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漢譯南傳經典2.0【流通版】http://ppt.cc/Q0Jt ------------------------------------- 第三 所 食 品 [七三] 第一 味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三 「諸比丘!無聞之凡夫,不能如實知色之味與過患及出離。 四~六 受……想……行…… 不能如實知識之味與過患及出離。 82 八~一二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能如實知色……受……想……行……識之味與 過患及出離。」 註1 漢譯未詳。 [七四] 第二 集(一)1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三 「諸比丘!無聞之凡夫,不能如實知色之集、滅、味、過患、出離。 四~六 受……想……行…… 不能如實知識之集、滅、味、過患、出離。 八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能如實知色之集、滅、味、過患、出離。 九~一一 受……想……行…… 一二 能如實知識之集、滅、味、過患、出離。」 註1 漢譯未詳。 第一 蘊相應 一二一 ----------------------------------------------------------------------- 相應部經典三 一二二 [七五] 第三 集(二)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三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能如實知色集、滅、味、過患、出離。 四~六 受……想……行…… 七 能如實知集、滅、味、過患、出離。」 [七六] 第四 阿羅漢1(一)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83 三 「諸比丘!色是無常。無常則是苦,苦則無我,無我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 我體。應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 四~六 受……想……行…… 識是無常。無常則是苦,苦則無我,無我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應 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 八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此觀而厭患於色,厭患於受……想……行……識。 九 厭患而離貪,離貪而解脫,解脫而謂生解脫智。知:生己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辦、不受後有。 一0 諸比丘!乃至於有情居,乃至有頂,以如是人為第一,以如是人為世間最勝, 謂是阿羅漢。」 一一 世尊如是說,善逝如是說已,師更說曰: 一二 (一) 安樂阿羅漢 渴愛已無跡 應斷此我慢 以裂愚昧網 (二) 獲得不動性2 遠離心污濁 世名無染者 等梵亦無漏 (三) 偏知五之蘊 七正法為境3 第一 蘊相應 一二三 ----------------------------------------------------------------------- 相應部經典三 一二四 善士應讚歎 此佛之愛子 (四) 具足七之寶4 當以學三學 逍遙為大雄 已無恐怖畏 (五) 十分已具足5 定入為龍象 此世最勝者 渴愛已無跡 (六) 已生無學智 此為最後身 若得梵行果 則無他所緣 84 (七) 無搖種種想 輪迴轉解脫 獲得調御位 為此世勝者 (八) 上下亦左右6 絕無有歡喜 師子吼宣說 世間無上佛 註1 漢譯未詳。 2 「不動」云云,原本anejanto由暹羅本及原註anejante改之。 3 「七正法」,信、慚、愧、多真、發勤、在念、慧之七種(原註)。 4 「七寶」,謂七覺支(原註)。 5 「十分」謂無學位十之分(原註)。 第一 蘊相應 一二五 ----------------------------------------------------------------------- 相應部經典三 一二六 6 「上下左右」原註有三釋[一]上為頭髮頂、下是蹠、左右是中央,[二]是過去、 未來、現在,[三]是配稱天界、惡趣、人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2.65.197
cool810:隨喜讀經~ 10/27 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