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僧團如果出現在這個世間,是非常稀有而難得,一定得到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不但 修行的人有福,這一個地方都沾光,這個地方不遭災難。為什麼?它有真修行人住在這個 地方,有大福德的人住在這個地方。什麼人叫大福德?依照佛這七條修行的是大福德人。 我一出家,對於僧團就非常嚮往、非常羨慕,一直到今天我都沒有遇到過。我自己道場人 雖然也多,不是僧團,每個人意見不一樣,想法、看法都不相同。所以僧團出現,真正是 稀有,真正是可貴!為什麼四個人在一塊不能捨棄自己的意見,還要堅持自己的執著?這 叫放不下,看不破,放不下,這個難!   我們再仔細看看歷史,古人所講「三人同心,其利斷金」,三個人一條心,理事和合 就是一條心。在中國歷代,開國的帝王,你們去看,實在講我仔細留心歷史,沒有超過十 個人的,都是五、六個人,六、七個人他們一條心,就能建立一個政權,能夠綿延幾百年 。佛法裡面,四個人以上在一塊組織僧團,就能把佛法弘遍到全世界。所以釋迦牟尼佛當 年,僧團最初在鹿野苑成立,六個人,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帶著五個學生,鹿野苑五比丘, 就這樣起家的。六個人就依這個七條在一塊共住,這是僧團的出現,三寶的建立,就是佛 法僧三寶具足。以後這些弟子是他們參加進來的,最初建立的是五比丘,佛與五比丘。所 以,誰能夠把自己捨掉,捨掉自己的成見,捨掉自己的得失利害,才能把這幾條圓滿的做 到。如果是放不下、捨不得,那就沒有法子,那就做不到。所謂的叫貌合神離,表面上好 像是同住在一起,其實是各懷鬼胎,這個鬼就是貪瞋痴,每個人都有貪瞋痴,這就不是真 正的僧團了。   我過去在臺北,有一位趙默林老居士,這個老居士已經不在了,也非常的難得。有一 次他請我在功德林吃飯,臺北火車站旁邊有個功德林,請我吃飯。我就問他,你為什麼請 我?他說我今天有樁事情要向法師請教。我說不敢當。這老居士,他學佛比我早,成就也 比我殊勝,我們是後學,他很客氣。我說什麼事情你這樣子掛在心裡?他說我想來想去, 現在人造的五逆罪,就是要墮地獄,怎麼得了?我說什麼罪墮地獄?他說破和合僧!我一 聽說這個,我就笑笑,我說老居士放心,咱們來好好吃菜,不要去理會這些。他說為什麼 ?我說破和合僧確實是墮阿鼻地獄的業因。我反過來問他一句,我說老居士,你在哪裡看 到和合僧?我這一問,他也笑起來了,根本就沒有和合僧。不要說你去破壞僧團,他們裡 面自己就不和,哪有僧團?如果它是真正和合僧團,你們在外面造謠生事破壞,那是墮阿 鼻地獄。他們裡面自己都打架,自己都吵嘴鬧是非,那是什麼和合僧團?所以我說我從學 佛起就很留意,我走了很多地方,沒有看到和合僧團,你在哪裡看到和合僧團?他笑起來 ,事情就解決了。五逆罪裡面有「破和合僧」,和合僧想破也找不到,沒有!再看下面。   「千二百五十人者」,這是指釋迦牟尼佛的常隨眾,總共是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 個五,零頭省略掉了,實際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些人從哪裡來的?「三迦葉師資共 千人」,迦葉有三個,迦葉是姓,他們三個是兄弟三個人,在當時可以說他們都是宗教領 袖,都有自己的信徒。其中優樓頻螺迦葉,他有徒弟五百人,另外他有兩個兄弟,每個人 有徒眾兩百五十人。所以他們三個人,連他們的徒眾就一千人。「身子目連」就是大目犍 連尊者跟舍利弗尊者,身子就是舍利弗,這是兩個人,身子、目連。「身子」是用中國意 思翻的,梵文就稱舍利弗。舍利弗跟目犍連也是宗教領袖,他們每個人連他的徒弟有一百 人,所以兩個人就是兩百人。以後他們聽了佛的說法,感動,都皈依佛,做為佛的弟子。 他這一做佛弟子,他的那些徒眾都帶過來,都以佛為師,這個樣子就有一千二百人。另外 有「耶舍子等」,他們有五十個人,這也是慕道而來的,釋迦牟尼佛接受了他們,他們五 十人,這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人。加上最初在鹿野苑的五比丘,所以總共的人數是一千二百 五十五人,這是說明他們僧團人數來由。   這些人是「皆佛成道,先得度脫,感佛深恩,常隨從也」。所以他們這批人變成了佛 的常隨眾,佛到什麼地方他們就跟到什麼地方,盡佛的一生,一直到佛入滅,之後他們才 離開。佛在世的時候,他們都跟在佛的身旁。所以結集經藏的時候,一定把他們這些人統 統記錄在其中,因為這些人都是參加法會而沒有缺席的。其他的人來來去去,那都省略掉 了。底下經文說:   【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這一句是說明這些人實際的身分,這些人正是佛在經上常說,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我們非常感慨,現在連四個人在一起共住修六和敬的都沒有,釋迦牟尼佛居然有一千二百 五十五人在一起居住修六和敬,這樣的團體空前絕後,到哪裡去找的?看了這兩句才恍然 大悟,原來他們不是凡夫。凡夫早就吵翻了天,哪裡能夠和合?他們都是大阿羅漢。『大 阿羅漢』是指什麼人?十地菩薩,第十地,再往上去就是等覺了。他們裡面身分最低的都 是法雲地的菩薩,等覺菩薩,其中還有不少是古佛再來,已經成了佛的。現在釋迦牟尼佛 在這裡示現成佛教化眾生,他們來現身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先當外道,然後聽到釋迦牟 尼說法,故意裝得非常佩服,非常羨慕,再皈依佛,做佛的學生。唱戲,表演給我們看的 ,在後台上都是諸佛大菩薩再來的,他原來不是凡夫。所以這麼大的僧團,理事七和合做 得那麼樣的圓滿,原來不是凡夫。這是「大阿羅漢」的意思。   這個大是大乘,小乘阿羅漢就是斷了見思煩惱的四果羅漢,大乘阿羅漢。阿羅漢如果 用中國的意思來翻,「阿」翻作「無」,「羅漢」翻作「學」,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無學 」。無學用現在的話講畢業了,學的東西學完了,他的學分學完了,畢業了。我們現在講 畢業,在佛法裡面稱無學,他所學的東西統統學圓滿了。小乘阿羅漢是小乘法畢業了,他 學完了;大乘法,到法雲地的菩薩就學完了。往上去,等覺,等覺是後補佛,所以叫候補 位,補處菩薩。哪個地方眾生機緣成熟了,需要佛去度化眾生,他跟他有緣,到那裡就示 現成佛。所以到法雲地,大乘就畢業了。   『眾所知識』,「眾」是大眾,此地這個眾可以講是九法界的眾生。不僅僅是六道, 聲聞、緣覺、菩薩,對於這些人都知道、都聽說。可見得他們的知名度是非常之高,人人 都能夠稱道的,這叫「眾所知識」。 (s補:《要解》:「阿羅漢亦含三義:一、應供,即乞士果;二、殺賊,即破惡果; 三、無生,即怖魔果。」   註解裡面給我們解釋阿羅漢,阿羅漢也含三個意思。實在講比丘是阿羅漢的因地,阿 羅漢是比丘的果地,比丘修學圓滿,證了果,就稱為阿羅漢。比丘乞士是在學,阿羅漢是 畢業了,是學完了。所以它也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應供」,供是供養,應是應當接受 大眾的供養,他應當接受,這個就是「乞士果」。在因地自己道德學問沒有圓滿、沒有成 就的時候,這是乞食,乞食維持自己的身命,乞法維持自己的慧命。在佛法裡講命有兩種 ,一個是身命,一個是慧命,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老師跟父母的恩德 是一樣大。向眾生乞食,維持身命;向佛菩薩求法,滋養自己的慧命。這個在因地,現在 在果地上,圓滿了,圓滿之後他就是天人師,在六道、在九法界裡面,他是老師的身分出 現。這個師,第九地是法師地,第十地是無學,九地是法師。所以他應當接受大眾的供養 ,他有這個德行,他有這個能力。   第二個意思叫「殺賊」,這是「破惡果」。有些人看到這個字樣生了疑惑,佛教大戒 第一條戒是不殺生,阿羅漢還殺賊?這什麼人提出這個問題給我說的?方豪先生,在台灣 ,你們知道嗎?是天主教的一個神父,方豪。我在臺北跟他住得很近,我們算是鄰居,他 有個教堂就在我住的附近,那個時候他是政大文學院院長。他有一天跟我談起,他說你們 佛教不殺生,阿羅漢怎麼殺賊?實際上,這個賊是什麼?這個賊叫煩惱賊,貪瞋痴慢疑, 這煩惱賊。意思就是煩惱斷掉了,這個賊沒有了,消滅掉了,是這個意思。不是真的看到 小偷、盜賊的時候去殺他,那就錯誤了,他把意思解錯,他不知道這個賊是指見思煩惱、 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都叫做賊。因為賊他能把我們的財物偷盜去,我們受到損失,佛給 我們講,這三種煩惱把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障礙住,就好比盜賊把我們的智慧、功 德偷掉了一樣。所以用它來比喻,是這個意思,殺賊就是煩惱斷掉了。   第三是「無生」,無生是「怖魔果」無生就是不生不滅。六道凡夫有生死輪迴,這 是苦不堪言,沒有人有能力超越輪迴,沒有人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佛出現於世間。 佛是個很聰明的人,你們自己有能力解決,他絕對不會來,來沒有意思,你有能力處理這 個事情,他何必要來?你們想解決而又沒有這個能力,解決不了,那佛是一定要來。不來 ,對不起人!所以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什麼事情?生死大事!芸芸眾生之中,有一 部分覺悟了,覺悟到生死大事,要想了生死、要想出三界、要想真正做到不生不滅。只要 眾生有這麼個願望,佛一定會來幫助我們,所以佛出現於世,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阿羅 漢果然達到,無生了。當你發願的時候,魔就恐怖,現在你真的超出,真正超越三界。這 是阿羅漢的三個意思。   「復有慧解脫,俱解脫,無疑解脫,三種不同。」阿羅漢裡面有淺深等差種種不同, 佛法裡面把它分為三大類。「今是無疑解脫,故名大。」這個三種羅漢,第一種講慧解脫 羅漢,這個是屬於小乘的,天台大師判教判四教藏、通、別、圓,就是藏教的阿羅漢。為 什麼說他是慧解脫?他修行是依據「四念處」,四念處是觀慧。四念處第一個是「觀身不 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就是我們今天講宇宙人生觀,佛教他用這 四種方法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所以小乘修學,這四個是非常重要的。大乘法裡面也不能 離開這個基礎,所以大乘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而小乘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四念處。天台 大師講四念處講得非常詳細,他的講法是藏通別圓四種四念處。由此可知,四念處既然通 大小乘,三十七道品當然通大小乘。   第二種叫俱解脫羅漢,這個是大乘法裡面修學禪定的。禪定這就是定共戒。人得禪定 ,三昧現前,定能伏煩惱。諸位要知道,定雖然不能斷煩惱,它能伏煩惱,就是煩惱雖然 沒斷,決定不起作用。如果是很深的禪定,煩惱等於是斷掉了。小乘阿羅漢證的是九次第 定,他定功的程度是達到第九段的功夫了,這超越三界。第八段不能超越三界,所以八定 以下的,四禪八定叫世間禪定,第九定超越了。到第十個層次、十一個層次、十二個層次 ,那就更高了,這是講的菩薩、法身大士,這是菩薩了。   無疑解脫羅漢,當然他們定功、智慧、境界絕對不是前面兩種能夠相比的。為什麼叫 無疑?這是說他的智慧現前,在教下講,這些人大開圓解,一切疑難的問題他都能跟你解 答,所以叫無疑。這就是底下講的法身大士,他們已經破了無明,證得法身,是大開圓解 的這樣身分的人,所以就稱「大」了。確實他是大菩薩再來的,我剛才講的法雲地的菩薩 ,因為他是大阿羅漢,大乘無學是法雲地,那當然無疑。什麼問題到他那裡都能解決,所 以他們是無疑的阿羅漢。   「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聲聞,證此淨土不思議法,故名大也。」這是把他的真正身 分為我們說出來了,這就是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個地方眾生緣成熟,跟釋迦牟尼佛有 緣,釋迦牟尼佛到這兒來教化眾生。一個人唱不了一台戲,釋迦牟尼佛唱主角,還得要有 很多配角來,配角到哪兒去找?諸佛來當配角。彼此在本地裡面決定是平等,沒有高下之 分,但是前台上表演的,有做主角、有做配角,有高下之分。釋迦牟尼佛做老師,這些人 做學生,有師生之分,其實這裡面有很多成佛在釋迦牟尼佛之前的。所以叫佛佛道同,佛 與佛互相支援、互相擁護,來成就一切眾生。絕對沒有自己名分之爭,一切都為眾生破迷 開悟、離苦得樂,像這些地方我們應當要學習。   法身大士,通指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稱之為法身大士。在別教是初地以上 ,別教是初地菩薩以上,在圓教是初住以上,我們這部經、這個法門是屬於圓教,跟《華 嚴》、《法華》相同。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法身大士。所以,法身大 士總共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都叫法身大士,所以《華嚴經》上說四十一位法 身大士,就是這個意思。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四十個位次,再加上個等覺, 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他們的身分是這樣的人,不是普通人。   「示作聲聞」,示是示現,就是來表演的,變現一個小乘阿羅漢,變成一個凡夫模樣 。釋迦牟尼佛當年,不但僧團裡面這些弟子是法身大士、諸佛來化身的、來變現的,就是 他在家護法的那些在家的弟子們,這些國王大臣,也都是法身大士變現來的。像我們前面 跟諸位介紹,波斯匿王、祇陀太子、給孤獨長者,都是法身大士變現出來的,共同來台前 台後把這場戲唱好。如果不是佛菩薩再來的,誰肯把家裡黃金拿出來布地?誰肯!菩薩來 表演的,表演給大眾看的。給孤獨長者黃金布地請釋迦牟尼佛講法,釋迦牟尼佛一定是了 不起的人,否則的話,他怎麼肯這樣做?所以對於釋迦牟尼佛講的話,聽了就相信,這就 得受用。來表演的,這個一定要知道,凡夫做不到的。「證此淨土不思議法」,證是證明 ,他們這些人來表演,佛為我們說這個不思議法,這些人給我們作證。他們沒有反對,聽 了個個擁護、個個歡喜、個個讚歎,這就是為我們來做證明,幫助佛弘揚這個法門,所以 稱之為大阿羅漢,不是普通人。   今天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11.74.221.233 (10/10 12:18)
AHJKL:推,但文中"大阿羅漢"後的第一段解釋,仍須以經中有述為準。 10/10 12:27
summertrees:以淨空法師的習慣,他會這麼說應是有所本,只是不知本誰 10/10 12:34
summertrees:雖不知本誰,但應該也是歷來高僧大德,我想... 10/10 12:37
bbsamtb:阿彌陀佛。佛佛道同,佛與佛互相支援、互相擁護,來成就一 10/10 15:20
bbsamtb:切眾生。絕對沒有自己名分之爭,一切都為眾生破迷開悟、離 10/10 15:20
bbsamtb:苦得樂,像這些地方我們應當要學習。 10/10 15:21
AHJKL: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大菩薩或文殊師利、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 10/10 17:04
AHJKL:來助佛傳道我也曉得,不過大阿羅漢的意思好像不是十地菩薩以 10/10 17:05
AHJKL:上這麼解,阿彌陀經是指佛陀諸大弟子,各有其因緣成道。 10/10 17:05
AHJKL:還有"現在連四個人在一起共住修六和敬的都沒有",就事論事, 10/10 17:06
AHJKL:我並不這麼認為,只是世界之大,我們還不曉得哪裡有而已。 10/10 17:07
AHJKL:世上一定還有,只是出家不為名,如山林之中、或某寺等 10/10 17:08
bbsamtb:或許就是太隱祕,所以也不用擔心有人會去犯破和合僧的罪。 10/10 18:43
cool810:末學師長在藏地的主寺約有五百位僧眾,其他像索達吉堪布的 10/10 18:50
cool810:五明佛學院、南印度三大寺也都各有超過千餘位僧眾共住學習 10/10 18:52
cool810:智敏上師在五台山的僧眾也不少,以前去北投農禪寺看見聖嚴 10/10 18:58
cool810:法師的僧團也很心生歡喜。 10/10 18:59
bbsamtb:阿彌陀佛。末學發現一點誤會,不好意思。是我習慣性將此篇 10/10 19:07
bbsamtb:重點中,選擇一段自己最感興趣的放在推文裡,做為將來爬文 10/10 19:09
bbsamtb:時參考用。末學第一次推文不是在回答板大的疑問。^^||| 10/10 19:10
cool810:我沒看原文,是看到A大推文裡有句"現在連四個人在一起共住 10/10 19:27
cool810:修六和敬的都沒有"故回應一下,以免無知之人見此破和合僧 10/10 19:28
bbsamtb:阿彌陀佛。法師的看法很值得我們自我反省,當然不是說現在 10/10 19:56
bbsamtb:這個時代就可以破和合僧,這個念頭一樣是不可有,但是末學 10/10 19:58
bbsamtb:認為法師會在講解經典時提出來,主要還是激勵我們應當修好 10/10 19:58
bbsamtb:六和敬,以免被未學佛的人瞧不起。 10/10 19:59
AHJKL:應該還不到破和合僧的地步吧,那是很嚴重的事情,可能所講 10/10 20:39
AHJKL:指缺少其一乃至六(不和敬),破和合僧是指提婆達多那樣 10/10 20:40
cool810:各位非無知之人又是老實的學佛人,自然不會去破合僧;不過 10/10 20:52
cool810:本版難免有初學者來此若因為一句"都沒有"而誤解那就不好了 10/10 20:54
cool810:是只針對此句回應一下,原文沒看,自己課程不少沒太多時間 10/10 20:56
summertrees:我想法師的重點應該是放在,每個人都還有貪嗔癡慢,很難 10/10 22:17
summertrees:真正放下自己,達到真正的和合僧的要求:七條戒具足 10/10 22:20
summertrees:11集上 的最末部分有提到,不是一片和諧就叫和合僧團 10/10 22:20
summertrees:是有七條戒律要做到才算.說實話那七條是真的不容易 10/10 22:21
summertrees:法師也不是說可以隨意破壞任何僧團,而是我們自己應該 10/10 22:22
summertrees:深自反省,沒有辦法放下貪嗔癡,執著分別,跟別人和不了 10/10 22:24
summertrees:法師說的是他的經驗,以這七條來看,當時他還沒看過 10/10 22:25
summertrees:如果後來真有和合僧團,做到貌和神合,每個人心裡都無 10/10 22:26
summertrees:貪嗔癡而造成不合,貌合神離,那真的就太值得讚嘆了 10/10 22:27
summertrees:這就是為什麼說僧團稀有.用句世俗話來講,有人就有是非 10/10 22:29
summertrees:很難達到同心同德,無諍、和悅、同解等等 10/10 22:36
cool810:其實很簡單,把"都沒有"改成"很難得"就委婉多了,僧眾和合 10/10 22:45
cool810:很難得,但不是說沒有和合的僧眾;僧眾和合都沒有,若有的 10/10 22:46
cool810:話那就謗僧團了,毀謗僧團嚴格講也算破和合僧。總之用字可 10/10 22:47
cool810:已改一下。 10/10 22:48
summertrees:這個嘛,我不能改(攤手) 是說法師這是1993的講經,距今 10/10 23:44
summertrees:也快20年了,他只如實說他看到的吧,他有說他跑了那麼多 10/10 23:46
summertrees:地方,沒有看到過,有限定條件的說法,應該勾不上謗僧 10/10 23:49
summertrees:所以法師鼓勵大家要立志組和合僧團啊(講淨土大經時? 10/10 23:55
summertrees:(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分別,有計較,真的很無奈...) 10/10 23:57
summertrees:大家無須介意法師用詞,我覺得他講這故事背後的心情是 10/10 23:58
summertrees:很傷痛很無奈的.從他的話語裡感覺得出來.雖然他笑笑的 10/11 00:00
cool810:世界上漢傳、南傳、藏傳的道場很多,法師無法一一跑遍無可 10/11 09:53
cool810:厚非。不過末學講的也是自己一些見聞,例如1993左右,約20 10/11 09:54
cool810:年前到過忠孝東路的法界印經會,見到過宣老座下萬佛城返台 10/11 09:56
cool810:弘法的僧眾,末學母親骨灰安置的道場曾經懺公(懺雲老法師) 10/11 09:57
cool810:駐錫過此處也有僧團..etc, 總之要說的是我們學佛不可輕易 10/11 09:59
cool810:誹謗僧團以免不慎造下通於五逆之惡業,四十八大願亦不能救 10/11 10:01
cool810:若說世界上無清淨和合的僧團,亦可能斷了有人想出家的慧命 10/11 10:03
cool810:末學知道法師並無惡意,只就易引起誤解的部分作個人說明, 10/11 10:05
cool810:我們自己當修六合敬,不與人爭,阿彌陀佛。 10/11 10:06
buddhanature:2人以上共住共修,沒鬧意見不同,是很難的一件事。 10/11 11:16
buddhanature:所以六和合敬不是簡單的事。 10/11 11:18
buddhanature:淨空老法師只是按照自己看到的現象,說出實際狀況。 10/11 11:19
buddhanature:說自己沒看過,是一種感概與無奈的表達。鼓勵人放下 10/11 11:20
buddhanature:看破。他還說:世人要爭的讓給他們,我們不去爭。是鼓 10/11 11:21
buddhanature:勵六和敬的落實。即使沒一一跑遍各處道場,也比年輕 10/11 11:22
buddhanature:人看得多很多。跑遍不同宗派道場對修行也不是好事~ 10/11 11:23
buddhanature:事實上,五逆的謗佛、謗法、謗僧中,"謗僧"如果按這 10/11 11:24
buddhanature:種六和敬的標準來看,是很難成立的。既無和合僧,便 10/11 11:25
buddhanature:無可謗之因。但基於常不輕與尊重想,也沒必要去說嘴 10/11 11:25
buddhanature:哪個道場如何如何的。說嘴是修行大忌。如淨空老和尚 10/11 11:26
buddhanature:說法時,也常常說出這件事。淨空法師之所以這樣說, 10/11 11:27
buddhanature:是引導聽眾遠離諍論,放下對立。不是讓聽的人又去抓 10/11 11:28
buddhanature:語病,說什麼謗僧團。如此聽的人不善聽,反而是諍論~ 10/11 11:30
buddhanature:建議看完全部文章或根據上下文脈絡討論,才不會脫離 10/11 11:31
buddhanature:經文解解重點。 10/11 11:32
buddhanature:------------------------------------------------- 10/11 11:32
buddhanature:另外,建議聽經文講解時,應按照自己根性來聽,一脈 10/11 11:33
buddhanature:而非雜進,如此才能深解義趣。如果不適根機千萬不可 10/11 11:35
buddhanature:勉強;一勉強,又不了解某法師講經有對應根基的聽眾 10/11 11:35
buddhanature:難免會自以為是而不小心"謗僧"。千萬要小心~ 10/11 11:36
buddhanature:------------------------------------------------- 10/11 11:38
cool810:板大所言甚是。末學未看原文,只是根據A大的推文A大亦不認 10/11 11:38
buddhanature:法師沒看過就說沒看過,沒必要妄語說"很難得"。 10/11 11:38
cool810:為如此之處作回應,並非針對法師。 10/11 11:39
buddhanature:恩,我了解了,c大~ 10/11 11:40
buddhanature:從文章脈絡來看,淨空法師說法是"無畏施"與"法佈施" 10/11 11:47
buddhanature:"無畏施"是安慰該居士不用擔心,妄想自己妄造"五逆" 10/11 11:48
buddhanature:安慰所有聽眾。"法佈施"則是教人智慧檢別,教人認真 10/11 11:50
buddhanature:看待修行而非認真看待自己的"妄想",妄想造五逆罪~ 10/11 11:50
cool810:應該如此,讀的人要善知,不要自己看到僧團時以無和合眾去 10/11 11:57
cool810:衡量,如此起心動念結下惡緣,對自他修行都無益處。 10/11 11:57
buddhanature:末學同意c大上述見解。凡對人或對僧都應恭敬,不可預 10/11 11:59
buddhanature:設立場,認定無和合僧。恭敬處便能自他獲利~ 10/1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