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30集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一面,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灼見慈威不可思議,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聞共稟,一心修證 ,故念僧。」這是解釋念三寶的因緣。前面將西方淨土裡面生活狀況、說法的情形,都做 了個扼要的介紹,末後說出教學的成績,就是念三寶。三寶,底下有說有別相三寶、有一 體三寶,我們留在下面再講。首先要知道為什麼結歸在三寶?三寶代表了全體的佛法,像 在《無量壽經》經題上,給我們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就是僧寶,平等心就是法寶 ,正覺就是佛寶;清淨平等覺也是三學,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所以三寶 、三學概括了全體的佛法,全體佛法,實在講就是說明我們自己性德的全體。由此可知, 佛法沒有說到別人,完全說的是自己本性,自己本性的性德,這點諸位一定要曉得。   我們對於佛,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對他非常的仰慕,有一天讓我們真正見到他了, 哪有不歡喜的道理?所以「灼見慈威不可思議」,灼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見到他,這 是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這個世間也能見到,《楞嚴經》上告訴我們,「現前當來,必 定見佛」,現前就是現在。我們有感,佛就有應,但是這個感不是用妄念去感。我們現在 一般念佛功夫不能成就,都是妄念在作祟,妄念在作障礙;換句話說,心不清淨。感應是 什麼?感應是心清淨,心清淨像水一樣,水在清淨沒有波浪的時候,水像一面鏡子一樣, 外面的景象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能感,佛自然就有應,你不但見阿彌陀佛,十 方一切諸佛都能見到。既然能見諸佛,當然其他一切人、一切境界都能見到,為什麼?心 定了,這諸位一定要知道。我們跟佛菩薩、跟鬼神、跟一切,這是我們肉眼見不到的,在 不同法界裡面,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在一個不同層次的空間裡面,統統能見到,不需要 用科技的方法,用定。所以,佛門對於修定是最重視了。   在一般宗教裡面著重於修定的,印度有不少宗教,他們確實能見到天上、人間,能見 到六道的狀況,完全是在定。所以經論上常講定能生神通,神通從哪來的?從定來的。像 我們常講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都從定來的。定淺深程度差別很大,佛在經 上告訴我們,我們世間,就是六道之內的,六道裡面的定分為八個階段,所謂四禪四空, 四禪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得定這就是生在四禪天跟四空天。這些事情,我們在近 代人紀錄當中我們也見到不少,像流傳很廣的《虛雲老和尚年譜》,這流行得很廣。虛雲 老和尚是近代禪宗的一位大德,他的定功大家都佩服他,經常一打坐坐下來就十天、半個 月,甚至於最長的時候兩、三個月他在定中。定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念頭都沒有那 是無想定,那是外道,不是佛法。定中有境界,我們在《年譜》裡面看到,老法師常在定 中到兜率天,聽彌勒菩薩講經去了。當然這決定不是妄語,確實有這個能力。佛法最大的 一個特色,就是它叫你自己去證得,這不是騙你的,你依照理論、方法去做,你自己能夠 證得這個境界。所以定,關鍵就非常重要了。   我們念佛念到功夫成片,那就是屬於初級的定。有很多人在功夫成片裡面見佛,見到 西方極樂世界,見到諸佛的剎土。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阿羅漢遇到有人求他,問他 ,老人過去了,在哪一道裡面?阿羅漢幫助他,他要先入定,然後才能夠看得清清楚楚, 才把這個事實告訴你。阿羅漢的定比較小,菩薩的定那不可思議。阿羅漢的定要作意,就 是他要入定才能見到,他不入定,他跟我們一樣,他也見不到,他要入定。像虛雲老和尚 也得要入定才行,不入定就見不到。定功深的人不要入,他沒有出入,他時時刻刻都見得 到,那是定功深的人。像我們淨宗法門裡面講的「事一心不亂」,這個定等於阿羅漢、辟 支佛;到「理一心不亂」,那個定就深,沒有出入了,不需要入定,你虛空法界見聞的能 力都恢復了。在事一心還是要作意,有感佛菩薩就有應。這個地方所講的是講已經生到西 方極樂世界的人,所以他見到阿彌陀佛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慈、威,老師教學生總不外乎這兩種方法。慈是愛護。如果一味都是慈,沒有威的話 ,就變成溺愛,這個學生對老師沒有恭敬心,也不害怕了,必須要有威,威就是非常的嚴 肅。假如一味用嚴肅,那學生見到老師害怕,根本面都不敢見。所以,這兩種方法要運用 得非常恰當,當用慈的時候用慈來對待你,當用威嚴的時候要嚴肅的來教導。我們世間法 也是如此。所以學生對老師是既恭敬又畏懼,恭敬是老師的慈愛,老師有威嚴的時候,所 以也畏懼,這才能夠接受老師的教導。阿彌陀佛可以說是最好的老師,為什麼我們知道他 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十方一切諸佛對他都讚歎,包括我們自己的老師釋迦牟尼佛,對他都 非常讚歎。由此可知,他在諸佛裡面是一個模範,是一個典型,正如同世尊在《無量壽經 》裡面讚歎他「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一旦見到,怎麼會不念佛?   我們現在定功不夠,我們的心不清淨,心不清淨就見不到佛。我們供養的佛像,佛像 有什麼作用?這個諸位必須要知道,佛像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 思是「不忘本」。我們中國人講慎終追遠,人要忘本,做人的人格就喪失了。中國的教育 、大乘佛法的教育,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人紀念祖先,佛法教我們孝養父母, 這是不忘本。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父母恩德最大。一個人除了身命之外,還有個慧命 ,慧命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教育,你受到良好的教育這是得力於老師,所以老師的恩德跟 父母恩德是同樣大。父母過世,古禮守孝是三年,老師過世,心喪三年,沒有孝服就是了 。老師的兒女跟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樣的親,一樣要時時刻刻照顧,這是人倫的大本,我們 中國的學術跟大乘佛法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所以供養佛像,就跟中國人家裡供祖先牌 位意思完全一樣,是紀念老師。我們紀念老師,為什麼不供現在這個老師?現在教我的老 師我為什麼不供他?為什麼去供佛?佛是第一個老師,像我們中國人紀念孔老夫子一樣, 以孔夫子代表老師。所以我們佛門裡面供佛,不忘記根本的老師,不忘記老師對我們的教 訓,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是「見賢思齊」。看到佛像就聯想到佛在經典裡面對我 們許多的教訓,沒有看到佛像,有時候把它忘掉了,一看到佛像提起來了。我們日常生活 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遵照老師教訓去做?這是供養佛像第二個意義,這兩個意義 都非常重要。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我們見到佛像就像見到真佛一樣,所以念佛。   「法喜入心,法味充足」在三寶裡頭,這是最真實的利益。實在講如果法味得不到 ,念佛、念僧都會落空,一定要在這上面下功夫。那就是說,老師不在了,佛已經不在世 ,佛雖然不在世,佛的教訓還留在人間,這個教訓就是經典。我們今天要想接受佛的教育 ,要想得到佛教育真實的利益,一定要靠經論。經論你必須通達,你必須力行,所以佛法 跟我們講的過程有四種,信、解、行、證。首先對老師要有信心,你的成就大小跟你對老 師信心的比例完全相同,決定是正比例。因此我們對於老師恭敬心不夠,不如不學,為什 麼?決定得不到利益,說實在話,我們的時間跟精神都浪費掉,這是很可惜的一樁事情。 人生在世大家都知道,光陰是沒有辦法再得到的,光陰失掉之後再得到不可能了。所以真 正有智慧的人,他不重視名聞利養,他重視光陰,真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 陰」。我們要學一定是我們心裡心目當中最尊敬的老師,真正仰慕的老師,你跟他學才會 得利益。為什麼?因為這個老師說的話,我們會百分之百的去照做,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中國古人參學,所謂是尋師訪友。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這個學生找到老 和尚,老和尚跟他談了幾句話,說你的因緣不在我這裡,你的因緣在某某地方,你到那邊 去。他就照他的指點到那邊去,果然三年、五年他開悟了,他證果了。你說這個老師沒本 事嗎?沒有本事,怎麼曉得他到那邊會成就,他在我這兒不能成就。當然談話談得很多, 記載記得很簡單。談話一定是問,你叫什麼名字?你從哪裡來的?你過去學些什麼?興趣 在哪裡?目前的大善知識,你最佩服的是哪個?問清楚了,那個你最佩服的、最喜歡的, 你的緣就在那裡。是這樣指點去的,並沒有別的神通,這個諸位要知道,不是有神通。曉 得這個道理,你對於這個人真正有真誠、恭敬、仰慕,你到那邊會有成就。 (s按:如果不是出於對正道的渴求而親近老師,而是心裡貪求各種利欲,想不勞而獲, 那就變成迷信,因為妳信的不是老師,不是真理,是自己心中的貪念。反之, 則對老師的信心和恭敬就能成為專注求道的資糧。所以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 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華嚴經》云:「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 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1/110040.html   所以讓我學佛,我從小思想就相當獨立,不太受外面影響的。我在南京念書的時候, 在基督教教會裡面兩年,《新舊約全書》我念過兩遍,我念得很用心。伊斯蘭教我們中國 人叫它回教,我跟它有一年的關係,它裡面的東西我也很清楚。叫我去受洗,我不願意去 。什麼原因?我有許多的疑問,沒有人能夠給我解答,沒搞清楚,你叫我相信,那很不容 易!這是真的,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才會點頭。到台灣之後,我親近方東 美先生,這是我心目當中非常仰慕的一個人,有機會親近他。他把佛法介紹給我,這是從 哲學裡面介紹的,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 被他這幾句話引到佛門裡面來。這種話,佛門裡面的法師沒有說過,沒有聽說過。以後就 逛寺廟,專門去找佛經來看,自己看不容易理解,佛經裡面往往幾個字就有很深的道理在 其中,何況重要的經論都是意在言外,一定要有人指導。我緣分算不錯,接觸到佛法,認 識佛法之後不到一個月,我就認識了章嘉大師。章嘉大師非常慈悲,指導我三年。我們是 固定的一個星期兩個小時,我星期天就到他住的地方去,向他老人家請教。我的佛學基礎 是章嘉大師那個地方奠定的,一直到老人圓寂,以後是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認識李炳南老 師,我跟李老師十年。不是心目當中最尊敬、最仰慕的人,你跟他什麼也學不到,充其量 學一點皮毛,學一點常識,真東西學不到;真東西一定要至誠恭敬,依教奉行。   你修學這個法門,接受這個教育,真正有了心得,法喜入心,你生歡喜心。法味充足 ,人的精神不一樣了,脫胎換骨,我們儒家講變化氣質,那怎麼會一樣?《論語》裡面第 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老夫子自己一生感嘆,想想世間所有一切法都不如 學。所以孔夫子好學,諸佛菩薩好學,學無止境。學裡頭有這麼大的魅力嗎?有。那就是 變化氣質,我們佛經裡頭常講煩惱輕,智慧長,這就是儒家講的變化氣質。我們凡夫的氣 質是什麼?妄想、煩惱,這個東西很多,你在這上真用功,你的妄想、煩惱天天少了,這 個東西少了,智慧天天增長,他怎麼不歡喜?智慧愈增長,愈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愈 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所以我常說,佛教經典的內容我在大陸上跟他們介紹,我講得很 淺顯、很明白,佛家的《大藏經》是所有一切宗教都不能為比的,太豐富了!裡面講什麼 東西?講宇宙人生的真相,講這個東西。   你煩惱、妄想愈少,就得定,心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叫神通,通是通達,沒有障礙 ,我樣樣都知道,樣樣都明白;神是形容詞,神奇莫測,他這個能力太大了。佛告訴我們 ,這種能力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每個人都有,並不是說佛有這個能力,菩薩有這個能力, 凡夫沒有,不是的,統統都有。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你有這個能力,為什麼現在沒有了? 現在你定失掉,你的心亂了。像水一樣,水都像鏡子一樣,都能照外面。佛那個水是平的 ,你這個水是有波浪的,一起波浪,你照外面的東西自然就照不清楚了。不是你本能照不 清楚,是因為你有波動,煩惱就是波浪、妄想就是波浪,只要你把妄想、煩惱斷掉,恢復 到你的本性,你的本能就恢復了,就這麼一回事情而已!所以不要看佛家經典那麼多,修 行方法那麼多,宗派那麼多,原則是相同的,目的是相同的;換句話說,就是修定的方法 不一樣。譬如我們淨土,是用念佛名號這個方法來修定;禪宗裡面用參究的方法、用觀心 的方法、用參話頭的方法;密宗用持咒的方法;一般教下用止觀的方法。方法不一樣,手 段不一樣,目的是一個,統統修定。有定就生智慧,神通就是智慧的作用,智慧起作用就 叫做神通。所以,法喜非常重要,這個喜是要從實行當中得來的。   我們第一個對老師信,單單說信不行,這個信就有恭敬心,要求解,理論、方法、境 界都要清楚。解了之後要去做到,要把你理解的理論、方法、境界變成我們自己實際的生 活,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就在信解之中,這就叫證,證明信、解、行的真實,不是虛妄的。 我們這樣跟老師學習,跟佛菩薩學習,不是盲從,不是迷信。假如沒有證那就變成盲從, 變成迷信。他所講的,我們確實證到。譬如這個地方經典裡面跟我們講,這是非常殊勝的 法門,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真見到。這個話用現在人來講這就是另外一個太空,不是在我 們地球上。不但不在我們地球上,也不在我們這個銀河系裡面,是另外一個星系,我們確 實可以達到。那個世界裡面狀況,經上給我們講,我們確實可以見到,這種見到剛才跟諸 位說過,現前也能見。譬如慧遠大師,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 ,一生曾經三次見到極樂世界,他說跟經典上所講的一模一樣,那是他活著見到的。人家 為什麼見到?我今天把這個道理告訴你,心清淨、心定。慧遠選擇廬山,在那個地方建了 個小道場,就是東林念佛堂。他在那個道場三十年沒有離開,雖然不是閉關,就像禁足一 樣,這是一定有認真去修行,這樣子你才會真正得到法喜。如果你止於解的這個階段,不 去行;換句話說,你的障礙沒有去掉,行才會把障礙去掉。行叫修行,修行就是把我們的 妄想、分別、執著去掉,恢復到清淨心。因戒生定,因定開慧,要行!這樣自然法味充滿 。所以他才「念法」,用現在話來講他才好學,修學不疲不厭,疲是疲倦、厭倦,沒有疲 厭。 (s按:所以信有兩個階段,一個是初始求法,對老師及老師所代表的法懷抱真誠恭敬心, 另一個是解、行、證後得到真實利益和體悟,對老師及老師所代表的法生出歡喜的 真實信心。這就是法喜入心。)   「同聞共稟,一心修證,故念僧。」僧是同學。當然紀念老師,也會念同學、伴侶, 同學在一塊修學的。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的會下,這些同學是諸上善人。這 是念僧。再看底下這一段。   「能念即三觀。所念三寶,有別相、一體及四教意義,三諦權實之不同,如上料簡道 品,應知。」這個地方為我們說出能念、所念的不同。能念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說 我們這邊的人,我們這邊做不到。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他們修學的成果,我們在這裡略略 的能領悟到一點,天台家所講的三觀、三諦,那個地方完全證得了,信解行證,證得了。 而我們今天對於台宗的思想、台宗的理論、境界,可以說一無所知,祖師大德們在經論裡 面所引用的不過是幾個名詞術語而已。但是我們雖然對於台宗沒有真正去學習、深入的研 究,這個法門特別,只要你一心稱念,台宗的理論、方法、境界還都在其中,這個妙了! 不但台宗的境界在其中,乃至於禪,乃至於密,這個法門真正叫不可思議!這是蕅益大師 在有一篇「念佛開示」裡面所說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全體都在一句佛號 之中。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往往見到,實在講我們見到許多,一生就專持「南無 阿彌陀佛」六個字,他自己曉得他什麼時候走,他不生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們剛 才同學有問我,自己學佛了,家裡老人不學佛,看到很難過,你問我怎麼辦?那怪你自己 學佛不認真,你學佛沒有成就。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73.248.122 (11/16 19:26)
bbsamtb:阿彌陀佛。這集講解念佛、念法、念僧。 11/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