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102.htm 北傳:雜阿含102經,別譯雜阿含268經 南傳:--(小部/經集1.7) 關涉主題:事蹟/ 不因說法而受布施、善來比丘 (01/25/2011 16:35:59 更新) 雜阿含102經[正聞本1277經/佛光本1161經](婆羅門相應/八眾誦/祇夜)(莊春江 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   次第乞食,至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舍。    時,婆羅門手執木杓,盛諸飲食,供養火具,住於門邊,遙見佛來,見已, 白佛作是言:   「住!住!領群特!慎勿近我門。」   佛告婆羅門:   「汝知領群特、領群特法耶?」   婆羅門言:   「我不知領群特,亦不知領群特法,沙門瞿曇知領群特及領群特法不?」   佛言:   「我善知是領群特及領群特法。」   是時,婆羅門即放事火具,疾敷床座,請佛令坐,白言:   「瞿曇!為我說領群特及領群特法。」   佛即就座,為說偈言:   「瞋恚心懷恨,隱覆諸過惡,犯戒起惡見,虛偽不真實,如是等士夫,當知領群特。    憋暴貪吝惜,惡欲慳諂偽,無慚無愧心,當知領群特。    一生二生者,一切皆殺害,無有慈愍心,是為領群特。    若殺縛椎打,聚落及城邑,無道以切責,當知領群特。    住止及行路,為眾之導首,苦切諸群下,恐怛相迫愶,取利以供己,當知領群特。    聚落及空地,有主無主物,掠護為己有,當知領群特。    自棄薄其妻,又不入婬舍,侵陵他所愛,當知領群特。    內外諸親屬,同心善知識,侵掠彼所{受}[愛],當知領群特。    妄語欺誑人,詐取無證財,他索而不還,當知領群特。    為己亦為他,舉責及財與,或復順他語,妄語為他證,如是妄語者,當知領群特。    作惡不善業,無有人知者,隱諱覆藏惡,當知領群特。    若人問其義,而答以非義,顛倒欺誑人,當知領群特。    實空無所有,而輕毀智者,愚癡為利故,當知領群特。    高慢自稱舉,毀壞於他人,是極卑鄙慢,當知領群特。    自造諸過惡,移過誣他人,妄語謗清白,當知領群特。    前受他利養,他人來詣己,無有敬報心,當知領群特。    沙門婆羅門,如法來乞求,呵責而不與,當知領群特。    若父母年老,少壯氣已謝,不勤加奉養,當知領群特。    父母諸尊長,兄弟親眷屬,實非阿羅漢,自顯羅漢德,世間之大賊,當知領群特。    初上種姓生,習婆羅門典,而於其中間,習行諸惡業。    不以勝生故,障呵責惡道,現法受呵責,後世墮惡道。    生旃陀羅家,世稱須陀夷,名聞遍天下,旃陀羅所無。    婆羅門剎利,大姓所供養,乘於淨天道,平等正直住。    不以生處障,令不生梵天,現法善名譽,後世生善趣。    二生汝當知,如我所顯示,不以所生故,名為領群特。    不以所生故,名為婆羅門,業為領群特,業為婆羅門。」   婆羅門白佛言:   「如是大精進!如是大牟尼!不以所生故,名為領群特。    不以所生故,名為婆羅門,業故領群特,業故婆羅門。」   時,事火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轉得信心,以滿鉢好食奉上世尊。   世尊不受,以說偈得故,偈如上說。   時,事火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見食瑞應已,增其信心,白佛言:   「世尊!我今可得{為}[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不?」   佛告婆羅門:   「汝今可得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戒。」   即得出家,獨靜思惟,如前說,……乃至得阿羅漢,心善解脫。   時,婆羅豆婆遮婆羅門得阿羅漢,心善解脫,自覺喜樂,即說偈言:   「非道求清淨,供養祠祀火,不識清淨道,猶如生盲者。    今已得安樂,出家受具足,逮得於三明,佛所教已作。    先婆羅門難,今為婆羅門,沐浴離塵垢,度諸天彼岸。」   雜阿含經卷第四。 別譯雜阿含268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入城乞食,到火姓達賴殊婆羅門家。   爾時,火姓達賴殊於中門前祀祠於火,佛來至門。   達賴殊遙見佛來而語之言:   「住!住!旃陀羅,莫來至此。」   佛告之言:   「汝識旃陀羅?知旃陀羅法不?」   婆羅門答言:   「不識、不知旃陀羅旃陀羅法,汝識旃陀羅,知旃陀羅法耶?」   佛告之言:   「我識旃陀羅,知旃陀羅法。」   時,婆羅門於坐處起為佛敷座,而白佛言:   「汝為我說旃陀羅法。」   爾時,世尊即坐其座而說偈言:   「惡性喜瞋久嫌恨,為人剛惡懷憍慢,行於倒見及幻惑,當知此是旃陀羅。    含忿嫉妒好惡欲,難可調化無慚愧,行如是者旃陀羅。    傷害胎生及卵生,心無慈愍害生類,傷殘毀害於四生,當知是此旃陀羅。    若人齎物涉道路,聚落空處有財寶,悉能劫奪并害命,行如是者旃陀羅, 造行眾惡無悔恨,是則名為旃陀羅。    捨自己妻及婬女,邪姦他婦無所避,如是亦名旃陀羅。    於己種姓及親友,如是之處造邪惡,不擇好惡而姦婬,是亦名為旃陀羅, 以理問義為倒說,如是亦名旃陀羅。    自歎己德毀呰他,貪著我慢下賤行,如是亦名旃陀羅。    橫加誹謗極愚癡,為小利故生誹謗,如是亦名旃陀羅。    自己有過推與他,專行欺誑謗毀人,如是亦名旃陀羅。    多有財寶饒親族,自食好美與他惡,如是亦名旃陀羅。    己到他家得美食,他若來時與麤惡,如是亦名旃陀羅。    父母衰老離盛壯,而不孝順加供養,如是亦名旃陀羅。    父母兄弟及姊妹,罵詈惡口無遜弟,如是亦名旃陀羅。    沙門及與婆羅門,中時垂至不施與,更加罵詈而瞋恚,如是亦名旃陀羅。    沙門及與婆羅門,貧窮乞丐請向家,不與飲食亦不施,如是亦名旃陀羅。    毀罵於佛及聲聞,出家在家加毀罵,如是亦名旃陀羅。    竟非羅漢詐稱是,於天人中為殘賊,生於大家婆羅門,韋陀典籍悉通利, 數數造作諸惡業,種姓不能遮謗毀。    亦不能遮地獄報,現前為人所罵辱,未來之世墮惡趣,生旃陀羅須陀延。    得好名稱必不聞,又得盛樂生梵處,種姓不能遮梵處,現在稱歎終生天。    我今為汝顯示說,如是之事應當知,種姓不是婆羅門,種姓不是旃陀羅, 淨業得作婆羅門,惡行得為旃陀羅。」   婆羅門聞是偈讚言:   「如是如是大精進,實如所說大牟尼,不以種姓是婆羅門,不以種姓旃陀羅 ,善能修行是婆羅門,作惡行者旃陀羅。」   婆羅門聞是偈已,歡喜信解,盛滿鉢飲食持以奉佛。   佛不為受,何以故?以是說法食故。   婆羅門白佛言:「此食當以施誰?」   佛言:   「我不見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能消此食者,無有是處,當以此食 著淨無虫水中。」   婆羅門即以此食著無虫水中,煙炎俱起,滑滑大聲。   爾時,婆羅門生未曾有想,佛世尊尚於食所出大神足。   婆羅門還至佛所,白佛言:   「唯願世尊聽我出家,得及道次。」   佛言:「善來!比丘!」   鬚髮自落,法服著身,即得具戒如出家法。   於空靜處獨己精修,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被服法衣者,為正修無上梵行故。   族姓子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成阿羅漢,得解脫樂,而說偈言:   「我昔迷正真,愚惑造邪行,不識清淨道,又不知死路。    妄想生橫計,劬勞承奉火,空為虛妄事,徒損無所獲。    今遇天中天,黑闇蒙惠光,獲得樂中樂,具戒得三明。    於佛教法中,所作皆已訖,本雖婆羅門,實是旃陀羅。    今日真實是,淨行婆羅門,遠離於淤泥,淨自澡浴已,過韋陀彼岸。」 重要經文比對: 3.「領群特」或作「旃陀羅」,指地位低的「賤民」,參看印順法師著《以佛法 研究佛法》p.55。   4.「牟尼」,參看《雜阿含99經》「經文比對」。   5.「出家受具足戒」,別譯雜阿含經作「具戒如出家法」,參看《雜阿含302經》 「經文比對」。   6.「獨靜思惟,如前說,……」,與「當獨一靜處……」相當,參看《雜阿含15經》 「經文比對」。   7.關於別譯雜阿含經,參看《雜阿含88經》「經文比對」。   8.別譯雜阿含經的「善來,比丘!」參看《雜阿含1077經》「經文比對」。   9.別譯雜阿含經的「三明」,參看《雜阿含311經》「經文比對」。   10.別譯雜阿含經的「無有是處」,參看《雜阿含343經》「經文比對」。   11.別譯雜阿含經的「韋陀」,參看《雜阿含255經》「三浴誦三典」「經文比對」。 詳見原址 感想: 頂禮佛 再那個時代 不因為流行的種姓 背景來判斷一個人為婆羅門 尊貴的 或 領群特 下賤的 佛陀以一個人 是否遵守五戒十善 布施 禮淨阿羅漢 佛 眾聲聞等 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是 真正的 領群特 或 婆羅門 法為第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31.213
bobju:很多類似的情節,在家居士一開始瞧不起佛陀,接著搭訕幾句話, 03/22 01:47
bobju:然後佛陀展現出非常人所能及的臨場反應,說出大道理,當場就把 03/22 01:49
bobju:原本不恭敬的在家人給折服了. 03/22 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