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16.htm 北傳:雜阿含16經 南傳:相應部22相應35經 關涉主題:(略) (06/09/2011 11:58:39 更新) 雜阿含16經[正聞本22經/佛光本16經](陰相應/五陰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所問如上,差別者:   「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若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   佛告比丘:「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時,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若色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   如是,受……想……行……識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   世尊!若色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   如是,受……想……行……識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 ,則不增諸數。   如是,世尊!我於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如是,……乃至得阿羅漢,心得解脫。 相應部22相應35經/某位比丘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那時,某位比丘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 坐好後,那位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請世尊簡要地教導我法,我聽聞世尊的法後,能住於獨處、隱退、 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那就好了!」   「比丘!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以此為名。」   「已了知,世尊!已了知,善逝!」   「比丘!你如何依我簡要所說,了知詳細的義理呢?」   「大德!如果對色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如果對想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 。如果對行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如果對識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   大德!如果對色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如果對想……如果對行……如果對識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以此為名 。   大德!我這樣了知這世尊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   「比丘!好!好!比丘!你了知我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好!   比丘!如果對色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如果對想……如果對行……如果對識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   比丘!如果對色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如果對想……如果對行……如果對識無煩惱潛在趨勢者, 則不以此為名。   比丘!應該這樣看見我這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   那時,那位比丘歡喜、隨喜世尊所說後,起座向世尊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離開。   那時,當那位比丘住於獨處、隱退、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不久,以 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那善男子之所以從在家而正確地出家,成為 非家生活的梵行無上目標,他證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 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那位比丘成為眾阿羅漢之一。 經文比對 2.北傳經文的「增諸數」,南傳經文作「以此為名」 另譯為「來到……之數」),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被以該詞認定;從該角度被 認定」(is reckoned in terms of it),,水野弘元《巴利語辭典》 解說為「目算,算數;名稱,稱呼」,「gacchatī」 的原型為動詞「gacchati」,水野弘元《巴利語辭典》解說為「行」,這是一個 類似「作」一樣的「廣義動詞」,兩字合用應為「以該名行知」也就是「被命名; 被稱呼」的意思,而不宜以「增諸數」的字面意思理解為「增加數目」。 菩提比丘長老進一步舉例作這樣的解說:如對色以欲貪而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就被 以該煩惱潛在趨勢之名:「好色」(lustful)稱呼之,瞋與癡亦然,甚至連對五 蘊之某蘊顯得比較突出的,也能依此而得名,如傾向「受」者,被稱為「享樂主 義者」(hedonist),傾向「想」者,被稱為「唯美主義者」(aesthete),傾向「 行」者,被稱為「行動派者」(man of action)等等。 感想: 有了解說 清楚多了 我今天有對五蘊 起貪了嗎? 好色者? 享樂者? 完美追求者? 行動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6.100
wizer:哲學家/業餘哲學家則是否為愛好知識/認識者? 06/13 19:45
wizer:感謝samus的分享與菩提長老的解說,我了解自己對於知識的貪求 06/13 19:46
AHJKL:隨喜讚嘆阿含經 06/13 21:06
Samus:我認為哲學家或許有知識上的貪求 但他們的動機若是利他的 06/14 01:29
Samus:也是好的吧 好色者 享樂者 就偏自私了 個人猜想 06/14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