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漢譯南傳經典2.0【流通版】http://ppt.cc/Q0Jt ------------------------------------- 100 [八二] 第十 滿月1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東園鹿母講堂,與大比丘眾俱。 二 時,世尊於十五日布薩滿月之夜,為比丘眾所圍繞而坐於露地。 三 時,有一比丘,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向世尊合掌,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若許答我問者,我願聊問世尊。」 「比丘!然則坐於己座,而如所欲問。」 四 「唯唯,大德!」彼比丘應答世尊。則坐於己座,而白世尊曰: 「大德!有五取蘊,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是,此事然 耶?」 「比丘!有五取蘊,謂色取蘊…… 五 「善哉,大德!」彼比丘歡喜、隨喜世尊之所說,再問世尊曰: 「大德!此五取蘊以何為根耶?」 「比丘!此五取蘊乃以為根。」 六 ……乃至…… 「大德!彼五取蘊即是取耶?以離五取蘊有取耶?」 101 「比丘!彼五取蘊亦非即取,亦非離五取蘊有取。於彼有貪欲者,此,乃取。」 七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再問世尊言: 「大德!於五取蘊,應有欲貪之差別耶?」 「比丘!世尊當說,比丘!於此有一人如是思惟,謂:我於未來世得如是色,我 於未來世得如是受,我於未來世得如是想,我於未來世得如是行,我於未來世得如 是識。比丘!於如是五取蘊,當有欲貪之差別。」 八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問世尊曰: 「如何蘊名為蘊耶?」 「比丘2!以色之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遠、近名為色 第一 蘊相應 一四七 ----------------------------------------------------------------------- 相應部經典三 一四八 蘊。以受……想……行……識之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遠、 近名為識蘊。比丘!以此等之蘊名為蘊。」 九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問世尊曰: 「大德!依何因、何緣名為色取蘊耶?依何因、何緣為受取蘊耶?依何因、何緣 為想取蘊耶?依何因、何緣為行取蘊耶?依何因、何緣為識取蘊耶?」 「比丘!以四大為因、以四大為緣,而為色取蘊。以觸為因、以觸為緣,而為 102 受取蘊以觸為因、以觸為緣,而為想取蘊以觸為因、以觸為緣,而為行取蘊。 以名色為因、以名色為緣,而為識取蘊。」 一0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問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起有身見耶?」 「比丘!於此處之無聞凡夫,不見聖人,不知聖人之法,不順聖人之法,不見善 知識,不知善知識之法,不順善知識之法,以見色是我,我乃色有,我中有色、色 中有我。見受……想……行……識是我,我乃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比丘! 如是而起有身見。」 一一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問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不起有身見耶?」 「比丘!於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見聖人之法,知聖人之法,善順聖人之法,見 善知識,知善知識之法,善順善知識法,不以色是我,我乃以色而有,我中有色、 色中有我,不以受……想……行……識是我,我乃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比 丘!如是而不起有身見。(我按:須陀洹果:斷身見、戒取、疑) 一二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問世尊曰: 「大德!以何為色之味?以何為過患?以何為出離耶?以何為受……想……行 ……識之味?以何為過患?以何為出離耶?」 103 「比丘!緣色所生喜樂為色之味。色之無常、苦、變易之法,為色之過患。於色 調伏欲貪、斷欲貪,為色之出離。緣受……想……行……識所生喜樂,為識之味。 識之無常、苦變易之法,為識之過患。於識調伏欲貪、斷欲貪為識之出離。」 一三 「善哉,大德!」彼比丘歡喜、隨喜世尊之所說,而更問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觀者,於此有識之身及外之一切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 第一 蘊相應 一四九 ----------------------------------------------------------------------- 相應部經典三 一五0 之隨眠耶?」 「比丘!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色之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 、遠、近之一切色,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如是以正慧作如實觀受……想…… 行……識之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遠、近之一切識,此非 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比丘!如是知、如是觀者,則於此有識之身及外之一切 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之隨眠。」 一四 其時有一比丘,心生思念: 「如是色乃無我,受……想……行……識乃無我。[然]無我所作之業,何者之 我應受?(我按:重點來了,有人思惟:若五蘊乃無我,既然無我,那麼無我所作之業,要由那個 我來受之?) 一五 時,世尊心知彼比丘心之所思念,以告諸比丘曰: 104 「諸比丘!此處有一愚人,以無智、無明渴愛所礙之心,思惟能越師教而言, [謂:]「如是色乃無我,受……想……行……識乃無我,[然]無我所作之業,何 者之我應受?」諸比丘!處處於彼諸法,受我質問之調練! 一六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一七~一九 受……想……行…… 二0 「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無常、苦、變易之法者,以見於此,得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二一 是故於此處……乃至……如是觀,知更不受後有。 (世尊回答還是五蘊無常、苦、變易之法...之定型句。此篇可破 有人作阿羅漢身壞命終 無所有、或者 "五蘊乃無我,[然]無我所作之業,何者之我 應受?" 的邪見) (關鍵在於五取蘊,即是篇首所說的貪欲:「比丘!此五取蘊乃以"欲"為根。」) 二二 蘊二即未來 名因有身二 乃至味有識 以應比丘問 以此說為十 第一 蘊相應 一五一 ----------------------------------------------------------------------- 相應部經典三 一五二 所食品第三 (終) 註1 漢譯雜阿經卷二(大正藏二、一四b)中部經典一0九、一一0。 2 「比丘」原本bhikkhave是bhikkhu之誤。 此品之攝頌曰: 味及集之二 阿羅漢亦二 師子及所食 乞食與波陀 滿月等為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36.132.242 ※ 編輯: AHJKL 來自: 36.236.132.242 (11/11 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