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依據原文: 1.先貼佛經裡五根的敘述,先從雜阿含經開始。從佛經裡,把佛法找出來、實修。 有關搜尋"雜阿含經"五根的敘述,卷第二十六為最詳細。 ---------------------------------- ()為個人註解 字義不懂,可自行查。學貴自得,不以他求。 http://140.111.34.46/jdict/main/cover/main.htm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http://cbs.ntu.edu.tw/dict/ 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六四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根:未知當知根、知根、無知根。」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覺知學地時,  隨順直道進,  精進勤方便,  善自護其心,  如自知生盡,  無礙道已知,  以知解脫已,  最後得無知 (心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不動意解脫,  一切有能盡,  諸根悉具足,  樂於根寂靜,  持於最後身,  降伏眾魔怨。」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四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謂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四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 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若比丘於此五根,如實善觀察,如實善觀察者,三結斷知,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三結(名數) 一:見結,"我見"也。 二:戒取結,行"邪戒"也。 三:疑結,疑"正理"也。 見惑中此三者過最重,故以此三結為見惑之總稱,斷此三結為預流果。) (身見、戒取、疑 (1)身見,於身執實我之邪見。 (2)戒取見,同戒禁取見。迷取"非理戒禁"之邪見。 (3)疑見,於諸諦理"懷猶豫","無決定之見"。) 謂:身見、 ([阿含辭典 (莊春江)] 另譯作「有身見、有身、自身見、身邪結、身見結」,音譯為「薩迦耶見」,意思是具有 獨立不變個體、永恆我的觀念。後來的論師可能如《雜阿含一○九經》所說,從五蘊作分 析,得出「二十種身見」的情形, 即1.以色為「我」,其他四蘊就是「我所」, 2.以色為「我所」(異我),其他四蘊即為「我」, 3.以「我」在色中(色中我、我在色), 4.以色在「我中」(我中色、色在我), 每一蘊都有這四種情況的身見,五蘊共計二十種, 其中,第3.種與第4.種合稱為「相在」。 (相關詞「是我、異我、相在」「是我.異我.相在」「是我,異我,相在」 「有我、異我、相在」「有我.異我.相在」「有我,異我,相在」, 反意詞「不見我、異我、相在」「不見我.異我.相在」「不見我,異我,相在」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非我.不異我.不相在」「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 ([佛光阿含藏] 身見(sakk?ya-ditthi)(巴),即「我見」之意。 以自身為實我之邪見。 身見(sakk?yaditthi)(巴),有身見,以身作我,五見之一。) 戒取、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術語)同"戒禁取"見。見戒禁條附錄。四取之一。) (戒禁取 [阿含辭典 (莊春江)] 另譯作「戒取、戒盜結、戒受、行願結、他取結」, 即「執取(與解脫無關)禁戒與禁忌」。(反義詞「不戒取」) 見惑品數 五戒禁取見,迷執現在苦身,作種種"邪戒、苦行",為此身生於人天樂處之因也。 鹿戒 (術語)外道之邪計,有學鹿之舉動,食鹿食之物,以為生天之因者,是謂受持鹿戒。 即五見中之"戒禁取"見也。 智度論二十二曰:「外道戒者,牛戒、鹿戒、狗戒。」 牛戒 (術語)戒禁取見之一種。天竺之外道,有執牛行,以為生天之因者。 百論疏上中曰:「持牛戒者,如俱舍論說,合眼、低頭食草,以為牛法,彼見牛死得生天 上,即尋此牛八萬劫來,猶受牛身。不達爾前有於天因(我按:指不思量牛前身,有作生天 之因的福報),謂牛死得生天,是故相與持於牛戒。 成論云:持牛戒,若成則墮牛中,如其不成則入地獄。然外道苦行世人信之。」 智度論二十二曰:「外道戒者:牛戒,鹿戒,狗戒,羅剎鬼戒,啞戒,聾戒。」 (三)戒禁取(s?la-bbata-up?d?na)(巴),又作戒受,取著修行非理之戒禁,如外道之狗戒 、牛戒。) 五見 又名五惡見,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身見:是執著五蘊假和合之身為實有; 戒禁取見:就是執行或受持"邪戒",錯認以為是正戒,如一般人持牛戒、狗戒等,以為是 生天之因,又有一般人塗灰斷食,錯認以為是涅槃之道是。) ([佛光阿含藏] 疑(vicikicch?)(巴),懷疑正理。 巴利本作 dandh?yitattaj v? vitth?yitattaj(遲鈍、躊躇)。 [陳義孝佛學常見詞彙] 狐疑不信,是六根本煩惱之一。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對於真理的懷疑猶豫;對佛、法、僧、戒的疑惑。 疑,疑四諦之理也。) 是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於正覺,七有天人往生, 究竟苦邊。」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四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此五根"如實觀察者",不起諸漏,心得離欲解脫,是名阿羅漢 ,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四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 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信根者,當知是四不壞淨([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術語)謂信三寶及戒而不壞也。 天台仁王疏上曰:「信"三寶"及"戒"不壞,名四不壞淨也。」 [佛光阿含藏] 即於"佛、法、僧、及聖戒"四者生不壞淨信。) (我按:戒,於佛陀戒律不壞淨信。而非對外道之戒,如牛戒、狗戒等不壞淨信) 四不壞淨(aveccappas?da)(巴),四種不壞的淨信:淨信佛、淨信法、淨信僧、淨信戒。) 精進根者,當知是四正斷念根者,當知是四念處定根者,當知是四禪慧根者,當知是四聖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四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 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何等為信根? 若比丘於如來所,起淨信心,根本堅固, 餘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 無能沮壞其心者,是名信根。 (信根者,當知是四不壞淨;) 何等為精進根已生惡不善法令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 未生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 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 已生善法住不忘,修習增廣,生欲、方便、攝心、增進, 是名精進根。 (精進根者,當知是四正斷) 何等為念根? 若比丘"'內身'身觀住",慇懃方便,正念正智,調伏世間貪憂; '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如是說,是名念根。 (念根者,當知是四念處) 何等為定根? 若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乃至"第四禪具足住",是名定根。 (定根者,當知是四禪) 何等為慧根? 若比丘,苦聖諦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是名慧根。」 (慧根者,當知是四聖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2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