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一篇專門討論有無他世,兩位主角對答相當多,我覺得相當重要故整理一下。 婆羅門:弊宿,代表:「無有他世,亦無更生,無善惡報。」 童女迦葉,代表:「有大名聞,已得羅漢,耆舊長宿,多聞廣博,聰明叡智,辯才應機, 善於談論。」 弊宿婆羅門聽到大家談論童女迦葉,於是便想前往論戰。 (以下僅為簡單整理,詳請請詳見經文為最好): 經文綠色字體代表婆羅門亮黃色字體代表迦葉 註:以下的白話文對答,為我所想,並以意譯,為恐誤翻,不代表經文原意,請詳閱經文 為佳,以經文為準 對答一:(日月篇) --------- 婆羅門言:「今我論者,無有他世,亦無更生,無罪福報,汝論云何?」 迦葉答曰:「我今問汝,隨汝意答,今上日月,為此世耶?為他世耶?為人、為天耶?」 婆羅門答曰:「日月是他世,非此世也。是天,非人。」 迦葉答曰:「以此可知,必有他世,亦有更生,有善惡報。」 --------- 婆羅門一貫的問答為"沒有他世,也沒有善惡報" 迦葉回答,天上的日月,是這一世才有的嗎?過去當然有,未來世也會有,他是天還是人 ? 引伸: 有此可知日月是存在於過去、現在、未來,1億年前的恐龍時代也有日月,今有,未來 百千萬年也會有應是沒有疑問的。(太陽還可存在約50億年以上) 婆羅門被問倒了,回說:日月未來也有,不是這一世才有,在天上、不是人。 但還是嘴硬又問: 對答二:(作十惡壞事是否下地獄篇) --------- 婆羅門言:「迦葉!我有親族知識,遇患困病,我往問言:『諸沙門、婆羅門各懷異見, 言諸有殺生、盜竊、邪婬、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嫉妒、邪見者,身壞命終, 皆入地獄。我初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見死已來還,說所墮處。若有人來說所墮處,我 必信受。汝今是我所親,十惡亦備,若如沙門語者,汝死必入大地獄中,今我相信,從汝 取定,若審有地獄者,汝當還來,語我使知,然後當信。』迦葉!彼命終已,至今不來, 彼是我親,不應欺我,許而不來,必無後世。」 迦葉報曰:「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今當為汝引喻解之。譬如盜賊,常懷奸詐,犯王禁 法,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此人為賊,願王治之。』王即敕左右,收繫其人,遍 令街巷,然後載之,出城付刑人者;時,左右人即將彼賊,付刑人者,彼賊以柔[車*耎] 言,語守衛者:『汝可放我,見諸親里,言語辭別,然後當還。』云何?婆羅門!彼守衛 者寧肯放不?」 婆羅門答曰:「不可!」 迦葉又言:「彼同人類,俱存現世,而猶不放,況汝所親,十惡備足,身死命終,必入地 獄,獄鬼無慈,又非其類,死生異世,彼若以[車*耎]言求於獄鬼:『汝暫放我,還到世 間,見親族言語辭別,然後當還。』寧得放不?」 婆羅門答曰:「不可!」 迦葉又言:「以此相方,自足可知,何為守迷,自生邪見耶?」 婆羅門言:「汝雖引喻,謂有他世,我猶言無。」 ---------- 婆羅門又問您們佛教說作壞事"有殺生、盜竊、邪婬、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 嫉妒、邪見者,身壞命終,皆入地獄",我有作一個測試,我的親人要死了,也都犯上述 ,我跟他們講,假如有地獄要跟我講,今天他們都沒來跟我說,所以可證沒有地獄。 他們是我親人,不會欺騙我,答應要來而不來,可知必無後世。 (說實在的,與現今人們談論有無前後世的話題一樣,也有科學實驗精神,但是有邪見) 迦葉回答:"您作壞事被捉到,如殺人放火被判死刑,警察檢察官法官會放您走嗎?出監 獄去跟親友道別後再回來刑場受死?(萬一中途跑了或被劫誰負責?)"(這可不是縱囚論) 當然不會,有此可知您的實驗假說有問題,何必自行邪見? 但婆羅門還是說:「汝雖引喻,謂有他世,我猶言無。」 對答三:(作十善好事是否上天堂?) ----------- 答曰:「迦葉!我有親族,遇患篤重,我往語言:『諸沙門、婆羅門各懷異見,說有他世 ,言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嫉妒、邪見者,身壞 命終,皆生天上;我初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見死已來還,說所墮處。若有人來說所墮 生,我必信耳;今汝是我所親,十善亦備,若如沙門語者,汝今命終,必生天上,今我相 信,從汝取定,若審有天報者,汝當必來語我使知,然後當信。』迦葉!彼命終已,至今 不來,彼是我親,不應欺我,許而不來,必無他世。」 迦葉又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當復為汝說喻。譬如有人,墮於深廁,身首沒 ,王敕左右:『挽此人出,以竹為篦,三刮其身,澡豆淨灰,次如洗之,後以香湯,沐 浴其體,細末眾香,坌其身上,敕除髮師,淨其鬚髮。』又敕左右,重將洗沐,如是至三 ,洗以香湯,坌以香末,名衣上服,莊嚴其身,百味甘膳,以恣其口,將詣高堂,五欲娛 樂,其人復能還入廁不?」 答曰:「不能!彼處臭惡,何可還入?」 迦葉言:「諸天亦爾。此閻浮利地,臭穢不淨,諸天在上,去此百由旬,遙聞人臭,甚於 廁溷。婆羅門!汝親族知識,十善具足,然必生天,五欲自娛,快樂無極,寧當復肯還來 ,入此閻浮廁不?」 答曰:「不也!」 迦葉又言:「以此相方,自足可知,何為守迷,自生邪見?」 ------------- 跟上述對答二相反,婆羅門也是以親人作十善,死後若生天要來告訴我,但沒有,因此可 證必無他世。 迦葉回答:如果您掉到毛坑廁所,全身都是糞便屎尿,後來被救出,以竹為篦,三刮其身 ,澡豆淨灰,再以香湯淋浴,再用香粉等,淨其鬚髮,重複三遍,再穿上好衣服,莊嚴其 身,百味甘膳,以恣其口,將詣高堂,五欲娛樂,您還會想要掉到廁所毛坑嗎? 此閻浮利地就如同毛廁一般,去此百由旬,就聞到人臭,出離了怎還會想再回來告訴您? 對答四:(持五戒是否生忉利天) -------------- 答曰:「迦葉!我有親族,遇患篤重,我往語言:『沙門、婆羅門各懷異見,說有後世, 言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者,身壞命終,皆生忉利天上;我亦不信,所以然者 ?初未曾見死已來還,說所墮處;若有人來說所墮生,我必信耳。今汝是我所親,五戒具 足,身壞命終,必生忉利天上,令我相信,從汝取定,若審有天福者,汝當還來,語我使 知,然後當信。』迦葉!彼命終已,至今不來,彼是我親,不應有欺,許而不來,必無他 世。」 迦葉答言:「此間百歲,正當忉利天上一日一夜耳,如是亦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 ,如是彼天壽千歲。云何?婆羅門!汝親族五戒具足,身壞命終,必生忉利天上。彼生天 已,作是念言:『我初生此,當二三日中,娛樂遊戲,然後來下報汝言。』者,寧得見不 ?」 答曰:「不也!我死久矣,何由相見?」 婆羅門言:「我不信也,誰來告汝有忉利天,壽命如是?」 迦葉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更當為汝引喻。譬如有人,從生而盲,不識五色 ,青、黃、赤、白,麤、細、長、短,亦不見日、月、星象、丘陵、溝壑。有人問言:『 青、黃、赤、白五色云何?』盲人答曰:『無有五色。』如是麤、細、長、短、日、月、 星象、山陵、溝壑,皆言無有。云何?婆羅門!彼盲人言,是正答不?」 答曰:「不也!」 「所以者何?世間現有五色,青、黃、赤、白,麤、細、長、短,日、月、星象、山陵、 溝壑,而彼言無。婆羅門!汝亦如是。忉利天壽,實有不虛,汝自不見,便言其無。」 -------------- 婆羅門又繼續上個問題,問的更妙了,您們佛教說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者, 身壞命終,皆生忉利天上,我不信,因為我的至親也有持五戒,他答應要來告訴我的, 死後卻沒來,所以我不信有他世。 迦葉答言:"此間百歲,正當忉利天上一日一夜",難道您的親人持五戒死後上忉利天, 會不想玩個2~3天在下來告訴您嗎?到時您還在(活著)嗎? 婆羅門說那時我早就死了上百年了,又說那都是您們在說的,誰來告訴您有忉利天的 存在?壽命又這麼長? (坦白說,婆羅門所問,也是現今人們所問,實驗精神眼見為憑。但並不是看不到就認 為他不存在,如盲者不見日月山河一般) 迦葉回答:"聰明的人都會以譬喻得解。難道生來就盲的人,看不到顏色、大小長短, 也看不到日月山河,有人來問他,難道因為他看不到,就沒有顏色、大小長短、日月山河 的存在嗎?"當然不是。 "忉利天壽,實有不虛,汝自不見,便言其無。" 婆羅門還是不相信又繼續問: 對答五:(關壞人於鐵鍋中,密封煮殺之,看四周是否有精神跑出來) ----------- 答曰:「迦葉!我所封村人有作賊者,伺察所得,將詣我所,語我言:『此人為賊,唯願 治之。』我答言:『收縛此人,著大釜中,韋蓋厚泥,使其牢密,勿令有泄,遣人圍遶, 以火煮之。』我時欲觀知其精神所出之處,將諸侍從,遶釜而觀,都不見其神去來處,又 發釜看,亦不見神有往來之處以此緣故,知無他世。」 迦葉又言:「我今問汝,若能答者隨意報之。婆羅門!汝在高樓,息寢臥時,頗曾夢見山 林、江河、園觀、浴池、國邑、街巷不?」 答曰:「夢見!」 又問:「婆羅門!汝當夢時,居家眷屬侍衛汝不?」 答曰:「侍衛。」 又問:「婆羅門!汝諸眷屬見汝識神有出入不?」 答曰:「不見!」 迦葉又言:「汝今生存,識神出入,尚不可見,況於死者乎汝不可以目前現事觀於眾生 。婆羅門!有比丘初夜、後夜捐除睡眠,精勤不懈,專念道品,以三昧力,修淨天眼;以 天眼力,觀於眾生。死此生彼,從彼生此,壽命長短,顏色好醜,隨行受報,善惡之趣, 皆悉知見。汝不可以穢濁肉眼,不能徹見眾生所趣,便言無也。婆羅門!以此可知,必有 他世。」 ------------ 婆羅門作一個殘酷實驗,捉到一個壞人,把他放在大釜(鐵鍋)中,把鐵鍋厚泥密封,不要 有泄露,以火煮殺,叫大家圍觀觀看,看是否有"其精神所出之處",但都看不到" 遶釜而觀,都不見其神去來處,後又打開鐵鍋看,也沒見神有往來之處以此緣故,知無他世。 也就是說看不到精神有跑出來,也沒看到精神被關在鐵鍋內。但都沒有。 迦葉說:"您在睡覺作夢夢到山河街巷等時,侍衛的居家眷屬有看到您"識神"跑出來嗎?" "沒有看到" 迦葉又說:"您現在還活著,識神出入,別人都看不到,何況於死者?" 您的穢濁肉眼是看不到的。 必須要精進不懈比丘,專念道品,以三昧力,修淨天眼,用天眼才看的到眾生 "死此生彼,從彼生此,壽命長短,顏色好醜,隨行受報,善惡之趣" 不能因為您看不到就說沒有,還是如同盲者不見日月,便不能說沒有。 宜去此邪見。 婆羅門還是繼續發問 對答六:(生殺壞人剝皮、割肉、截筋脈、骨髓,以求"識神"的存在) ------------ 婆羅門言:「我所封村人有作賊者,伺察所得,將詣我所,語我言:『此人為賊,唯願治 之。』我敕左右收縛此人,生剝其皮,求其識神,而都不見;又敕左右臠割其肉,以求識 神,又復不見;又敕左右截其筋、脈、骨間求神,又復不見;又敕左右打骨出髓,髓中求 神,又復不見。迦葉!我以此緣,知無他世。」 迦葉復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復當為汝引喻。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一國壞 ,荒毀未復,時,有商賈五百乘車經過其土,有一梵志奉事火神,常止一林。時,諸商人 皆往投宿,清旦別去,時,事火梵志作是念言:『向諸商人宿此林中,今者已去,儻有遺 漏可試往看。』尋詣彼所,都無所見,唯有一小兒始年一歲,獨在彼坐。梵志復念:『我 今何忍見此小兒於我前死?今者寧可將此小兒至吾所止,養活之耶!』即抱小兒往所住處 而養育之,其兒轉大,至十餘歲。 「時,此梵志以少因緣欲遊人間,語小兒曰:『我有少緣,欲暫出行,汝善守護此火,慎 勿使滅。若火滅者,當以鑽鑽木,取火燃之。』具誡敕已,出林遊行。梵志去後,小兒貪 戲,不數視火,火遂便滅;小兒戲還,見火已滅,懊惱而言:『我所為非,我父去時,具 約敕我,守護此火,慎勿令滅,而我貪戲,致使火滅,當如之何?』彼時,小兒吹灰求火 ,不能得已,便以斧劈薪求火,復不能得,又復斬薪置於臼中,搗以求火,又不能得。 「爾時,梵志於人間還,詣彼林所,問小兒曰:『吾先敕汝使守護火,火不滅耶?』小兒 對曰:『我向出戲,不時護視,火今已滅。』復問小兒:『汝以何方便更求火耶?』小兒 報曰:『火出於木,我以斧破木求火,不得火;復斬之令碎,置於臼中,杵搗求火,復不 能得。』時,彼梵志以鑽鑽木出火,積薪而燃,告小兒曰:『夫欲求火,法應如此,不應 破析杵碎而求。』 「婆羅門!汝亦如是無有方便,皮剝死人而求識神,汝不可以目前現事觀於眾生。婆羅門 !有比丘初夜後夜捐除睡眠,精勤不懈,專念道品,以三昧力,修淨天眼,以天眼力,觀 於眾生,死此生彼,從彼生此,壽命長短,顏色好醜,隨行受報,善惡之趣,皆悉知見; -------------- 婆羅門還是說,把壞人生殺壞人剝皮、割肉、截筋脈、骨髓,以求"識神"的存在,都不可 得,便認為無識神、無他世。 迦葉說:"您這問題就好像是,小孩子不小心把火滅了,便用吹灰求火、劈薪求火、搗以 求火,求不可得。" 要鑽木才能出火,積薪而燃,怎麼可能在木材中找的到火源? 就如同您在剝皮、割肉、截筋脈、骨髓,以求識神的存在,了不可得。 您不能用這種事觀察眾生, 要像精進不懈比丘,專念道品,以三昧力,修淨天眼,用天眼才看的到眾生 "死此生彼,從彼生此,壽命長短,顏色好醜,隨行受報,善惡之趣" 婆羅門還是嘴硬說,您雖然引喻說有他世,在我看來還是沒有。 (以現今科學驗證來講,該說是科學實事求是呢?但也因為婆羅門的持續探索發問, 才能回答現今人們的解惑) 對答七:(生殺以磅秤秤體重,有無變重) ------------- 婆羅門言:「我所封村人有作賊者,伺察所得,將詣我所,語我言:『此人為賊,唯願治 之。』我敕左右:『將此人以稱稱之。』侍者受命,即以稱稱。又告侍者:『汝將此人安 (我按:以磅秤秤他) 徐殺之,勿損皮肉。』即受我教,殺之無損。我復敕左右:『更重稱之。』乃重於本。迦 葉!生稱彼人,識神猶在,顏色悅豫,猶能言語,其身乃輕;死已重稱,識神已滅,無有 顏色,不能語言,其身更重,我以此緣,知無他世。」 迦葉語婆羅門:「吾今問汝,隨意答我。如人稱鐵,先冷稱已,然後熱稱,何有光色柔[ 車*耎]而輕?何無光色堅[革*卬]而重?」 婆羅門言:「熱鐵有色,柔[車*耎]而輕,冷鐵無色,剛強而重。」 迦葉語言:「人亦如是,生有顏色,柔[車*耎]而輕;死無顏色,剛強而重。以此可知, 必有他世。」 ------------- 婆羅門又作一殘酷實驗,捉到壞人,把他放在磅秤上,輕輕慢慢殺之,勿損皮肉, 秤了生前比死後輕,死後比較重,說證明:"若有他世,那麼生前應該比死後重,死後比 較輕,因為生前有多加識神的關係;但是反而死後比較重,故證明死後無他世" (此磅秤實驗也可證明死後有無識神離體、身體減輕的存在,識神有無重量等?) 迦葉反過來以此實驗說,如同秤鋼鐵一般,熱鐵有光色柔軟且較輕,冷鐵無光色且較重 一樣,人也是一樣,生的時候有光澤,且較輕,死的時候無光澤剛強而重,故可證有他世 。一樣的東西,有熱量的東西本身就較輕,冷了就變重一樣(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 婆羅門又問 對答八:(病人生前扶他左右臥、屈伸言語,死後並不能屈伸言語) ------------ 婆羅門答言:「我有親族,遇患篤重。時,我到彼語言:『扶此病人,令右脅臥。』視瞻 、屈伸、言語如常;又使左臥,反覆宛轉,屈伸、視瞻、言語如常,尋即命終。吾復使人 扶轉,左臥右臥,反覆諦觀,不復屈伸、視瞻、言語,吾以是知,必無他世。」 迦葉復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今當為汝引喻。昔有一國不聞貝聲,時,有一人善 能吹貝,往到彼國,入一村中,執貝三吹,然後置地。時,村人男女聞聲驚動,皆就往問 :『此是何聲,哀和清徹乃如是耶?』彼人指貝曰:『此物聲也。』時,彼村人以手觸貝 曰:『汝可作聲!汝可作聲!』貝都不鳴,其主即取貝三吹置地。時,村人言:『向者, 美聲非是貝力,有手有口,有氣吹之,然後乃鳴。』人亦如是,有壽有識,有息出入,則 能屈伸、視瞻、語言;無壽無識,無出入息,則無屈伸、視瞻、語言。」 又語婆羅門:「汝今宜捨此惡邪見,勿為長夜自增苦惱。」 ------------ 婆羅門以"病人生前扶他左右臥、屈伸言語,死後並不能屈伸言語,作為無他世,因為 人死了就都不能動了,直接作"斷滅見"。 迦葉回答:"您這個問題,就好像是說有人以貝殼作樂器,到一個地方吹,當地人聽到很 好聽,以為是這麼貝殼樂器主動發聲的,便叫他發聲,但貝殼樂器怎麼可能自己發聲? 必須要有人用氣去吹他並用手調聲,於是主人去吹他,才鳴聲。人也是一樣,有息出入 ,才能屈伸、視瞻、說話;沒有無壽無識,沒有出入息,當然就不能屈伸、視瞻、說話。 又說:"汝今宜捨此惡邪見,勿為長夜自增苦惱" =============================舉例篇================================== 婆羅門知道這時已經沒辦法在反駁了,便說: "「我不能捨,所以然者?我自生來長夜諷誦,翫習堅固,何可捨耶?」" 就算沒辦法反駁,還是要堅持己見。跟現今人們很像。 迦葉就舉例一: 就如同智者跟愚者一樣,一起出外去求財,一開始看見"",兩個人都取用, 但後來智者看到"麻縷"比較好,輕細可取,但愚者說"我已取,繫縛牢固,不能捨也" ,一直看到"麻布、劫貝、劫貝縷,白疊,白銅,白銀,黃金",智者紛紛捨取,越取越好 ,但愚者還是死守而不能捨,直到取財回來,智者被大家所歡迎,愚者大家沒人理他, 倍增憂愧。 迦葉於是說:"婆羅門!汝今宜捨惡習邪見,勿為長夜自增苦惱,如負麻人執意堅固,不 取金寶,負麻而歸,空自疲勞,親族不悅,長夜貧窮,自增憂苦也。」 但婆羅門還是為了"面子"問題,如同現今世人一般, "「我終不能捨此見也,所以者何?我以此見多所教授,多所饒益,四方諸王皆聞我名, 亦盡知我是斷滅學者。」 迦葉就舉例二: 如同商隊快沒水穀薪草,為免全歿,就分成兩部分,一前一後去探路,前面的遇到羅剎鬼 假扮的路人,告知前面有很多水穀薪草,叫他趕快丟掉自己的穀草,盡快前往以免太重, 於是前隊就全棄穀草以便快速前往,結果到了前面沒看到,又丟棄自己水穀薪草,經過數 日,於是就餓死在路中,為鬼所食。 後隊的後來也遇到羅剎鬼,也同樣告知前面有很多水穀薪草,叫他趕快丟掉自己的穀草, 但後隊的商人較聰明,說等看到前面新的水穀薪草才丟掉舊有的,經過數日沒看到水草, 只看到前隊為鬼所食的骸骨狼藉。 "當如彼。前部商人無智慧故,隨導師語,自沒其身。婆羅門! 諸有沙門、婆羅門,精進智慧,有所言說,承用其教者,則長夜獲安, 如彼後部商人有智慧故,得免危難。婆羅門!汝今寧可捨此惡見,勿為長夜自增苦惱。" 婆羅門還是如同剛強眾生一般,終不能捨 "婆羅門言:「我終不能捨所見也,設有人來強諫我者,生我忿耳,終不捨見。」" (假如有人強來勸諫我者,只會讓我生氣,我永不會捨棄斷滅見的) 迦葉就舉例三: 您就像一個喜歡養豬的人,到了他村,看到乾糞,便以草裹此乾糞,放到頭頂戴回來, 但在路中遇到大雨,乾糞變成濕糞,並流了糞汁下來,從頭流到腳十分噁心,有人看到他 說:"狂人,就算是白天,也不應把糞放在頭頂戴,何況現在下雨戴之而行?" 養豬人反罵他:"你才白癡,不知道我家的豬正餓者,若知道的話,就不會說我白癡。" "婆羅門!汝今寧可捨此惡見,勿守迷惑,長夜受苦。如彼癡子戴糞而行,眾人訶 諫,逆更瞋罵,謂他不知。" 婆羅門這時還不死心,果然是如同現在剛強難化的眾生一般,便諷刺說: 「汝等若謂行善生天,死勝生者,汝等則當以刀自刎,飲毒而死,或五縛其身,自投高岸 ,而今貪生不能自殺者,則知死不勝生。」 簡單的說,你如果認為行善的話可以生天上,那麼不如現在拿刀自殺、吃毒藥、綁著身體 跳崖死一死算了,你如果"貪生怕死"的話,那麼就可知死不如活著。 (果然放出大絕招了) 但迦葉還是舉例四: ------------ 迦葉復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當更為汝引喻。昔者,此斯波醯村有一梵志, 耆舊長宿,年百二十。彼有二妻,一先有子,一始有娠。時,彼梵志未久命終,其大母子 語小母言:『所有財寶,盡應與我,汝無分也。』時小母言:『汝為小待,須我分娠,若 生男者,應有財分;若生女者,汝自嫁娶,當得財物。』彼子慇懃再三索財,小母答如初 ;其子又逼不已,時,彼小母即以利刀自決其腹,知為男女。」 語婆羅門言:「母今自殺,復害胎子,汝婆羅門,亦復如是;既自殺身,復欲殺人。若沙 門、婆羅門,精勤修善,戒德具足,久存世者,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 大意是說:如同一老人有二妻,一個已生男子,一個才剛懷孕,不久老人死了,大房男子 告訴二房說:"所有的財產都是我的,你不能分。" 二房說:"你要等我生下小孩才知道,若男的,當然要分一半財產;若是女的,你就把她嫁 後,就可以得到全部財產。" 大房男子等不及了,不斷的索取財產,二房還是回答如初,大房男子不斷逼迫,於是二房 不得已便以刀自剖其腹,來判斷是男是女。二房自殺剖復後,當然小孩也活不成了。 婆羅門你也是一樣,既自殺身,復欲殺人。 這不是貪生怕死的問題, 如果沙門婆羅門,精勤修善,戒德具足,久存世者,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如佛住世一般,多所饒益世間,戒德具足的法師也是一樣,住世饒益世間。 迦葉最後舉例五: --------------- 吾今末後為汝引喻,當使汝知惡見之殃。昔者,此斯波醯村有二伎人,善於弄丸,二人角 伎,一人得勝。時,不如者語勝者言:『今日且停,明當更共試。』其不如者即歸家中, 取其戲丸,塗以毒藥,暴之使乾,明持此丸詣勝者所,語言:『更可角伎。』即前共戲, 先以毒丸授彼勝者,勝者即吞。其不如者復授毒丸,得已隨吞,其毒轉行,舉身戰動。 時,不如者以偈罵曰: 「『吾以藥塗丸,  而汝吞不覺;   小伎汝為吞,  久後自當知。』」 迦葉語婆羅門言:「汝今當速捨此惡見,勿為專迷,自增苦毒,如彼伎人,吞毒不覺。」 --------------- 大意是說:我最後在為你引喻一段,讓你知道你惡見的後患。 如同有兩個善於玩兩手上下左右拋接多個彈丸的人在比賽(弄丸),贏的人會用小伎倆把弄 丸吞下,輸的人於是說明天在比一次,其輸的人在家把戲丸,塗以毒藥曬乾,明天在拿到 贏的人處,說再比一次,先把毒丸給贏的人,贏的人過程中用小伎倆把毒丸吞下,輸的人 於是就說:"我把毒藥塗在戲丸上,你用小伎倆吞下他,不久你就知道了。" 誠服: 於是婆羅門便誠服迦葉,說要歸依他,但迦葉說不要歸依他,要歸依世尊,但世尊已滅度 。 後來婆羅門 "今即歸依滅度如來及法、眾僧。迦葉!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已後,盡壽不殺 、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我今當為一切大施。" 但是在布施時,用不好的衣食布施,於是被年輕梵志說不會有好的福報,深覺過意不去, 就改以後我吃什麼穿什麼,就布施給僧團什麼。 "時,婆羅門設此淨施,身壞命終,生一下劣天中,梵志經營會者,身壞命終,生忉利天" ------------- 後記,婆羅門雖然問很多,但是說實在的,亦是現今眾生常見的疑問,在2千多年前已經 問了,這些問題即使拿到現在也常發生,若以後有人有如此疑問,可以告訴他們這些經文 ,以上對答為我所整理,不代表是一定對的,如有錯釋,望請提出,請讀誦經文為最好。 以下是我搜尋到此經的網路白話文,可供參考 http://mypaper.pchome.com.tw/peacecila/post/109986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208.184 ※ 編輯: AHJKL 來自: 220.134.208.184 (02/05 22:35) AHJKL:轉錄至看板 Buddhism 02/05 22:36
Lunakaoru:隨喜 02/05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