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執破除了,證小乘阿羅漢的果位,大乘法執破除了,就圓滿成佛,成佛破二執而已 二執就是二障的根源,我執是煩惱障的根源,你有我執,你決定有煩惱,你煩惱怎麼能 離得開;你有法執,你決定就有無明。所以,法執沒有了,無明就斷掉,我執沒有了,見 思煩惱就破了,破了見思煩惱,就出了六道輪迴,大小乘經上都這樣跟我們講的。所以佛沒有其他,就是破妄想執著。大乘,許多宗派,無量法門,那些方法、那些理論都是幫 助人破除執著的,都是幫助人明心見性的。我們今天選擇的是念佛法門,這個方法簡單、 容易,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以自己真實的功夫,再加上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協助。根性利 的,什麼叫根性利?什麼叫根性鈍?利、鈍不是在別的地方分,利鈍就是肯不肯把分別執 著放下。肯放下分別執著的,這個人根性就利;不肯放下的,這個人根性就鈍,就這麼回 事情。所以你肯放下,容易開悟,容易契入;你不肯放下,就很難開悟。為什麼?悟門上 有個大障礙,就是執著。   這個地方一段說的是體、是心性,心性覓之了不可得。禪宗有個故事,達摩祖師到中 國來的時候,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找不到一個可以傳法的人,找不到。等到九年,等到一 個慧可,這是禪宗二祖。慧可知道達摩是很了不起的人,對他真誠的恭敬。師資之道沒有 別的,就是誠敬,要以真誠之心,要真實的恭敬,你才能得到法益。正是印光大師所說的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慧可對於達摩那是十分的誠敬,所以他 得的是圓滿利益。他在那裡等九年,就等不到一個誠敬的人,等不到,真難!慧可大師去 求法,達摩在那裡打坐,理都不理他,喊他也不答應。慧可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拿刀把 自己的手臂砍斷,拿這個斷的手去供養達摩祖師。達摩看到這個樣子,這才說話,你何苦 來?你到底為什麼?慧可說「我的心不安,求大師幫我安心」。達摩祖師聽了這句話,把 手伸出來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我們現在看到很多造達摩祖師的像,都是伸著手 ,那就是度慧可的那個姿勢,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慧可從這句話裡面立刻迴光返照, 在找心,心在哪裡?最後他說了一句,「我覓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不知道心在哪裡 。達摩祖師底下接著一句話「與汝安心竟」,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找不到,不就沒事 情了嗎?他從這句話裡頭大徹大悟,這就見了性。   我們今天讀這個公案,這幾句話翻來覆去,我們還是見不了性。要問問我們到底障礙 在哪裡?他們兩個人當時對話,達摩是「說而無說」,慧可是「聽而無聽」,他就入了境 界。我們今天是有說有聽,都落在分別、執著上,那怎麼能開得了悟?這個話重覆一千遍 也開不了悟。所以覓心了不可得,不能說它沒有,它有,盡虛空遍法界,它確實有。 (5)宇宙萬法是相續相,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具造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萬法,宇宙萬法是它變的,雖然 是它變的,你不能說宇宙萬法是真有。我們看到宇宙萬法是真有,實在講我們看錯了,我 們用分別心看,我們用執著心看,好像是有。其實有沒有?決定沒有。真相是什麼?真相 是當體即空。我們中國古人常說,開智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對這兩部經如此 的讚歎!確實《楞嚴經》上講這個問題,是再三的探討、辯論,說得真是詳細,真的叫我 們開智慧。《楞嚴經》給我們講的事實真相,所謂「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這還說了一 個生滅,不說生滅我們就沒有辦法體會,生跟滅是一不是二。為什麼?它太快了,簡直沒 有辦法辨別。所以,相是幻相、是假相。經上講的有叫妙有,說這個空叫真空,真空不空 ,妙有非有,這才是事實的真相。這個是很難體會,心要清淨到相當深度,這個境界你才 完全見到。我們今天心太粗,事實的真相雖然在我們眼前,我們見不到,心太粗了。   我們從一個比喻當中可以體會到,像我們看電影,不是看電視,看電影。電影我們知 道,放映的電影底片是一張一張的。但是它在放映的時候速度太快了,於是一張一張我們 看不出來,我們所看到的是個連續的相,看不出來一張一張的差別相,它的速度太快。快 到什麼程度?一秒鐘它鏡頭開關二十四次。一秒鐘鏡頭開關二十四次,我們就不能夠辨別 它一張一張的,這是心粗。心細的人,每一張開、關我都看清楚,那就是一張一張的,看 清楚了。我們現在沒這個本事,心粗,定功不夠。佛舉了個比喻,說我們宇宙萬有這個假 相的生滅,速度不只一秒鐘二十四張。佛在《楞嚴》上講一彈指,一彈指時間很短,我們 彈得快的一秒鐘可以彈四次,一秒鐘的四分之一。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 ,就好像鏡頭開關一樣,一剎那開關多少次?九百次。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六十乘九百, 如果像我彈四次,再乘個四,一秒鐘它開關多少次?你們乘一乘,恰好是兩個十萬八千次 。一秒鐘二十四次就把我們騙住了,兩個十萬八千次,你怎麼會覺得它是假的?決定覺察 不到。   看到這個真相,佛經上所講大乘八地菩薩,可見得八地菩薩人家定功是多麼深,一剎 那九百生滅,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人家看到底片,我們在銀幕上看到是看那個畫面,相續 的畫面。佛說的這些,這些事實真相,佛教我們修定,教我們修清淨心。我們念佛,用念 佛的方法念到功夫成片,這第一個階段,再進一步念到事一心不亂,再進一步念到理一心 不亂,這個境界就見到了。所以佛所講的,都可以叫我們去證實。我們自己可以親自證明 它,然後才知道佛講的話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佛沒有欺騙我們。所以,相是幻相,不 是真相。   你如果確實體會到,或者是肯定,所有的相都是幻相,《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諸位要研究一點唯識的常識,像 《百法明門論》裡面,這是唯識法相宗入門的一個課程。它將所有一切法歸納成一百法, 這個百法是歸納,展開來就是宇宙萬有,把它歸納成一百大類。這一百大類裡面,又分為 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又分為這個五大類。除了無為法六個之外 ,其他的九十四法都叫做有為法。所有一切有為法,佛說都是「夢幻泡影」,「如露亦如 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事實真相。你要是真懂了、相信了,《金剛經》上這幾句經文就 把你所有的憂慮、煩惱、牽掛統統消除掉了。為什麼?都是虛妄、不實在的,都不是真的 ,你怎麼會不得到清涼自在?這是大乘佛法真實的受用。   「百界」就是十法界展開,十法界每一個法界裡面又具足十法界,這就是一百界。這 一百法界裡頭,每一界裡頭又具足一百界,這就不必說了,你往這上去推展,就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法界不可思議!「千如」是說每一界裡頭都有十如是,這出在《法華經》上, 這是佛講的。十如是講如是相、如是性(相是現相,性就是本體)、如是體、如是力、如 是作,如是因、緣、果、報,如是本末究竟,總共說了十句。每個法界有十如是,一百個 法界就一千如是,叫百界千如。天台大師也是從這裡悟入的。這是給我們講,說明事實真 相,我們心地清楚、明瞭才真正不落在兩邊,就是也不執著有,亦不執著空,這就是大乘 菩薩。大乘菩薩以下的,二乘人執著空,六道的凡夫執著有。六道凡夫像我們,認為什麼 都是真的有的;阿羅漢、辟支佛他認為這一切都是空的。執著空跟執著有都偏在一邊,都 錯了。執著有的,很苦,搞六道輪迴;執著空的,不能見性,雖然擺脫六道了,他不能明 心見性,因此他也相當苦悶。唯獨大乘菩薩對於事實真相了解,所以他兩邊都不執著。 (6)明白心性不可得、境界不可得、事也不可得,就得大自在   在這裡我們做個結論,心性覓之了不可得,心性不可得,境界也不可得。我們眼前所 有一切境界,不可得是真的,你以為得到是假的,是你一個錯誤的觀念。今天,這個也是 我有的,那個也是我有的,說老實話,連身體都保不住,何況身外之物?身體怎麼保不住 ?你從家裡面到這個學校來,你以為你還是同樣一個身體?錯了,不同了,在裡面細胞新 陳代謝不曉得換了多少。所以你在家庭裡那個你,跟現在的你是兩個,不是一個,千萬不 要誤會。所以我們身體剎那剎那在生滅,保不住,都不可得,何況身外之物!身不可得, 萬事萬法統統都是剎那剎那在變遷的,哪有一樣可得?沒有一法可得。   如果真的明白這個事實,得失的念頭打掉了,原來不可得,我何必想這些?世間人憂 慮、煩惱,百分之八十都在得失上,得失的念頭打掉了,他的煩惱憂慮就少了百分之八十 ,那個人就真正幸福、真正快樂、真正自在。這是說境不可得。事也不可得。《心經》上 說「無智亦無得」,我們以《心經》上來說,不僅僅是五陰、六入、十八界不可得,連能 證的智、所證的菩提涅槃也不可得。你要問為什麼?心性本空故,就這個道理。能變的覓 之了不可得,所變的那些境界怎麼會可得?慧可的開悟、契入,就是入這個境界。入這個 境界,就是把事實真相統統明白了、統統了解,真相大白,這就是悟入實相。所以,我們 在一切現象界裡面就得大自在,遊戲神通,可以受用,可以享受,不能佔有。你說這個是 有的,那就錯了,你可以盡情去享受,你決定不能動一個念頭這是有,這是真的,那就錯 了。所以諸佛菩薩在九法界裡講的遊戲神通,你看遊戲神通,他的日子過得多麼自在、過 得多麼瀟灑。我們為什麼不能像佛菩薩那麼樣自在瀟灑?就是我們處處執著有,念念想佔 有,壞就壞在這裡。不知道一切法本空,不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 (7)「實相」不從思想見解得,思想見解只是幫助別人的工具。不可把工具誤為目的。   下面說,「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非離此別有自 性」。這是說明真心本性是決定沒有虛妄相的。哪些是虛妄相?緣慮。緣慮就是說的我們 妄想,也就是講想像,我們今天講思想、見解。思想是緣慮,見解是分別,我們的思想、 見解都不是心性裡頭本有的,心性裡頭沒有思想,也沒有見解。所以為什麼古大德教學, 特別是教初學,初學佛法的人要在什麼地方用功?要訓練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是無知 ,從這裡下手。現在人學佛所以很難有成就,現在人學佛從哪裡下手?是從有知下手。古 人下手是從無知下手,無知是修什麼?修清淨心。換句話說,不准你有思想、不准你有見 解,從這裡下手,這叫從根本修。   現在人學佛要有思想、要有見解,這就糟了,這大錯特錯。你縱然學得很好,現在人 說你是個了不起的大佛學家而已,你沒有能力斷煩惱,你沒有能力得清淨心,你沒有能力 了生死出三界。換句話說,怎麼學還是個凡夫,決定不可能超凡入聖。但是古人的教學法 那很有效果,確實能叫你明心見性、超凡入聖。他是離一切緣慮、分別,離一切思想,離 一切見解,離一切言語文字相,離一切文字,這些東西統統不執著。所以他的心是清淨的 ,他永遠住在定的境界裡。真正有功夫的人,像經典裡面讚歎佛,所謂「那伽常在定,無 有不定時」,這句話很有意思,這是我們要修學的。我們心要常住在定,當然這是很高的 功夫,我們想學學不到,學不來。淨宗法門的方法比較特殊,人人可以學的。它不教我們 住在定,它教我們把心住在「阿彌陀佛」上,住在阿彌陀佛比住在定上是容易多了。一天 到晚心裡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才叫你的心住在阿彌陀佛上。這就 是修淨土,這就是心裡真正叫有淨土。古人講的有禪、有淨土,怎麼叫「有」?就是心裡 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別的都沒有,只有一個阿彌陀佛,你叫有淨土。有淨土,你就決定 生淨土,就決定得生。   在心裡有了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沒有,也許同修要問,我還要上班,我還要做事, 我家裡還有許多事,那怎麼辦?是不是都統統不要管了?不是的。世間事情樣樣都做,見 到就做,做得圓圓滿滿,心裡頭沒有。諸位要知道,這就是佛常講的「佛法在世間,不壞 世間法」,絕對沒有破壞世間法,不但不破壞世間法,成就圓滿的世間法。《華嚴經》裡 面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理是講心性,事就是講的一切萬象。心性跟萬象沒有 障礙,心性永遠是清淨的,事相再繁雜也不會破壞心性的清淨。何況清涼大師又說「事事 無礙」,事與事沒有妨礙,那就是一切都不妨礙。所以說心裡面有阿彌陀佛,心定在阿彌 陀佛上,六根格外的聰明、格外的伶俐。為什麼?他沒有妄念,他沒有妄想,所以眼見、 耳聞比一般人一定來得聰明,你做事一定做得更圓滿、做得更周到,心愈清淨。   今天修行要這個修法,要抓到這個綱領,這個修行方法適合於現代開放的社會。要是 用過去保守的方法,今天人不能接受,今天環境不適合了。在這個時代,我們用什麼方法 度自己,用什麼方法幫助別人?一定要用開放的胸懷,一定要用大乘圓頓的教學,才能收 到非常殊勝的效果,使大家都能夠歡喜接受,幫助他的生活更美滿,幫助他的心情更調適 。所以在每個時代教學,確實所用的方法、所依據的理論不相同,一定要看清現在是個什 麼時代。這個時代,從上到下,男女老幼,哪個人不追求名聞利養?那怎麼辦?過去的佛 法是教我們要把名聞利養統統斷除,現在每個人都爭名聞利養,你說名聞利養都不要,沒 人來學佛了。佛要度什麼人?佛要普度眾生。既然名聞利養已經泛濫,佛應該怎麼教他? 教他追求名聞利養正確的方法,教他得到真正稱心滿願的名聞利養,那統統都來了。這違 不違背佛法?不違背,佛法就是教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 (s按:不都說佛菩薩都是給人歡喜,恆順眾生。眾生要名利,就教他如理如法求名利, 讓他得到真實受用,歡喜深信,佛菩薩就再教他更深一層離苦得樂的方法。 所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你把這個道理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一樣求不到。求 富貴得富貴,求功名得功名,求兒女得兒女,沒有一樣求不到。我們要求自己這一生幸福 ,家庭美滿,社會安定,天下太平,樣樣都求得到。不必多找這些經論,都涉獵,我們沒 這麼多時間。淨土三經裡頭就能給我們圓滿的答案,就能給我們圓滿的理論、圓滿的方法 。只要諸位留意,細心去體會,依照這個教訓去做,你一定稱心如意,沒有一樣得不到的 。離這些你就得清淨心,你就得圓滿的智慧,有了智慧,沒有一樣不稱心如意的。下頭又 補充一句,「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由此可知,思想我們要不要? 見解要不要?言語文字要不要?要。要,不是為自己要,為自己要你就苦了,對自己來說 統統不要。剛才講過,修淨宗的人一天到晚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對了,自受用。這 些思想、見解、言語、文字是他受用,我要幫助別人,這些都是工具,這些工具不能不要 。我要這些工具是幫助別人的,我自己,自己不要,你就得自在,你就真正快樂。所以, 一個自受用,一個他受用,這個不能顛倒,一顛倒就大錯特錯。這就圓滿了,空有二邊都 不執著,不落空有二邊這才叫中道。 (8)「實相」也只是假名,並沒有一個什麼相叫「實相」   「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所以實相 這也是個名詞,這個名詞也不能執著,你執著就錯了。這是不得已取這麼個名字,假名, 「名可名,非常名」,這不是真的,是假的,這個要知道。「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 開這些名字相,你就見到它的真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見到了。所以要見到,不起一念 的時候,見的是真相,就是用一心,有一個念頭就是二心,再有一個分別就三心,叫三心 二意,你就見不到真相。一心裡頭決定沒有一個念頭,這個時候你見的是實相,所以即一 切法。離,我們稱作無相,無相是沒有虛妄相。也就是說,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 著,無相是無這個,沒有念頭,這叫無相,離故無相。即,我們生活在這裡面,我們受用 它,所以無不相。無不相就是有相,一切萬事萬法都存在,我們都可以很自在的去享受, 去受用它,所以叫無不相。它有相,雖有相,我們不執著它,這個享受是真正的享受。你 一執著它,那就錯了,執著它,裡面就生煩惱,換句話說,它起副作用;一切都不執著, 它不起副作用。這是不得已,把這樁事情勉強取個名字叫實相。所以,你也不可以執著實 相是真有一個實相,那又錯了。佛法決定不能夠執著,也不能把它捨棄,捨棄也是執著。 為什麼?不捨棄執著有,捨棄執著空,統統都執著。所以叫你空有二邊都不執著,那就對 了,這才得到真實的受用。   下面一段是告訴我們,「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這還是 為我們說明不落二邊的意思。「寂」跟「照」可以互為體用,你說實相就是心性,心性之 體是寂,講得通,它起作用是照;也可以說,心性之體是照,它起作用是寂。所以,寂跟 照是可以互為體用。什麼叫寂?寂是清淨,就是一念不生,六祖大師所謂的「本來無一物 ,這是寂。照是什麼?照是明瞭,心裡頭確實本來無一物,但是宇宙人生、萬事萬物,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這個體所謂是「非寂非照」,本 來說不上寂與照,為什麼?落在寂跟照上就有了分別執著。它確實是這個事實,萬萬不可 以起分別執著。體一定有用,一定有作用,這個用,佛法教我們用中,儒家也教我們用中 。可見得世出世間的聖人教我們都用中,這是很了不起的。「中」是決定不偏在一邊,會 用中的人就是佛菩薩。小乘人剛才講偏在空,他用空,我們凡夫用有,偏在有,執著有, 這空有二邊,他不知道用中。唯有佛菩薩曉得用中。這個中,「寂而恆照,照而恆寂」, 這就是用中。清清楚楚,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寂,清清楚楚是照。清清楚楚,如如不動 ,如如不動又清清楚楚,我們要學這個,這太重要了。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73.150.16 (09/25 23:35)
onesadman:隨喜淨空老法師說法!!! 09/26 00:59
bbsamtb:阿彌陀佛~心裡面有阿彌陀佛,心定在阿彌陀佛上,六根格外 09/26 15:55
bbsamtb:的聰明、格外的伶俐。為什麼?他沒有妄念,他沒有妄想,所 09/26 15:55
bbsamtb:以眼見、耳聞比一般人一定來得聰明,你做事一定做得更圓滿 09/26 15:56
bbsamtb:、做得更周到,心愈清淨。 09/26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