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12.htm 北傳:雜阿含212經 南傳:相應部35相應134經 關涉主題:實踐/不放逸(勤奮)‧ 其它/解脫者的特質 (08/12/2011 11:58:22 更新) 雜阿含212經[正聞本274經/佛光本214經](入處相應/六入處誦/修多羅)(莊春江 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不為一切比丘說不放逸行,亦非不為一切比丘說不放逸行。   不向何等像類比丘說不放逸行?若比丘得阿羅漢,盡諸有漏,離諸重擔,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心正解脫,如是像類比丘,我不為說不放逸行,所以者何? 彼諸比丘已作不放逸故,不復堪能作放逸事,我今見彼諸尊得不放逸果,是故不 為彼說不放逸行。   為何等像類比丘說不放逸行?若諸比丘在學地者,未得心意增上安隱,向涅槃住, 如是像類比丘,我為其說不放逸行,所以者何?以彼比丘習學諸根,心樂隨順資生之具, 親近善友,不久當得盡諸有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所以者何?   彼眼識所可愛樂、染著之色,彼比丘見已,不喜、不讚歎、不染、不繫著住 ;以不喜、不讚歎、不染、不著住故,專精勝進,身心止息,心安極住不忘,常定一心, 無量法喜,但逮得第一三昧正受,終不退{滅}[減]隨於眼色;於耳、鼻 、舌、身、意識法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35相應134經/天臂城經(處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釋迦族人中,名叫天臂的釋迦族城鎮。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我不說:『所有比丘在六觸處上都有必須以不放逸而做的。』 比丘們!我也不說:『所有比丘在六觸處上都沒有必須以非不放逸而做的。』   比丘們!凡那些煩惱已盡、修行已成、應該作的已作、負擔已卸、自己的利益 已達成、有之結已被滅盡、以究竟智解脫的阿羅漢比丘,比丘們!我說:『那些比丘 在六觸處上沒有必須以不放逸而做的。』那是什麼原因呢?他們已經以不放逸做了, 他們不可能放逸。   比丘們!凡那些心意未達成、住於無上離軛安穩希求中的有學比丘,比丘們! 我說:『那些比丘在六觸處上有必須以不放逸而做的。』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 有能被眼識知,悅意、不悅意之色,雖接觸再接觸而心不持續遍取;以心的不遍取 成為活力已被激發而不退,念已現前而不忘失,身已寧靜而無激情,心已入定而一境, 比丘們!考慮這不放逸果時,我說:『那些比丘在六觸處上有必須以不放逸而做的。』   ……(中略)比丘們!有能被意識知,悅意、不悅意之法,雖接觸再接觸而 心不持續遍取;以心的不遍取成為活力已被激發而不退,念已現前而不忘失,身已寧靜 而無激情,心已入定而一境,比丘們!考慮這不放逸果時,我說:『那些比丘在 六觸處上有必須以不放逸而做的。』」 感想: 佛陀的因材施教實在太讚了 對於阿羅漢 就不再說 不放逸 了 因為阿羅漢已證不放逸果 不需再強調不放逸 因了 法尚應捨 讚! 對於凡人及三果以前者 還是鼓勵不放逸的 對於佛法的面相 還是需要行門 跟 思維的 (我覺得自己在講理所當然的話,但我覺得修行就是這樣理所當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2.48
hallcom:隨喜^^ 09/06 00:52
Samus:這篇很讚喔 希望大家多讀 09/06 01:08
gilba:讚~ 09/06 07:49
AHJKL:以佛陀的標準沒四果前都要不放逸住 09/08 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