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09.htm 北傳:雜阿含309經 南傳:相應部35相應63經 關涉主題:觀念/貪著是有伴同住 (10/25/2011 18:03:14 更新) 雜阿含309經[正聞本411經/佛光本287經](入處相應/六入處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瞻婆國揭伽池側。   爾時,尊者鹿紐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如世尊說,有第二住,有一一住,彼云何第二住?云何一一住?」   佛告鹿紐:   「善哉!善哉!鹿紐!能問如來如是之義。」   佛告鹿紐:   「若眼識色,可愛、[可?]樂、[可?]念、可意、長養於欲,彼比丘見已,喜樂、 讚歎、繫著住;愛樂、讚歎、繫著住已,心轉歡喜;歡喜已,深樂;深樂已,貪愛; 貪愛已,阨礙。歡喜、深樂、貪愛、阨礙者,是名第二住;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鹿紐! 有如是像類比丘,正使空閑獨處,猶名第二住,所以者何?愛喜不斷、不滅故。愛欲不斷 、不知者,諸佛如來說第二住。   若有比丘,於可愛、[可?]樂、[可?]念、可意、長養於欲色,彼比丘見已,不喜樂, 不讚歎,不繫著住;不喜樂、不讚歎、不繫著住已,不歡喜;不歡喜故,不深樂;不深樂 故,不貪愛;不貪愛故,不阨礙。不歡喜、深樂、貪愛、阨礙者,是名為一一住;耳、鼻 、舌、身、意亦 如是說。鹿紐!如是像類比丘,正使處於高樓重閣,猶是一一住者, 所以者何?貪愛已盡、已知故。貪愛已盡、已知者,諸佛如來說名一一住。」    爾時,尊者鹿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相應部35相應63經/鹿網經第一(處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那時,尊者鹿網去見世尊。……(中略)在一旁坐好後,尊者鹿網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被稱為『獨住、獨住』,大德!什麼情形是獨住?什麼情形是有伴同住?」   「鹿網!有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 貪染的色,如果比丘歡喜、歡迎、持續固持它;當歡喜、歡迎、持續固持它時, 則生起歡喜;當有歡喜,則有貪著;當有貪著,則有繫縛, 鹿網!被歡喜之結所結合的比丘被稱為『有伴同住』。   ……(中略)鹿網!有能被舌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 伴隨著欲、貪染的味道,如果比丘歡喜、歡迎、持續固持它;當歡喜、歡迎、 持續固持它時,則生起歡喜;當有歡喜,則有貪著;當有貪著,則有繫縛,鹿網! 被歡喜之結所結合的比丘被稱為『有伴同住』。[……(中略)鹿網!有能被意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 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法,如果比丘歡喜、歡迎、持續固持它;當歡喜 、歡迎、持續固持它時,則生起歡喜;當有歡喜,則有貪著;當有貪著,則有繫縛,鹿網 !被歡喜之結所結合的比丘被稱為『有伴同住』。]而,鹿網!雖然這樣住在林野、森林 、邊地、少聲、少吵雜、無人煙、對人靜寂的、適合靜坐禪修的住所受用的比丘,同樣被 稱為『有伴同住』。   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渴愛是伴,他未捨斷,因此被稱為『有伴同住』。   鹿網!有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 的色,如果比丘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它;對它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後, 則歡喜被滅了;當沒有歡喜,則沒有貪著;當沒有貪著,則沒有繫縛,鹿網!離被歡喜之 結所結合的比丘被稱為『獨住』。   ……(中略)鹿網!有能被舌識知……的味道……(中略)鹿網!有能被意識知,令 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法,如果比丘不歡喜、不歡 迎、不持續固持它;對它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後,則歡喜被滅了;當沒有歡喜, 則沒有貪著;當沒有貪著,則沒有繫縛,鹿網!離被歡喜之結所結合的比丘被稱為 『獨住』。而,鹿網!雖然這樣住在村落邊生活,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國王、國王的大臣、外道、外道弟子交往的比丘,同樣被稱為『獨住』。   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渴愛是伴,他已捨斷,因此被稱為『獨住』。」 註解: 1.「阿練若」(SA)、「無事處」(GA/MA),南傳作「林野」(arañña,另音譯為 「阿蘭若」),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山林;林野」(forest)。 2.「有第二住」,南傳作「有伴同住」(sadutiyavihārī,直譯為「有第二住」),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與伴同住」(dwelling with a partner)。 3.「有一一住」,南傳作「獨住」(ekavihārī,直譯為「一住」),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獨自住者」(a lone dweller)。 感想: 是否有伴侶同住的重點不在於住的地方 在於內心是否有欲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5.210.167
AHJKL:以一日一篇要讀完,可能還要3年多,建議一日二篇, 12/28 22:04
AHJKL:反正會精進的就會精進,普通的可能會更精進,不會看的還是 12/28 22:05
AHJKL:不會看,若大家都很精進的看完,相信不會看的會影響而去看 12/28 22:05
AHJKL:,如佛說3種田喻 12/28 22:06
AHJKL:我相信有很多人想看阿含經,但大多嘴泡,等到要戰原始結集 12/28 22:06
AHJKL:就會出來,說到要實修讀經就消失,裡面在講什麼好像也不是 12/28 22:07
AHJKL:很清楚,勸勉他還會引起反感,不如就速度加快一點,佛陀 12/28 22:08
AHJKL:也說正精進。 12/28 22:08
cool810:推實修。關於實修另外一提,例如在ptt不去逛八卦版等充斥 12/28 22:44
cool810:貪嗔癡煩惱相應的版面,尤其若真有實修四念處,若時時刻刻 12/28 22:45
cool810:保持正知正念,當有起心動念想去攀緣時(例如前說的八卦版 12/28 22:46
cool810:等),就會察覺那也是一種內心貪欲的推動,內心不寂靜相, 12/28 22:48
cool810:無怪乎真想修行者樂住阿蘭若處;末學自己也常有心跑掉的現 12/28 22:50
cool810:象,所幸現在比較容易察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以此共勉 12/28 22:53
AHJKL:像有時也常被客人罵,時時保持著覺知貪嗔癡的心,一有嗔心 12/29 13:23
AHJKL:馬上覺知,降熄嗔心,雖然有時仍會上來,但時時保持著忍辱, 12/29 13:23
AHJKL:熄滅嗔心的心 12/29 13:23
AHJKL:而不動怒 12/29 13:24
Samus:推 12/29 14:40
cool810:跟眾生有違緣時,可以修自他相換,以利益他人的心去觀待, 12/29 21:46
cool810:觀待他人是業與煩惱所使而不能自主,這也是促成發起菩提心 12/29 21:48
cool810:的方法(七重因果法或自他相換),發起菩提心是緣愛於一切 12/29 21:49
cool810:眾生,這跟欲貪是不同的,而是基於一種慈悲的責任感,例如 12/29 21:49
cool810:大悲觀世音菩薩緣愛於一切眾生聞聲救苦,當然這很難,因此 12/29 21:51
cool810:需如理作意的在對境中一點一滴的串習,慈悲觀可以消除嗔心 12/29 21:52
cool810:這方面我也只會嘴巴講講而已,實際上做得很差。阿彌陀佛 12/29 21:54
Samus:推 忍辱真的不容易 多讀經 多念佛 多禪修 有幫助的 12/30 02:42
Samus:隨喜A大與c大的實修分享 12/30 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