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05.htm 北傳:雜阿含305經 南傳:中部149經 關涉主題:教理/導致再生的渴愛、流轉與 還滅‧實踐/對感受不染著、修三十七道品 (10/16/2011 23:01:27 更新) 雜阿含305經[正聞本407經/佛光本283經](入處相應/六入處誦/修多羅)(莊春江 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 ,所謂六分別六入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何等為六分別六入處經?謂:於眼入處不如實知見者,色、眼識、眼觸、眼觸 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如實知見。不如實知見故,於眼染著 ;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皆生染著。 如是,耳……鼻……舌……身……意,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 若樂、不苦不樂不如實知見。不如實知見故,生染著。如是,染著、相應、愚闇、顧念、 結縛其心,長養五受陰,及當來有{受}[愛]、貪喜悉皆增長,身心疲惡, 身心{壞}燒然,身心熾然,身心狂亂,身生苦覺。彼身生苦覺故,於未來世生、 老、病、死、憂、悲、惱、苦,悉皆增長,是名純一大苦陰聚集。   諸比丘!若於眼如實知見,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 若樂、不苦不樂如實知見。見已,於眼不染著,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 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染著。如是,耳……鼻……舌……身……意、 法如實知見,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如實知見。 如實知見故,於意不染著,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 不苦不樂不染[著?];不染著故,不相雜(應)、不愚闇、不顧念、不繫縛, 損減五受陰,當來有愛、貪喜、彼彼{染}[樂]著悉皆消滅。身不疲苦、心不疲苦, 身不燒、心不燒,身不熾然、心不熾然,身覺樂、心覺樂;身心覺樂故 ,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悉皆消滅,如是,純大苦聚陰滅。   作如是知、如是見者,名為正見修習滿足,正志、正方便、正念、正定,前說正語、 正業、正命清淨修習滿足,是名修習八聖道清淨滿足;八聖道修習滿足已, 四念處修習滿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修習滿足,若法應知、 應了者,悉知、悉了,若法應知、應斷者,悉知、悉斷,若法應知、應作證者, 悉皆作證,若法應知、應修習者,悉已修習。   何等法應知、應了,悉知、悉了?所謂名、色。   何等法應知、應斷?所謂無明及有愛。   何等法應知、應證?所謂{眼}[明]、解脫。   何等法應知、應修?所謂{正}[止]、觀。   若比丘於此法應知、應了[者],悉知、悉了,若法應知、應斷者,悉知、悉斷, 若法應知、應作證者,悉知、悉證,若法應知、應修者,悉知、悉修,是名比丘斷愛、 結縛,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諸比丘!是名六分別六入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中部149經/大六處經(六處品)(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大六處,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不如實知見眼,不如實知見色,不如實知見眼識,不如實知見眼觸, 凡以這眼觸為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也都不如實知見,則在眼上貪著, 在色上貪著,在眼識上貪著,在眼觸上貪著,凡以這眼觸為緣生起的或樂、 或苦、或不苦不樂受,在那上面也都貪著。   如果對它住於執著、被束縛、沈迷、隨觀樂味者,則進入未來五取蘊的積聚 ,且增長那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增長身的不安,也增長心的不安 ;增長身的苦惱,也增長心的苦惱;增長身的熱惱,也增長心的熱惱, 同時感受著身苦與心苦。   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耳……(中略)比丘們!不如實知見鼻……(中略)比丘們! 不如實知見舌……(中略)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身……(中略)比丘們! 不如實知見意,不如實知見法,不如實知見意識,不如實知見意觸,凡以這意觸為緣 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也都不如實知見,則在意上貪著,在法上貪著, 在意識上貪著,在意觸上貪著,凡以這意觸為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 在那上面也都貪著。如果對它住於執著、被束縛、沈迷、隨觀樂味者, 則進入未來五取蘊的積聚,且增長那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 增長身的不安,也增長心的不安;增長身的苦惱,也增長心的苦惱;增長身的熱惱, 也增長心的熱惱,同時感受著身苦與心苦。   比丘們!如實知見眼,如實知見色,如實知見眼識,如實知見眼觸,凡以這眼觸 為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也都如實知見,則在眼上不貪著, 在色上不貪著,在眼識上不貪著,在眼觸上不貪著,凡以這眼觸為緣生起的或樂 、或苦、或不苦不樂受,在那上面也都不貪著。   如果對它住不貪著、不被束縛、不沈迷、隨觀過患者,則進入未來五取蘊的減損, 且捨斷那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捨斷身的不安,也捨斷心的不安; 捨斷身的苦惱,也捨斷心的苦惱;捨斷身的熱惱,也捨斷心的熱惱, 同時感受著身樂與心樂。   凡像這樣真實見解者為正見,凡像這樣真實意向者為正志,凡像這樣真實精進者 為正精進,凡像這樣真實念者為正念,凡像這樣真實定者為正定,而先前身業、口業、 生活的維持已是善遍清淨了,像這樣,這八支聖道到達圓滿的修習。 當他這麼修習這八支聖道時,四念住也到達圓滿的修習,四正勤也到達圓滿的修習, 四神足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五根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五力也到達圓滿的修習 ,七覺支也到達圓滿的修習。   他的這二法雙連轉起了:止與觀,他以證智遍知那些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 以證智捨斷那些應該以證智捨斷的法,以證智修那些應該以證智修的法,以證智證 那些應該以證智證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應該回答『五取蘊。』即:色取蘊、 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這些是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捨斷的法?無明與有的渴愛,這些是應以證智捨斷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修的法?止與觀,這些是應該以證智修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證的法?明與解脫,這些是應該以證智證的法。   比丘們!如實知見耳……(中略)比丘們!如實知見鼻……(中略)比丘們! 如實知見舌……比丘們!如實知見身……比丘們!如實知見意,如實知見法, 如實知見意識,如實知見意觸,凡以這意觸為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 也都如實知見,則在意上不貪著,在法上不貪著,在意識上不貪著,在意觸上不貪著, 凡以這意觸為緣生起的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受,在那上面也都不貪著。 如果對它住不貪著、不被束縛、不沈迷、隨觀過患者,則進入未來五取蘊的減損, 且捨斷那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捨斷身的不安, 也捨斷心的不安;捨斷身的苦惱,也捨斷心的苦惱;捨斷身的熱惱,也捨斷心的熱惱, 同時感受著身樂與心樂。凡像這樣真實見解者為正見,凡像這樣真實意向者為正志, 凡像這樣真實精進者為正精進,凡像這樣真實念者為正念,凡像這樣真實定者為正定, 而先前身業、口業、生活的維持已是善遍清淨了,像這樣,這八支聖道到達圓滿的修習。 當他這麼修習這八支聖道時,四念住也到達圓滿的修習, 四正勤也到達圓滿的修習,四神足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五根也到達圓滿的修習, 五力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七覺支也到達圓滿的修習。他的這二法雙連轉起了 :止與觀,他以證智遍知那些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以證智捨斷那些應該以證智捨斷的法 ,以證智修那些應該以證智修的法,以證智證那些應該以證智證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應該回答『五取蘊。』即:色取蘊、受取蘊、 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這些是應該以證智遍知的法。比丘們! 什麼是應該以證智捨斷的法?無明與有的渴愛,這些是應該以證智捨斷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修的法?止與觀,這些是應該以證智修的法。 比丘們!什麼是應該以證智證的法?明與解脫,這些是應該以證智證的法。」   這就是世尊所說,那些悅意的比丘歡喜世尊所說。   大六處經第七終了。 原址: 經文蠻多的 如何做到 如實知 如實見? 我想這是要下功夫學的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想起德寶法師引的一句話:「護法者,恆為法護」 如果我確認我做的、想的,是如理而行 法次法向 那麼,就這樣吧 一生因緣是有限的,是要把畢生精力花在 論破外道? 還是 知法 見法呢? 這抉擇,並不容易,修行之路可能本來就不容易 想到 尊者富樓那在西方傳法的事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8.212
AHJKL:知法 見法 實修實證 12/23 13:13
AHJKL:這抉擇,是容易的,而修行之路本來就不容易 12/23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