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166.htm 北傳:雜阿含166經 南傳:相應部24相應37-44經 關涉主題:(略) (01/25/2011 16:27:48 更新) 雜阿含166經[正聞本1860-1862經/佛光本168經](見相應/五陰誦/弟子記說)(莊 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 『色是我,餘則虛名;無色是我,餘則虛名;色非色是我,餘則虛名;非色非無色是我, 餘則虛名;我有邊,餘則虛名;我無邊,餘則虛名;我有邊無邊,餘則虛名; 我非有邊非無邊,餘則虛名;一想、種種想、多想、無量想;我一向樂、一向苦、 若苦樂、不苦不樂,餘則虛名。』?」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   如是廣說,次第如上三經。 相應部24相應37經/有色的-我經(見相應/蘊篇/弟子記說)(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當有什麼時,執取什麼後,對什麼執著,則生起這樣的見:『我 是有色的,死後無病。』呢?」   「大德!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本,……(中略)。」   「比丘們!當有色時,執取色後,對色執著,則生起這樣的見:『我是有色的, 死後無病。』   當有受時……(中略)當有想時……當有行時……當有識時,執取識後,對識執著, 則生起這樣的見:『我是有色的,死後無病。』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色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中略)變易法,不執取它後,會生起這樣的見:『我是有色的,死後無病。 』嗎?」   「不,大德!」   「這樣,比丘們!當有苦時,執取苦後,對苦執著,則生起這樣的見:『我 是有色的,死後無病。』」   「受……(中略)。」……   「不,大德!」   「這樣,比丘們!當有苦時,執取苦後,對苦執著,則生起這樣的見:『我是有色的 ,死後無病。』」 相應部24相應38經/無色的-我經(見相應/蘊篇/弟子記說)(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當有什麼時,執取什麼後,對什麼執著,則生起這樣的見:『我 是無色的,死後無病。』呢?」……(中略) 相應部24相應39經/有色的-與無色的-我經(見相應/蘊篇/弟子記說)(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我是有色的與無色的,死後無病。』呢?」……(中略) 相應部24相應40經/非有色的非無色的-我經(見相應/蘊篇/弟子記說)(莊春江譯)   「……『我是非有色的非無色的,死後無病。』呢?」……(中略) 相應部24相應41經/一向樂的經(見相應/蘊篇/弟子記說)(莊春江譯)   「……『我是一向樂的,死後無病。』呢?」……(中略) 相應部24相應42經/一向苦的經(見相應/蘊篇/弟子記說)(莊春江譯)   「……『我是一向苦的,死後無病。』呢?」……(中略) 相應部24相應43經/樂的與苦的經(見相應/蘊篇/弟子記說)(莊春江譯)   「……『我是樂的與苦的,死後無病。』呢?」……(中略) 相應部24相應44經/非苦的非樂的經(見相應/蘊篇/弟子記說)(莊春江譯)   「……『我是非苦的非樂的,死後無病。』呢?」   「大德!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本,……(中略)。」   「比丘們!當有色時,執取色後,對色執著,則生起這樣的見:『我是非苦的非樂的 ,死後無病。』   當有受時……(中略)當有想時……當有行時……當有識時,執取識後,對識執著, 則生起這樣的見:『我是非苦的非樂的,死後無病。』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色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中略)變易法,不執取它後,會生起這樣的見:『我是非苦的非樂的, 死後無病。』嗎?」   「不,大德!」   「這樣,比丘們!當有苦時,執取苦後,對苦執著,則生起這樣的見:『我 是非苦的非樂的,死後無病。』」   「受……想……行……識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中略)變易法,不執取它後,會生起這樣的見:『我是非苦的非樂的, 死後無病。』嗎?」   「不,大德!」   「這樣,比丘們!當有苦時,執取苦後,對苦執著,則生起這樣的見:『我是非苦的 非樂的,死後無病。』」   中略第二[行去品第二],其攝頌:   「風、這是我的,我與那可能非我的,    無、作與因,以大見為第八,    恆或非恆,被稱為有邊或無邊,    命即與命異,以如來四則,    我是有色與我是無色,我是有色與無色,    我是非有色非無色,我是一向樂,    我是一向苦,我是樂與苦,    我是非苦非樂,死後無病,    這二十六經,為第二章所說。」 南北傳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1.參看《雜阿含133經》及其「經文比對」。   2.北傳經文的「色是我」,南傳經文作「我是有色的」(rūpī attā ho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自我由色所組成」(the self consists of form),並引註釋書解說以下諸經所說之「我是……」,只是取自「所緣」 (object,註疏作「遍處」,kasi?a),或「禪定」(jhāna),或兩者兼有,或推理 (雙重否定者),或禪定者的宿命通之回憶為「我」,這種情形另可參看《雜阿含109經》。   3.北傳經文的「無色是我」,南傳經文作「我是無色的」(arūpī attā ho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自我是無色」(the self is formless)。   4.北傳經文的「色非色是我」,南傳經文作「我是有色的與無色的」(rūp ī ca arūpī ca attā ho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自我是既由色所組成的 又是無色的」(the self both consists of form and is formless)。   5.北傳經文的「非色非無色是我」,南傳經文作「我是非有色的非無色的」 (neva rūpī nārūpī attā ho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自我是既非由色 所組成的又是非無色的」(the self neither consists of form nor is formless)。   6.北傳經文的「有邊、無邊、有邊無邊、非有邊非無邊」,參看《雜阿含 168經》「經文比對」。   7.北傳經文的「我一向樂」,南傳經文作「我是一向樂的」(ekantasukhī attā ho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自我是唯有快樂的」(the self is exclusively happy)。   8.北傳經文的「一向苦」,南傳經文作「我是一向苦的」(ekantadukkhī attā ho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自我是唯有不幸的」(the self is exclusively miserable)。   9.北傳經文的「若苦樂」,南傳經文作「我是樂的與苦的」(sukhadukkhī att ā ho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自我是既快樂的又不幸的」(the self is both happy and miserable)。   10.北傳經文的「不苦不樂」,南傳經文作「我是非苦的非樂的」 (adukkhamasukhī attā ho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自我是既非快樂的也非不幸的 」(the self is neither happy nor miserable)。   11.南傳經文的「死後無病」(arogo paraṃ mara?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死後不被損傷」(is unimpaired after death)。 感想: 我以前,也曾追求過身體 要求身體內外 都要符合自己的意 後來發現 不可能 身體不過四大和合 那有可能固定 而合自己的想法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