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無我]/【耆那教的「自我」】 耆那教主張「自我」即涅槃   耆那教的教理又稱「尼乾子的教義」,用以探討為什麼它和佛教教義 那麼相似。從佛陀時代開始,這個教派就和佛教並立,大雄(Mahavira) (又稱「尼乾陀若提子」Nigathanataputta)是他們的教主。雖然他說法 的時間不長,但他的教法後來卻被大量衍繹成為淺顯易懂的教義,而它的 本旨仍然相同。簡而言之,就是以「自我」為追求的目標,舉例來說,以 下就是他的一首詩:   凡是修內觀的人,   就會從中發現「自我」;   並在有漏完全消除後,   到達「自我」的目標。(註一)   (第二一八詩節,錄自庫拉巴德拉阿闍黎(Kulabhadracariya)之《真實集》Sarasamuccaya)   耆那教也使用「涅槃」這個字眼,但他們是用梵文的涅槃(nirvana) ,有關資料清楚地顯示,他們認為涅槃和「自我」是完全相同的東西,這 可以從以下的詩偈中看出:   善逝者是已達到最高涅槃的人,   涅槃是解脫了所有邪惡的境界,   也是「自我」的自然特性。(註二)   (錄自Apata Suvarupa)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把涅槃當作是「自我」,而涅槃也 就是解脫痛苦和所有邪惡事物的境界,這是「自我」的自然特性,好比溼 潤是水的自然特性一樣。簡單地說,他們認為達到涅槃就是完成「自我」 ,完成「自我」也就是證得涅槃,而且這是真正的「自我」。   我們更可發現,他們對「業」和「涅槃」的概念也和佛教極為相似。 在他們的教義中,當「自我」出現時,業的影響力就會消失,就如同佛教 也認為當一個人達到涅槃或最高的境界時,舊業的影響力會消失,也不再 造作新業。耆那教經典之一,庫那達庫那達阿闍黎(Kunadakunadacariya )所作的《真實宗義》(Samayasara),第一九八詩節,這麼說道:   貪、瞋、癡這些都是導致造業的煩惱,   它們不會發生在具有正見者的身上;   因此,業力不會對證得「自我」的人造成重大的痛苦,   因為他們已經去除煩惱了。(註三)   此外,現代耆那教大師布拉馬恰里‧錫塔拉‧普拉沙達(Brahmacari Sitala Prasada)說:   根據耆那教的說法,涅槃是「自我」解脫了業力的影響,解脫了造業 的知覺時,所達到的境界或特質,這個境界從各種的形體中解脫出來,不 論是粗身或細身,它是所有世俗痛苦的息滅處,它充滿了幸福、和平與光 明,它是永恆的,不會再毀壞。(註四) (註一)原文:Jnanabhavanaya sikta        nibhartenantratmanah        apramattam?guanam?prapya        labhante?hitamatmnah ︱︱ (註二)原文:Sravaddhandadhavinirmuktam        sthanamatmasva?bhavajam ︱        praptam?paramanirvanam        yenasau?sugatah?smahtah ︱︱ (註三)原文:Rago?doso?moho?ya?asava        n'athi?sammaditthissa ︱        tahmaasavabhavenavina        heduna?paccaya?honti ︱︱ (註四)《耆那教與佛教的比較》(Comparative Study of Jainism and Buddhism),頁二二。 摘錄自【無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