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35.htm 北傳:雜阿含235經 南傳:相應部35相應151經 雜阿含235經[正聞本308經/佛光本237經](入處相應/六入處誦/修多羅)(莊春江 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師、有近住弟子則苦獨住;無師、無近住弟子則樂獨住。   云何有師、有近住弟子則苦獨住?   緣眼、色,生惡不善覺,貪、恚、癡俱,若彼比丘行此法者,是名有師;若於此邊住 者,是名近住弟子;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如是,有師、有近住弟子常苦獨住。   云何無師、無近住弟子常樂獨住?   緣眼、色,生惡不善覺,貪、恚、癡俱,彼比丘不行,是名無師;不依彼住, 是名無近住弟子,是名無師、無近住弟子常樂獨住。   若彼比丘無師、無近住弟子者,我說彼得梵行福,所以者何?無師,無近住弟子比丘 ,於我建立梵行,能正盡苦,究竟苦集。」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35相應151經/徒弟經(處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這梵行被住於無徒弟與無師父上。   比丘們!有徒弟、有師父的比丘住於苦而不愉快。   比丘們!無徒弟、無師父的比丘住於安樂而愉快。   而,比丘們!怎樣是有徒弟、有師父的比丘住於苦而不愉快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以眼見色後,生起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之憶念與意向。 『它們住於他之內;惡不善法住於其內』,因此,他被稱為『有徒弟』。『它們襲擊他; 惡不善法襲擊他』,因此,他被稱為『有師父』。   ……(中略)再者,比丘們!比丘以舌嚐味道後,生起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之憶念 與意向。『它們住於他之內;惡不善法住於其內』,因此,他被稱為『有徒弟』。 『它們襲擊他;惡不善法襲擊他』,因此,他被稱為『有師父』。……(中略) 再者,比丘們!比丘以意識知法後,生起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之憶念與意向。 『它們住於他之內;惡不善法住於其內』,因此,他被稱為『有徒弟』。 『它們襲擊他;惡不善法襲擊他』,因此,他被稱為『有師父』。   這樣,比丘們!有徒弟、有師父的比丘住於苦而不愉快。   而,比丘們!怎樣是無徒弟、無師父的比丘住於安樂而愉快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以眼見色後,不生起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之憶念與意向。 『它們不住於他之內;惡不善法不住於其內』,因此,他被稱為『無徒弟』。 『它們不襲擊他;惡不善法不襲擊他』,因此,他被稱為『無師父』。   ……(中略)再者,比丘們!比丘以舌嚐味道後,不生起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之 憶念與意向。『它們不住於他之內;惡不善法不住於其內』,因此,他被稱為『無徒弟』 。『它們不襲擊他;惡不善法不襲擊他』,因此,他被稱為『無師父』。 ……(中略)再者,比丘們!比丘以意識知法後,不生起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之憶念 與意向。『它們不住於他之內;惡不善法不住於其內』,因此,他被稱為『無徒弟』。 『它們不襲擊他;惡不善法不襲擊他』,因此,他被稱為『無師父』。   這樣,比丘們!無徒弟、無師父的比丘住於安樂而愉快。   比丘們!這梵行被住於無徒弟、無師父上。   比丘們!有徒弟、有師父的比丘住於苦而不愉快。   比丘們!無徒弟、無師父的比丘住於安樂而愉快。」 註解: 1.彼比丘行此法者」,南傳作「它們襲擊他」(Te naṃ samudācaranti)。菩提比丘 長老英譯為「它們攻擊他」(They assail him)。按:「襲擊」(samudā carati)這個動詞原意為「實行」、「生起」、「說」,菩提比丘長老依註釋書 解讀為「攻擊」(assail, beset),或者「擊敗」(overpower)、「支配」 (dominate)。如果生起「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那「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猶 如「師父」監管徒弟一樣,所以說他「有師父」(這時他的「師父」就是「隨順 於結的惡不善法」),這是「雙關語」。而北傳經文顯然採取「行;實行」的意 思,這與「師;阿闍梨」(ācariya)有「行」的意思,也同樣可以構成「雙關語」。 2.「於此邊住者」,南傳作「它們住於他之內」(tyāssa anto vasanti),菩提比 丘長老英譯為「它們住於他之內」(They dwell within him)。按:徒弟(antev āsika),直譯為「內住者」,也譯為「師父(阿闍梨)的弟子」,經文說,如果 生起「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那「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猶如「徒弟」與他(師父) 住在一起一樣,也就是「住於內」(anto vasanti),所以說他「有徒弟」( 這時他的「徒弟」就是「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法」),這是「雙關語」。這裡北傳 經文的「邊住」,可能即巴利經文的「住於內」(anto vasanti),因為「邊」 (anta)經語尾變化可以是「anto」,而「anto」卻也是介系詞「內」的意思,而 從前後文義來看,後者之解讀較為適當。 感想: 奇妙的比喻,雜阿含經看過去很簡單,深入讀懂不容易 不多說了,希望大家讀原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7.18 ※ 編輯: Samus 來自: 61.223.227.18 (09/28 00:48) ※ 編輯: Samus 來自: 61.223.227.18 (09/28 00:52) ※ 編輯: Samus 來自: 118.171.40.237 (09/28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