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14.htm 北傳:雜阿含14經 南傳:相應部22相應27,26經 關涉主題:實踐/味患離‧事蹟/ 自稱無上遍正覺 (03/10/2011 23:46:00 更新) 雜阿含14經[正聞本20經/佛光本14經](陰相應/五陰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昔於色味有求有行,若於色味隨順覺,則於色味以智慧如實見。   如是,於受……想……行……識味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識味隨順覺, 則於識味以智慧如實見。   諸比丘!我於色患有求有行,若於色患隨順覺,則於色患以智慧如實見。   如是,受……想……行……識患有求有行,若於識患隨順覺, 則於識患以智慧如實見。   諸比丘!我於色離有求有行,若於色[離]隨順覺,則於色離以智慧如實見。   如是,受……想……行……識離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識離隨順覺, 則於受……想……行……識離以智慧如實見。   諸比丘!我於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 、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離、不出,永住顛倒, 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我於諸天、若魔、若梵, 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以(已)脫、以(已)離、以(已)出,永不住顛倒 ,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過去四種說,厭離及解脫,二種說因緣,味亦復二種。 相應部22相應27經/樂味經第二(蘊相應/蘊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我過去從事於遍求色的樂味,證得了那色的所有樂味,我以慧善見 了所有色的樂味之所及。   比丘們!我過去從事於遍求色的過患,證得了那色的所有過患,我以慧善見 了所有色的過患之所及。   比丘們!我過去從事於遍求色的出離,證得了那色的所有出離,我以慧善見 了所有色的出離之所及。   比丘們!我過去從事於遍求受的……比丘們!我過去從事於遍求想的…… 比丘們!我過去從事於遍求行的……。 比丘們!我過去從事於遍求識的樂味,證得了那識的所有樂味, 我以慧善見了所有識的樂味之所及。 比丘們!我過去從事於遍求識的過患,證得了那識的所有過患, 我以慧善見了所有識的過患之所及。 比丘們!我過去從事於遍求識的出離,證得了那識的所有出離, 我以慧善見了所有識的出離之所及。   比丘們!只要我對這些五取蘊不如實證知:樂味是樂味、過患是過患、 出離是出離……(中略)。   我生起這樣的智見:『我的解脫不可動搖,這是我最後一次的生,現在,不 再有再生了。』」 相應部22相應26經/樂味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當我正覺以前,還是未現正覺的菩薩時,這麼想:『什麼是色的樂味、 過患、出離?什麼是受的樂味、過患、出離?什麼是想的樂味、過患、出離? 什麼是行的樂味、過患、出離?什麼是識的樂味、過患、出離?』   比丘們!我這麼想:『比丘們!緣於色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色的樂味; 色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這是色的過患;凡對於色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捨斷 ,這是色的出離。   緣於受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受的樂味;受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這是受的過患 ;凡對於受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捨斷,這是受的出離。緣於想而生起……(中略) 緣於行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行的樂味;行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這是行的過患; 凡對於行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捨斷,這是行的出離。 緣於識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識的樂味;識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這是識的過患 ;凡對於識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捨斷,這是識的出離。』   比丘們!只要我對這些五取蘊不這樣如實證知:樂味是樂味、過患是過患、 出離是出離,比丘們!我在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 世代中,不自稱已現正覺無上遍正覺。   比丘們!但當我對這些五取蘊這樣如實證知:樂味是樂味、過患是過患、出離是 出離,比丘們!我在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 的世代中,才自稱已現正覺無上遍正覺。   我生起這樣的智見:『我的解脫不可動搖,這是我最後一次的生,現在,不 再有再生了。』」 經文比對: 3.北傳經文的「有求有行」,南傳經文作「從事於遍求」(pariyesanaṃ acari ṃ,直譯為「行於遍求」),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從事於尋找」(set out seeking)。   4.北傳經文的「隨順覺」,南傳經文作「證得了」(tadajjhagamaṃ),菩提 比丘長老英譯為「我所發覺」(that I discovered)。   5.北傳經文的「以智慧如實見」,南傳經文作「以慧善見了所有……之所及」, 其中之「善見」(sudit.h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清楚地看見」(have clearly seen),「所有……之所及」(ya-vat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延伸到多遠」 (just how far……extends)。  8.「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anuttaraṃ sammāsambodhiṃ)為音譯,義譯為 「無上遍正覺;無上等正覺;無上正等覺;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為「無可凌駕、已純然無瑕的開化」(unsurpassed perfect enlightenment)。 這個詞,經文中只看到用於「佛陀」(阿耨多羅三藐三佛陀),不見用於「阿羅漢」 或「辟支佛」上。 9.南傳經文的「正覺」(sambodha,漢譯經文有時也音譯為「三菩提」),菩提比 丘長老英譯為「啟發;開化」(enlightenment)。按:這是指「證得了生死解脫 」。   10.南傳經文的「已現正覺」(abhisambuddh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完全 開化」(fully enlightened)或「醒悟」(awakened)。按:這是「對;向」 (abhi)與「正覺」(sambuddha)的複合詞,表示「正覺的體證」。   11.南傳經文的「菩薩」(bodhisatta)一詞,為「覺」(bodhi)與「有情」 (satta)的複合詞的音譯,印順法師依「說一切有部」的經論推考定,應該是西 元前200年前後出現的名詞(《初期大乘佛教起源與開展》p.130),最初應該是釋 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的專屬稱呼。 感想: 看經文 長知識 原來菩薩原音 是 菩提薩他 而如實知 味患離 也是有三個次第的動作 1.有求有行 2.證得了 3.以智慧如實見 感動.... 感覺佛法不再是那麼深不可測 有種平易多的感覺 五停心觀 無常觀 感覺更親切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9.253
AHJKL:心經: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06/11 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