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4)行—怎麼做? (a)執持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佛法總綱  「言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不可 思議」我們常聽說,也常在淨宗書本裡面看到,但是往往我們粗心大意,就這樣把它看過 了,不曉得這句話的真實義。這個名號何以不可思議?去年我們在此地講《無量壽經》的 時候,給諸位做了個詳細的報告。黃念祖老居士給《無量壽經》做了個註解,註子裡面引 用隋唐大德對於淨宗的註疏很多。這也是不可思議的感應,他在那個環境裡面,怎麼會找 到這麼多參考書?根據隋唐時候的高僧大德們,他們對於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 經做了一個評論。佛四十九年講的這麼多經,哪一部經第一?幾乎每個宗派的祖師大德都 公認《華嚴》是第一,天台家尊崇《法華經》。這是在古德判教,一切經裡面判到一乘圓 教,只有三部經,一乘圓教在大乘之上。第一個是《華嚴》,第二個是《法華》,第三個 是《梵網》,這稱為一乘圓教的大經。《華嚴》,說《華嚴》,當然《法華》、《梵網》 都包括了,要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則《無量壽經》第一,把這個三部經比下去了。 為什麼?《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才究竟圓滿,如果沒有 西方極樂世界,《華嚴》就不圓滿。   由此可知,《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歸宿,是《華嚴經》的總結。蕅益大師前面 說得好,我們念過了,「華嚴奧藏,法華祕髓」,這是《華嚴》、《法華》的菁華。《阿 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小本,這兩部經完全相同的,一個大本,一個小本,把這個經 的分量讓我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這是古大德為我們指點出來。我們根據這個模式再仔細 的往裡頭深入的觀察,我們講經採取的是夏蓮居的會集本。夏老居士將全經分成了四十八 品,這四十八品裡面哪一個第一?我們照這個方式來找。當然是第六品是第一,第六品是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是淨宗的中心。你看一部《無量壽經》,總不出四十八願,釋迦牟 尼佛不管怎麼講,都是把四十八願詳細解釋而已,不違背四十八願。所以,四十八願是全 經的中心,是全經的菁華,最重要的一部分,經中之經。這四十八願裡頭有四十八條,哪 一條又是第一?這個不必要我們說了,古德曾經說過,第十八願第一,這是真正尋到了最 高峰,第十八願。第十八願說的是什麼?第十八願就是講「十念必生」,把名號功德不可 思議圓圓滿滿的顯示出來。這樣我們才恍然大悟,這一句佛號展開來就是四十八願,四十 八願歸總就一句名號。四十八願展開來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再要擴大就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再要擴大,詳細一點,就是《大藏經》。諸位明瞭了嗎?   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法的總綱領。你念這一句 名號,等於說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一切法門,你統統都念到了,一個也沒有漏掉。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念佛的人不曉得名號功德,曉得名號功德,念的感應不一樣。為 什麼?他心專,他心不懷疑。不知道的時候,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還想到《金剛經》還不 錯,《法華經》也不錯,他還在胡思亂想,所以他的功力、效果就打折扣了。真正明白這 個道理,他一點懷疑都沒有,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他知道,我這句佛號就包括了一切經 、包括了無量無邊的法門,我一修一切修,統統都修了。他還有什麼懷疑?事實是不是如 此?事實確實如此,一修一切修,所以才真正能達到一心不亂。「名以召德」,德是萬德 萬能,所以稱之為萬德洪名。它的效果,底下講「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這兩 句話也非常重要。散稱是什麼?無論你是信還是不信,你是有心還是無心,念這句「南無 阿彌陀佛」,或者念「阿彌陀佛」,無論你是有心無心,你是信還是不信,都變成了將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種子,念佛生西的種子。   我們曉得這個事實,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這一生度的人就很多,你的功德就很大了。 你沒度他,他看到你念了一聲阿彌陀佛,你就度了他,你就把這個種子給他種下了。所以 我過去在台灣辦大專佛學講座的時候,我教給同學們,自己要認真念佛,要普度眾生。怎 麼個度法?你在學校裡,手上拿一串念珠就行了。你同學一看到你,「阿彌陀佛」,你看 他有心無心,他就念了一句,這就阿彌陀佛種子種下去了。還有你們念的書,書本上都是 寫個名字,我說你不要寫自己名,寫個阿彌陀佛。同學們一看,阿彌陀佛!你看你又教他 念一句了,這就是你度眾生,自行化他。   你要是真的有這個心,善巧方便太多了,隨時隨地勸人念佛,信佛的人念佛,不信佛 的人也念佛;喜歡佛的人念佛,討厭佛的人也念佛。哪些人?像這些信外教的,基督教稱 佛是魔鬼,我們也教他念佛,都是佛種,種子都下去了。你現在雖然是虔誠的基督徒,不 要緊,來生來世就變成佛教徒。為什麼?阿彌陀佛的種子種下去了,不知不覺他也得度。 這是說「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執就是執持名號,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 ,有真信、切願、老實念佛,這樣的人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 (b)除了持名念佛,念佛方法還很多   「然諸經示淨土行,萬別千差,如觀像觀想禮拜供養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淨 土。」這段文是大師為我們做一個比較,在修行方法上來說做個比較。首先舉出一切經裡 面所說的念佛方法,千差萬別。觀像,像《般舟三昧經》裡面所講的是觀像的念佛方法, 在十六觀裡頭也有。我們特別提出《般舟三昧經》,因為《十六觀經》裡面講觀想講得最 多,十六條裡面講觀想佔了十二條,所以它是以觀想為主,第十三才是觀像。觀想,就是 《十六觀經》,就是《觀無量壽佛經》,它的註解,前面介紹的天台宗的《妙宗鈔》,智 者大師註的,註的是很好。還有一個註解,善導大師註的,它另外一個名字叫《四帖疏》 ,《觀經四帖疏》,這是善導大師的。在臺灣這兩種本子都很流行,這兩種本子我都講過 ,而我最得受用的是善導大師的註子。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在《觀無量壽經》古今 註解之中,它的價值可以跟《彌陀要解》在《彌陀經》所有註解裡面的地位相媲美。的確 是《觀經》第一註解,許多的見地是古來祖師大德沒有說過的,我們修淨土的人不能不讀 。在中國佛教史裡,有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黃老居士《無量壽經》註解也提到 過。如果是阿彌陀佛再來註這部經,換句話說,那個註子就是阿彌陀佛自己為我們說法, 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禮拜、供養、五悔」,都可以用《華嚴經》做一個例子。《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就是屬於禮拜;「廣修供養」就是此地的供養;五悔 也不例外,五悔是講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這個五種方法,都可以說是念佛的方 法。除懺悔之外,後面的勸請、隨喜、迴向、發願,這四種裡頭都有懺悔的意思。如果不 是真正懺悔,這四種方法他不會修的,所以都列在懺悔法裡頭,將懺悔法分這五種。這五 種如果我們用十大願王來觀察,第四「懺悔業障」,就是五悔裡面的第一,懺悔法;「隨 喜功德」,五悔裡頭第三個是隨喜;「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兩種是五悔裡面的勸請 ;「常隨佛學,恆順眾生」,這兩願是發願;後面「普皆迴向」是五悔第四的迴向。可見 得普賢菩薩自己修的、教人修的,真的是修念佛法門,目標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s按:〈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菩薩也是修念佛法門!「十方諸佛母,一切菩薩 師」的文殊菩薩也是教人念佛,也發願求生極樂;觀世音菩薩更是極樂世界未來 教主!鄉親啊~ 求生極樂世界才是王道啊~~~~~~~ )   除這個之外,還有「六念」,這是佛在許多經上都曾經說過的。六念,前面三種是念 佛、念法、念僧,就是念三寶,後面三種是念天、念戒、念施。念天,生天要有生天的條 件。天確實有,我們佛門裡面講天道裡面的狀況,實在講比任何一個宗教都講得清楚、都 講得詳細。生天不是說信了上帝就生天,我們這個地方念天千萬不要誤會了,念上帝就可 以生天,那你就錯了,要念他生天的條件。佛告訴我們,人一生當中受持五戒,五戒清淨 ,來生可以得人身。要想生天,要修十善業道,十善業修成功才能生天,你要念十善。如 果只有修十善,你所生的這個天不高,生在哪裡?生在欲界底下的兩層,就是四王天、忉 利天,只能生到這個地方。為什麼?往上去條件就很高了,往上去要修清淨心,要修禪定 ,定就是清淨心;要修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所以你能夠修十善、修定、修慈 悲喜捨,你才有能力生到色界天,欲界上面的四層、色界十八層,你才能到那裡去。所以 ,念天之德,效法諸天的慈悲喜捨,這是念天真正的意思。   「念戒」這是佛為我們制定的戒律,五戒、八戒、十戒,乃至於佛在一切經典對我們 的教誡,對我們的教誨,都在這個戒的範圍之內。念戒,它的功德幫助我們清淨三業,使 我們身語意三業清淨。 (c)「念施」:佈施能斷一切煩惱   最後「念施」施是布施,它的功德是讓我們真正的斷除煩惱。我們的煩惱很多,無 量無邊,佛菩薩很慈悲,在講解的時候,將無量的煩惱把它歸納、歸類。歸納成一百零八 類,叫「百八煩惱」,這是歸成大類。經上常講八萬四千煩惱,八萬四千也是歸類的,其 實是無量無邊,歸成八萬四千。八萬四千太麻煩,講的時候很囉嗦,歸納成一百零八。一 百零八在普通講演的時候還是嫌繁瑣,所以天親菩薩造《百法明門論》,將《瑜伽師地論 》裡面所講的煩惱頭數再歸納,歸納成二十六個,六個叫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通常 講經講得很詳細的,就是依這個二十六講。一般二十六還是嫌繁,再講六個,六個根本煩 惱。六個再嫌多,講三個,六個再歸納講三個,這三個是貪、瞋、痴。所以這三個叫三毒 ,太毒,諸位要曉得,所有一切煩惱都是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所以最後歸納成三個。假 如這三個再歸納,歸納成一個行不行?行。那一個是什麼?就是貪。所以六度裡頭第一個 修布施,布施度什麼?度慳貪的。   諸位要曉得,慳吝、貪愛是煩惱的大根大本。我們要想斷煩惱,從什麼地方?從根斷 ,這個手法才高明,枝枝葉葉斷,斷不了的,要從根本斷。用什麼方法?用布施。所以諸 位一定要曉得,布施不是便宜別人,便宜了自己,哪裡是便宜別人!別人所得的太渺小了 ,自己所得的是真正不可思議,把根本煩惱連根拔除。所以這個施要認真去修,一定要認 真,一定要努力。因為這個病根太深了,所以修布施非常困難,你初學的時候等於割肉一 樣,施捨很難過,很不容易。我學布施,總是自己有多餘的才可以施給人,給人家的時候 還要比較一下,我有兩樣,好的自己留著,壞的布施,送別人。要從這個地方下手,這個 不能算壞事。到你漸漸覺悟,煩惱輕了,到以後施捨,壞的留給自己,好的送給人,這是 你進了一步;更進一步的時候,人家需要,我雖然也很需要,我可以割愛先幫助他。慢慢 的把你這個煩惱根逐漸去掉。這是三界六道生死根本,所以要常常念著。   布施,不要怕自己沒有,一般人為什麼不肯施?他心裡頭有疑、有恐怖,怕的是我施 了之後,我自己怎麼辦?他擔心這個,所以他不敢布施,他也曉得布施好,不敢,有疑、 有慮。對於事實的真相不了解,對於道理不明白,才有這些顧慮。其實佛跟我們講得很清 楚、很明白,我們不敢相信,難關在此地。我們今天以賺錢來說,財布施,我們的錢賺得 好辛苦,生活很艱難,哪有那麼輕易就布施掉?縱然我們做,你的家親眷屬、周邊的人都 說你學佛迷了,學傻了,學佛怎麼可以這個學法?他們說這些有沒有道理?也有一點道理 ,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也不是完全有道理。所以我勸人學佛,首先要把《了凡四訓》念 三百遍,做為你學佛的基礎,你真正明白因果報應。我們人一生在這個世間,「一飲一啄 ,莫非前定」,你一天吃多少、喝多少、用多少,命裡注定的,這一點不假。命怎麼注定 的?是你前世所修的。你這一生所得的財富是你前生財布施的果報,你過去布施得多,你 這一生發大財。所以我們看到大富大貴的人,懂得佛法,不會羨慕,為什麼?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他種的好因,他當然要得好報,這一定的道理。   我們明白了,我們今天種好因,來生就好的果報,我們也有,我們比他更具足,所以 要懂得種因。佛教給我們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施財得財富;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 施是因,你能修法布施,自然就開智慧;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我們能用真誠 之心、恭敬心、清淨心修三種布施,果報自然得到,不要求,自然得果報。你得到果報能 夠更布施,你將來這個果報輾轉真的是廣大無有窮盡。你相信你才肯做,你才能得到這個 果實。所以佛菩薩可以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道,成了佛之後還要倒駕慈航,你問他,他 做些什麼?這三種施圓圓滿滿的包括了。諸佛菩薩沒有別的事業,就是修布施,他給我們 做了最好的榜樣,最好的典範。佛菩薩距離我們遠了,晚近,在中國近代,我們看到淨土 宗的印光大師、禪宗的虛雲老和尚,這是我們中國佛弟子在近代的出家人當中最敬佩的兩 個人。他們兩個人一生幹些什麼?諸位想想看,是不是一生都在那裡做布施?財布施、法 布施、無畏布施。人家拼命在做,一點不懷疑,一絲毫都不保留,圓圓滿滿的布施,得的 果報也是圓圓滿滿。這是近代我們看到的。   六念,《觀無量壽經》也特別提到,《觀經》裡面說得很清楚,他說有三種人應當得 生淨土。第一種人是「慈心不殺,具諸戒行」,實在上講就是「淨業三福」裡面第一條跟 第二條;具足這個兩條的,念佛求生淨土,一定得生。第二種人是「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這是淨業三福裡面第三條所說的,第三條講「發菩提心,讀誦大乘」,有這個說法。他 念佛求生淨土也必定得生。第三種人就是「修行六念,迴向發願求生淨土」,這種人也得 生。他心清淨,能夠與佛的本願能有感應。我們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明白了,應當要 發心,認真念佛,正助雙修。正修就是「信、願、持名」,助修就是「十大願王,五悔六 念」,那都是事,都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教我們彌陀弟子應當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應當什麼 樣的心態生活在現前這個社會。這樣做就決定不錯,理事圓融,空有二邊都不落。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13.241
bbsamtb:阿彌陀佛~這一集好多重點。 這一句「阿彌陀佛」是釋迦牟 10/02 15:27
bbsamtb: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法的總綱領。 10/02 15:28
bbsamtb:(還有你們念的書,書本上都是寫個名字,我說你不要寫自己 10/02 15:28
bbsamtb:名,寫個阿彌陀佛。同學們一看,阿彌陀佛!你看你又教他念 10/02 15:29
bbsamtb:一句了,這就是你度眾生,自行化他。)<=末學這個ID就 10/02 15:30
bbsamtb:這樣誕生了。XD大家要多念佛喔! 10/02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