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法友分享 ------------------------------------------------------------------------------ 想像佛陀是一所大學的老師, 在不同地方針對不同的人, 說了不少的教導. 而阿難尊者就是記憶最好, 最用功, 幾乎不缺課的好學生. 就算有些課沒上到, 也會向其它人請教學習. 而在佛陀般涅槃之後, 為了保存法教, 就有五百個好學生聚集起來, 由阿難背出了 "阿含經" , 以口傳的方式正式在僧團中傳遞下去. 所以也不應說 "世尊只說阿含", 而是 "阿含經" 包含了極大部份的事蹟及教理. 而大乘經典的說法有很多, 天人傳回說, 後人託名所造說.... 不論是何種說法, 不應一竿子打翻它, 就說這是假佛教. 因為其它佛弟子也可能會有自己的記誦方法, 正如每個人的上課筆記不同, 有的精簡, 有的詳解, 而這些也可能用不同的方式傳遞下去, 口誦輾傳數代後, 再以文字方式記錄下來. 有文字記錄後, 每次傳抄都可能產生不同的內容, 更何況是口傳的時代. 這是我對大乘經典的基本看法. 佛陀對這些事情也曾教導我們, 判斷是否為佛說, 應該親自審視是否與佛法與律 相違, 違者即非佛法, 相應者即是佛說. 所以大乘經典, 只要經義與阿含 相符, 與律典相符, 則可視為佛說, 反之則否. 而個人的心得則是阿含是基本的教導, 若能先瞭解阿含, 再深入大乘, 就比較能掌握佛法的核心, 而不會被傳抄過程所產生的問題所誤導. ------------------------------------------------------------------------------ ===================================================================== │ │覺音四論│龍樹的四悉檀│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 │ --------------------------------------------------------------------- │長阿含 │吉祥悅意│世界悉檀 │破諸外道。 │ │中阿含 │破斥猶豫│對治悉檀 │為利根眾生說諸深義。是學問者所習。│ │雜阿含 │顯揚真義│第一義悉檀 │說種種禪法。是坐禪人所習。 │ │增一阿含│滿足希求│各各為人悉檀│為諸天世人隨時說法。是勸化人所習。│ ===================================================================== ------------------------------------------------------------------------------ 這已經是兩千多年前的事了, 沒有辦法這麼確定的說佛陀只講了阿含經. 可以確定的大概只是在佛滅後數月, 大迦葉尊者召開經典結集, 由阿難 尊者誦出經, 優婆離尊者誦出律. 大家無異議後, '就這麼說定了'. 那 些老老老師兄們可都是精進的很, 博聞強記又優秀! 這時並沒有文字形 式的經典. 聽說後來又有幾次結集. 這些'就這麼說定了'的結集經過數 十年, 數百年(?)的口耳相傳後才有文字形式的經典出現. 最先出現的 文字書寫經典就是北傳阿含經和南傳尼柯耶的巴利文本(也有好幾個版 本). 北傳四阿含大概是隋唐時翻譯過來的, 因為戰亂以及某些因素, 也有許多阿含經的經文或不同的版本失傳.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阿含經, 只能說是相當接近佛陀在'人間'對'四眾 弟子'的教導. 這部經典的確是相當的重要, 包含了佛陀的基本教義, 及佛法精髓. 但佛陀也外出扥缽, 他在人間遊行時對在家佛弟子的說法, 以及和外道的論議, 並不一定都有阿難或其他弟子跟在身邊. 所以這些 說法不見得會在經典結集時被誦出. 同樣的, 佛陀被稱為天人師, 常常 對諸天說法, 說法地點有時在人間, 有時在天上, 說了什麼, 可能沒有 多少'人'知道. 所以有些人認為後來出現的經典不排除是天界的回傳, 這也相當的合乎道理. 總之, 在經典中並沒有看到佛陀要我們依照歷史考據來判斷某部經是否 為佛說. 鑽研及爭辯歷史考據對於佛法理解也不見得有什麼幫助. 佛陀 教導判斷是佛說或非佛說的方法是: 與經典相應, 不違背戒律. 佛陀為 什麼教導這種方法而非歷史考據法或許值得我們深思. 當然啦, 歷史考 據也有值得參考之處, 它幫我們選了一部基礎而核心的經典---阿含經. 大家一起來讀阿含經吧! :) (獅子吼站上目前正在讀中阿含經, 歡迎 參與) 以上僅供參考! 附錄: 摘自佛使比丘著作[一問一智慧] .............................................................................. (16)「對某個教法,若生起是佛說或非佛說的懷疑時,我們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佛陀設定一個檢核的原則:對照經典( Sutta )──法,來審查及判斷, 並與毘奈 耶( Vinaya )──律作比較。這個原則是建立在不相信任何人,或不以任何人為權威的 基礎上。 若有人發表論述,自稱是從佛陀或一群博學的長老聽來的教法,並說用它來修行可以 滅苦。如果我們對他的言論產生懷疑,佛陀說要用二種方式進行檢核: (一)對照經典以審查、判斷。經典是將各種不同的教誨予以系統化集成,它有明確的軌 則,若某種說法不符合這個軌則,那麼就拋棄它。 (二)與毘奈耶比較。毘奈耶是一種典範、準繩、明確的制度,若某種說法不符合這 個制度,那麼就拋棄它。 不要一聽聞就相信,例如某個比丘說這教法是我從佛陀那兒聽來的,或說是聽聞於僧 團長老和博學的人,而他們都說這是輾轉從佛陀那兒聽來的。雖然如此,也請各位務必先 起疑,並且去審查它,然後對照經典去判斷,它如法嗎?與毘奈耶比較,它如律嗎?  這是個保障的工具,即使佛教延續了二千年、三千年、五千年,甚至數千年、數萬年 ,假如這個原則一直保存使用,佛教或法、律將不會被毀滅或混淆。所以它是一個非常有 用的原則,名叫「四大教法」【譯註一】,這是佛陀設定以經和律作為檢核根據的教導, 他沒有提到阿毗達磨( Abhidhamma ),只提出要以經典來審查、判斷,及與毗奈耶作比 較。 【譯註一】請參考巴宙譯,《南傳大般涅槃經》, 55 頁;《長阿含經》卷第三,(《大 正藏》第一卷,17~18頁)   ------------------------------------------------------------------------------ 四大教法: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三 佛告諸比丘。當與汝等說四大教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諸比丘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何謂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 諸賢。我於彼村.彼城.彼國。躬從佛聞。躬受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 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當語彼言。佛不 說此。汝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 受持。莫為人說。當捐捨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 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 說。慎勿捐捨。此為第一大教法也。 復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和合眾僧.多聞耆舊。親從其聞。親受是 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 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於彼眾謬聽受耶。所以然 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持此。莫為人說。當捐捨 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者何。我依諸經 .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捨。此為第二 大教法也。 復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眾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親從其 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法 .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於眾多比丘謬 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 為人說。當捐捨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 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慎勿 捐捨。是為第三大教法也。 復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親從其聞 。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法. 依律究其本末。若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於一比丘所謬聽受 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法.依律。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 說。當捐捨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 。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當勤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捨 。是為第四大教法也。 ------------------------------------------------------------------------------ 四大教法 《南傳大般涅槃經》 到已,佛陀即住在波城之阿難陀神舍。彼告諸比丘說:「諸比丘,我將宣說四大教法,且 專心諦聽!」「是,世尊。」諸比丘回答說。 薄伽梵說: 「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語:『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言,我從佛親口聞受。 』諸比丘對該比丘所言,不應稱讚,也不應藐視,應瞭解其每字與音節,而與經律相比較 、相對照;既較對以後,若其不與經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非佛陀之教言, 而是該比丘之誤會。』因此,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以後,彼 能與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該比丘善瞭解之。』諸比丘,此 是第一大教法,應當學。 「復次,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語:『於某寺宇有僧伽及其長老與導師居住,我從其僧團 親口聽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言。』諸比丘對該比丘所言不應稱讚,也不應 藐視,應瞭解其每字與音節,而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既較對以後,若其不與經律相符 ,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該比丘之誤會。』因此,諸比丘,汝等 應拒絕之。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以後,彼能與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是 佛陀教言,該比丘善瞭解之。』諸比丘,此是第二大教法,應當學。 「復次,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語:『於某寺宇住有眾多博學多聞、深具信仰、深入於法 、精嫻□尼及通曉律尼的僧團長老。我從諸長老親口聽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 教言。』諸比丘對該比丘所言,不應稱讚,也不應藐視,應瞭解其每字與音節,而與經律 相比較、相對照;既較對以後,若其不與經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非佛陀之 教言,而是該比丘之誤會。』因此,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以 後,彼能與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該比丘善瞭解之。』諸比 丘,此是第三大教法,應當學。 「復次,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語:『於某寺宇住有一博學多聞、深具傳統信仰、深入於 法、精嫻□尼及通曉律儀的比丘。我從該長老親口聽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 言。』諸比丘對該比丘所言,不應稱讚,也不應藐視,應瞭解其每字與音節,而與經律相 比較、相對照;既較對以後,若其不與經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非佛陀之教 言,而是該比丘之誤會。』因此,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以後 ,彼能與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該比丘善瞭解之。』諸比丘 ,此是第四大教法,應當學。「諸比丘,此是四大教法應當學!」 -- 經典裡對整個的(修行)過程有系統描述是很精密的,但實際的經驗卻超越經教研 究。研究無法告訴你:這就是無明升起的經驗,這就是行的感覺,這就是特殊的意識, 這就是身與心各個不同元素的感覺(受)。---阿姜查《水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64.159
haryewkun:同意本篇。嚴格上來說我們所讀的經典, 60.49.46.89 09/10 01:13
haryewkun:都是佛陀的弟子們,對佛的話語的記錄。 60.49.46.89 09/10 01:14
hywu:我不是很同意以下兩句話: 219.87.162.34 09/10 09:10
hywu:["阿含經" 包含了極大部份的事蹟及教理.] 219.87.162.34 09/10 09:11
以法律來比喻的話,您認不認為阿含是憲法呢?
hywu:[所以大乘經典, 只要經義與阿含相符, 219.87.162.34 09/10 09:11
hywu:與律典相符, 則可視為佛說, 反之則否.] 219.87.162.34 09/10 09:11
那麼您的意思是說,佛陀說法前後不一囉? 您覺得法華經開權顯實嗎?
Cid:推薦這篇文章140.109.103.226 09/10 10:10
a3435357:是不是佛說,是歷史問題 219.80.139.218 09/10 10:37
a3435357:苻不苻合佛說,是哲學問題,兩者萬不可混 219.80.139.218 09/10 10:38
a3435357:為一談 219.80.139.218 09/10 10:38
a3435357:不是某某人說了苻合佛說的話,就說是佛說 219.80.139.218 09/10 10:41
a3435357:這是極大的邏輯謬誤 219.80.139.218 09/10 10:41
DavidHilbert:大部分的大乘經典開頭都是"如是我聞"118.169.143.104 09/10 11:12
DavidHilbert:而且內容裡面阿難大多在場,所以不能118.169.143.104 09/10 11:13
DavidHilbert:說阿難沒聽過這些經典118.169.143.104 09/10 11:13
sheng530220:同意hywu的看法。218.171.142.154 09/10 15:09
SkyElder:如是我聞的意思是 : "我是這麼聽說的" 61.66.243.96 09/10 15:24
SkyElder:任何人要講任何從他人那邊聽到的事 61.66.243.96 09/10 15:24
SkyElder:都可以用 如是我聞 開頭 告訴他人 61.66.243.96 09/10 15:25
SkyElder:這是我所聽說的 61.66.243.96 09/10 15:25
SkyElder:經文是否開頭加上如是我聞 並非判斷真偽 61.66.243.96 09/10 15:25
SkyElder:佛經的依據 61.66.243.96 09/10 15:26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64.159 (09/10 15:43)
hywu:如果我說:大乘經典包含了極大部份的事蹟及教 219.87.162.34 09/10 17:36
hywu:理。您可以接受嗎? 219.87.162.34 09/10 17:36
呵呵~應該這麼說吧,阿含聖典不只是在南北傳皆有記載,也是公認上較早集結出來的經 典,那麼越接近佛世所集結出來的經典,其可靠性會不會較越晚集結的經典高呢?較晚集 結的經典是否在弟子傳頌之間中有所增減呢?或有一說,大乘經典是說給菩薩聽的,非法 身大士的阿羅漢們如聾如啞,那麼大乘經典又接受,凡有"如是我聞"開頭,皆為阿難所傳 頌,為何這麼重要的經典阿難卻略而不聞,沒在早期集結會上提出呢?
hywu:如果我說:阿含經典,只要經義與大乘經典相符, 219.87.162.34 09/10 17:38
hywu:與律典相符, 則可視為佛說, 反之則否。 219.87.162.34 09/10 17:38
hywu:您可以接受嗎? 219.87.162.34 09/10 17:38
hywu:世尊方便說法,無有虛妄。法華經開權顯實。 219.87.162.34 09/10 17:39
這個問題你可以"再"想想"法華經開權顯實之思考"該文? 如果您是大乘經典所記載的阿羅漢,在集結會上為何對大乘經典忽然失憶了,又法華經中 ,皆已授記大阿羅漢們未來成佛,表示大阿羅漢們已走向成佛的菩薩道,那又為何行菩薩 道的大阿羅漢們竟然沒有集結對於行菩薩道這麼重要的大乘經典呢?
DavidHilbert:如是我聞的我是代表阿難, 118.169.143.8 09/10 20:27
DavidHilbert:其他人用"如是我聞"那都是來亂的 118.169.143.8 09/10 20:27
beyondband45:但s大說"任何人...(略) 都可以用"耶218.162.142.140 09/10 22:26
beyondband45:教授法師也是告訴我們如是我聞 代表218.162.142.140 09/10 22:26
beyondband45:的是 阿難。218.162.142.140 09/10 22:27
SkyElder:"如是我聞"這四字只是翻譯成文言文而已 61.66.243.96 09/10 22:28
SkyElder:實際的意義就是 "我是這麼聽說的" 61.66.243.96 09/10 22:28
SkyElder:"如是我聞"這四字並非專用語 61.66.243.96 09/10 22:29
SkyElder:只是一般的口語 有可能從任何人口中說出 61.66.243.96 09/10 22:29
SkyElder:非咒語也非專有名詞 只是口語 61.66.243.96 09/10 22:30
SkyElder:佛經由於是弟子們結集的 弟子們都是聽佛 61.66.243.96 09/10 22:32
SkyElder:說的 故一定要加上 "我是這麼聽說的" 61.66.243.96 09/10 22:32
SkyElder:這句話並不能拿來印証佛經的真偽 61.66.243.96 09/10 22:34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64.159 (09/10 23:32)
hywu:to y兄: 我不是諸大阿羅漢,也不知道當時因緣 219.87.162.34 09/11 09:22
hywu:所以我無法回答您的問題。不過法華經有說過: 219.87.162.34 09/11 09:23
hywu: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 219.87.162.34 09/11 09:23
hywu: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 219.87.162.34 09/11 09:23
hywu: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 219.87.162.34 09/11 09:23
hywu: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 219.87.162.34 09/11 09:24
hywu: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 219.87.162.34 09/11 09:24
hywu: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 219.87.162.34 09/11 09:24
hywu: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 219.87.162.34 09/11 09:24
hywu:、佛所護念。」 219.87.162.34 09/11 09:24
hywu:「斯法華經,為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 219.87.162.34 09/11 09:26
hywu: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於此經中,力所不及。 219.87.162.34 09/11 09:26
hywu:汝舍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餘聲聞。 219.87.162.34 09/11 09:27
hywu:其餘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己智分。 219.87.162.34 09/11 09:27
hywu: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 219.87.162.34 09/11 09:27
hywu: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 219.87.162.34 09/11 09:27
hywu:若人不信,譭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 219.87.162.34 09/11 09:28
吾人既非大阿羅漢,那麼您可以想想Cid法友分享的這段推文 → Cid:倘若法華經的看法與緣起性空的精神有相出入之 140.109.103.226 08/14 17:00 → Cid:處, 佛弟子又當如何抉擇或調和教法呢? 這正是 140.109.103.226 08/14 17:02 → Cid:佛學研究可貴之處, 不先入為主地選擇性相信一 140.109.103.226 08/14 17:03 → Cid:經一論之言, 而在三藏中比較各種觀點, 梳理出 140.109.103.226 08/14 17:03 → Cid:一個調和之道, 這才是正信佛弟子看待經典應有 140.109.103.226 08/14 17:05 → Cid:的態度. :) 140.109.103.226 08/14 17:05 試想在諸經之間,若有一經與其他經典在教義上有出入時,該經又特指明為開權顯實之說 ,那麼往後又有第二經與其他經典在教義上有出入,且該經又指明為開權顯實之說,那麼 身為佛弟子的我們該何去何從呢?參考一下四大教法及葛拉瑪經。    1. 不可因為口口相傳就信以為真。    2. 不可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3. 不可因為流傳廣遠就信以為真。    4. 不可因為引經據典就信以為真。    5. 不可因為合乎自己觀點就信以為真。    6. 不可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7. 不可因為引證常識就信以為真。    8. 不可因為符合先入為主的觀念就信以為真。    9. 不可因為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10. 不可因為他是導師就信以為真。 願您菩提道上順遂,末學合十。 p.s.三乘究竟與一乘究竟該文的推文,您有提到法華經也講緣起性空,然該經中若有經文 與緣起性空略有不同(法華經以一乘究竟,龍樹菩薩對此,則以成佛後就知道作回應), 可見有些問題是很棘手的。 不知您對阿含經的瞭解有多少?若是我們先就阿含與法華經共通的部分先做一番瞭解,再 來想想諸經之間見解不同的地方,會不會對彼此差異的部分有另一新的體會呢? 龍樹菩薩尚且以阿含來抉擇大乘深意,後人貶阿含為小乘,這.....是龍樹菩薩所意想不到 的吧!
hywu:to y兄: 說真的,我對於一些佛學的知識與名詞 219.87.162.34 09/11 11:09
hywu:等等,是絕對不如您的。我只是深信法華經上 219.87.162.34 09/11 11:10
hywu:所說的經文。 219.87.162.34 09/11 11:10
隨喜您道心之堅固。
hywu:您說:龍樹菩薩對此,則以成佛後就知道作回應 219.87.162.34 09/11 11:11
hywu:若我沒誤解錯誤的話,我覺得「 219.87.162.34 09/11 11:13
hywu: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 219.87.162.34 09/11 11:13
hywu:所以很多經義是不可思議,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219.87.162.34 09/11 11:14
hywu:《妙法蓮華經》上云:世雄不可量,諸天及世人 219.87.162.34 09/11 11:15
hywu:,一切眾生類,無能知佛者。佛力無所畏, 219.87.162.34 09/11 11:16
hywu:解脫諸三昧,及佛諸餘法,無能測量者。 219.87.162.34 09/11 11:16
hywu:所以我很少自己解釋經典,因自知智慧淺薄, 219.87.162.34 09/11 11:17
hywu:所以大部分都是引用經典文字。因為我知道再 219.87.162.34 09/11 11:17
直接引經據典為第一手資料,當然是原汁原為沒錯,但是您是針對某個話題,依照自身所 學來抉擇該以哪段經文做回應,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已經含有您的主觀意識了呢?這時訴 諸歷來有修有證的祖師來詮釋經文,是否較妥?
hywu:怎麼說、再怎麼思,都沒有辦法瞭解佛說的甚深 219.87.162.34 09/11 11:18
hywu:意涵。 219.87.162.34 09/11 11:18
hywu:很慚愧地,我對於阿含經不是很瞭解。:P 219.87.162.34 09/11 11:19
hywu:一般認知,龍樹菩薩一開始是學習小乘法, 219.87.162.34 09/11 11:21
hywu:後來遇見大乘法,著了種種論。 219.87.162.34 09/11 11:22
龍樹從小乘學法,那也不過是部派佛教的一支,不全然代表全部的佛法,且佛滅過後,也 不是馬上就分大小乘,這是後人要凸顯大乘不共小乘的地方,且看看一般人對於南傳佛教 既有的認知,就是小乘人,無菩提心,恩....或許可以先看看南傳菩薩道及菩提資糧兩本 書再來做評論不遲, 佛法本大小乘之分,阿含經本身已足夠行解脫道與菩薩行者之所需了。
hywu:但您認為"龍樹菩薩尚且以阿含來抉擇大乘深意" 219.87.162.34 09/11 11:23
hywu:會不會有些人亦不能認同這種說法呢? 219.87.162.34 09/11 11:23
呵呵~佛教版的設立就是在於,我們已無緣親身受教於佛陀,相信來這個版的法友們,都 是為了求道在尋找善知識,想當然爾,有同於己見的,也會有異於己見的立場,所以末學 很樂觀看待有人不認同"龍樹菩薩尚且以阿含來抉擇大乘深意"的看法,同於己見的,表示 自己見解可能沒錯,異於己見的,也正好讓末學反省這樣的說法是否恰當,不堅持立場地 來抉擇,才不會忙修瞎練,也幸好有異於己見的法友,才不至於讓末學入道只能靠很幸運 地,第一次遇上佛法就是正法。
hywu:我是末法時代的愚劣人,不敢跟 龍樹 菩薩 219.87.162.34 09/11 11:25
hywu:有任何的比較之分,我所得的智慧大概也不如 219.87.162.34 09/11 11:26
hywu: 龍樹 菩薩所得智慧的恆河沙分之一吧... 219.87.162.34 09/11 11:27
您謙虛囉,同是愚劣人,所以對於求道,從聞思修而入。
hywu:不管怎樣,我是很讚嘆y兄的學識的。 :) 219.87.162.34 09/11 11:27
慚愧~慚愧~互相切磋,不吝賜教。
hywu:個人覺得,大小乘乃是對照說。有小即有大之分 219.87.162.34 09/11 11:35
hywu:或許"方便說"來解釋會比較不觸動敏感神經吧 219.87.162.34 09/11 11:36
有人以為阿含是方便說,又有人以為淨土是方便說。這話題千年來很熱門。 硬要說大小乘之分野,末學覺得印順和尚這段話詮釋得很傳神,可參考看看。 佛法的如實相,無所謂大小,大乘與小乘,只能從行願中去分別。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64.159 (09/11 12:01)
hywu:"行"是否就是對於世尊教法的理解不同? 219.87.162.34 09/11 12:14
hywu:"願"是否就是對於發菩提心的有無? 219.87.162.34 09/11 12:14
一般來說,佛陀:自利利他圓滿,而二乘人在利他上是較佛陀有差距的。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64.159 (09/11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