汝盡思共推,轉加懸遠」,修行人切 勿用腦筋去揣測佛性,只可用腦筋去找到無始無明,無始無明找到了,一錘搗碎,佛性自 然顯現也。 參禪用功錯認不求真不漸妄為禪宗   證道歌云:「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一般人就以為修行只須不求真心 ,亦不斷妄念,真妄隨他去,便是功夫到家,此乃大錯,「不求真」者,謂佛性不可強求 ,真與妄是相對的,因為有妄,才說有真,佛性本體無所謂真妄也,故真既不可求,妄亦 無須斷,真妄二相亦空故他,如果誤為真念妄念都不管,那是落於任病,越放任越糊塗, 這樣用功,如煮河沙為飯,終無成就也。 參禪用功錯認中道為禪宗   一般人謂「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中間是」,便是中道,又謂「不落二邊,不著有無 」,便是中道,此乃大錯,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中間是無記性空,「不落二邊,不著有 無」是「任」病,俱是腦筋作用,非中道也,中道者,真如佛性是也,大般涅槃經云:「 中道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佛性常恆,無有變易,不得第一義空,不行中道」,六祖 云:「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 ,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參禪用功錯認水波之喻為禪宗   大乘起信論以「真如」比水,以「生滅」比波,此乃錯誤,真如乃佛性作用,生滅乃 腦筋妄想作用,兩不相干,真如乃如如不動,無有變易,不起妄念,華嚴經迴向品言之極 詳,倘真如能起生滅妄念,如水之起波,則真如亦有生滅輪迴,非最究極之實性矣,楞伽 經則以海水比阿賴耶識,以波瀾比七識,乃正理也,人謂大乘起信論是外道偽造者,不為 無因也,又圭峰大師以冰水喻妄心與佛性,亦是錯誤,源本於起信論也。 參禪錯認心法雙忘破我執法執為禪宗   一般人每認為心法雙忘我執法執已破便是佛性,此乃錯誤,心法雙忘是無記憶空,我 執法執已破是落於空執,便是無明窠臼,黑漆桶漆,非佛性也,須打破空執,然後能見佛 性,佛性是真知真覺,心法雙忘是腦筋酩酊境界,不可同日而語也。 參禪錯認胸中不留元字腳為禪宗   古人云:「胸中不留元字腳」,即「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一字不留」之意也,真如 佛性非思想文字之所能及,凡存思想文字者,便是「見聞覺知」,不能見性,今人每誤解 「胸中不留元字腳」為看取一念最初從何處起,滅此一念,不留痕跡,便是胸中不留元字 腳,便是悟道,此乃誤解,一念不留乃落於無始無明的境界,念起念滅,皆是腦筋作用, 與佛性無干,如果明心見性之後,則念起念滅皆是佛性,所謂「念同無念」,何須斷他。 參禪錯認但離妄緣即如如佛為禪宗   百丈禪師云:「但離妄緣,即如如佛」,意謂真如本體,不受薰染,無所攀緣,自性 如如,無有真妄,故妄緣不離自離是也,今人誤謂能離妄緣。即是悟道,此理不當,妄緣 者,腦筋作用,腦筋仍存,妄緣不能離,然腦筋之妄緣與真如佛性無關也,悟者不離自離 ,不悟者雖離不離,如此者,然後可閱祖師語錄。 參禪錯認結水成冰融冰成水為禪宗   一般人常以水喻佛性,以冰喻妄念,妄念起如結水成冰,妄念滅如融冰成水,此乃錯 誤,佛性中本無妄念,亦不起妄念,水結成冰,冰融成水,融結無常,是生滅法,真如佛 性,無生無滅,故水只可喻見聞覺知靈性,不可喻佛性也。 參禪錯認證無生忍非禪宗   一般人謂「證無生忍」不是見佛性,仍須再修,方能成佛,此乃錯誤,證無生忍,便 是見佛性,證者證悟,無生者無生無滅,忍者萬德圓滿,換言之,就是證悟佛性,無生無 滅,圓滿境界是也,楞伽經謂「證無生忍之後,即得意生身」,可以為證。 參禪錯認無字甲裏為禪宗   古祖師常勸人勿住「無字甲裏」,無字甲者,即無明窠臼、黑漆桶底之別名,無始無 明境界,空空洞洞,一無所有,其境堅牢難破,故謂之「無字甲」,修行人到了無始無明 境界,切勿畏難而返,須更加努力,往前衝去,把無字甲衝破,便可見性成佛。 參禪錯認萬法唯心心外無法為禪宗   佛與法不同,佛者絕對也,真如也,法者,相對也,妄想也,凡所為法,皆無明妄心 所造,故曰萬法唯心,心外無法,唯心者,唯一妄心造也,故十八不共法之第六云:「無 不知己捨」,萬法已知便應捨,因其是妄心也,妄心變幻無常,故法亦無常,名為因緣, 名為方便,佛說法,如筏喻,已登彼岸,便應捨,以其妄也,知其妄而說之者,欲以妄除 妄,以幻破幻也,非此無以度眾生,非捨則被法縛,無以成佛,故曰無有少法可得,故曰 我四十九年說法,未曾說著一字,以其與真如本體無關也,真如本體,不可名,而強名之 為佛,佛字應捨,以其假名也,而佛之本性不捨,以其真也,既得其真,則佛字為贅尤, 故趙州曰:「佛之一字,我不喜聞,老僧念佛一聲,漱口三日」,馬祖曰:「非心非佛, 佛字當捨,何況法乎」,心經一連用十幾個「無」字,把諸法捨盡,然後才入「究竟涅槃 」,破盡相對,然後才能入絕對,留著一法,便是有餘有漏,不能究竟涅槃矣,既已涅槃 ,即一真一切真,佛亦真,法亦真,一切皆佛性,皆真心,此時再說「萬法唯心,心外無 法」便對,同是一心,早妄今真,同是一語,早非今是,個個字相同,而意義完全兩樣, 此佛法之所以難懂也,學者慎之。 參禪錯認枯坐入定為禪宗   入定者,小乘人用功,枯坐斷六根思想是也,大乘人用功不住心,不看靜,不沉空, 不入定,今每有一般出家或在家人,坐著十天八天不吃飯,和三家村裏的土地一樣,名為 入定,以為這樣用功,便可成佛,此乃大錯,昔智隍禪師庵居長坐,玄策禪師造庵問云: 「汝在此作什麼」,隍曰:「入定」,策云:「汝云入定,為有心入耶,無心入耶,若無 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隍曰 「我正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策云:「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 有出入,即非大定」,隍無對,良久問曰:「師嗣誰耶」,策云:「我師曹溪六祖」,隍 云:「六祖以何為禪定」,策云:「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 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 虛空之量」,語見六祖壇經,蓋見性之後,自性如如不動,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一切都 在定中,才是大乘定。   傳燈錄懷讓禪師傳云:「開元中有沙門道一住傳法院,常日坐禪,師知是法器,往問 曰:大德坐禪圖什麼,一曰:圖作佛,師乃取一磚,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磨磚作麼? 師曰:磨作鏡,一曰:磨磚豈得成鏡耶?師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耶,一曰: 如何即是,師曰:如牛駕車,車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一無對,師又曰:汝為學坐 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 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一聞示誨,如飲醍醐。」臨濟云:「山僧說向外 無法,學人不會,便即向裏作解,便是停壁坐,舌拄上齶,湛然不動,取此為是祖門佛法 也,大錯。」 參禪錯認執坐為禪宗   一般誤認參禪要當靜坐時參,此乃錯誤,參禪不拘行住坐臥,馬祖云:「參禪不執坐 ,坐即有著」,六祖壇經云:「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 不可與語,為邪見故」,告志誠又云:「住心觀淨,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聽 吾偈曰: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又曰:「此門坐禪,元 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又云:「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 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 內不亂為定」,荷澤禪師云:「大乘定者,不用心,不看靜,不觀空,不住心,不澄心, 不遠看,不近看,無十方,不降伏,無怖畏,無分別,不沉空,不住寂,一切妄相不生, 是大乘禪定」,又云:「不在坐裏,若以坐為是,舍利弗宴坐林間,不應被維摩詰訶,不 於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但一切時中見無念者,不見身相,名為正定,不見心相,名為 正慧。」   壇經云:「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云: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 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究竟無證,豈況 坐耶。」   壇經云:「迷人著相法,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 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綠,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 ,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常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善知識 ,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 相教,故知大錯。」 參禪錯認不倒單為禪宗   叢林中有一般修行者,長坐不臥,謂之不倒單,難然不倒單,卻坐著打瞌睡,認此為 了不起的功夫,錯誤屬甚,佛制比丘,修行四事具足,四事者,衣服、飲食、臥具、醫藥 是也,可見佛並不叫人不倒單,既然坐著打睡,何不放下身子,好好的睡一覺,讓精神充 滿,好再用功。人或譏不倒單者「入冬瓜定」,未入定而變成冬瓜,雖成佛何益,臨濟云 :「乃至孤峰獨宿,一食卯齋,長坐不臥,六時行道,皆是造業底人,乃至頭目髓腦,國 城妻子,象馬七珍,盡皆捨施,如是等見,皆是苦身心故,還招苦果,不如無事純一無雜 ,乃至十地滿心菩薩,皆求此道,流蹤跡了不可得,所以諸天歡喜地神捧足,十方諸佛, 無不稱歎,緣何如此,為今聽法道人,用處無蹤跡。」   龍門佛眼禪師云:「近日有者一向秖恁坐地,初時惺惺地,餉間便瞌睡,十箇九箇坐 地睡著,苦苦不會做工夫,那裡硬坐要會,不是此理,怎生見得,丹霞豎起拂子,龐居士 舉起槌子,丹霞擲下拂子,居士放下槌子」又云:「昨日公案作麼生,丹霞放身臥,居士 便出去,此如不是真實知音,豈容你亂說下注腳」,又巖頭說道:「夫沙門者,一一從自 己胸襟流出,蓋天蓋地始得,那處是靜坐思量來」,先師道:「(按即五祖演)你睡時睡 時參取,喫飯時喫飯時參取」,又古人道:「坐時有坐時道理,立時有立時道埋」,豈不 見投子問翠微:「西來密旨可得聞乎」,翠微佇立顧視,投子云:「未曉玄言,乞師再指 。」翠微云:「更要第二將惡水潑在」,投子便悟,諸人不得受用,在十二時中誤過多少 好事。 參禪誤將牧牛為用功   牧牛者,明心見性之後,調節性情,汰除習氣,非修行也,因為明心見性之後,一悟 永悟,不須再修,但仍有無始習氣未除,故須加以調節,溈山和尚說:「汝等豁然貫通, 修不修是兩頭話,除卻習氣是修」,昔溈山會下有大安禪師,曾曰:「在溈山三十年,吃 溈山飯。痾溈山屎,不學溈山禪,只看一條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牽出,若犯人苗稼, 即鞭韃調,伏既久,可憐生受人言語,如今變作箇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終日露迥迥地, 趕亦不去也」,普明禪師牧牛圖,以妄念譬牛,佛性譬此主人翁,妄念起如牛橫報,將妄 念改為正念,如騎牛歸家,返本回源,此乃錯誤,牛譬思想是不錯,以主人翁比佛性則錯 ,主人翁應譬比為見聞覺知,非佛性也,佛性不起妄念。 參禪誤將禪弊為用功   古人論禪弊云:「自宋朝以來,弊風特多,試為舉出,有所謂喝和坐禪,公案坐禪, 念佛坐禪,土地神坐禪,調伏坐禪。所謂喝和坐禪者,師家以一則話頭授與學人,學人坐 而唱之,例如授以趙州之「無」字,學人則群唱曰:無,無,無,無,無,殆若鳴雨之鳩 ,又如授以雲門之須彌山,則群唱曰:須彌山,須彌山,恰如寒蟬之吟,夫此若得開悟, 則雨鳩寒蟬亦得悟,所謂公案坐禪者,師家授以公案一則,使學人做工夫,做工夫後,來 問師述其境,若與師合,則印可證明,更與他公案,謂之「透公案」,此多捏奇話向口頭 裏作怪,夢中說夢,忝不知恥,譬如猿猴水中捉月,夫此若能得道,則猿猴亦當得道,所 謂念佛坐禪者,師家以來並不實參,曾未夢見佛法,以癡福根,認作主人,或雖從事規矩 坐禪,而未得示一事,乃請彌陀、觀音、文殊、彌勒等以為本尊,於坐中默念其名,或念 其咒,謂依其力,此生悟道,來生生淨土,自作教人,裴頭而坐,宛如水母,假蝦目而求 食,夫此若又得道,則水母亦可得道,又所謂土地神坐禪者,兀然枯坐,毫無所事,不言 不視,不唱話頭,如三家村邊土造泥塑之土地神,不能如理觀察,但守師所示,所謂非思 量,無分別,結跏跌坐,時候既到,身心自然脫落,廓然大悟,夫此若能大悟,則石人土 佛亦當大悟,又所謂調伏坐禪者,譬如野馬置羈勒,游蛇入竹筒,遵師所示,以坐禪工夫 ,為降伏煩惱妄想,夫此若能開悟,則勒馬筒蛇,亦當開悟。」現在叢林中,此五種弊病 仍存,如念頭話,打餓七,不倒單等,甚至有捏造神話,謂能十日八日不食,能見屋外事 物,能見神見鬼等等,可謂變本加厲矣,良可慨也。 參禪錯認向上一路千聖不傳為用功法門   古人云:「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意謂凡可說可傳者,便非真如,真如佛性,須自 證取,不可說與也,令人錯解此語,謂參禪之法,不可傳授,只能自去找尋,此乃大錯, 佛性雖不可言傳,但參禪用功之法,則千聖所傳,佛佛授手也,世尊說法四十九年,或權 或實,或頓或漸,葉葉相承,聖聖相接,古祖師喝棒怒罵,豎拂擎拳,無非親切為人,但 看汝能否承當耳,豈不傳哉。 參禪錯認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為用功法門   古人云:「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意謂佛性真如,只能自證自悟,不能用言語 說與也,昔香嚴未悟時,屢請溈山說破,溈山曰:「我說的是我的,終不干汝事」,後居 南陽,鋤地次拋瓦礫,擊竹作聲,始發明心地,又太原孚上座,講涅槃經,敷陳法身妙理 ,有禪客謂曰:「汝雖能講,實不能知」,遂輟講靜坐,中夜聞鼓角聲,始悟法身之理, 今人誤解「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之意,謂家門乃秘密傳授,不可教人,此乃大錯, 豈不聞六祖云:「汝若返照,密在汝邊」耶。 參禪錯認心淨土自淨為禪   「心淨土自淨」者,謂明心見性之後,一切皆變為佛性,佛性中無垢無淨,故穢土即 是淨土是也,今人誤解此意,謂將惡念改為善念,把染緣變為淨緣,心裏清淨,世界自然 清淨,謂之「心淨土自淨」,此乃大錯矣,念頭乃變幻無常,起落不定者,倘心裏一會兒 清淨,便是淨土,一會兒妄念又起,復變為穢土,如此朝淨暮穢,早善夕惡,循環反復, 何有了期,心淨心染,乃腦筋作用,與淨土無關也,真正之淨土,乃不變不易,無垢無淨 者,即常寂光淨土,諸佛法身是也,若能頓證真如,當下便生常寂光淨土,與諸佛同一法 身,則永超三界輪迴生死,覓心覓土,了不可得,尚何淨穢之可言耶。 參禪錯認不怕妄起只怕覺遲為用功法門   人每以「不怕妄起,只怕覺遲」兩語為修行之方,此乃錯誤,起覺念以破妄念者,覺 即同妄,同是一念無明也,黃檗禪師云:「汝今覺妄起時,覺正是佛,可中若無妄念佛亦 無,何故如此,為汝起心作佛見,便謂有佛可成,作眾生見,便謂有眾生可度,起心動念 ,總是汝見處,若無一切見,佛有何處所,如文殊纔起佛見,便貶向二鐵圍山」,所以說 曰:「不怕妄起,只怕覺遲」,本來無妄,何更言覺,取覺捨妄,覺亦是妄,圓覺經云: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績,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 迴,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參禪錯認腳跟點地為用功法門   「腳跟點地」乃悟後之語,已明心見性,超出生死輪迴,達到絕對本體,大事已了, 謂之「腳跟點地」,今人誤解此意,以為著實做個衲僧,腳踏實地,便是腳跟點地,非也 。 參禪錯認無心是道場為用功法門   黃檗禪師云:「即心是佛,無心是道」,古祖師云:「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我 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此乃悟後之語,意謂佛說方便,為度諸三乘人,上上智人,自 明其心,自見本性,則何須更用一切法耶,其旨與金剛經所謂「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 尚應捨,何況非法」,圓覺經所謂「一切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 就」「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正是相同,而後人誤解其意,以為 將妄心停止,思想斷盡,便是無心,便是悟道,此乃大錯,妄心是一念無明,一念無明停 止,則是無始無明黑暗境界,此境未破未能見佛性,不為悟道,故古人云:「莫謂無心便 是道,無心更隔萬重山」,正是針對此種誤解。 參禪錯認平常心是道為用功法門   趙州和尚問南泉曰:「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師曰:「還可趣向也無 」,泉曰:「擬向即乖」,師曰:「不擬爭知是道」,泉曰:「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 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蕩豁,豈可強是非耶」,師於言 下悟,南泉「平常心是道」一語,意謂明心見性之後,起心動念,無非佛性,行住坐臥, 穿衣吃飯,尋常日用,皆是真如,此乃證悟後之境界也,今人誤解平常心是道,便是普普 通通過日子,平平常常做個好人,不為善不造惡,任運隨緣混過一生,便是悟道,此與飽 食終日無所用心者,何異耶,可悲可痛。 參禪錯認莊子大宗師篇坐忘為禪宗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 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 ,猶未也」,他日復見日:「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 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 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坐忘的道理,就是佛 家的無始無明境界。 2.僧問師:「我修禪宗用功已多年,從前在終南山住的時候,最多我打坐的時候,身心完 全忘卻,空空洞洞,最初能維持十分鐘,後來進至二十分鐘,身心空與虛空之空合相,身 心空如鏡子一樣,虛空亦如鏡子一樣,好像以鏡照鏡,請問法師,這是不是明心見性境界 。」 師答云:「明心見性,一見永見,無窮無盡,不再迷失,你坐時所見境界不是佛性,乃六 祖所謂無記空,禪宗說的無明窠臼,你以為坐時得這境界是悟,起身時是迷,則忽迷忽悟 ,佛性亦有輪迴了,照你這樣用功,不是關門用功的方法,這種境界是小乘外道的境界, 你不要斷念,利用六根隨便那一根,同空空洞洞的境界看去,用功純熟,機緣至時,無明 窠臼叻的打破,便看見佛性了,這樣子用功,才合禪宗的方法。」 3.僧問師:「緣在金山大徹堂中,打坐用功,我用功的時候,不執著有,亦不執著無,若 執著佛性是有,是法外生心,若執著佛性是無,則墮落因果,有無皆不執著,亦不斷念, 合不合禪宗的用功。」 師答云:「你不執著有無,乃見聞覺知思想作用,與佛性了不相干,佛性乃如如不動,你 要把不執著有無的一念放下,再下疑情看去,時候多了,無始無明一破,便會見佛性。」 7.僧問師:「我在高旻寺住禪堂,有一天打坐的時候,身心妄念已斷盡,忽然看見一道白 光,大概有二分鐘的時間,白光才消散,後來眼光能看見隔牆的東西,有一次過河將鞋脫 了,涉水而渡,被水沖去五里遠,沒有淹死,幸遇人救起,有一次有一石頭重六百斤,我 兩手提起,毫不費力,有一次打坐入定七天,不吃東西,又一次,是二十一日不吃飯,看 見白光是不是悟道,這樣的境界,算不算神通。」 師問曰:「你現在眼睛能不能看見牆外的東西,能不能七天不吃飯,能不能抱起六百斤的 石頭呢?」 僧云:「現在不能了。」 師答云:「我們參禪悟道,是求明心見性,了生脫死,佛性中本來具有五眼六通,不假不 求,五眼六通的解釋,以前講開示時已說過,現在不必講,六祖所說的入定,是妙湛圓寂 ,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不住,離住禪寂,禪性無 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語見壇經,假如見性以後,自性是如如不動的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一切應酬都在定中,古時有一秘傳方法,每日喝蜂蜜水一杯,或 喝鹽水一杯,可以七天不吃飯,你是佛子,何以學此外道邪魔,假是汝有此魔術,則現應 尚可做到,但你現在不能,必是妄語誑人,假如你現在尚能有此魔術,亦是佛所呵斥,顯 異惑眾,誑騙世人,是佛法中賊,這話是出四分戒律,況且你現在是不能做到的,你應將 此種境界思想通通拋下東洋大海去,還是好好的用功,身心滅時不要斷完思想,再往前看 ,機緣一至,叻的一聲,無始無明打破,便會明心見性,佛性是大定,沒有出入,佛性是 本來具足五眼六通,妙用無窮,不消往外求。」僧聽師言,感激流涕,禮謝而去。 14.僧問師云:「我用功參禪,時時不離這個,這個者是指話頭,如參念佛是誰,我一天 行住坐臥不離這句念佛是誰,怎麼是用功好幾年,還不明心見性。」 師答云:「你這樣用功是念話頭,不是參話頭,話頭要向內心去參,不是口念便會明心見 性,本來佛性,本來是佛,不會念佛,你用念話頭的思想,向本來是佛不會念佛的地方直 往前看,行住坐臥不要間斷,一旦無明窠臼打破,便可明心見性。」 19.僧問師:「我在終南山住了四十多年,我用功是已生是妄念,未生是佛性真心,我一 天起念動念,歷歷分明,我念不起是寂而常照,我一動念是照而常寂,亦是歷歷分明的, 這樣用功合不合禪宗的修法。」 師答云:「你是多年上座老尊宿,汝這樣用功,實是大錯,你將見聞覺知的業識認為是佛 性,佛性如如不動,那會起妄念,你不起念是寂而常照,歷歷分明的,起念是照而常寂, 亦是歷歷分明的,這些作用與佛性了不相干,你是認賊為子,佛所說如是等輩,可為憐愍 ,你將歷歷分明的念頭,明白我們佛性,被無明窠臼遮障,將念頭往無明窠臼看去,因緣 時至,無明窠臼一破,便見本來佛性,看見佛性之後,起念動念,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皆是佛性,不消再加分別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