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有一年在基隆大覺寺夏安居的時候,結夏安居,靈源老和尚請我去講《楞嚴經》。 那個講堂正好在天王殿的隔壁,天王殿供護法神吶,天王殿的後面就是韋馱菩薩,護法的 。那個時候講經都在晚上,我住在台北,每天晚上到基隆去講經,講完經還回來。我就告 訴寺院裡,因為聽眾是以出家人為主,那個時候大覺寺非常難得,有四十多位出家的男眾 ,所以男眾道場在台灣北部它算是第一個。靈老也非常難得,領眾共修。我就勸大家,寺 廟裡少做佛事,多念佛。寺廟的財源、生活靠佛事,我勸他們不要做佛事,沒有收入怎麼 辦?護法神他要管這個事情。如果真正這些人在那裡修行,說是這個地方沒有道糧會餓死 了,我說韋馱菩薩要撤職查辦,他幹什麼的?你們今天不相信他,自己要去做佛事找生活 ,韋馱菩薩看看算了,你不要我護持,乾脆我逍遙自在,他去遊玩去了,根本就不在那裡 ,這是事實。所以不必擔心道糧,不必擔心生活,一心辦道,福在其中,你一定都不會凍 著,不會餓著。   你看自古至今,中國、外國,你什麼時候聽到哪有一個真正修行人餓死了的?沒聽說 過。唐朝道宣和尚,這是我們律宗的開山祖師,他一天吃一餐,這是修戒律的,過中不食 ,他這一餐飯天人供養,這是歷史上記載的。他也不需要托缽,也不要信徒送來,天人供 養。這是真實的,自自然然佛菩薩、護法神找那些護法送來,不用你去操心,這才是正確 的。可是很多人不相信,信沒有,他那個信佛是半信半疑,不能深信,所以願也就不切, 念佛也就有口無心。所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此地。不是經不靈,不是佛 號不靈,經跟佛號是真靈,你不相信就沒有法子。所以相信的人心清淨,對於生活一點不 憂慮,一點牽掛都沒有,根本就不問。明天,明天還沒到,著急什麼?這才是個真正學佛 人,諸佛護念,龍天擁護,真正的福慧。世間人為生活操心的,福薄,沒有福,日子過得 好苦。有福的人不操心,一點心都不操,佛菩薩安排,這個多自在。最大的福報,最殊勝 、最難得的,是在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往生淨土,圓成佛道。這個福報實在講是諸佛菩 薩所羨慕的,我們這一生當中都得到。世間人曉得求福求慧,不曉得到哪裡去求,不知道 怎樣去修,真正可惜。底下還有兩句,「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這兩句的意思不難 懂。信願是個動力,我們才認真去念。所以,深信切願,一個人自然就精進不懈了,勇猛 精進這個力量就是信願。請看經文。 (3)正宗分 (a)極樂世界最大的特徵: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因為無有眾苦,所以樂是真實之樂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蕅益大師將這一句判作正宗分的開端,開端是釋迦牟尼佛提出一個問題,叫著舍利弗 。經中凡是提到名字,提到當機人的名字,是提醒他注意,叫他名字,他就很注意,下面 就有很重要的話要說。諸位以後讀經的時候,只要看到前面有佛叫著某個人,下面的開示 就非常重要,所以特別提醒他。『彼土何故名為極樂』,這個極樂世界,為什麼這個世界 叫極樂?舍利弗沒有答覆,這部經裡頭自始至終,佛叫著舍利弗給他說,舍利弗一句話也 沒說過。為什麼沒說?這是佛的境界,舍利弗沒有成佛,說不出來。所以,本經自始至終 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佛是把果地上境界拿來做我們因地修行的依據。所以成就就跟諸佛 如來無二無別,這才是真正不可思議。   舍利弗不能答,佛只有自己跟大家說明,『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受」是享受,那個世界的人所享受的,唯樂無苦。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所享受的,佛 把它歸納起來一共有五種受,就是五大類,苦、樂、憂、喜、捨。身有苦樂兩種的享受, 心有憂喜兩種受,如果說是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這個狀況就叫做捨,統統捨掉了。 所以說五種受。捨受有,但是它不長久,假如捨受變成長久,那就得定了。所以捨,捨久 了就是定,捨受要是永恆的捨受,就叫三昧。很可惜,這個捨是短暫的,不長久,一會兒 它又起來了,苦樂憂喜又起來了。   縱然到四禪天、四空天,我們講的四禪八定,四禪八定還是屬於捨受,它不是永恆的 。就是講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我們三界六道裡面最高的,它的定能夠延續八萬大劫。八 萬大劫還是有期限的,期限到了,他的定就失掉了,他那個苦樂憂喜又現前,所以他屬於 捨受,他不是三昧,三昧翻作正定,他不是正定。一定要到阿羅漢,阿羅漢的定功再往上 提升一級,叫九次第定,超越三界,那個就不會退轉了,那就永遠捨了,那才叫三昧,才 叫真正的正定,八正道裡面講的正定。所以,三界六道裡頭沒有正定,我們講的禪定統統 屬於捨受。極樂世界苦樂憂喜捨都沒有,這才叫「無有眾苦」。我們看解釋:   「眾生是能受用人,等覺以還皆可名,今且約人民言,以下下例上上也」,這個說法 說得非常好。眾生這個名詞我們要清楚,它的本意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 。所以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由此可知,眾生本意它所含的意思是非常的廣大,我們人 是眾緣和合而生的,這條毛巾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我們住的房子還是眾緣和合而生的; 換句話說,沒有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眾生兩個字包括我們現在所講的動物、植 物、礦物,乃至於大自然的現象,因為它都是許多的條件產生的,都叫做眾生。在這個地 方我們講狹義的,完全講有情眾生。眾生裡頭有分有情、分無情,有情就是動物,有感情 、有思想的,這一類的眾生叫有情眾生;植物跟礦物以及自然現象,那是無情的眾生,我 們稱之為物質。現在人講的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這三類在佛法裡頭合在一起叫無情的 眾生。這個地方是講有情眾生,因為他底下講「能受用人」,就是能享受的。   「等覺以還」,眾生是對佛說的,等覺菩薩以下的都叫眾生。經上常講九界眾生,九 法界除了六道之外,再加上聲聞、緣覺、菩薩,都稱之為眾生,都是佛的學生。菩薩最高 的階級是等覺菩薩,五十一個位次裡面他的位次最高,再往上去就成佛了,就不稱眾生了 ,等覺以下都稱之為眾生。在西方極樂世界,享受是平等的,九界眾生在西方世界,諸位 要記住,享受是平等的。西方世界之外任何一個地區,九界眾生享受是不平等的,差別太 大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完全都一樣,這是難信之法,這是西方世界不可思議的境界。這 個地方是說「人民」,其國眾生是講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的人,已經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那比人更高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就更不必說了。所以說「以下下例上上」,意思就 是在此地。下面要為我們細說兩個世界苦樂不相同的處所。   「娑婆苦樂雜」,娑婆世界有苦有樂,在我們人間苦多樂少,「其實苦是苦苦」,這 個是就剋實而論的,苦苦下面這個苦是名詞,上面這個苦是動詞。「偪身心故」,我們身 心都受到很重、很大的壓力,那怎麼不苦?偪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壓力,我們精神上所負 擔的壓力,生活上所負擔的壓力。生活壓力是身,精神壓力是心,所以感到非常之苦。樂是壞苦」,雖然也有樂的時候,樂的時間不久,一下就過去了,過去了就壞了,所以它 還是苦。「非苦非樂是行苦」,非苦非樂就是我們講捨受,捨受是什麼?是行苦,「性遷 流故」,遷流就是它不能常保。   我們先說這幾個名詞,都是佛門裡頭常常見到的。經中常說「三苦」「八苦」,這 個地方只講了三苦。其實三苦就包括了八苦,苦苦裡面就有八種,八大類。八大類裡面, 前面四個是生、老、病、死,在我們這個世界,所有一切眾生都不能夠避免的。生苦這我 們都忘掉了,人很健忘,佛在經上說得非常透徹,從坐胎就苦了。這是講神識,我們中國 人講靈魂,佛法裡面講神識,來投胎,在母親肚子裡面十個月,這十個月佛形容他的感受 就像在地獄一樣,就像在地獄裡頭受苦難一樣。母親喝一杯涼水,他感受就像在寒冰地獄 ,喝一杯熱水,就感像在八熱地獄一樣。他不是沒有感覺,太痛苦了,所以出生之後,前 世的事情忘得乾乾淨淨。我們也看到世間,往往看到小朋友非常聰明活潑,害一場大病之 後可能就變成白痴。這一場病苦都把自己聰明智慧都喪失掉了,何況在母親肚子裡十個月 !所以前世的事情忘得乾乾淨淨,也就變成無知了。這是生苦。   一出生,佛經上形容出生的時候就像在夾山地獄,一出世,接觸外面境界,那個感受 叫風刀地獄。所以一生出來就哭,為什麼會哭?痛苦才會哭,才會大聲的叫。你看到哪個 小孩生下來哈哈大笑,很喜歡的樣子,有沒有看見過?所以,真苦!這是我們仔細觀察小 孩出生,能體會到佛在經上所說的,他生苦。生了之後,一天一天的衰老、生病,老病這 個苦我們能夠感受到,自己也慢慢老了,自己也生過病,所以病苦、老苦比較容易感覺到 。死苦,還沒死過,不知道死苦到底是怎麼樣苦?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的神識,就是 靈魂,脫離身體那個痛苦,佛形容它叫「生龜脫殼」,活的烏龜把牠的殼剝下來,那個痛 苦就像那樣的。所以,死之苦超過最嚴重的病苦,這是個大難關,任何人沒有辦法避免的 。可是諸位要知道,真正學佛人,學佛有真功夫的人,生老病死,生過去了,不說了,老 、病、死都沒有。他不生病,他雖然老,他老而不衰,體力跟年輕人一樣,他沒有老苦; 死的時候他很自在,曉得哪一天走,他又不生病,如入禪定。不學佛、沒有功夫的人,老 病死是非要受不可的。真正有功夫的人,這三種苦我們在這個世間可以完全避免,這是真 的,不是假的。所以這是我們講福報,真正有福。   另外四種,有「求不得苦」,世間人欲望太多,求不得這就感到苦。第六種叫「怨憎 會」。冤家對頭不想遇到的偏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想遇到,還偏偏碰到,這都是屬 於怨憎會。第七個是「愛別離苦」。喜歡的人偏偏不能夠常聚在一起,喜歡的物也常常不 能夠在面前,愛別離。這三種是身外的,生老病死四種是身內的,內外都苦。第八種叫五陰熾盛」。這個八種苦,剛才講的七種是苦果,是果報,我們眼前所受的,五陰熾盛這 是因,這是苦因。五陰是「色受想行識」,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生理與心理,心理跟心 理的作用,以及我們生理,是造作前面七種苦的因素。一天到晚在打妄想,時時起貪瞋痴 慢,身體不知道保養,消耗自己的精力、體力,這是帶來生理上的疾病。所以五陰熾盛, 熾盛是形容詞,他這個造作非常的興旺,時時刻刻不停,身心的造作,感來前面七種苦果 。苦苦裡頭包括了這八大類,所以我們稱八苦,八苦就是此地講的苦苦,「偪身心故」, 給我們身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樂是壞苦,不久住故」,我們這個世間決定沒有真正的快樂。所謂樂,實在講就像 我們現在講的麻醉一樣,暫時把苦忘掉,可是那個時間很短暫,過去之後,苦又現前。所 以說樂極生悲,這是實話。佛講苦是真的,樂是假的,為什麼?苦不會變成樂,樂會變成 苦,不變是真的,會變是假的。譬如我們吃好吃的東西、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這個吃東西 很樂。如果叫你繼續不斷的再一碗一碗,吃一碗很樂,再吃一碗還可以,連續吃個二十碗 、三十碗你就苦了,樂就變成苦了;跳舞很樂,連續不斷跳上七天七夜,你受不了,要救 命了。樂,樂過了頭就會變成苦,苦不會變成樂。肚子餓了很苦,餓上七天更苦,不會變 成樂。所以,苦是真的,樂是假的,這一定要認識清楚。樂是壞苦,它不是真實的。   「非苦非樂」是不錯,是很好,這個境界是好境界,它不能夠保持,遷流不息,我們 俗話常講青春不駐,這就是屬於行苦。我們一個人的衰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是剎那剎 那在衰老,這叫行苦。其實說穿了,這說真話,真話不好聽,但是它是真實的,絕不騙人 的。人可以說從生下來,落地那一天就勇猛精進,一分一秒都不耽誤,一直往墳墓裡頭走 。誰肯停一停?這是真話,這是實在的事實,這就是此地講行苦的意思。縱然你能夠在非 苦非樂的境界,歲月不饒人,你的壽命一天一天這樣流過去了。所以苦有這三大類。 (s按:法師真是又幽默又犀利又非常會舉例子啊!XD)   「彼土永離三苦」,說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三種苦完全沒有,「不同此土對苦之樂, 乃名極樂」,這句話說得非常之好。因為我們這個世間說苦,苦的對面是樂,樂的對面是 苦,是相對的。西方世界既然沒有苦,當然樂也就沒有了,苦樂是相對的,唯有苦樂都沒 有才叫極樂,那才叫真樂。假如有樂的話,剛才講樂是壞苦,樂不是真的,樂是壞苦。所 以西方極樂世界很不可思議。這不可思議,議是議論,是說不出來,思是思惟想像,不但 說不出來,那個境界的好、殊勝不但我們說不出來,我們連思惟、想像都達不到。這個世 界的狀況,佛在這個經上說了,這個經上說得不多,《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說 得比較詳細。說得最詳細的,實在講在《華嚴經》上,《華嚴經》那個境界實在講就是西 方極樂世界的境界。西方極樂世界要跟華藏世界來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讀《華嚴經 》可以能體會到西方世界的殊勝莊嚴。   過去慈雲大師,他是清朝乾隆時間的人,就是慈雲灌頂法師,著作非常豐富,留下來 的大概有四、五十種,所以這個法師很難得,著作等身。他將娑婆跟極樂世界苦樂做一個 比較,講修行的難易,他說了十種,用苦樂來較量。他說我們這個世界縱然得人身,很難 遇到佛,遇不到佛,遇不到佛是苦;西方世界往生到那個地方去,花開見佛,見佛是樂, 親近佛是樂。我們這個世界很難聽到佛法,不聞法是苦;西方世界六塵說法,換句話說, 你想聽哪一個法門、想學哪一個法門,都能夠稱心如意,都不難,佛菩薩親為指授。第三 ,在我們這個世間是惡友牽纏苦,我們想修行、我們想念佛,有許多人障礙我們、有許多 事障礙我們,我們不能稱心滿願的來修學;到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但沒有人 障礙你,每一個人都鼓勵你、都幫助你,這個樂。所以兩個世界比較,真的,我們這個地 方修行,實在說除了念佛求生淨土之外,任何一個法門都是障礙重重,一生當中非常難成 就。這個法門障礙比較少一點,因為一句佛號我可以念出聲,我也可以在心裡頭默念。跟 家人大眾相處,他們討厭我們學佛,我就在心裡念,我口不念出來,不要惹人麻煩,不要 傷一家的和氣,自己可以潛修,一樣能成就,這個法門的殊勝。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234
onesadman:隨喜讚嘆淨空老法師開示 10/21 00:00
bbsamtb:阿彌陀佛。不必擔心道糧,不必擔心生活,一心辦道,福在其 10/21 19:17
bbsamtb:中,你一定都不會凍著,不會餓著。 10/21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