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九個是「天眼智力」。這也是六通裡面的一種,天眼是講能見到。佛的天眼是盡虛 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見,無所不知,這叫天眼智力。阿羅漢有這個能力 ,但是要作意,不作意他就見不到。作意是注意看、仔細看,他看到了。阿羅漢的能力是 一個小千世界,一個小千世界以外,他再仔細看也看不到,他天眼的能力只能達到這個地 步。唯獨佛這個天眼,佛天眼就是講自己的本能。阿羅漢的能力為什麼沒有恢復?阿羅漢 還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障礙住。他比我們的能力大,因為我們還有見思煩惱,他見思煩 惱沒有了。見思煩惱除掉,能力恢復很多,阿羅漢的能力,見思煩惱除掉之後所恢復的。 如來果地,所有一切障礙都沒有了,這個能力完全圓滿的恢復了。他這個天眼的能力,舉 一個例子說,無量無邊世界裡,任何一個眾生,他生生世世久遠劫以來,乃至於將來無量 劫之後,那個情形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都能夠明瞭,這是他見的能力。   第十個是「漏盡智力」。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漏盡是自己知道見思煩惱、塵沙煩惱、 根本無明統統斷盡,不必去請教別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漏盡智力就成就圓滿的 大覺。這是十種智力。十類就是說明我們自己本來具足的,本來有的。我們學佛,實在說 就是要恢復我們自己的本能,佛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就在此地。本能以外,佛說得很清楚, 「無有一法可得」,一樣也得不到,統統是自己的本能。   「無畏」,是說如來對一切眾生的教學,說成四種無畏。這四種無畏,實在講就是自 己的智慧圓滿了,德能圓滿了,教化眾生自自然然就能夠雍容自在,沒有任何畏懼。第一 個是「一切智無畏」。這是智慧。在這一條裡面,任何一個人也難不倒佛菩薩。佛菩薩有 智慧,叫一切智,我們常講無所不知,佛確實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世間一般宗教 讚美上帝是全知全能,佛教裡面說「全知全能」,是我們自己的本能,我們因為有障礙沒 有恢復,佛障礙統統除掉了,本能都恢復了。這是屬於本能,一切智。沒有人能夠提出問 題把佛難倒,沒有這個事情。釋迦牟尼佛在世,遇到這些人很多,試探佛究竟有沒有這個 能力,用許許多多方法來測驗、試探,證明佛的智慧能力是真的。譬如我們指這棵大樹, 這樹上樹葉誰去數過,有人問佛:「你說你有智慧能力,這棵樹上一共有多少葉子?」佛 就說出來了。過一會兒,他把葉子摘掉幾片,「你再說,有多少?」佛說出,果然沒有錯 ,少掉幾片他能預測到。佛確實沒有去數過,也沒有去想一想,隨問隨答。像這種測驗釋 迦牟尼佛能力,經典上記載得很多。   第二個是「漏盡無畏」煩惱斷盡了。要用現在話來說,一切智,是智慧的圓滿,煩 惱斷盡,就是德行的圓滿、品德的圓滿。佛有大德,在一切大眾當中沒有畏懼。第三個是 「說障道無畏」障是障礙,障道的東西太多了,佛都知道、都清楚,所以他說得很詳細 ,說得很圓滿。世間我們常說的邪知邪見,這些都是屬於障道的。世人無知,邪正不能辨 別,所以我們的修行用的時間很長,吃的苦頭很多。這個道理在哪裡?就是這些障道的緣 太多了,時時刻刻我們受這些迷惑、誘惑,自己不知道,這是障礙了自己的修持。這個不 僅在別人身上,自己一反省就會發現,我們自己修持,功夫為什麼不得力?看看《高僧傳 》、《居士傳》、《淨土聖賢錄》,古人的傳記多看看有好處,能夠激發我們的道行。看 看人家為什麼會成就,我為什麼不成就?要是能夠把自己不成就的因素找出來,把它消除 ,那我們這一生會跟古人同樣的成就。這個是智慧,這個是真實的功夫。我們看不清楚, 往往被迷惑了。佛對於這些事情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在一切經論裡頭,常常說出這障道 的因緣。這是說障道無畏,他能知能說。   第四個是「苦盡道無畏」。苦,三界苦,三界之外也有苦。阿羅漢跟辟支佛兩個比較 ,阿羅漢苦;辟支佛跟菩薩比較,辟支佛苦;菩薩跟佛比較,菩薩也苦;等覺菩薩還有一 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的苦。「苦盡」,苦沒有了;「道」是方法。用什麼方法,能 教我們把苦統統消除得乾乾淨淨?這個方法佛知道,這就叫做苦盡道無畏,他對這個清楚 ,對這個明瞭。佛不但能教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包括等覺菩薩在內,佛也有能力教導他們 。譬如,佛教等覺菩薩,這是最高的,教他們離苦得樂,破最後一品無明,成圓滿佛道。 教等覺菩薩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個很巧妙的方法,在《華嚴經》上勸這些等覺菩薩「念 佛求生淨土」,這個妙!說實在話,我早年學佛對淨宗興趣不大,李老師是學淨宗的,我 在他會下十年,我尊重他,對淨宗不毀謗而已,只能做到這個。叫我一天到晚念佛去修這 個法門,不行,還不肯幹!一直到華嚴會上,看到佛教等覺菩薩成佛的方法,有這一招, 我這才一下醒悟過來,回頭再看這個法門,跟從前看法不一樣,才曉得這個法門真正不可 思議!   佛教等覺菩薩那些理論與方法,不是我們凡夫能做到的。教念佛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 這個方法,我們也可以做得到;換句話說,我們採取這個法門,豈不叫一步登天!而後才 知道為什麼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這個法門,那就是諸佛如來真正的大慈大悲!前面講的 這些,按照你的根性,你成佛至少要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法門之外,有個特別法門,就是 「念佛法門」,這個念佛法門,這些東西統統可以不談,都不需要,只要你肯信,願意去 ,這一句佛號你老實念就成功,萬修萬人去。這個法門理很深,蕅益大師《要解》裡面, 給我們已經透露無遺。方法巧妙極!「信、願、持名」,一生成佛。這是苦盡道無畏,他 能知能說。這是四種無畏,佛教化眾生的方式。末後這一句,「無量法門」。「等」,等 無量法門,這就不必細說,細說就太多了。所有一切法門,可見得都包括在三十七道品當 中。 (s按:印光大師說:「其法極其平常,雖愚夫愚婦,亦能得其利益;而復極其玄妙,縱 等覺菩薩,不能出其範圍。故無一人不堪修,亦無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為論判也 。」(棲真常住長年念佛序) 蓋念佛法門可以非常平凡無奇,攝受愚夫愚婦,又極其玄妙,可以教等覺菩薩成佛。 是特別法門,不可以一般教理而為論判。所以說是難信之法。)   『三十七品,收法雖盡,而機緣不等,作種種開合名義不同,隨所欲聞,無不演暢。 三十七道品是總綱領,可以說是佛法的大綱,包含一切法。「收法雖盡」,就是包含一 切法,包括盡了,沒有一法是超過這三十七品之外的。佛菩薩在教化眾生的時候,眾生的 機緣不一樣。「機」是講根機,就是講你的根性,像這邊所說的,業、定、根、欲、界, 這都是屬於根機,屬於機這個字裡頭包括的。「緣」是助緣,是現前的,緣不一樣。機不 一樣,緣不一樣,因此佛說的法也就不一樣,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處而異,這些都是 在緣上不相同。「作種種開合」,開是展開,合是歸納,可以把許多法歸成一法,可以將 一法展開為無量法,這就是開合名義不同。「隨所欲聞,無不演暢」,可見得佛說法確實 是應機、契機,你想聽什麼法門,他都會跟你說。演暢,演是演說,暢是暢述,說、聽都 非常痛快!   『故令聞者念三寶,發菩提心,伏滅煩惱也。』這一句是佛為一切眾生說法的目的。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習性不相同,可是諸位要曉得,本性相同的。「念佛成佛」是本性裡面 的事情,習性裡頭有沒有不要緊,習性裡面有當然更好,更快速,習性裡頭沒有也行,為 什麼?本性裡的事情。本性是什麼?本來是佛。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名號,這是本來的名號 。從這個地方我們也明白了,為什麼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原來是這麼一個事情;換句話說 ,無量法門都歸自性。而念佛這個法門,就是本性裡面的事情。我們在古大德文字裡面看 到「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我們看得很多,看得很熟,但是不曉得為什麼這個說法,在 這裡我們體會到了,原來統統歸自性;見性成佛,都是回歸到自性。 (s按:「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者,印光大師語也。)   「故令聞者念三寶」,三寶是性德,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覺正淨是三寶 ,是自性性德之寶,通常我們稱為佛法僧三寶。佛是覺的意思,法是正的意思,僧是是淨 的意思,所以不可以誤會,全是講的自性。學佛入門就是皈依三寶,「皈」是回頭,「依 」是依靠。三寶的反面就是迷,就是邪,就是染,我們今天確實是生活在迷邪染中。學佛 了,要從迷邪染回頭,依覺正淨。皈就是回頭,依就是依靠,我們從迷惑裡面回頭,依覺 ,依自性覺,覺而不迷,這叫做皈依佛。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自性正,正知正見,這 叫皈依法。從一切污染,所謂心理的污染,思想見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回過頭來依自 性淨,清淨,這叫皈依僧。所以三寶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   我們學佛,要以覺正淨為目標,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把它忘掉。所以佛弟子,最 簡單的早晚課就是打三皈。早晨把三皈依念一遍,提醒自己今天這一天,要覺不迷、正不 邪、淨不染。晚上做晚課也是三皈依。這最簡單的,其他都不做,就是一個「三皈」。晚 上是反省,我今天一天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迷惑?我的思想見解有沒有錯誤?身心有沒 有污染?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這樣做早晚課,就真的管用了。所以早晚課不是 念給佛菩薩聽的,是自己認真做檢點、反省的功夫。自己知道過失,這就是悟處。知道過 失是覺悟,過而能改叫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你不知道自己過失,你從哪 裡修起?無從修起。這是講念三寶,念茲在茲。   「發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覺悟的意思;換句話說,菩提心就是覺心 。大乘佛法,時時刻刻提到這樁事情,總是勸勉大眾要發菩提心。為什麼?這個世界的眾 生念念都在迷,菩提是教你覺悟。因為不覺,因為迷,我們一切的想法、看法都錯了;根 據錯誤的想法、看法去做,我們也做錯了;做錯不是就算了,做錯底下有結業感果,麻煩 在這個地方。一真法界,這是本性所現的,換句話講,覺正淨所現的是一真法界;因為我 們迷了,思想見解錯誤了,我們被染污了,所以把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十法界是迷邪 染變現出來的。迷邪染輕,就叫四聖法界;迷邪染嚴重,就是六道的法界,就是六道輪迴 。十法界,愈往下迷邪染愈重;愈往上,迷邪染愈輕。十法界是這樣變現出來的,這個我 們不能不知道。佛叫我們發覺悟的心,菩提心就是時時刻刻要覺悟。   菩提心怎麼發法?菩提心到底是什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跟我們講:第一個 至誠心,第二個是深心,第三個是發願迴向心,這三心叫菩提心。心只有一個,哪有三 個?諸位一定要曉得,這三個是一心。「至誠心」是體,有體有用,用裡面有自受用、他 受用。至誠心是體,就是真誠,要用這個心,真誠心。自受用是「深心」,好善好德。「 發願迴向心」就是大慈悲心,是對待眾生的,對別人沒有條件,大慈大悲。對自己,好善 好德是清淨無為,對自己要清淨,對別人要慈悲。這三個是一體,是一心。馬鳴菩薩在《 大乘起信論》說的名詞,跟《觀經》不同,但是意思相同。馬鳴菩薩講「直心」,直心就 是體,就是至誠心。深心跟《觀經》講的一樣,自受用。他受用,他所說的是「大悲心」 ,就是大慈悲心,《觀經》裡面講的是「發願迴向心」,說的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   我們要常常念著,時時刻刻要想到「伏滅煩惱」,這是兩樁事情。佛法沒有別的,自 始至終就是斷煩惱。伏、滅是兩個階段,先要伏,然後就滅了。我們可以說,拿《要解》 的標準,等覺菩薩都是伏;到如來果地上,這個滅了,智慧能力圓滿的恢復了。小乘羅漢 ,斷見思煩惱,塵沙、無明統統在。大乘菩薩,塵沙煩惱也斷了,無明破幾品而已,沒有 完全斷掉;可見得,對見思、塵沙,他斷了,對無明,他伏著的。所以我們煩惱斷不掉, 要有能力把它伏住。這個能力,一般通途法門是用定力伏住煩惱;在念佛法門,用佛號, 這一句佛號淨念相繼,佛號一句接著一句,煩惱不起現前,不起作用了。用這句佛號這個 方法來伏煩惱,比用定功容易,定功必須要修持,得到禪定才有這個能力,才有這個受用 。念佛人用念佛這個方法,比修定容易;換句話說,得到這個受用比修禪的人來得快速, 這是這個法門的殊勝之處。 == 南無阿彌陀佛。 要用至誠心,內修清淨,外行慈悲,是謂發菩提心。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122
bbsamtb:阿彌陀佛。這集講解四無畏。 11/15 19:59
AHJKL:說法無所畏 11/15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