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11集   請掀開經本,第十四面,倒數第三行: (f)聲聞、菩薩、天人皆在:出家在家,學佛不分身份地位   「聲聞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隨從故,佛法賴僧傳故。」下面是為我們說明與會的這 些大眾他們排列的順序,這個裡頭也是有原則的,不是隨便排列的順序。聲聞列在第一位 ,這些是佛的小乘弟子,修學小乘的,他們都是出家眾,所以他是出世相故,他是出家眾 。菩薩裡面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一般菩薩是在家多,出家的比較少。聲聞那完全都是 出家的。其次,他是常隨眾,也就是佛到什麼地方他們都是跟著一道去,不離開老師的。 菩薩眾是不常跟老師在一起,因為菩薩通常都是代替老師教化一方,沒有特殊的因緣,就 很難跟佛常常聚會在一處。不像聲聞,聲聞是常隨眾。同時佛法是要靠僧團來承傳、來維 繫、來推展的,因此僧團在佛法裡面特別受到尊重,這些弟子們通常是把他擺在第一位的   「菩薩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隨故,表中道義故」。菩薩,像在我們中國,象徵性 的,就是代表性的,我們中國人供奉的四大菩薩,這四大名山。這四大菩薩當中,只有地 藏菩薩是出家相,其他的像觀音菩薩、文殊、普賢都現的是在家相。由此可知,菩薩裡面 是在家居多,出家的是少數。但是在中國,出家人通常都要受菩薩戒,也就是中國出家人 是具有菩薩身分的,跟泰國南傳的佛教不一樣,他們出家眾完全是聲聞眾,沒有受過菩薩 戒,所以我們稱他作小乘佛法。這是相不定「不常隨」,剛才說過,菩薩不常跟從佛在 一起。他是代佛教化眾生,往往在一方住持教化。他居中也代表中道,表這個意思。菩薩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正好跟前面相反。我們六道凡夫是住生死,沒有辦法脫離生死輪迴 ;小乘人證到四果羅漢,他就住在涅槃裡面去了,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不像菩薩,菩薩是 兩邊都不住,所以他能夠隨緣幫助一切大眾。   「天人列後者,世間相故,凡聖品雜故,外護職故。」天人列在後面,這個多半是佛 的在家皈依弟子,他屬於四眾之一。在家有優婆塞、優婆夷,他們也有受五戒的,也有受 菩薩戒的,所以他的品類就很雜。包括的範圍非常之廣,像我們在《華嚴經》五十三參裡 面所見到的,五十三參裡面出家相只有六位,其餘的統統是在家菩薩。表現的身分,可以 說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都有,這是給我們做一個非常好的修學榜樣。所以學佛不妨 礙任何行業,任何行業、任何身分、任何環境,都能夠學佛,都能夠行菩薩道。可見得佛 法修學,確實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是佛的外護,就是在外面護持佛法,協助弘揚、 宣傳佛法,他們有這個職責。再看底下經文: (g)現聲聞身的也是大菩薩: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合力教化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比丘是梵語,底下註解裡頭有。「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語,含三義: 一乞士,一缽資身,無所蓄藏,專求出要;二破惡,正慧觀察,破煩惱惡,不墮愛見;三 怖魔,發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我們先解釋這個,這是解釋比丘。比丘上加一 個大,那就是屬於大乘的比丘,說明他是菩薩比丘,不是普通比丘,不是小乘比丘。因為 我們這部經是大乘經典,所以修學的都是屬於大乘菩薩。這些出家人也是受了菩薩戒的, 所以稱之為『大比丘』。單單「比丘」兩個字的意義就是曾經受過具足戒律的出家人,就 稱之為比丘。「具足」就是圓滿,佛所制定的每一條戒他都接受,他都能夠依教奉行。像 傳在我們中國,現在出家比丘戒是二百五十條戒,這兩百五十條戒統統都能夠遵守。   比丘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乞士」,乞是乞食為生。在我們中國對於乞食為生的人 ,我們稱他作乞丐,在社會上是沒有地位的。不像印度,印度這個乞士,社會對他非常尊 敬,中國要是托缽去乞食,那沒有人能看得起,這是社會制度不相同,文化背景不一樣。 但是他雖然是乞食,他是「士」,士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知識分子。在中國過去,這是讀 書人,中國的社會對於讀書人非常尊重,從前俗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於 讀書人非常尊重。這個乞丐是個讀書人,是乞士,換句話說,他有學問、有道德,但是他 是乞食為生的。「一缽資身」,資就是養活我們的身命,靠一個缽。缽是缽盂,就是盛飯 盛菜的,飯菜都混合在一起,沒有分別、沒有好惡,這是托缽乞食。   「無所蓄藏」,佛的制度,出家人他隨身所攜帶的,也就是我們講他的全副家當是三 衣一缽,三件衣一個缽,那就是他全部的財產。這個制度在北印度行,那是屬於熱帶。我 們曉得,釋迦牟尼佛當年遊化的地方都是印度,從喜馬拉雅山以南,他的足跡所到之處一 直到錫蘭島,等於說整個印度地區他都曾經遊歷過。在那個時候那個地區,三衣一缽夠了 。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中國緯度比那邊高得太多了,所以三衣不足以禦寒,中國的天氣 冷。於是乎三衣到了中國就變成了形式,中國出家人還是穿中國的衣服,沒有更換,只有 在誦經、在典禮的時候,在法會,法會典禮,才將袈裟,就是三衣披在身上做個紀念,就 是象徵的意思。不像印度,印度沒有衣服,他就是一塊布裹在身上,我們這邊也常常看到 印度人,所以我們風俗習慣跟他們不一樣。從這個地方也能夠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佛法的圓 融,佛法的隨俗,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現代化與本土化。   它到中國來,所有一切生活方式完全是中國化了,穿中國的海青,長袍長袖子的叫海 青。海青是我們漢朝時候的禮服,也就是士大夫階級所穿的,用現在話來講,就是讀書人 、知識分子所穿的禮服是海青。我們出家人也是穿這個衣服,差別的,在家人海青裡面繡 的有花紋,出家人沒有彩繡,就是穿得很樸素,差別就在此地,衣服的樣子完全相同。所 以三衣,因為我們只有在典禮法會的時候才用,所以這個衣就把它縮小了,縮小差不多是 原來的衣的三分之一這麼大,我們用鉤環這樣子搭在身上做紀念。佛教從中國傳到日本之 後,日本的法師比我們就更現代化了。你看日本法師實在看不出來,為什麼?他們穿西裝 ,他們穿皮鞋。實在講只是剃了頭,除了這個之外,他的服裝沒有辦法看得出來。他們的 袈裟就更方便,他的袈裟縮成一小塊,大概只有一、兩寸,平常就裝在西裝上面的小口袋 裡,到法會用的時候掏出來,像我們念珠一樣,套在身上,掛在身上這麼一塊,那就是他 的袈裟。從這些地方都能夠顯示佛教的適應能力非常之強,非常的圓融,它的確是圓圓滿 滿的做到了本土化與現代化,所以佛教才能普遍的被大眾歡迎、接受。這些當然都是屬於 形式,最重要的是它的內容,它的實質內容,這才是要緊的。   佛為我們所制定的,他真正的用意就是教我們要捨,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樣才能得 自在。所以,出家人沒有家,出家哪裡還有家?沒有家,無憂無慮,無牽無掛。一定要做 到這個樣子,你心才會安穩,才能夠得到三昧現前,才能夠開智慧。「專求出要」出是 出離三界,要是最重要修學的方法,出家的志趣在此,所以對於世間一切法都不可以留戀 。在過去,出家人行,因為只要是出了家、受了戒,任何寺院庵堂這是出家人修行的道場 。你出家了,道場都有你的分,你雖然沒有家,你只要找到寺院,你都可以去住。所以道 場叫十方道場,都可以去掛單,掛單就是到這個地方去住,到這個地方去修學。   每個道場的道風、學風不一樣,像中國分為許多的宗派,我們想學哪一個法門,打聽 哪一個道場是專修這個法門的、專弘這個法門,我們就到那邊去。那個道場一定要收留, 沒有理由拒絕,只要我們遵守規矩、遵守戒律,不犯過失,他沒有理由拒絕。可是佛法在 中國傳了將近兩千年,任何一個制度時間久了就會發生弊病,佛門也不例外。古來祖師大 德建的道場叫十方叢林、十方道場,到以後它慢慢變成子孫廟,住持和尚傳給他的徒子徒 孫,代代相傳,不是他的徒子徒孫到他那個地方去,他就拒絕、不容納。傳到今天,道場 古時候的道風現在完全都沒有了。逼著出家人不能沒有財產,出家人不能沒有積蓄,出家 人不能沒有房屋,這逼著走投無路了。所以現在我們說出家人不像出家人,跟在家人沒有 什麼差別,也不能怪這些出家人,時勢所逼,沒有法子!這個歷史的演變,這裡頭因因果 果我們都要了解。然後在這個大時代當中,真正出家人只要守住「無所蓄藏,專求出要」 ,這就行了,我們的道業才能夠成就。   在這個時代雖然有所積蓄,這個積蓄是我們身體在這個世間依靠生存必須要有的這些 條件,這是現在被逼,非得要有。但是心裡面不能有,心裡頭要有那就壞了,你就有所留 戀、有所牽掛。到你念佛念成功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你說我還有房子,銀行還有多少錢 ,這就糟了,阿彌陀佛不會帶你去。所以這些東西縱然是有,也要放得乾乾淨淨,什麼時 候走毫無留戀,有如沒有,這才行,這是應付今天這個時代。自己有,有這個福報,應當 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幫助社會,幫助佛法的弘揚,幫助一切眾生,這就對了。決定不能 夠據為己有,自己貪圖享受,那就錯了,就墮落了。這是我們在現代必須要曉得的。   第二個意思是「破惡」「正慧觀察,破煩惱惡,不墮愛見」愛見就是煩惱,愛就 是貪愛,指的是思惑,見是講的見惑,就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到後面會說到,這個地方 就不多說了。這就是講用智慧破見思煩惱。「見」就是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認識,「思惑 」就是貪、瞋、痴、慢,經上講的五大類,貪瞋痴慢疑,疑是對於聖人的教誨你懷疑,你 不能夠深信。這是見惑跟思惑,總共是有十大類,十類,到後面再說。我們用真正的智慧 ,能夠將這些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把它糾正過來,這叫做破惡。   第三「怖魔」,魔是講的天魔,天魔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上帝、天王,說的是這些人 。這些人比我們世間人的福報大,三界六道都是他統治的,如果這個人出家修行要脫離三 界輪迴,他聽說了、他看見了就非常憂慮。為什麼?他統治下的人民又少了一個,又跑掉 一個,他心裡就很不高興,心裡就很難過,所以使魔王感到恐怖。「發心受戒」,這是發 的真實心。「羯磨」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作法,從前翻作作法,現在來講就是舉行 的儀式。舉行出家受戒的儀式,在儀式裡面鄭重宣示接受佛的教誡,依教奉行。這樣的人 決定能夠脫離三界,能夠成佛、成菩薩,或者是成阿羅漢,魔才恐怖。像現在有許多出家 人,出了家之後並沒有依照佛的教誡去修學。他們雖然在戒壇裡面受戒,魔看了之後一定 很歡喜,笑笑,為什麼?他出不了三界。因為他並不認真,他出家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魔現在也不恐怖。從前出家人白四羯磨的時候魔恐怖,現在看這個樣子魔不恐怖, 魔看了笑笑而已,就是說這出不了三界。這是我們都必須要知道、要理解的,要認真來反 省、認真來修學。   比丘在佛門裡面是非常尊貴的稱呼。蕅益大師是我們淨宗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出 生在明朝末年,圓寂在清朝,所以他是兩個朝代的人。我們在許多著作裡面有看到明蕅益 大師,有的時候看到清蕅益大師,是一個人,他是生在明朝,往生的時候在清朝。他在年 輕的時候學天台的,而且對於戒律特別歡喜,有很深入的研究,就像我們民國初年的弘一 大師一樣,對於律學有偏好。根據他的說法,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比丘沒有, 真正出家人也就沒有了,出家比丘戒就得不到。因為根據比丘戒的傳法,至少要五個真正 的比丘才有資格傳戒,你才能夠得戒。不像菩薩戒跟其他的戒,自己發願在佛像面前發誓 都可以得戒的。唯獨比丘戒、比丘尼戒不行,一定要五個比丘以上來傳授。   所以蕅益大師自己受了比丘戒之後,他明白這個事實真相,自己就把戒退掉,稱為「 菩薩戒沙彌」。我們看到有很多著作上「菩薩戒沙彌智旭」,智旭是他的法名,他的署名 是這樣署法的,他不敢自稱比丘,他稱沙彌。他的徒弟,老師稱沙彌,徒弟連沙彌都不敢 稱了。徒弟成時法師,這個人也很了不起,《蕅益大師全集》就是他編的,他負責刻版流 通,把他老師的東西傳下來。諸位看流傳很普遍的《淨土十要》,《十要》前面有很多文 是成時寫的。成時他自稱「出家優婆塞」,你看看,他老師是菩薩戒沙彌,他不敢稱沙彌 ,他稱出家優婆塞。這個是真的,這種稱呼一點都不錯。像我們現在出家人,能夠做到出 家優婆塞就不得了!為什麼?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了。二百五十戒做不到,沙彌十戒也做不 到,十戒裡面有一條,手上不可以拿金錢,我們身上裝了鈔票,就破了戒,做不到,不容 易做到。所以,在家是守五戒,出家能把五戒做好,在今天就很難得了。能夠把五戒十善 真正做好,做個名符其實的出家優婆塞,女眾是出家優婆夷,就非常難得了!這樣持戒念 佛,決定得生淨土。所以對於這個事實真相不可以不知。   下面這段非常重要,這是解釋僧,僧是梵語。「僧者,具云僧伽」,尾音還是省掉了 ,僧伽耶,我們中國人喜歡簡單,就用個「僧」,後頭尾音都把它省略掉了。「此翻和合 眾」,他的意思叫和合眾。眾是個團體,換句話說,是個很和睦的團體,這叫僧團。和合 裡面一共有七樁事情,也就是有七條戒必須要遵守,這個團體才叫做僧,才叫做僧伽耶。 第一個就是理,「同證無為解脫,名理和」;換句話說,我們是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有一 個共同的願望,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確實是這樣一個理想的目標、希望,我們共同 生活在一起,互相砥礪的修學,這條叫做理和。   另外有六條是屬於事,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都要守的。第一個是「身同住」。我 們共同住在一起,在從前叫寺院、道場,共同居住在一個地方,像現在學校一樣,共同在 一個學校。「口無諍」,平常言語之間,決定沒有爭論。「意同悅」,大家住在一起,一 定每個人都歡歡喜喜,在我們中國俗話講,這是個非常興旺的團體。「見同解」,見是講 看法,對於修學的原則的看法、方法的看法、境界的看法,都能夠一致,也就是我們現代 人所講的建立共識。見同解就是要建立共識,我們對於一切問題的想法、看法都很接近。 「戒同修」,這個戒是大家住在一起一定要有個規矩,沒有規矩一定就亂了。像學校它有 校規,寺院裡面有常住的規約。這個規矩訂得很多,關於日常生活方面一定要訂得很詳細 。教室有教室的規則,飯廳有飯廳的規則,活動有活動的規則,乃至於接見賓客有接見賓 客的規則。如果沒有規則,這個團體一定就亂了,秩序就壞掉了。所以,這個戒是指守規 矩。規約是大家共同來制定的,就是用會議的方法來制定的,制定之後人人要遵守。戒同 修是指這一點,這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用現在的話就是守法、守規矩。「利同均」,這 個利是講生活,物質的生活一定是平等的,沒有特殊優待的,生活,穿的、吃的都是一樣 的,這是平等的。   這是佛給這個團體所立的七條規則,參與這個團體必須要遵守。佛的團體是四個人以 上同住在一起,能遵照佛這七條的教訓去做,這個小團體就稱為僧團。諸位同修在此地一 定要知道,出家人四個人在一塊共修,遵守這個原則是僧團。如果你家裡面夫妻兒女也有 四個人,在家裡頭也這樣的修法,你家庭裡頭也是僧團。所以,僧不是指出家人,大家要 是一看到僧,這是出家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僧是什麼?僧是團體。四個人以上組合在 一起,這個團體叫僧,僧是團體的意思,不是指出家人。以後僧在中國就變成出家人的專 稱,它的本意不是這樣的,本意是指團體。所以在家同修,或者是你們居士,有四個人以 上,有一個居士修行的道場,像在我們中國的居士林、蓮社、有很多精舍,完全是居士們 修學的,四個人以上依理事七和來修,都是真正的僧團。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233
bbsamtb:阿彌陀佛,有福報應當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幫助社會,幫助 10/09 15:30
bbsamtb:佛法的弘揚,幫助一切眾生,決定不能夠據為己有,自己貪圖 10/09 15:30
bbsamtb:享受,那就錯了,就墮落了。這是我們在現代必須要曉得的。 10/09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