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末學之前的文章 #1FzEa6KL (Buddhism),略加整理: 依佛教的法相心理學,例如唯識學裡「欲」為五十一心所法中「五別境心所」之一。 《大乘百法明門論》:「別境五者,一欲、二勝解、三念、四定、五慧。」五別境心所間 有助伴次第關係由善法欲希求起勝解,成就念、定、慧。 無著《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何等為『欲』?謂於所樂事,彼彼引發所作,希望為 體,正勤所依為業。」 欲通善、惡,會令行者下墮的惡貪欲如男女間之婬欲社會之情欲物質之物欲權力之控制欲等,屬染污煩惱,不應隨逐耽著,當離棄、遠離、斷除。《八大人覺經》: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這裡的欲就是指染污煩惱。 但若能依於「欲心所」引發正確方向的善法欲,希求善淨之佛法如:三寶、十善業 道之白業果、四諦十二因緣、菩提心、淨土等則能如理抉擇趣向生命的增上乃至解脫。 在佛法的修習中,「善法欲」是很重要的助道資糧,推動策勵我們身語意三業,精進 向前的必要基礎令菩提增長。例如三十七道品中「四正勤」說到:「已生惡法令斷除, 未生惡法令不生,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善法令增長。」 經典裡提到的善法欲,除了為證一己之解脫,也為了廣利眾生,如《文殊師利所說不 思議佛境界經》:「諸菩薩雖永斷欲貪,而恒不捨諸善法欲若身、若心常修善行。」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如來所欲無減,何名為欲?善法欲。」 《大智度論》:「摩訶衍首楞嚴經中說,於莊嚴世界,壽七百阿僧祇劫度脫眾生,以 是故說,佛欲無減精進無減者,如欲中說欲義,即是精進。」又云:「欲為初行,欲增 長名精進,如佛說一切法,欲為根本欲如人渴欲得飲,精進如因緣方便求飲欲為心欲 ,得精進為成其事欲屬意業、精進屬三業,欲為內、精進為外,如是等差別,復以是精 進諸佛所樂,如釋迦牟尼佛精進力故,超越九劫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中提到 的「佛欲無減」、「精進無減」,為佛果所獨具之「十八不共法」其中兩項不共法。) 而《隨念三寶經》告訴我們要隨時地憶念三寶殊勝功德,也是由此策發我們的善法欲 、由正見增長正知正念與淨信心,令行持依正法為眼目,自利利他,帶來圓滿的利益。 論典中釋義,《俱舍論》云:「若緣無漏,便非過失如善法欲,不應捨離。…… 下地,心求上地,是善法欲非謂隨眠。」(凡夫地希求聖者地,聖者下地希求上地等) 《瑜伽師地論》:「云何善法欲?謂如有一或從佛所或弟子所,聞正法已,獲得淨信 ,得淨信已,應如是學。在家煩擾,若居塵宇,出家閑曠,猶處虛空,是故我今應捨一切 妻子眷屬財穀珍寶,於善說法毗奈耶中,正捨家法趣於非家。既出家已,勤修正行,令得 圓滿於善法中生如是欲,名善法欲。」 《瑜伽師地論》:「云何名為二道(世間道、出世間道)資糧?嗢拖南曰:『自他圓 滿善法欲戒根律儀食知量覺寤正知住善友聞思無障捨莊嚴。』謂:若自圓滿、若他 圓滿、若善法欲、若戒律儀、若根律儀,若於食知量、若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若 正知而住、若善友性、若聞正法、若思正法、若無障礙、若修惠捨、若沙門莊嚴。如是等 法,是名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資糧。」 而大乘道菩提心亦由善法欲引發, 《優婆塞戒經》云:「善男子!譬如和合石因緣故而有金用,菩薩之性亦復如是 生有思,名為欲心,以如是欲善業因緣發菩提心,是則名為菩薩性也。」《華嚴經》云: 「菩薩摩訶薩以十種觀眾生而起大悲。……觀察眾生無善法欲而起大悲。」(此中經云: 「以如是欲善業因緣發菩提心」,有心所就有心王,善法欲是心所、菩提心是心王。) 佛法的修學,祖師大德經常對我們提醒「信為欲依,欲為勤依」,對於佛法若有正見 的基礎而起信解的信心,即會有願欲與實行善法的精進。若對菩提果能生起希求、勝解, 則相續中定會生起求證無上菩提之善法欲,愈增上持戒、布施等六度波羅蜜善淨佛法,使 識田中的妙業習氣逐漸具有勢力,斬斷惡習,於來生感得善趣、解脫、乃至究竟圓滿。 作個小結:「欲」通善、惡、無記,若有正知正見為基礎,通過「善法欲」能讓我們 的生命知所抉擇取捨,在盲目無見之生死沉淪中,轉向清淨解脫的菩提道,淨化我們內在 身語意三行、漸次增上,於佛法依「聞思修、戒定慧」斷除煩惱離苦得樂、究竟圓滿。 -- 佛陀與正法 僧眾諸菩薩 隨時敬皈依 頂禮宜供眾 拋捨諸罪業 應取眾福德 隨喜諸有情 所有之福德 吾頂禮合掌 請轉法輪故 直至有眾生 請諸佛住世 以所作福德 已作與未作 願眾生亦具 無上菩提心 ~龍樹《中觀寶鬘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ilanese:上色太多,反而覺得很複雜。 XD 10/28 19:42
cool810:沒關係,是依個人作筆記的形式上色的,因為這裡不好用筆記 10/28 19:49
cool810:的方式整理,就用上色處理,看不習慣的人請多擔待一下 :) 10/28 19:50
khanti:一樓說出我的心聲了,我不知道該看甚麼顏色的字 冏" 10/28 20:51
cool810:可點如上網址於網頁觀看無上色。 10/28 21:04
Lunakaoru:隨喜讚嘆 10/28 21:08
khanti:Good 謝囉~ 10/28 21:09
cool810:ps.取得文章網址的方法:在該篇文章前按 shift+Q 10/28 21:51
AHJKL:此是四神足之欲神足! 10/28 21:52
以上是就經論裡的「善法欲」而言,說明善法欲的內涵。A大提到四神足另作個補充---- 《瑜伽師地論》: 四正斷者(四正勤): 一、於已生惡不善法為令斷故,生欲、策勵、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正斷; 二、於未生惡不善法為不生故,生欲、策勵、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正斷; 三、於未生善法為令生故,生欲、策勵、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正斷; 四、於已生善法為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圓滿、令倍修習、令其增長、 令其廣大,生欲、策勵、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正斷。 四神足者: 一、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二、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 三、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四、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144 (10/28 22:10)
AHJKL:#1F0ou1fd (Buddhism) 10/28 22:36
summertrees:原PO說她完全不懂佛法,這太難對他可能完全沒有幫助? 10/28 22:42
cool810:原po底下推文MartinJu已有推此故事選連結。 10/28 22:45
cool810:依照自己過去的經驗,有的人可能會卡在先入為主的將「欲」 10/28 22:46
cool810:與負面作連結,尤其像自己小時成長是接觸華人的儒、道文化 10/28 22:47
summertrees:可是他說M大給的故事不是他想問的...沒有切到他的問題 10/28 22:48
cool810:儒家中有富貴於我如浮雲、富貴不能淫等觀念,道家更教人克 10/28 22:48
cool810:制欲望,因此從小有一觀念認為「欲」就是不好,直到剛接觸 10/28 22:49
cool810:到佛法中「善法欲」觀念時甚至有矛盾的情結,逐漸在佛法中 10/28 22:51
cool810:依於佛法的正理聞思後,才扭轉過來,其他類似的情形還有不 10/28 22:52
cool810:少,因此自己深覺修學佛法還是要以佛典三藏為依歸,棄捨世 10/28 22:53
cool810:間其他的知見來解佛法,佛法當中已經很圓滿,能如實修學無 10/28 22:54
cool810:混雜的人真的要福報很大,我們大都已有其他世間所養成的觀 10/28 22:56
cool810:念思想,尤其已深根蒂固者要丟掉很不容易,進而容易錯解。 10/28 22:57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144 (10/29 10:34)
caselook:八種貪根心為主的不善心,阿毗達摩稱「欲欲」,係五蓋。 10/29 11:40
cool810:本文中的「善法欲」,可參考提到的《阿毘達磨俱舍論》釋義 10/29 11:42
cool810::「若緣無漏,便非過失,如善法欲,不應捨離。……住下地 10/29 11:43
cool810:,心求上地,是善法欲,非謂隨眠。」 10/29 11:44
cool810:例如若無依於正理抉擇引發的善法欲,在此ptt我們可能會由 10/29 11:45
cool810:煩惱習氣作主而去觀看八卦等貪嗔癡深重的討論板,若有善法 10/29 11:47
cool810:欲經過如理抉擇,知道生死輪迴是起惑造業感苦,苦諦是果、 10/29 11:48
cool810:集諦是因,世間苦果由業與煩惱之集諦招感,如實的正思惟通 10/29 11:50
cool810:過善法欲觀察抉擇,就會在六根對觸六塵中作如法的取捨,如 10/29 11:51
cool810:此處舉例的捨八卦等諸多惡言鄙語淫詞下流之處,取佛典三藏 10/29 11:52
cool810:精進聞思修,由善法攝受,心安住於辦道,隨順五蓋的止息。 10/29 11:53
cool810:再如偶而忘失正知正念由煩惱習氣的慣性想去開電視時,若平 10/29 11:59
cool810:時於佛法有精進串習聞思修,此時串習力會現起,願欲善法、 10/29 12:01
cool810:離棄惡法,而遮止趣向電視娛樂的放逸舉動,再將心轉向善淨 10/29 12:02
cool810:的佛法上,在六根對觸六塵保持正知正念;若無依法抉擇的善 10/29 12:04
cool810:法欲,眾生會由於隨順煩惱習氣作主的欲望而繼續生死沉淪; 10/29 12:05
cool810:反之依於佛法正理抉擇的善法欲會將我們導向清淨出離解脫道 10/29 12:07
cool810:當然,這非一蹴可幾,我們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慣性很強,修 10/29 12:09
cool810:行(修證身語意三行)會有漸次對治的過程,無法立刻即如阿 10/29 12:10
cool810:羅漢、佛菩薩般清淨,也就因為如此,在我們的行持中更需要 10/29 12:11
cool810:如理的思惟抉擇,修正煩惱習氣的慣性主宰,才能漸次增上。 10/29 12:12
cool810:彌勒《瑜伽師地論》說到發菩提心的因緣之一:「諸菩薩性自 10/29 12:19
cool810:聰敏,能正思惟,具思擇力。」《大智度論》:「禪,思惟修 10/29 12:21
cool810:。」修行要如理正思惟,勿用其他地方文化的觀念解佛法,個 10/29 12:22
cool810:人過去經驗由其他文化形成的觀念如以修無念去解行佛法、不 10/29 12:24
cool810:知位次,後來方知印度佛教非如此,要檢別勿入修外道法。 10/29 12:25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144 (10/29 14:23)
caselook:依南傳阿毗達摩,「欲」是6雜心所之一。「欲」不是貪欲。 10/29 14:46
caselook:是「欲行動」的意思,在121心,只與18無因與2個癡根不善 10/29 14:47
caselook:心(捨俱疑相應及捨俱掉舉相應)這20個心不相應。 10/29 14:49
cool810:簡單的說,欲是中性的。 10/29 14:50
cool810:另外建議大家如果勞累需要紓壓時,可以採取佛教的經行或其 10/29 15:10
cool810:他如拜佛禮佛等方便法門,適當的放捨也包含在“精進”裡面 10/29 15:13
cool810:,修禪定奢摩他的方法「八斷行」中就有包含“捨”,但放捨 10/29 15:15
cool810:並非放逸的意思,而是達到精進的平衡,行捨在任運而行上。 10/29 15:16
cool810:如果有在修習禪定,應該會發現世間欲樂很容易產生貪欲掉舉 10/29 15:27
cool810:的過患,經論裡都會提醒修行者樂住阿蘭若處,一旦有確實的 10/29 15:28
cool810:止定法喜,自然就會厭離世間欲樂容易產生貪欲掉舉等的干擾 10/29 15:29
cool810:,如實觀見世間人所追尋的樂受實為「壞苦」,其基底為由業 10/29 15:31
cool810:與煩惱所推動遷流不息的「行苦」;而且一旦沉溺於世間欲樂 10/29 15:32
cool810:,對於「無常、苦、空」就會失去正見,隨著欲樂的劇情起舞 10/29 15:33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144 (10/29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