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接續前文:「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於同居 土分三輩九品。」(2)伏斷妄念,生凡聖同居土   「執持名號」是修行的方法。執持,一定要記住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要這樣執持名號才相應,要淨念相繼。但是沒有斷見思,就是見思煩惱沒斷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凡夫。此地這個「未斷」,這個斷是講滅斷,斷有兩種,這是講的 滅斷。滅斷的確不容易,如果要是滅斷,那你就證阿羅漢果了,現前就證阿羅漢果。我們 往生淨土條件不必這麼高,只要伏斷就可以,伏斷,也就是說你能夠把煩惱伏住;煩惱沒 斷,有功夫把它伏住,叫它不起作用,這樣就決定得生。如果是真的斷了見思,那就不生 同居土,要生方便土,就不是同居土。所以諸位要記住,我們功夫要做到伏煩惱,用什麼 方法伏?這一句佛號。古人所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就是煩惱。不管什麼念頭 ,惡念是煩惱,善念也是煩惱,善惡念都不能要,都不要。念頭一起,第一個念頭是念頭 起來了,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打掉,決定不要叫 妄念相續。妄念一個念一個念接著這就不好,這叫妄念起現行,煩惱起現行。我們用這句 佛號把煩惱壓住,就是把念頭壓住,古人比喻這叫石頭壓草,沒除根,壓住了。只要你能 夠壓得住,就叫功夫得力,你念佛就相應,壓不住就沒有法子。   當然我們開始念,沒有那麼容易一下念就沒有妄念了。有的人告訴我,我愈念佛妄想 愈多,怎麼辦?好像不念的時候沒有妄想,愈念妄想愈多。實在這個情形他不了解,實在 的狀況是你平常妄念就是這麼多,你沒有發現,一念了佛才發現,發現自己妄念這樣多, 這麼可怕。但是發現之後不要怕,佛號一定要念。一面念還一面打妄想,不要去管它,不 要去理會它,你只專門注意佛號,不要去注意妄想。你注意妄想,那個妄想是愈來愈多; 根本不要去理會妄想,我只把念頭觀照在佛號上,這樣一來妄想會逐漸少了,佛號逐漸得 力。古人的經驗,大概我們在一支香,從前大陸上燒的長香,一支香大概一個半小時,一 個半小時念佛裡面還有三、五個妄想,功夫算不錯了。要念多久?大概要念五年。認真念 佛念上五年,一個半鐘點還會有四、五個妄想,這功夫算不錯的。如果一支香當中沒有妄 想,那恐怕也得要個十年、八年。要認真去念,不認真決定做不到。由此可知,念佛夾雜 著妄想不怕,不要在意這樁事情,一定要認真去念。   「隨其或散或定」,這是講功課。定是定課,就是我們講早晚功課,我們每天定一個 時間來念佛。散念是平常有空就念,這叫散念。散念是不拘多少,當然是愈多愈好,定課 是每一天都不能夠缺的。像在美國這個地方,每位同修工作都很忙,壓力都相當重,所以 我勸同修們,早晚課是一定不能缺的,早晚課定得愈少愈好,為什麼?你才不會缺。你說 我早晨要念一個鐘點佛,你哪有那個時間?你不可能!所以早晚課最好是用「十念法」, 因為十念法它的時間頂多五分鐘就夠了,這個時間是決定可以做得到的,所以用十念法。 十念法是盡一口氣叫一念,十口氣。家裡有佛像,在佛像前面念;沒有佛像,面朝著西方 ,取感應。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四字就可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 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叫一口氣,這樣子念十口氣,這樣就好。這個時間短,不會很長。 早晨洗完臉之後做你的早課,晚上在睡覺之前做你的晚課,這樣子不耽誤你的時間。平常 就是散念,散念就不是定課,有時間就念。   三輩九品當然也是伏煩惱的功夫,你伏的功夫愈深你的品位就愈高。沒有斷,是把它 伏住,並不是斷了的。過去也有人問我,有些念佛人臨命終時曉得什麼時候走,又不生病 ,可以站著走、可以坐著走的,他問我那要念到什麼樣的功夫?我在此地老實跟諸位同修 們報告,伏斷的功夫就行了。凡聖同居土不是九品嗎?上三品就行了,諸位要知道,這是 我們可以做得到的。後面的那個什麼事一心、理一心,我們做不到,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換句話說,他能我也能。所以這是伏斷。   要想真正達到功夫成片,伏斷就是功夫成片,前面所講的「欣厭」這兩個字決定要有 。「厭」就是我們要把這個世界真的放下,從心底放下。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都不執著 ,都不計較,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一心一意要見阿彌陀佛。這個心要非常的強烈,你那一 句佛號自然就相應,將來往生,自己希望站著走、坐著走,沒有一樣做不到。如果我們對 這個世間還有貪戀、還有放不下,這都是障礙,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要明白的。在世法 裡面最大的福報,不是財富、不是地位、不是權勢,最大的福報是我們走的時候走得瀟灑 、走得自在,這叫真正的福報。自己曉得,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你想想看,還有 哪個人福報比這個更大的?這才是真實的福報。 (3)滅斷見思煩惱,生方便有餘土   再看底下一段。「若持至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則生方便有餘淨土。」這是說 明方便有餘土,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有的,它的條件是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後面會細 說,我們在此地都省略掉,有問題也沒有關係,到後頭會說到。簡單的講就是對於宇宙人 生的真相,一個是看錯了,一個是想錯了。「見」就是見解,就是你看錯了,「思」就是 思想,你想錯了,合起來叫見思煩惱,就是錯誤的想法跟錯誤的看法。西方世界跟我們這 個地方的方便土又不一樣,因為十方諸佛世界的方便土,有九種人住在這個地方。這九種 ,從天台家的說法,藏教裡面的聲聞、緣覺兩種;通教裡面有聲聞、緣覺、菩薩,有三種 ,合起來就五種了;別教裡面是三賢菩薩,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再加上圓教十信菩 薩。因為這些都是斷見思煩惱的,總是你斷了見思煩惱,你一定生在方便有餘土,不會在 凡聖同居土,這是超越六道輪迴了。但是極樂世界就不一樣,極樂世界純是大乘菩薩,不 像娑婆世界有這樣九種這麼複雜。   「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這句話很重要,這是功夫。我們念佛人不要去想到 經教裡面這麼多的名相、這麼多的說法,不必,我們只要一句佛號老實的念下去。它的過 程必然是先伏斷見思,功夫深了就是任運,任運就是自自然然斷掉。自然斷掉了,可能斷 掉的時候你自己還沒有發現,還沒有發覺,它確實斷了,確實沒有了。如果我們天天想, 我念佛念這麼久了,還沒有得一心。我也聽很多人問我,法師,我念了好多年,都沒有得 一心。我就告訴他,我說你這一輩子不會得一心的,我老實告訴你,絕不騙你。他說為什 麼?因為你天天有個「得一心」的念頭在打閒岔,在障礙著你。所以真念佛,管他一心不 一心,不要去理會這些事情,自自然然就念到一心。心裡頭常常念著一心不亂,這是個障 礙,你應當念阿彌陀佛,不要去想一心不亂,這就對了。也不必去想這些四土三輩九品, 統統都不要想,一句彌陀念到底就好,這是這個法門的殊勝、奇妙!所以,一切要讓它自 然。   什麼叫事一心?簡單說,事完全從事相上說,從事相上說的,一是純一,亂就是雜亂 ,就是亂想。我們專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決定不懷疑,要相信佛在經上講的句句都是真 實語。前面蕅益大師教給我們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我們從這裡建立真 正的信心,隨順諸佛真實的教誨,決定不懷疑。其次很重要的,就是決定要做到不夾雜, 也就是剛才講的,我們念佛裡頭不能有雜念。開頭念佛,夾雜是決定不能免的,夾雜有有 意跟無意的,無意的我們自己不能控制,無關緊要,怕的是有意的。譬如我念佛,又想參 禪、又想念咒,這個就壞了,這是你有意在夾雜,那就很難成就。所以一定要抉擇這個法 門之後,其他所有一切法門我統統放下,決定不沾染。遇到了,我對它恭敬,我決定不受 它的干擾,這個才行。   像我們去年在此地跟諸位講的《觀經.上品上生章》裡面所說的,善導大師講得太好 了,最怕的是夾雜。就是菩薩、佛來勸我們,說還有個法門比這個還穩當、還快速、還要 好,我們都謝謝那個佛,我已經選擇阿彌陀佛法門了,其他法門我也不要學了,這種心才 行。就是死心塌地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決定不受外境動搖,這個真正做到不夾雜,功夫不 間斷,無論是定課、散課都不間斷。這樣念,念的佛號是字字分明、句句清楚,心不離佛 ,佛不離心。念這句佛號,心裡頭真的有佛,我們心就變成佛,這心是佛心。所以這一句 名號喚起自己的心佛,這叫相應。我們常常看到祖師的這些註疏裡面都說「一念相應一念 佛」,什麼叫相應?這個很重要。相應就是名號跟心相應,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名號是 心之名號,佛之名號,所謂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句句佛號都把自性彌陀念出來, 這個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念法不但能斷見思,連塵沙、無明也 統統破掉。法子真的巧妙,真正是圓頓!   所以功夫用的得力的人,兩種人,一種是利根的。他對這整個道理完全明瞭,理論、 方法、境界都清楚,當然沒問題,他當然會做到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所以他念得相 應,念念相應。第二種人是不認識字的老太婆們,她老實,她對於理論、什麼境界都不懂 ,教她念一句阿彌陀佛,她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她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不想 ,她也能達到最高的境界,這個能成功。最麻煩的是半吊子,當中這部分,這個很麻煩, 很不好教。所以古人常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不移就是他不改變,不改變的人就是 老實人。這兩種才是真正的老實人,是我們要向他學習的。這個念法容易成片,功夫成片 也就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總名稱,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深的是 理一心不亂,淺的是功夫成片,這就決定能往生。 (4)破一品無明,明心見性,生實報莊嚴土   「若至理一心不亂,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則生實報莊嚴淨土,亦分證常寂 光土。」這是簡單說出實報莊嚴土的樣子。實報莊嚴淨土也叫做實報無障礙淨土,這是要 念到理一心不亂,理就是心性,換句話說,就是禪宗所講的明心見性。禪宗要達到這個境 界是用參究的方法,我們用這一句阿彌陀佛也能達到這個境界,跟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 性是相同的,境界是相同的,只是採取的方法、手段不相同。但是淨宗持名的方法,比參 禪實在來得方便、來得簡單、來得容易,而且非常穩當。   在淨宗裡頭常說念佛有事念,有理念,這是講兩種方法,無論是事念,無論是理念, 都可以達到事一心、理一心。事念可以達到事一心,可以達到理一心,達到理一心,當然 那個時候也就是理念。就像我剛才所說的,上根利智的人他一切都通達明瞭,他是有理論 基礎的,所以他念阿彌陀佛,老實念佛,他是屬於理念,他理明瞭。下愚之人,他老實念 佛,他屬於事念,你問他道理,他什麼也不懂。就像諦閑老法師早年那個念佛的徒弟,念 了三年,站著往生的。去年跟諸位報告過,他死了三天,他死了之後站三天,他的屍首不 倒的,站了三天,等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這個是什麼都不懂的,諦閑法師就教他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教他老實念,他就一句佛號念了三年,走的時候那麼瀟灑,那麼自在, 他是預知時至,這就是事念。他念到什麼功夫,我們不曉得,但是一心不亂是決定的,他 到底是事一心,還是理一心,我們就不知道了。到這種境界,他那麼樣清楚、那麼樣明白 ,那不是伏斷,決定是滅斷。兩種念都可以達到最高的境界,事念念到破一品無明,證一 分法身,就是從事念達到理念,那個時候的境界,跟上根利智、明心見性的人無二無別。 所以事念可以達到理念。 (5)四十一品無明斷盡,生常寂光土,是乃究竟涅槃   「若無明斷盡,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也。」無明四十一品,我們讀到這裡就曉得 ,理一心不亂裡面有四十一個階級,同樣都是理一心。就好像你們讀書念大學,都是大學 生,大學生有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不一樣。所以每一種裡面層次、高下都 是不同的,事一心也是如此,事一心不亂要斷見思煩惱,這裡面層次也很多。理一心裡面 四十一品無明,這就很明顯的四十一個階級,《華嚴經》裡頭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如果在淨宗裡面講,統統是理一心不亂。這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盡了,那叫上上實報,這 成佛了,這個佛是圓教佛,是無上菩提,是究竟涅槃。所以,它的果報是上上實報,這是 實報土裡面最圓滿的,寂光土裡頭也是最究竟的。   這個三句是說四土裡面的常寂光土,實在講常寂光是理,前面三土都是事。前面三種 淨土是真有,實在是有相的,常寂光是沒有現相的,沒有形相的,它是理體。在佛的三德 裡面,「常」就是法身;「寂」就是解脫,寂是定;「光」是般若,光明是智慧。所以, 常寂光就是三德裡面的法身、解脫、般若,這是一心裡面講這三種德,我們的真心本性裡 面圓滿具足這三種德用。法身能現一切剎土,十方世界情與無情都是心性變現出來的。居土、方便土、實報土都是心性裡面本來具足的,都是心性隨緣變現的,所以這個叫「法 身德」,德就是它的功能。   「寂」是解脫,解脫是清淨、是自在,心性本來是清淨的,本來是自在的。我們今天 煩惱纏縛,煩惱到底在哪裡?你說覺得不自在,什麼東西叫你不自在?你把那個不自在的 找出來,你找不到!所以說煩惱,你真的去找煩惱,「覓煩惱了不可得」,你有什麼煩惱 ?你說你有生死,實在講你真正去找的話,生死也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所以,心本來是清淨的,本來是自在的,這是「解脫德」。   「光」是智慧。世出世間,過去現在未來,本來你知道,本來你清楚,這個是你的本 能。為什麼?自心變現的,自己哪有不知道的道理!現在我們本來知道的,現在變成不知 道了,在二障裡頭叫做所知障。我們的障礙有兩種,一種叫煩惱障,一種叫所知障。所知 就是你本來知道的,本來知道的現在不知道,當然這裡面有個障礙,使你現在變成不知道 了,這個障礙就叫做所知障。這個障礙究竟是什麼?佛告訴我們,障礙就壞在個有知,我 們現在還求知,這就是障礙。世尊在世跟我們講經,講《般若經》的時間最長,你看四十 九年講《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般若裡頭講的什麼?就是給我們講無知,真正的智慧是 無知。如果你的心要做到無知,它起作用就是無所不知,所知障就沒有了。怕的是你有知 ,你有知就有所不知,事情就麻煩大了。你求知,你求得的太有限了,真正是滄海之一滴 ,那麼一點智慧,你所求的;你要是不求,不求是整個大海圓圓滿滿。何必要求知?這大 錯特錯!所以,圓滿的智慧是自己真心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面來的。   所以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我們整個歸納起來看,無論是哪個宗、哪個派、哪個法門 ,可以說一句,都是修定,都是修清淨心。定裡面決定不能有一個妄念,有一個妄念都是 障礙。到了真正一念不生的時候,心性裡面一切的德能統統恢復,統統都起作用。《心經 》諸位常常念,你看《心經》最後的結論是「無智亦無得」。你拼命還要求知,拼命還要 有所得,那個「得」就是所有煩惱的根源,煩惱障從哪兒來的?從「得」來的。所知障從 哪兒來的?從「知」來的。無知,所知障破掉了;無得,煩惱障破掉了。這二障破掉,那 就恭喜你,你圓滿成佛了,你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乾淨了。所以《心經》大家常常念,不 能提高警覺,這叫白念了。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常常念,白念!背很熟,白背!南無阿彌陀佛。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13.241
onesadman:阿彌陀佛 10/03 23:08
bbsamtb:阿彌陀佛~第一個念頭是念頭起來了,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 10/04 15:47
bbsamtb:陀佛」,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打掉,決定不要叫妄念 10/04 15:48
bbsamtb:相續。 10/04 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