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1/0001_001.htm 「於時,菩薩欲出遊觀,告敕御者嚴駕寶車,詣彼園林,巡行遊觀。御者即便嚴駕訖已, 還白:『今正是時。』太子即乘寶車詣彼園觀。於其中路見一老人,頭白齒落,面皺身僂 ,拄杖羸步,喘息而行。太子顧問侍者:『此為何人?』答曰:『此是老人。』又問:『 何如為老?』答曰:『夫老者生壽向盡,餘命無幾,故謂之老。』太子又問:『吾亦當爾 ,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老,無有豪賤。』於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侍者 迴駕還宮,靜默思惟:『念此老苦,吾亦當有。』」佛於是頌曰: 「見老命將盡,  拄杖而羸步;  菩薩自思惟,  吾未免此難。 「爾時,父王問彼侍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 『道逢老人,是以不樂。』爾時,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者 不悅,得無爾乎?當設方便,使處深宮,五欲娛樂,以悅其心,令不出家。』即便嚴飾宮 館,簡擇婇女以娛樂之。」 佛於是頌曰: 「父王聞此言,  方便嚴宮館;  增益以五欲,  欲使不出家。 「又於後時,太子復命御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病人,身羸腹大,面目黧黑,獨臥糞 除,無人瞻視,病甚苦毒,口不能言。顧問御者:『此為何人?』答曰:『此是病人。』 問曰:『何如為病?』答曰:『病者,眾痛迫切,存亡無期,故曰病也。』又曰:『吾亦 當爾,未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則有病,無有貴賤。』於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 御者迴車還宮。靜默思惟:『念此病苦,吾亦當爾。』」 佛於是頌曰: 「見彼久病人,  顏色為衰損;  靜默自思惟,  吾未免此患。 「爾時,父王復問御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 『道逢病人,是以不樂。』於是父王默然思惟:『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日不 悅,得無爾乎?吾當更設方便,增諸伎樂,以悅其心,使不出家。』即復嚴飾宮館,簡擇 婇女以娛樂之。」 佛於是頌曰: 「色聲香味觸,  微妙可悅樂,  菩薩福所致,  故娛樂其中。 「又於異時,太子復敕御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死人,雜色繒幡前後導引,宗族親里 悲號哭泣,送之出城。太子復問:『此為何人?』答曰:『此是死人。』問曰:『何如為 死?』答曰:『死者,盡也。風先火次,諸根壞敗,存亡異趣,室家離別,故謂之死。』 太子又問御者:『吾亦當爾,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死,無有貴賤。』於是 ,太子悵然不悅,即告御者迴車還宮,靜默思惟:『念此死苦,吾亦當然。』」 佛時頌曰: 「始見有人死,  知其復更生;  靜默自思惟,  吾未免此患。 「爾時,父王復問御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 『道逢死人,是故不樂。』於是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日不 悅,得無爾乎?吾當更設方便,增諸伎樂以悅其心,使不出家。』即復嚴飾宮館,簡擇婇 女以娛樂之。」 佛於是頌曰: 「童子有名稱,  婇女眾圍遶;  五欲以自娛,  如彼天帝釋。 「又於異時,復敕御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沙門,法服持缽,視地而行。即問御者: 『此為何人?』御者答曰:『此是沙門。』又問:『何謂沙門?』答曰:『沙門者,捨離 恩愛,出家修道,攝御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無所傷害,逢苦不慼,遇樂不欣,能 忍如地,故號沙門。』太子曰:『善哉!此道真正永絕塵累,微妙清虛,惟是為快。』即 敕御者迴車就之。 「爾時,太子問沙門曰:『剃除鬚髮,法服持缽,何所志求?』沙門答曰:『夫出家者, 欲調伏心意,永離塵垢,慈育群生,無所侵嬈,虛心靜寞,唯道是務。』太子曰:『善哉 !此道最真。』尋敕御者:『齎吾寶衣并及乘轝,還白大王,我即於此剃除鬚髮,服三法 衣,出家修道。所以然者?欲調伏心意,捨離塵垢,清淨自居,以求道術。』於是,御者 即以太子所乘寶車及與衣服還歸父王。太子於後即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佛告比丘:「太子見老、病人,知世苦惱,又見死人,戀世情滅;及見沙門,廓然大悟。 下寶車時,步步中間轉遠縛著,是真出家,是真遠離。時,彼國人聞太子剃除鬚髮,法服 持缽,出家修道,咸相謂言:『此道必真,乃令太子捨國榮位,捐棄所重。』于時,國中 八萬四千人往就太子,求為弟子,出家修道。」 佛時頌曰: 「撰擇深妙法,  彼聞隨出家;  離於恩愛獄,  無有眾結縛。 「于時,太子即便納受,與之遊行,在在教化。從村至村,從國至國,所至之處,無不恭 敬四事供養。菩薩念言:『吾與大眾,遊行諸國,人間憒鬧,此非我宜。何時當得離此群 眾,閑靜之處以求道真,尋獲志願,於閑靜處專精修道?』復作是念:『眾生可愍,常處 闇冥,受身危脆,有生、有老、有病、有死,眾苦所集,死此生彼,從彼生此,緣此苦陰 ,流轉無窮,我當何時曉了苦陰,滅生、老、死?』 「復作是念:『生死何從?何緣而有?』即以智慧觀察所由,從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緣; 生從有起,有是生緣;有從取起,取是有緣;取從愛起,愛是取緣;愛從受起,受是愛緣 ;受從觸起,觸是受緣;觸從六入起,六入是觸緣;六入從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緣;名色 從識起,識是名色緣;識從行起,行是識緣;行從癡起,癡是行緣。是為緣癡有行,緣行 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 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病、死、憂、悲、苦惱,此苦盛陰,緣生而有,是為苦集。 菩薩思惟:苦集陰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 「於時,菩薩復自思惟:『何等無故老死無?何等滅故老死滅?』即以智慧觀察所由, 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有無故生無,有滅故生滅;取無故有無,取滅故有滅;愛無 故取無,愛滅故取滅;受無故愛無,受滅故愛滅;觸無故受無,觸滅故受滅;六入無故觸 無,六入滅故觸滅;名色無故六入無,名色滅故六入滅;識無故名色無,識滅故名色滅; 行無故識無,行滅故識滅;癡無故行無,癡滅故行滅。是為癡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 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 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菩薩思惟:『苦陰滅時,生 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爾時,菩薩逆順觀十二因緣,如實知,如 實見已,即於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時頌曰: 「此言眾中說,  汝等當善聽,  過去菩薩觀,  本所未聞法。  老死從何緣?  因何等而有?  如是正觀已,  知其本由生。  生本由何緣?  因何事而有?  如是思惟已,  知生從有起。  取彼取彼已,  展轉更增有;  是故如來說,  取是有因緣。  如眾穢惡聚,  風吹惡流演;  如是取相因,  因愛而廣普。  愛由於受生,  起苦羅網本;  以染著因緣,  苦樂共相應。  受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受?  以是思惟已,  知受由觸生。  觸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觸?  如是思惟已,  觸由六入生。  六入本何緣?  因何有六入?  如是思惟已,  六入名色生。  名色本何緣?  因何有名色?  如是思惟已,  名色從識生。  識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識?  如是思惟已,  知識從行生。  行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行?  如是思惟已,  知行從癡生。  如是因緣者,  名為實義因,  智慧方便觀,  能見因緣根。  苦非賢聖造,  亦非無緣有,  是故變易苦,  智者所斷除。  若無明滅盡,  是時則無行;  若無有行者,  則亦無有識;  若識永滅者,  亦無有名色;  名色既已滅,  即無有諸入;  若諸入永滅,  則亦無有觸;  若觸永滅者,  則亦無有受;  若受永滅者,  則亦無有愛;  若愛永滅者,  則亦無有取;  若取永滅者,  則亦無有有;  若有永滅者,  則亦無有生;  若生永滅者,  無老病苦陰;  一切都永盡,  智者之所說。  十二緣甚深,  難見難識知;  唯佛能善覺,  因是有是無。  若能自觀察,  則無有諸入;  深見因緣者,  更不外求師。  能於陰界入,  離欲無染者;  堪受一切施,  淨報施者恩。  若得四辯才,  獲得決定證;  能解眾結縛,  斷除無放逸。  色受想行識,  猶如朽故車;  能諦觀此法,  則成等正覺。  如鳥遊虛空,  東西隨風逝;  菩薩斷眾結,  如風靡輕衣。  毗婆尸閑靜,  觀察於諸法;  老死何緣有?  從何而得滅?  彼作是觀已,  生清淨智慧;  知老死由生,  生滅老死滅。 -- 未完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208.184 AHJKL:轉錄至看板 Buddhism 12/19 22:09
AHJKL:長阿含經主敘述,要看很快,重點是其中義理不離雜阿含經, 12/19 22:11
AHJKL:才剛開始,希望有心讀阿含經者能跟讀 12/19 22:11
AHJKL:因為空一行故,若沒空一行其實頁數只有原板一半多一點而已 12/19 22:11
EVA010200:有排板耶~~看得出來A大很用心 12/19 22:12
AHJKL:謝謝 12/19 22:17
EVA010200:當我看到A大所PO的長阿含,就讓我想到這幾天我查經成果 12/19 22:20
EVA010200:我查到「龍宮」的出處,竟然是出自於阿含經! 12/19 22:21
EVA010200:阿含經還詳細記載,龍宮位於何處哩 12/19 22:22
EVA010200:大乘經典反而還記載得沒這麼詳細 12/19 22:23
Samus:推 12/20 01:05
※ 編輯: AHJKL 來自: 220.134.208.184 (12/20 13:16)
Anor:感謝師兄,跟讀中,阿彌陀佛! 12/20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