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為在家弟子略說三歸五戒十善義 (本文摘自《印光大師文鈔》卷四) 悲哉眾生!從無始來,輪迴六道,流轉四生,無救無歸,無依無託,若失父之孤子,猶喪 家之窮人,總由煩惱惡業,感斯生死苦果,盲無慧目,不能自出。大覺世尊愍而哀之,示 生世間,為其說法,令受三歸,為翻邪歸正之本,令持五戒,為斷惡修善之源,令行十善 ,為清淨身口意三業之根,從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業既淨,然後可以遵修道品,令 其背塵合覺,轉凡成聖。斷貪瞋癡煩惱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為說四諦、十二 因緣、六度、三十七助道品等無量法門。又欲令速出生死,頓成佛道,故為說念佛求生淨 土法門,使其不費多力,即生成辦。噫,世尊之恩,可謂極矣,雖父母不足譬,天地不足 喻矣。不慧受恩實深,報恩無由,今汝等謬聽人言,不遠數千里來,欲以我為師,然我自 揣無德,再四推卻,汝等猶不應允,今不得已,將如來出世說法度生之意,略與汝等言之 ,並將三歸五戒十善,及淨土法門,略釋其義,使汝等有所取法,有所遵守。其四諦,乃 至三十七助道品等,非汝等智力所知,故略而不書。汝等若能依教奉行,便是以佛為師, 何況不慧。若不依教奉行,則尚負不慧之恩,何況佛恩。 三歸者 一歸依佛,二歸依法,三歸依僧。 歸者歸投,依者依託,如人墮海,忽有船來,即便趣向,是歸投義,上船安坐,是依託義 。生死為海,三寶為船,眾生歸依,即登彼岸。既歸依佛,以佛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 終,不得歸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歸依法,以法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不得歸 依外道典籍。既歸依僧,以僧為師,從於今日,至命終時,不得歸依外道徒眾。 五戒者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一、不殺生 好生惡死,物我同然,我既愛生,物豈願死,由是思之,生可殺乎? 一切眾生,輪迴六道,隨善惡業,升降超沈,我與彼等,於多劫中,互為父母,互為子女 ,當思拯拔,何忍殺乎?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於未來世,皆當成佛,我若墮落,尚望拔濟,又既造殺業,必墮惡 道,酬償宿債,展轉互殺,無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殺乎? 然殺生之由,起於食肉,若知如上所說因緣,自不敢食肉矣。 又愚人謂肉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內盛屎尿,外雜糞穢,腥臊臭穢,美從何來?常作 不淨觀,食之當發嘔矣! 又生謂人及禽獸,蛆蟲魚蝦,蚊虻蚤蝨,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謂大者不可殺,小者可殺也 。佛經廣說戒殺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讀,當觀安士先生萬善先資,可以知其梗概矣 。 二、不偷盜 不偷盜者,即是見得思義不與不取也。 (按:不該拿的不合義理的,都不能要,沒說要給妳的,偷偷借用一下都不行。) 此事知廉恥者,便能不犯,然細論之,非大聖大賢,皆所難免。何也? 以公濟私,剋人益己,以勢取財,用計謀物(按:所有損他利己之行為) 忌人富貴,願人貧賤(按:心懷嫉妒) 陽取為善之名,遇諸善事,心不認真。如設義學,不擇嚴師,誤人子弟;施醫藥,不辨真 假,誤人性命;凡見急難,漠不速救,緩慢浮游,或致誤事,但取塞責了事,糜費他人錢 財,於自心中,不關緊要。 (按:受人託付行善或救急都不認真,不當回事。這麼說的話,名為放生而不小心 設想,使眾生無辜受累受害乃至死亡,應該也算是「陽取為善之名,心不認真」?) 如斯之類,皆名偷盜。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三、不邪淫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關風化,下關祭祀,夫婦行淫,非其所禁,但當 相敬如賓,為承宗祀。不可以為快樂,徇欲忘身,雖是己妻,貪樂亦犯,但其罪輕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極重。 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終命盡,先墮地獄餓鬼,後生畜生道中,千萬億劫,不 能出離。一切眾生,從淫欲生,所以此戒難持易犯,縱是賢達,或時失足,何況愚人。若 立志修持,須先明利害,及對治方法,則如見毒蛇,如遇怨賊,恐畏怖懼,欲心自息矣。 對治方法,廣載佛經,俗人無緣觀覽,當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四、不妄語 不妄語者,言而有信,不虛妄發也。 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以虛為實,以有為無等,凡是心口不相應,欲欺哄於人者皆是。 又若自未斷惑,謂為斷惑,自未得道,謂為得道,名大妄語,其罪極重,命終之後,決定 直墮阿鼻地獄,永無出期。 以上為四根本戒 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當痛戒之,切要切要。以上四事,不論出家在家 ,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過,以體性是惡故也。然不受戒人,一層罪過,受戒之人,兩 層罪過,於作惡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無量無邊,切須勉之。 五、不飲酒 不飲酒者,酒能迷亂人心,壞智慧種,飲之令人顛倒昏狂,妄作非為,故佛制而斷之,凡 修行者,皆不許飲。 並及蔥韭薤蒜,五種葷菜,氣味臭穢,體不清潔,熟食發淫,生噉增恚,凡修行人,皆不 許食。 然此一事,未受戒者,飲之食之,皆無罪過,受戒飲食,一層罪過,即是犯佛戒罪。佛已 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 十善者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綺語,六不兩舌,七不惡口,八不慳貪 ,九不瞋恚,十不邪見。 此中前三名身業,中四名口業,後三名意業。業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 而不持,則為十惡。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 修羅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決定無疑,絲毫不錯也。殺盜淫妄,已於五戒 中說。 綺語者,謂無益浮詞,華妙綺麗,談說淫欲,導人邪念等。 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鬥構兩頭等。 惡口者,謂言語麤惡,如刀如劍發人隱惡,不避忌諱。又傷人父母,名大惡口將來當 受畜生果報,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按:麤者,粗也。所以粗言穢語算是惡口,還有千萬不能隨便問候人家父母) 慳貪者,自己之財,不肯施人,名之為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為貪。 瞋恚者,恨怒也,見人有得,愁憂憤怒,見人有失,悅樂慶快,及逞勢逞氣,欺侮人物等 (按:恨人有,笑人無,賭氣、盛氣凌人等。) 邪見者,不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後世,輕侮聖言,毀佛經教等。 如何實踐十善 然此十善,總該一切,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恐汝等不能體察,今略舉其一二 。 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脫生 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父母懺悔罪 過,斯可矣。 於兄弟則盡友。於夫婦則盡敬。於子女則極力教訓,使其為良為善,切勿任意憍慣,致成 匪類。於鄰里鄉黨,當和睦忍讓,為說善惡因果,使其改過遷善。 於朋友則盡信。於僕使當慈愛。於公事則盡心竭力,同於私事。凡見親識,遇父言慈,遇 子言孝。 若做生意,當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貨哄騙於人。若以此風,化其一鄉一邑,便能消禍亂於 未萌,致刑罰於無用,可謂在野盡忠,居家為政矣。 http://book.bfnn.org/books2/1805.htm#a02 (按:紅色標題、按語和分段都是summertrees 另加,為方便瞭解閱讀耳。) == 五戒十善雖然基本,但「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我們大家還是要常常複習,時時警惕。 最近又有些五戒爭議,也順便可以看看高僧大德說法。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73.152.223 (08/28 17:13)
AHJKL:我認為五戒是三傳最無爭議的部分,然會有爭議是因為參雜欲念 08/28 18:09
MartinJu:三傳的五戒都不太一樣吧 八關齋戒才完全沒有爭議 08/28 18:12
MartinJu:個人解讀是因為五戒只是人天乘而已 並不是解脫法 08/28 18:12
MartinJu:佛時代准付錢嫖妓不犯五戒 這是經典上有寫的 08/28 18:13
MartinJu:畢竟不是解脫法 沒有統一標準吧 原因在"小小戒可捨"吧 08/28 18:15
MartinJu:至於後人說當初律藏說可嫖妓是方便法 我不是大德我不知 08/28 18:17
AHJKL:八關齋戒和五戒除了差3戒之外,主要就是"不淫戒"和"不邪淫戒 08/28 18:28
AHJKL:"的不同而已。 08/28 18:28
AHJKL:律藏有佛後部派傳承的問題,相同的戒律在部派律藏有些許差異 08/28 18:29
AHJKL:,這點在佛後百年二次結集的手持金錢戒就知道了.以後還很多 08/28 18:30
bbsamtb:阿彌陀佛 08/28 20:25
vipassana:五戒戒之在心~是各論點的共通原則~與各位共勉^^ 08/29 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