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64.htm 北傳:雜阿含264經, 中阿含61經, 增壹阿含24品4經 南傳:相應部22相應96經 關 涉主題:教理/諸行無常、無常苦空非我、見我異我相在‧實踐/不放逸(勤奮)‧ 觀念/廣大福德亦耗盡 雜阿含264經[正聞本47經/佛光本41經](陰相應/五陰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於禪中思惟,作是念:   「頗有色常、恒、不變易、正住耶?如是,受、想、行、識常、恒、不變易 、正住耶?」   是比丘晡時從禪起,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於禪中思惟作是念:『頗有色常、恒、不變易、正住耶?如是, 受、想、行、識常、恒、不變易、正住耶?』今{日}[白]世尊:『頗有色常、恒、不變易 、正住耶?頗有受、想、行、識常、恒、不變易、正住耶?』」   爾時,世尊手執小土摶,告彼比丘言:   「汝見我手中土摶不?」   比丘白佛:「已見,世尊!」   「比丘!如是少土,我不可得;若我可得者,則是常、恒、不變易、正住法。」   佛告比丘:   「我自憶宿命,長夜修福,得諸勝妙可愛果報之事:   曾於七年中修習慈心,經七劫成壞,不還此世。   七劫壞時,生光音天。   七劫成時,還生梵世空宮殿中,作大梵王,無勝、無上,領千世界。   從是已(以)後,復三十六反作天帝釋。   復百千反作轉輪聖王,領四天下,正法治化,七寶具足,所謂:輪寶、象寶、馬寶、 摩尼寶、玉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千子具足,皆悉勇健。於四海內,其地平正, 無諸毒刺。不威、不迫,以法調伏。   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龍象,皆以眾寶莊嚴而挍?之,寶網覆上,建立寶幢 ,布薩象王最為導首,朝、晡二時自會殿前。我時念言:是大群象,日日再反往來, 蹈殺眾生無數。願令四萬二千象,百年一來。即如所願,八萬四千象中,四萬二千象 百年一至。   灌頂王法,復有八萬四千匹馬,亦以純金為諸乘具,金網覆上,婆羅馬王為其導首。   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四種寶車,所謂:金車、銀車、琉璃車、頗梨車,師子、 虎、豹皮、雜色欽婆羅以為覆襯,跋求毘闍耶難提音聲之車為其導首。   灌頂王法,領八萬四千城,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拘舍婆提王[城]而為上首。   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四種宮殿,所謂:金、銀、琉璃、頗梨、摩尼琉璃, 由訶而為上首。   比丘!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四種寶床,所謂:金、銀、琉璃、頗梨,種種繒褥、 氍氀、[毯-炎+翕][登*毛]、迦陵伽臥具以敷其上,安置丹枕。   復次,比丘!灌頂王法,復有八萬四千四種衣服,所謂:迦尸細衣,芻摩衣, 頭鳩羅衣,拘沾婆衣。   復次,比丘!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玉女,所謂:剎利女,似剎利女,況復餘女。   復次,比丘!灌頂王法,有八萬四千{飲}[釜]食,眾味具足。   比丘!八萬四千玉女中,唯以一人以為給侍;八萬四千寶衣,唯著一衣;八萬四千寶 床,唯臥一床;八萬四千宮殿,唯處一殿;八萬四千城,唯居一城,名拘舍婆提; 八萬四千寶車,唯乘一車,名毘闍耶難提瞿沙,出城遊觀;八萬四千寶馬, 唯乘一馬,名婆羅訶,毛尾紺色;八萬四千龍象,唯乘一象,名布薩陀,出城遊觀。   比丘!此是何等業報,得如是威德自在耶?   此是三種業報,云何為三?一者、布施,二者、調伏,三者、修道。   比丘!當知:凡夫染習五欲,無有厭足,聖人智慧成滿而常知足。   比丘!一切諸行過去盡滅、過去變易,彼自然眾具及以名稱,皆悉磨滅。   是故,比丘!永息諸行,厭離、斷欲、解脫。   比丘!色為常?[為]無常?」   比丘白佛言:「無常,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言:「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寧復於中計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如是,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   比丘白佛言:「無常,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言:「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寧復於中計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   「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 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比丘!於色當生厭{離,厭}、離欲、解脫。   如是,於受……想……行……識當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常念土摶譬教授,獨一靜處, 精勤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正信非家出家學道, 為究竟無上梵行,見法,自知身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尊者亦自知法,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中阿含61經/牛糞喻經(莊春江標點)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比丘在安靜處,燕坐思惟而作是念:   「頗復有色常住不變而一向樂,恒久存耶?頗有覺、想、行、識常住不變而一向樂, 恒久存耶?」   彼一比丘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我今在安靜處燕坐思惟而作是念:『頗復有色常住不變而一向樂, 恒久存耶?頗有覺、想、行、識常住不變而一向樂,恒久存耶?』」   佛告比丘:   「無有一色常住不變而一向樂,恒久存者;無有覺、想、行、識常住不變而一向樂, 恒久存者。」   於是,世尊以手指爪抄少牛糞,告曰:   「比丘!汝今見我以手指爪抄少牛糞耶?」   比丘白曰:「見也,世尊!」   佛復告曰:   「比丘!如是,無有少色常住不變而一向樂,恒久存也;如是,無有少覺、想、 行、識常住不變而一向樂,恒久存也,所以者何?比丘!我憶昔時,長夜作福; 長作福已,長受樂報。   比丘!我在昔時,七年行慈,七反成敗不來此世。   世敗壞時,生晃昱天。   世成立時,來下生空梵宮殿中,於彼梵中作大梵天。   餘處千反作自在天王,三十六反,作天帝釋。   復無量反,作剎利頂生王。   比丘!我作剎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大象,被好乘具,眾寶校飾,白珠珞覆 ,于娑賀象王為首。   比丘!我作剎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馬,被好乘具,眾寶莊飾,金銀珓珞 ,[馬*毛]馬王為首。   比丘!我作剎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車,四種校飾,莊以眾好:師子、虎、 豹斑文之皮,織成雜色,種種莊飾,極利疾,名樂聲車為首。   比丘!我作剎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大城,極大富樂,多有人民, 拘舍?堤王城為首。   比丘!我作剎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樓,四種寶樓:金、銀、琉璃及水精, 正法殿為首。    比丘!我作剎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御座,四種寶座:金、銀、琉璃及水精, 敷以氍氀毾[毯-炎+登],覆以錦綺羅縠,有襯體被,兩頭安枕,加陵伽波? 邏波遮悉多羅那。   比丘!我作剎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雙衣:初摩衣、錦衣、繒衣、劫貝衣 、加陵伽波?邏衣。   比丘!我作剎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女,身體光澤,皎潔明淨,美色過人, 小不及天,姿容端正,睹者歡悅,眾寶瓔珞嚴飾具足,盡剎利種女,餘族無量。   比丘!我作剎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種食,晝夜常供,為我故設,欲令我食。   比丘!彼八萬四千種食中,有一種食,極美淨潔,無量種味是我常所食。   比丘!彼八萬四千女中,有一剎利女,最端正姝好,常奉侍我。   比丘!彼八萬四千雙衣中,有一雙衣,或初摩衣,或錦衣,或繒衣,或劫貝衣, 或加陵伽波?邏衣,是我常所著。   比丘!彼八萬四千御座中,有一御座,或金,或銀,或琉璃,或水精,敷以 氍氀毾[毯-炎+登],覆以錦綺羅縠,有襯體被,兩頭安枕,加陵伽波?邏波遮悉多羅那, 是我常所臥。   比丘!彼八萬四千樓觀中,有一樓觀,或金,或銀,或琉璃,或水精,名正法殿, 是我常所住。   比丘!彼八萬四千大城中,而有一城,極大富樂,多有人民,名拘舍?堤, 是我常所居。   比丘!彼八萬四千車中,而有一車,莊以眾好:師子、虎、豹斑文之皮,織成雜色, 種種莊飾,極利疾,名樂聲車,是我常所載,至觀望園觀。   比丘!彼八萬四千馬中,而有一馬,體紺青色,頭像如烏,名[馬*毛]馬王 ,是我常所騎,至觀望園觀。   比丘!彼八萬四千大象中,而有一象,舉體極白,七支盡正,名于娑賀象王 ,是我常所乘,至觀望園觀。   比丘!我作此念:『是何業果?為何業報?令我今日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有大威神?』   比丘!我復作此念:『是三業果,為三業報令我今日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有大威神:一者、布施,二者、調御,三者、守護。』   比丘!汝觀彼一切所有盡滅,如意足亦失。   比丘!於意云何?色為有常?為無常耶?」   答曰:「無常也,世尊!」   復問曰:   「若無常者,是苦?非苦耶?」   答曰:「苦{變易也},世尊!」   復問曰:   「若無常、苦、變易法者,是多聞聖弟子頗受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耶?」   答曰:「不也,世尊!」   復問曰:   「比丘!於意云何?覺……想……行……識為有常?為無常耶?」   答曰:「無常也,世尊!」   復問曰:「若無常者,是苦?非苦耶?」   答曰:「苦{變易也},世尊!」   復問曰:   「若無常、苦、變易法者,是多聞聖弟子頗受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耶?」   答曰:「不也,世尊!」   「是故,比丘!汝應如是學:若有色,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或內、或外, 或?、或細,或好、或惡,或近、或遠,彼一切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 當以慧觀知如真。   若有覺……想……行……識,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或內、或外,或? 、或細,或好、或惡,或近、或遠,彼一切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當以慧觀知如真。   比丘!若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彼便厭色;厭覺、想、行、識。   厭已便無欲,無欲已便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知如真。』」   於是,彼比丘聞佛所說,善受善持,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   彼比丘受佛化已,獨住遠離,心無放逸,修行精勤。   彼獨住遠離,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已,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 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如是,彼比丘知法已,……乃至得阿羅訶。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24品4經[佛光本208經/3法](莊春江標點)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彼比丘白世尊曰:   「頗有此色恒在不變易耶?久在於世,亦不移動[耶]?頗有痛、想、行、識恒 在不變易耶?久存於世,亦不移動耶?」   世尊告曰:   「比丘!無有此色恒在不變易,久存於世者;亦復無痛、想、行、識恒在不變易, 久存於世者,若復,比丘!當有此色恒在不變易,久存於世者,則梵行之 人不可分別;若痛……想……行……識久存於世不變易者,梵行之人不可分別。   是故,比丘!以色{不}可分別,不久存於世故,是故,梵行之人乃能分別,盡於苦本 ;{亦無}痛、想、行、識不久存於世,是故,梵行乃可分別,盡於苦本。」   爾時,世尊取少許土,著爪上,語彼比丘曰:   「云何?比丘!見此爪上土不?」   比丘對曰:「唯然,見已,世尊!」   佛告比丘:   「設當有爾許色恒在於世者,則梵行之人不可分別,得盡苦際。   以是,比丘!以無爾許色在,便得行梵行,得盡苦本,所以然者?   比丘!當知:我昔曾為大王,領四天下,以法治化,統領人民,七寶具足, 所謂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居士寶、典兵寶。   比丘!當知:我於爾時,作此轉輪聖王,領四天下,有八萬四千神象,象名菩呼。   復有八萬四千羽寶之車,或用師子皮覆,或用狼狗皮覆者,盡懸幢高蓋。   復有八萬四千高廣之臺,猶如天帝所居之處。   復有八萬四千講堂,如法講堂之比。   復有八萬四千玉女之眾,像如天女。   復有八萬四千高廣之座,皆用金銀七寶廁間。   復有八萬四千衣被服飾,皆是文繡柔軟。   復有八萬四千飲食之具,味若干種。   比丘!當知:我爾時,乘一大象,色極白好,口有六牙,金銀交具,身能飛行, 亦能隱形,或大、或小,象名菩呼;我爾時,乘一神馬,毛尾朱色,行不身動, 金銀交飾,身能飛行,亦能隱形,或大、或小,馬名毛王;我於爾時,八萬 四千高廣之臺,住一臺中,臺名須尼摩,純金所作;爾時,我在一講堂中止宿, 講堂名法說,純金所造;我於爾時,乘一寶羽之車,車名最勝,純金所造;我於爾時, 將一玉女,左右使令,亦如姊妹;我於爾時,於八萬四千高廣之座,在一座上, 金銀、瓔珞不可稱計;我於爾時,著一妙服,像如天衣;所食之食,味如甘露。   當於爾時,我作轉輪聖王。   時,八萬四千神象朝朝來至,門外多有傷害,不可稱計,我於爾時,便作是念: 『此八萬四千神象朝朝來至,門外多有傷害,不可稱計,我今意中欲使分為二分, 四萬二千朝朝來賀。』   爾時,比丘!我作是念:『昔作何福?復作何德?今得此威力?乃至……。』   於是,復作是念:『由三事因緣故,使我獲此福祐。云何為三?所謂:惠施 、慈仁、自守。』   比丘當觀:爾時諸行永滅無餘,爾時遊於欲意無有厭足,所謂厭足,於賢聖戒律 乃為厭足。   云何?比丘!此色有常耶?無常耶?」   比丘對曰:「無常也,世尊!」   「若復無常,為變易法,汝可得生此心:此是我許,我是彼所乎?」   對曰:「不也,世尊!」   「痛、想、行、識是常也?是無常耶?」   比丘對曰:「無常也,世尊!」   「設使無常,為變易法,汝可得生此心:此是我許,我是彼所[乎]?」   對曰:「不也,世尊!」   「是故,比丘!諸所有色,過去、當來、今現在者,若大、若小,若好、若醜, 若遠、若近,此色亦非我所,我亦非彼所,此是智者之所學也;諸所有痛,過去、 當來、今現在,若遠、若近,此痛亦非我所,我亦非彼所,如是,智者之所覺知, 比丘當作是觀。   若聲聞之人厭患於眼,厭患於色,厭患眼識,若緣眼生苦樂,亦復厭患;亦厭患於耳 ,厭於聲,厭於耳識,若依耳識生苦樂者,亦復厭患;鼻……舌……身……意、 法亦復厭患,若依意生苦樂者,亦復厭患;已厭患,便解脫;已解脫, 便得解脫之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爾時,彼比丘得世尊如是之教,在閑靜之處,思惟自修,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 著三法衣,離家修無上梵行: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 ,如實知之,是彼比丘便成阿羅漢。   爾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22相應96經/牛糞團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在一旁坐好後,那位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有任何色是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它將保持著同樣的永恒嗎?   大德!有任何受是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它將保持著同樣的永恒嗎? 大德!有任何想……(中略)大德!有任何行是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 它將保持著同樣的永恒嗎?大德!有任何識是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 它將保持著同樣的永恒嗎?」   「比丘!沒有任何色是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它將保持著同樣的永恒。   比丘!沒有任何受……任何想……任何行……任何識是常的、堅固的、常恒的、 不變易法,它將保持著同樣的永恒。」   那時,世尊以手取一小牛糞團,然後對那位比丘這麼說:   「比丘!單這麼一點也沒有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將保持著同樣的永恒。   比丘!如果單這麼一點也有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這為了苦的完全 滅盡之梵行生活,就不可能被了知。   比丘!但因為單這麼一點也沒有常的、堅固的、常恒的、不變易法,因此, 這為了苦的完全滅盡之梵行生活,才被了知。   比丘!從前,我為剎帝利灌頂王。   比丘!我是剎帝利灌頂王時,有八萬四千城市,咕薩瓦帝王都為上首。   比丘!我是剎帝利灌頂王時,有八萬四千宮殿,達摩宮殿為上首。   比丘!我是剎帝利灌頂王時,有八萬四千重閣,大陣列重閣為上首。   比丘!我是剎帝利灌頂王時,有八萬四千床座:象牙製的、木心材製的、金製的 [、銀製的],長羊毛覆蓋的、白羊毛布覆蓋的、繡花毛織布覆蓋的、頂級羚 鹿皮覆蓋的,有頂篷,兩端有紅色枕墊。   比丘!我是剎帝利灌頂王時,有八萬四千頭象:黃金裝飾,黃金旗幟,被金 絲網覆蓋的,布薩象王為上首。   比丘!我是剎帝利灌頂王時,有八萬四千匹馬,黃金裝飾,黃金旗幟,被金 絲網覆蓋的,雷雲馬王為上首。   比丘!我是剎帝利灌頂王時,有八萬四千輛車,黃金裝飾,黃金旗幟,被金 絲網覆蓋的,最勝車為上首。   比丘!我是剎帝利灌頂王時,有八萬四千寶珠,寶珠寶石為上首。   比丘!我是……(中略)有八萬四千女人,善吉祥皇后為上首。   比丘!我是……(中略)有八萬四千剎帝利隨從,主兵臣寶為上首。   比丘!我是……(中略)有八萬四千乳牛:[配戴]黃麻繫繩,青銅牛奶桶。   比丘!我是……(中略)有八萬四千俱胝衣服:精緻的亞麻衣、精緻的絲綢衣、 精緻的毛衣、精緻的木綿衣。   比丘!我是……(中略)有八萬四千鍋調理食物,早上與傍晚供養食物被供應。   比丘!而那些八萬四千城市,那時我只住在一城市:咕薩瓦帝王都。   比丘!而那些八萬四千宮殿,那時我只住在一宮殿:達摩宮殿。   比丘!而那些八萬四千重閣,那時我只住在一重閣:大陣列重閣。   比丘!而那些八萬四千床座,那時我只使用一床座:或象牙製的,或木心材製的, 或金製的,或銀製的。   比丘!而那些八萬四千象,那時我只登上一象:布薩象王。   比丘!而那些八萬四千馬,那時我只登上一馬:雷雲馬王。   比丘!而那些八萬四千馬車,那時我只登上一馬車:最勝車。   比丘!而那些八萬四千女人,那時只有一女人侍候我:或剎帝利女,或偉拉米迦女。   比丘!而那些八萬四千俱胝衣服,那時我只穿一對衣服:或精緻的亞麻衣, 或精緻的絲綢衣,或精緻的毛衣,或精緻的木綿衣。   比丘!而那些八萬四千鍋調理食物,那時我只吃一鍋調理食物:最多一「拿 哩」的飯量且能適合做咖哩的。   這樣,比丘!那一切行已過去了;已滅了;已變易了。   比丘!諸行是這樣的無常;比丘!諸行是這樣的不堅固;比丘!諸行是這樣的不可靠 。   比丘!到此,就足以要對一切行厭!足以要離染!足以要解脫!」 註解: 1.「正住」,南傳作「將保持著同樣的永恒」,,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那將保持 相同狀態,就像他自身的永恆」(that will remain the same just like eternity itself)。 2.「長夜」,南傳作「長久」(dīgharattaṃ,另譯為「長時間」),菩提比丘長 老英譯為「長時間」(a long time)。按:「ratta」或作「rattā」,有「染色 ;染著」、「紅的」、「夜間」(一般慣用「ratti」)、「時間」諸多意思。 3.「修習」(bhāve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開發」(develops, AN.4.170)。 4.「釋提桓因(音譯);天帝釋(義譯)」(sakko devānamindo,另音譯為「釋提桓 因陀羅」,另義譯為「諸天之王釋天」),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神的統治者, Sakka」(Sakka, ruler of gods或Sakka, lord of the devas),其名字為「拘 翼;俱尸迦;憍尸迦」(kosiya),菩提比丘長老註解說此字的意思是「貓頭鷹」 (the owl),常見的別名尚有「千眼、帝釋、舍脂夫、須闍之夫、襪瑟哇、摩伽 婆、釋脂之夫摩佉婆」,參看《雜阿含1106經》。 5.「一切諸行」,南傳作「那一切行」,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那一切形成物」(all those formations)。按:這裡的「一切行」 (與傳統漢譯的「諸行」相當),是指「一切有為法」(all conditioned phenomena), 而不是指五蘊中的「行蘊」,「行蘊」一般是涵蓋所有「受、想、識」以外的心理因素。 感想: 要是有像手上泥土那一點點不變的五蘊,我們就不可能談解脫了 就是因為無常,所以修行有意義(這點很微妙) 所有因為因緣條件帶來的,必定要耗盡 本經做了許多比較,讓了解更清晰 慈心所帶來的果報,也終究要耗盡(想到金剛經 與其 只有 無量布施,不如了解 無我 ,這兩個行為,在修行上並不衝突,甚至是可以互為輔助的。 )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觀無常 無我 才能帶來真正的解脫 註:告假7天,上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7.5 ※ 編輯: Samus 來自: 59.116.4.251 (10/30 08:50) ※ 編輯: Samus 來自: 59.116.4.251 (10/30 09:15)
wizer:隨喜讚嘆 祝福您 平安喜樂 福慧增長 10/30 21:32
inko:隨喜。 10/30 22:46
AHJKL:這些同義的經典一起看,雜中增一相應,有助於互相瞭解不同 10/31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