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36.htm 北傳:雜阿含236經, 增壹阿含45品6經 南傳:中部151經 關涉主題:教理/上座禪 ‧實踐/觀空三昧‧譬喻/如火燒頭衣 (08/28/2011 11:38:41 更新) 雜阿含236經[正聞本309經/佛光本238經](入處相應/六入處誦/修多羅)(莊春江 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   乞食已,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持尼師檀,入林中晝日坐禪。   時,舍利弗從禪覺,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爾時,佛告舍利弗:「汝從何來?」   舍利弗答言:   「世尊!從林中晝日坐禪來。」   佛告舍利弗:「今入何等禪住?」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今於林中入空三昧禪住。」   佛告舍利弗:   「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入上座禪住而坐禪。   若諸比丘欲入上座禪者,當如是學: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 :『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 舍利弗!比丘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故, 當勤欲方便堪能,繫念修學。   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教令滅,彼比丘亦復如是, 當起增上勤欲方便,繫念修學。   若比丘觀察時,若於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聚落,於其中間,眼識於色無有愛 、念、染著者,彼比丘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是名比丘於行、住、坐、 臥淨除乞食。   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45品6經[佛光本406經/9法](莊春江標點)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清旦從靜室起,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佛告舍利弗曰:   「汝今諸根清淨,顏貌與人有異,汝今遊何三昧?」   舍利弗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恒遊空三昧。」   佛告舍利弗言:   「善哉!善哉!舍利弗!乃能遊於空三昧,所以然者?諸虛空三昧者最為第一, 其有比丘遊虛空三昧,計無吾我、人、壽命,亦不見有眾生,亦復不見諸行本末; 已不見,亦不造行本;已無行,更不受有;已無受有,不復受苦樂之報。   舍利弗!當知我昔未成佛道,坐樹王下,便作是念:『此眾生類為不剋獲何法, 流轉生死不得解脫?』   時,我復作是念:『無有空三昧者,便流浪生死,不得至竟解脫;有此空三昧 但眾生未剋,使眾生起想著之念;以起世間之想,便受生死之分。   若得是空三昧,亦無所願,便得無願三昧;以得無願三昧,不求死此生彼, 都無想念時,彼行者復有無想三昧可得娛樂。   此眾生類皆由不得三昧故,流浪生死。   觀察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我爾時,以得空三昧,七日七夜觀視道樹,目未曾眴。   舍利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於諸三昧最為第一三昧、王三昧者,空三昧是也。   是故,舍利弗!當求方便,辦空三昧,如是,舍利弗!當作是學。」   爾時,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中部151經/淨化施食經(六處品)(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迦蘭陀撒餌處的竹林中。   那時,尊者舍利弗在傍晚時,從靜坐禪修中起來,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 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世尊對尊者舍利弗這麼說:   「舍利弗!你的諸根明淨,膚色清淨、皎潔,舍利弗!你現在多住在什麼住處呢?」   「大德!我現在多住在空住處。」   「舍利弗!好!好!你現在確實多住在大丈夫住處,舍利弗!這大丈夫住處即是空。   舍利弗!因此,在這裡,如果比丘希望『要多住在空住處』, 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在為了托鉢進入村落的路上、在為了托鉢而行之地方 、在為了托鉢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裡,關於能被眼識知的色,我的心中有欲、貪 、瞋、癡、嫌惡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在為了托鉢進入村落的路上、在 為了托鉢而行之地方、在為了托鉢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裡,關於能被眼識知的色, 我的心中有欲、貪、瞋、癡、嫌惡。』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捨斷諸惡不善法。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在為了托鉢進入村落的路上 、在為了托鉢而行之地方、在為了托鉢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裡,關於能被眼識知的色 ,我的心中無欲、貪、瞋、癡、嫌惡。』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在為了托鉢進入村落的路上、 在為了托鉢而行之地方、在為了托鉢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裡,關於能被耳識知的聲音 ……(中略)關於能被鼻識知的氣味……關於能被舌識知的味道……關於能被身識知的所 觸……關於能被意識知的法,我的心中有欲、貪、瞋、癡、嫌惡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在為了托鉢進入村落的路上、 在為了托鉢而行之地方、在為了托鉢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裡,關於意所識知的法, 我的心中有欲、貪、瞋、癡、嫌惡。』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捨斷諸惡不善法。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在為了托鉢進入村落的路上 、在為了托鉢而行之地方、在為了托鉢從村落返回的路上,在那裡,關於意所識知的法, 我的心中無欲、貪、瞋、癡、嫌惡。』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捨斷五種欲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捨斷五種欲。』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捨斷五種欲。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捨斷五種欲。』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捨斷五蓋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捨斷五蓋。』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捨斷五蓋。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捨斷五蓋。』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遍知了五取蘊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遍知五取蘊。』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遍知五取蘊。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遍知了五取蘊。』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四念住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四念住。』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修習四念住。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四念住。』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四正勤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四正勤。』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修習四正勤。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四正勤。』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四神足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四神足。』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修習四神足。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四神足。』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五根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五根。』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修習五根。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五根。』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五力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五力。』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修習五力。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五力。』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七覺支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七覺支。』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修習七覺支。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七覺支。』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八支聖道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八支聖道。』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修習八支聖道。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八支聖道。』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修習止與觀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修習止與觀。』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精進於修習止與觀。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修習止與觀。』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再者,舍利弗!比丘應該像這樣深慮:『我已作證明與解脫了嗎?』   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尚未作證明與解脫。』   舍利弗!那位比丘就應該為了明與解脫的作證而精進。   但,舍利弗!如果比丘觀察時,這麼知道:『我已作證明與解脫。』   舍利弗!那位比丘因此能以喜、悅而住,在善法上日夜隨學。   舍利弗!凡過去世任何沙門、婆羅門淨化施食者,他們已全都像這樣觀察、 再觀察後淨化施食;舍利弗!凡未來世任何沙門、婆羅門淨化施食者,他們也將全都 像這樣觀察、再觀察後淨化施食;舍利弗!凡現在任何沙門、婆羅門淨化施食者, 他們也正全都像這樣觀察、再觀察後淨化施食。   舍利弗!因此,在這裡,『我們將觀察、再觀察後淨化施食。』 舍利弗!你們應該這麼學。」   這就是世尊所說,悅意的尊者舍利弗歡喜世尊所說。   淨化施食經第九終了。 感想: 大感動 佛讚嘆的上座禪、空三昧 一樣是是時時繫念自己,有貪嗎? 有了就斷掉 在這斷掉的過程中精勤修學 沒有就繼續保持覺察 覺醒,這是做得到的,體驗呼吸、身念處等等 佛教教理很多,而「實修」上的 「覺察」是可以讓我們體驗到「教理」而不只是流於議論、辯論「教理」 講了一堆也還是凡夫一個,法不能只用聽的理解,要用體驗的(出自 阿姜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8.252 ※ 編輯: Samus 來自: 61.223.228.252 (09/29 01:53)
AHJKL:推 10/19 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