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3.htm 北傳:雜阿含293經 南傳:無(附錄:相應部6相應1經) 關涉主題:教理/空相應緣 起法‧觀念/緣起甚深 (10/24/2011 12:01:39 更新) 雜阿含293經[正聞本474經/佛光本331經](因緣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 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異比丘:   「我已度疑,離於猶豫,拔邪見刺,不復退轉,心無所著故,何處有我? 為彼比丘說法;為彼比丘說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所謂:有是故,是事有; 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 ,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 緣生,老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如是說法,而彼比丘猶有疑惑、猶豫,先不得得想、不獲獲想、不證證想, 今聞法已,心生憂苦、悔恨、矇沒、障礙,所以者何?   此甚深處,所謂緣起;倍復甚深難見,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如此二法,謂:有為、無為。   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是名 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   因集故,苦集;因滅故,苦滅,斷諸逕路,滅於相續,相續滅{滅},是名苦邊。   比丘!彼何所滅?謂:有餘苦,彼若滅止、清涼、息、沒,所謂:一切取滅 、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附錄:相應部6相應1經/梵天勸請經(梵天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優樓頻螺,尼連禪河邊牧羊人的榕樹下,初現正覺。   那時,當世尊獨自靜坐禪修時,心中生起了這樣的深思:   「這我所證得的法甚深、難見、難覺,是寂靜的、勝妙的、超越推論的、微妙的, 為賢智者所體驗的。然而,這世代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 在阿賴耶中得喜悅;又,對在阿賴耶中歡樂,在阿賴耶中得歡樂,在阿賴耶中 得喜悅的世代來說,此處是難見的,即:特定的緣性、緣起;此處也是難見的,即 :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如果我教導法 ,如果對方不了解我,那對我是疲勞,那對我是傷害。」   於是,這以前未曾聽聞,不可思議的偈頌出現在世尊心中:   「被我困難證得的,現在沒有被知道的必要,    此法不易被貪與瞋征服者現正覺。    逆流而行的、微妙的,甚深、難見、微細的[法],    被貪所染者、被大黑暗覆蓋者看不見。」   當世尊像這樣深慮時,心傾向於無為,不教導法。   那時,梵王娑婆主以心思量世尊心中的深思後,這麼想:   「先生!世界[要]滅亡了,先生!世界[要]消失了,確實是因為世尊、阿羅漢、 遍正覺者的心傾向於無為,不教導法。」   那時,梵王娑婆主猶如有力氣的男子能伸直彎曲的手臂,或彎曲伸直的手臂 那樣[快]地在梵天世界消失,出現在世尊面前。   那時,梵王娑婆主整理上衣到一邊肩膀後,右膝跪地,然後向世尊合掌鞠躬後, 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請世尊教導法!請善逝教導法!有少塵垢之類的眾生由[該]法的未聽聞 而退失,他們將會是法的了知者。」   這就是梵王娑婆主所說。   說了這個後,他又更進一步這麼說:   「從前,在摩揭陀出現被垢者構思的不清淨法,    請開啟不死之門!令他們聽聞離垢者隨覺之法。    如站在岩山山頂,能看見全部的人,    同樣的,善慧者、一切眼者登上法所成高樓,    已離愁,看著陷入愁、被生與老征服的人們。    請起來吧!英雄!戰場上的勝利者!商隊領導者、無負債者行於世間,    世尊!請教導法吧!會有了知者的。」   那時,世尊知道梵天勸請後,緣於對眾生的悲愍,以佛眼觀察世間。當世尊 以佛眼觀察世間時,看見少塵垢的、多塵垢的;利根的、弱根的;善相的、惡相的; 易受教的、難受教的;一些住於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的、另一些不住於 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的眾生,猶如在青蓮池、紅蓮池、白蓮池中, 一些青蓮、紅蓮、白蓮生在水中,長在水中,依止於水面下,沈在水下生長; 一些青蓮、紅蓮、白蓮生在水中,長在水中,與水面同高而住立;一些青蓮、紅蓮 、白蓮生在水中,長在水中,升出水面而住立,不被水染著。同樣的,當世尊以 佛眼觀察世間時,看見少塵垢的、多塵垢的;利根的、弱根的;善相的、惡相的 ;易受教的、難受教的;一些住於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的、另一些不住 於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的眾生。看見後,以偈頌回答梵王娑婆主:   「不死之門已對他們開啟,讓那些有耳者捨[邪]信,    熟知害想,梵天!我不在人間說勝妙法。」   那時,梵王娑婆主[心想]:   「對教導法,世尊已給了機會。」向世尊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就在那裡消失了。 註釋: 1.「有為(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有條件的;為條件所支配的」(conditioned)。 2.「無為法」,南傳作「無為」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非條件的」(the unconditioned)。 3.「緣」(paicc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依於」(in dependence on)。 4.「在阿賴耶中歡樂」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樂於黏著」(delights in adhesion)。 「阿賴耶」(ālaya),另譯為「執著;愛著; 所執處」,也有「窟、宅」的意思, 參看《印度佛教思想史》p.25。 5.「特定的緣性」,參看《雜阿含296經》「法爾」比對。 6.「甘露」,南傳作「不死」(amata,另譯為「甘露;涅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也作「不死」(deathless)。按:要達到「不死」,只能「不(再)生」,也就是 「不生則不死」,這是指解脫者,北傳經文接著所說的「不還受諸有」,別譯 雜阿含經說的「超昇離三界,不來入諸有」,正是對「甘露」的詮釋。 感想: 此經明確定義出 有為 無為 不生 重要的 空相應 隨順緣起,佛陀的核心教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8.213
Bonaqua:隨喜 ~ 12/10 02:32
wizer:甚為可惜的是,本經沒有南傳的相應部對讀經文... 12/10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