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8集   『如是等法者。等前念處正勤如意足,等餘四攝六度十力無畏無量法門也。』   經文後面有一個「等」字,這個字就包括大小乘所有的法門。大師給我們說的「等前 」,因為三十七道品前面三科經文上沒有,也包括在這個字裡面,這是前面已經介紹過了 。其他的,這個法門就是無量的法門,也是列舉幾種,四攝法、六度法、十力、四無畏, 這是大乘佛法裡面常常見到的。   「四攝」攝就是攝受眾生,用現代話來講,就是接引眾生的意思。如何能夠引導大 眾來學佛,佛教給我們四個原則,這叫做「四攝法」。四攝裡面:第一是「布施」,第二 是「愛語」,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這四種叫四攝法。這個地方「布施」的 意思,就是給與眾生恩惠,常常施捨一些小惠,感情慢慢就深厚,他跟你有感情,你介紹 他佛法,他就比較容易接受,用這種方法。這個布施的目的,跟六度裡面的布施不一樣, 這個就是跟人家結感情、結恩惠,所謂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就是先讓他心裡 生歡喜,對我們產生很好的感情,然後再把佛法介紹給他。這個方法非常有效,我自己就 深深體驗。我最初學佛,是一個朋友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一直對我,我們今天 讀四攝法才恍然大悟,他完全用這些方法;使我們對他產生很深的敬愛之心,我們對他尊 敬、喜歡他。他對我們初學的人很關心,那時候他囑咐我,每個星期天到他住的地方去。 如果有一次、兩次沒去,一次就是一個星期,他就會找人來看我,問我為什麼沒去?是不 是生病了,還是有別的原因?這一慰勞、一安慰,使我們就不能不去了,像這些都是屬於 布施裡面的。   第二、「愛語」愛語就是對他真實愛護的教導,我們不要把它看作是對方喜歡聽的 ,那就錯了,不見得是喜歡聽的,但確實是對他很愛護的。這個教導,使接受的人心裡面 尊敬、悅服,歡喜接受。特別是接引初學的人,這裡面真的是要有智慧,要有很深的愛心 ,真實誠懇的愛心,還要有善巧方便,才能夠有攝受的力量。攝就像那磁鐵,吸鐵石吸鐵 一樣,它能夠把你吸住,有這麼一個力量,所以叫做攝。這四種應用得很巧妙的時候,能 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利行」。利是利益,所有一切的行誼,絕對是有利益的。這個於自己沒有利 益,誰願意去修學?這個特別是初學的凡夫,就是世間人,對於利看得非常重。如果這個 裡頭有利,真正的好處,有利可圖,他就很容易來學習了。這是對初學的方法。   第四、「同事」。四攝法裡面,大概像我們一般人,前面三種可以用,後面這一種, 自己必須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很深的定力才可以。否則的話,一定會失敗的。「同事」 ,他喜歡做什麼事,我可以跟他一起去做。如果你想接引這個眾生,他喜歡打麻將,你也 天天去跟他打;他喜歡跳舞,你也天天陪他跳舞;如果你沒有定力,你不但不能度他,你 馬上被他度跑了。這種情形自古以來就有,現在就更多,出家的法師被在家信徒度跑了。 所以,同事不能輕易去用。這些大菩薩們接引眾生用這個方法,我們看到《華嚴經》,特 別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幾乎都用這個方法。譬如喜歡打牌的,菩薩打牌都有神通,哪裡 會輸錢?常常都贏,所以跟你在一起打牌,對你佩服得不得了,你這個本事從哪裡學來的 ?我從佛法學來的,這度他來學佛。跳舞也是第一好、第一流的,人家都比不上你,你這 從哪學來的?我都從佛法裡學來的。用這種手法把他引誘到佛門裡面來,所以這是同事, 是接引眾生最高的一種方式。這個叫做四攝法,佛教導菩薩用這四個方法來攝受一切眾生 。不僅是介紹初學,可以說佛對於等覺菩薩也離不開這四個原則,他才能夠教化一切眾生 。   「六度」是屬於菩薩的行法。菩薩是覺悟的眾生,古譯翻作「大道心眾生」,玄奘大 師以後的翻譯叫新譯,新譯翻成「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換句話說,他那個情沒有 完全斷,雖然有情,他覺悟,他不迷,這就叫菩薩。佛,佛沒有情了,情完全化成智慧。 諸位要曉得,在大乘佛法裡面,智跟情是一樁事情。覺悟了,情就變成智慧,迷了,智慧 就變成感情,變成情識,所以就是覺與迷。一個覺悟的人,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 接物,一定是遵循這六個原則,遵循這六條,這叫六度。「度」的意思,是說從我們生死 輪迴的這一邊,度到不生不滅大涅槃的那一邊,你用這六種方法就可以達到從凡夫度到聖 人的境界,我們一般講超凡入聖,到這個境界。   第一個是「布施」,此地布施跟四攝法的布施,名詞是一樣,但是意思不相同。四攝 法裡布施,是跟眾生結一個善緣,結一個歡喜緣,目的在此地。菩薩六度,這個是真正要 度自己,所以六度不是度別人,是度自己。自己這個煩惱的根,是「慳貪」,慳貪是煩惱 的根本。雖然佛家講煩惱很多,四弘誓願裡面說「煩惱無盡誓願斷」,真的是無量無邊的 煩惱,這些煩惱把它歸納一下,八萬四千煩惱。八萬四千煩惱在佛門裡頭能夠查得到的, 確確實實跟你講的是八萬四千種,那是真的,不是隨便說的,確實是八萬四千條。天親菩 薩把這些煩惱歸納成二十六大類,有六個叫「根本煩惱」,二十個叫「隨煩惱」。隨煩惱 又分大隨、中隨、小隨,總共是二十個。這二十六個煩惱再歸納,就是六個根本煩惱,這 六個再歸納就變成三個,叫三毒煩惱,三毒就是貪、瞋、痴。   六度法度什麼?就是度三毒煩惱的,我們自己有三毒煩惱,用這個方法來對治。換句 話說,三毒是病,六度是藥,希望我們用這個藥把我們自己的病除掉。所以大乘斷煩惱實 在比小乘來得高明,大乘就用這個方法。布施是度慳貪的。實在講,貪是一個根本的煩惱 ,就是三毒再歸納,再歸納一個就是貪。貪要是拔掉,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我們就可以 知道,菩薩修學的方法沒有別的,就是布施而已。這個我們不能不重視,不能不認真的去 學習。布施是什麼?是捨。布施就是放下。我們的大病就是不肯捨、不肯放下,聽到佛在 經典裡面所說的,也有一點體會,讀了也很歡喜,實在自己做不到,就是自己不肯放下, 這就是自己修學不能成就。不肯放下,我們的心就不清淨,心裡面有一絲毫東西在裡面就 是障礙。六祖講「本來無一物」,我們現在心裡面東西太多,牽腸掛肚,胡思亂想。到什 麼時候你能把它統統都放下,那就圓滿成佛了。   菩薩的階級,大乘法裡面給我們說了五十一個階級。階級從哪來的?可以說是他放下 多少而分的。他能夠放下得多,菩薩的地位就升高;他放下得少,他地位就低,就如此而 已,所以一定要放下。佛為什麼要我們放下?因為我們真如本性本來清淨,本來無有,所 以放下是當然之理,應當要放下。這個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要真正去學習,學習就是修行 ,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我們錯誤的行為就是吝嗇,貪得、吝嗇,樣樣執著不肯捨棄,這 是我們的病根。我們今天明白,覺悟了,必須要把這個觀念、把這個行為修正過來,這叫 修行。可是我們畢竟是凡夫,這個習氣是無始劫以來養成的,一下就放下,那談何容易! 所以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一點一點放,放到三大阿僧祇劫才統統放完,這才成佛,這是 佛在一般經上說的。《華嚴經》上說,成佛需要無量劫,不只三個阿僧祇劫。可見得這個 捨乾淨之難,太難、太難了!雖然難,一定要做,更希望的是加速度去做。從什麼地方做 起?從我們心裡頭最愛的、最不容易捨的,從這裡下手。因為最不容易捨的能捨,其他的 就容易多了。這是一個好方法。我們在生活當中,哪一樣東西是我們最貪戀、最不能放下 的,我們從這一點下手。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教我這一招。我年輕時最喜歡的是書本,讀書。我對書 本,實在講也很吝嗇,吝嗇到什麼程度?我的書不借給別人看。什麼原因?他們不愛惜書 。我自己的書讀了好多年,翻開來還像新的一樣。他借去之後,保管得不好,這個地方摺 頁、那個地方弄髒,我看起來就非常難過。因為早年到台灣,台灣有很多書籍買不到,我 還從大陸帶了一些書到台灣來,很不容易找到。不像現在台灣書籍太方便了,許多很珍貴 的東西在台灣都出版了。就開始學布施,書慢慢就可以借給人看了。弄髒了,心痛的成分 逐漸降低,這就是進步了。老師教我們要布施,我沒有別的,只有圖書,喜歡讀書的人。 我把我念過的送給人家,舊的送給人家,新的要留著;慢慢進步,別人要可以把新的也送 給人家,舊的自己留著。這都是進步的過程,難捨能捨。我那一點點藏書都送光,我出家 的因緣就成熟了。這些事情都被章嘉大師料中,他叫我學布施,叫我學六年。我第一次見 他,他教我六個字,他說:我教你六個字,你回去好好做六年,這六個字就是「看得破, 放得下」。我就問他:從哪裡下手?他說:從布施下手。我布施了六年,心地清淨了,慳 貪之心減少許許多多,心比較清淨,這個時候因緣就成熟了。   布施通常把它分做三大類,第一個「財布施」,第二個「法布施」,第三個「無畏布 施」。財是財物,金錢、所有一切物質都是財,都在這個範圍。這是一切眾生所貪求的, 這個世間,哪個不愛財?所以在布施裡面把它列為第一條,一定要能夠捨。世間人求財, 而不知道財從哪裡來的?實在講,每個人一生,我們中國人講有祿命,祿就是享受,所謂 祿盡則亡。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他有一定的祿命,就是你一年當中,你有多少財富的收入 都是一定的。諸位要是細細的去念《了凡四訓》,你就明瞭。那個真正高明,像袁了凡先 生遇到孔先生,那個算得真準確,每年你的收入,一直把你算到死亡那天為止。人一生什 麼都是命裡頭定的,你想多求求不到,你想不要它自然會來,來的時候恰如其分,多一點 也不行,少一點也不行。袁了凡先生明白這個事實,從自己幾年當中年年去觀察,果然沒 有錯。每年所得的這些果報,跟命中注定的完全相符,於是他所有一切妄念都沒有了。一 生都是命,半點不由人,心反而定了。跟雲谷禪師在禪堂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 這相當不簡單。雲谷禪師就問他,你很了不起,通常一般人做不到!這才問他怎麼用功夫 ?他回答:「我一生命被孔先生算定,我打妄想也是空的,所以就不打妄想。」雲谷禪師 聽了哈哈一笑,他說: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一個凡夫。然後,教給他改造命運的 方法。命確實是有,命是自己造的,自己享受。自己造的,自己當然可以改,你懂得理論 、方法,你就能改造命運。《了凡四訓》裡面,對於改造命運的方法、理論說得非常詳細 。想改造自己命運,想晚年生活得更美滿、更幸福,《了凡四訓》足夠了。   財布施得財富,財施是因,財富是果報。我這一生財富不多,雖然不多,我生活能夠 節儉,我有多餘的盡量去布施,愈布施你所得的財富就愈多,就這麼個道理。愈不肯布施 ,你命裡頭那點財用完、用盡,就沒有了,那人也就亡了,祿盡人亡。我們了解這一點, 就不怕自己財用不足了。布施,諸位一定要明瞭,不要自己發的好心,我們那點財被別人 騙去了,後來不但得不到好的果報,反而得的是惡報,那虧就吃大了。怎麼說得了惡報? 被人騙去,人家拿這個財富去做惡事。他是罪魁禍首,我們出錢出力是幫凶。雖然談不到 罪,但是我們有過失,他造的是罪,我們造的是過。所以布施,佛家常講福田,你要認識 真實的福田,這個財要真正種在福田上。哪些是福田?第一個是父母,一定要孝養父母, 這是福田。第二個是遭受苦難的眾生,或是病苦、或是意外災害,我們見到,遇到了,幫 助他。第三個是三寶,三寶就是佛門裡面,三寶的福田,若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光大教學 ,把佛法的教育推廣,這是真正的福田。如果不是推展、光大佛教教育,那就不是真正的 福田。   我從學佛以來,我在三寶裡面做的事情很多。我怎麼做法?我沒有蓋廟,我是印經, 印成經典辦布施,這個我想是真正的福田,沒有什麼流弊。假使我這個書,有人發現在台 北市舊書攤有賣我們印的書,人家來告訴我:「有很多人在你這裡請去,拿到舊書攤去賣 。」我說:「也好,只要有人買就好了。」決定不可以說,因為有人拿了我們的書到舊書 攤去賣,我們就不印了,那就大錯特錯。這是沒有妨礙的。印書贈送給需要的人,幫助他 們學佛,幫助他們了解佛法,這是好事情。現在有錄影帶、錄音帶,我們用金錢來做這些 事情,去布施、去幫助別人,這是好事情。另外,我在台灣放生、救濟病苦,看到有病的 人需要幫助,我們贈送他醫藥費,我布施是以這三個為重點。   在美國放生比較困難,美國人愛護動物,很少殺生的,不像我們台灣,中國人殺業非 常重。放生,不傷害這些動物的生命,是屬於無畏布施。印經,以及今天我們做錄影帶、 錄音帶布施,這個做法實在講三種布施都具足,我們印書要錢,這是財布施,印出來這個 東西是經典、是善書,縱然不是經典,也是勸人為善,印的善書。這幾年,我們連儒家好 的東西都印,《四書》我們就印了好幾次。古文以及名人筆記能夠勸善規過的,我都印, 像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我都把它印出來,這都是贈送。內容是勸善、是佛法,法 布施在裡面。接受經典善書的人,他常常讀誦,他能夠明白這些道理,心安理得,幫助他 解決許多困難的問題,這就是屬於無畏布施。印經,三種布施同時具足。所以這一樁事情 ,把布施就做得很圓滿,能夠三種果報都得到。 == 南無阿彌陀佛。 《閱微草堂筆記》還蠻好看的。XD 在生活當中,哪一樣東西是我最貪戀、最不能放下的?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73.248.15 (11/12 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