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133.htm 北傳:雜阿含133經 南傳:相應部24相應2經,22相應151經 關涉主題:教理/無常 苦空非我、見我異我相在、流轉與還滅‧實踐/無常厭離欲解脫‧其它/初果者的 特質 (04/18/2011 08:14:12 更新) 雜阿含133經[正聞本1785經/佛光本135經](見相應/五陰誦/弟子記說)(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 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不{去}[知]本際?」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願哀愍,廣說其義, 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諸比丘!色有故,色事起,色繫著,色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 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諸比丘!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世尊!」   「如是,比丘!若無常者是苦,是苦有故,是事起,繫著,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 愛繫其頭,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是故,諸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 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受、想、 行、識亦復如是。   如是見、聞、覺、識、求、得,隨憶、隨覺、隨觀,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 是名正慧。   若有見言:『有我,有世間,有此世常、恆、不變易法,彼一切非我、非異我、 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復有見:『非此我,非此我所,非當來我,非當來我所,彼一切非我、非異我、 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觀者於佛所狐疑斷;於法、 於僧狐疑斷,是名比丘多聞聖弟子不復堪任作身、口、意業趣三惡道,正使放逸, 聖弟子決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來,作苦邊。」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24相應2經/這是我所經(見相應/蘊篇/弟子記說)(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當有什麼時,執取什麼後,對什麼執著,則生起這樣的見:『這是我的, 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呢?」   「大德!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本……(中略)。」   「比丘們!當有色時,執取色後,對色執著,則生起這樣的見:『這是我的 ,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   當有受時……(中略)當有想時……當有行時……當有識時,執取識後,對識執著, 則生起這樣的見:『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色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受……想……行……識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中略)不執取它後,會生起這樣的見:『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 我的真我。』嗎?」   「不,大德!」   「這裡,任何所見、所聞、所覺、所識、所得、所求、被意所隨行都是常的 ,還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的,是苦的,或是樂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苦、變易法,不執取它後,會生起這樣的見:『這是我的, 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嗎?」   「不,大德!」   「比丘們!當聖弟子在這些地方捨斷困惑,捨斷苦的困惑,……(中略)捨 斷導向苦滅道跡的困惑,比丘們!這被稱為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的 入流者聖弟子。」 相應部22相應151經/這是我所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當有什麼時,執取什麼後,對什麼執著而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 這是我的真我。』呢?」   「大德!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本……(中略)。」   「比丘們!當有色時,執取色後,對色執著……(中略)當有識時,執取識後, 對識執著而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色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中略)變易法,不執取它後,會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 我的真我。』嗎?」   「不,大德!」   「受……想……行……識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中略)變易法,不執取它後,會認為:『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 我的真我。』嗎?」   「不,大德!」   「當這麼看時……(中略)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重要經文比對:   7.北傳經文的「見、聞、覺、識、求、得,隨憶、隨覺、隨觀」,南傳經文 作「所見、所聞、所覺、所識、所得、所求、被意所隨行」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被見、聽、感覺、認識、獲得、尋求、被心涉及(衡量)」 (is seen, heard, sensed, cognized,attained, sought after, and ranged over by the mind),並解說「所得、所求、被意所隨行」是前四者的詳述 (elaboration)。按:北傳經文的「隨憶」,此處顯然相當於南傳經文的「被意 所隨行」(anuvicaritaṃ manasā)。   10.北傳經文的「六見處」,南傳經文作「在這些地方捨斷困惑」 但菩提比丘長老依錫蘭本英譯為「在這六種情況已捨棄困惑」 (has abandoned perplexity in these six cases),並解說, 六種情況似乎是指「五蘊」加上「所見、所聞、所覺、所識」四者合起來。 13.南傳經文的「捨斷苦的困惑,……(中略)捨斷導向苦滅道跡的困惑」,「中略」 部分的內容為「捨斷苦集的困惑,捨斷苦滅的困惑,」這是「四聖諦」的內容, 參看《相應部24相應1經》(《雜阿含164經》)。 感想: 疑惑處:   若有見言:『有我,有世間,有此世常、恆、不變易法,彼一切非我、非異我、 不相在。』是名正慧。 莊師兄解惑: 這段經文的主要部分是「『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其中 「彼」的內容為「有我,有世間,有此世常、恆、不變易法」,也就是:即使「 有我,有世間,有此世常恆不變易法」,那一切都「非我、非異我、不相在」, 這樣叫做「正確之慧」。 是少了一個 不變易法 空 的 空 字嗎? 關鍵在於 正觀 正見 禪坐在於修觀 讀經在於正見 正念為隨時的護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1.183 ※ 編輯: Samus 來自: 61.223.224.100 (04/23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