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02.htm 北傳:雜阿含302經 南傳:相應部12相應17經 關涉主題:觀念/非自他無因作‧教理 /中道的內容‧其它/初果者的特質 (12/03/2011 16:11:29 更新) 雜阿含302經[正聞本483經/佛光本340經](因緣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時,有阿支羅迦葉,為營小事出王舍城,向耆闍崛山,遙見世尊。見已,詣佛所, 白佛言:   「瞿曇!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佛告迦葉:   「今非論時,我今入城,乞食來還,則是其時,當為汝說。」   第二亦如是說。   第三,復問瞿曇:   「何為我作留難!瞿曇!云何有異!我今欲有所問,為我解說!」   佛告阿支羅迦葉:「隨汝所問。」   阿支羅迦葉白佛言:   「云何,瞿曇!苦自作耶?」   佛告迦葉:「苦自作者,此是無記。」   迦葉復問:「云何,瞿曇!苦他作耶?」   佛告迦葉:「苦他作者,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苦自、他作耶?」   佛告迦葉:「苦自、他作,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   「云何,瞿曇!苦非自、非他,無因作耶?」   佛告迦葉:   「苦非自、非他[、無因作者],此亦無記。」   迦葉復問:   「云何{無因作者}?瞿曇!所問苦自作耶,答言無記?他作耶,自他作耶, 非自非他無因作耶,答言無記?今無此苦耶?」   佛告迦葉:「非無此苦,然有此苦。」   迦葉白佛言:   「善哉!瞿曇說有此苦,為我說法,令我知苦、見苦。」   佛告迦葉:   「若受即自受者,我應說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則他作;若受自受 、他受復與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說;若不因自、他,無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說 ,離此諸邊,說其中道,如來說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 :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阿支羅迦葉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時,阿支羅迦葉,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 於正法律心得無畏。合掌白佛言:   「世尊!我今已度。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壽作優婆塞,證知我!」   阿支羅迦葉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時,阿支羅迦葉辭世尊去不久,為護犢牸牛所觸殺。於命終時,諸根清淨, 顏色鮮白。   爾時,世尊入城乞食。   時,有眾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聞有傳說:阿支羅迦葉從世尊聞法,辭 去不久,為牛所觸殺,於命終時,諸根清淨,顏色鮮白。   諸比丘乞食已,還出,舉衣鉢,洗足,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今晨朝,眾多比丘入城乞食,聞阿支羅迦葉,從世尊聞法律,辭 去不久,為護犢牛所觸殺,於命終時,諸根清淨,顏色鮮白。世尊!彼生何趣? 何處受生?彼何所得?」   佛告諸比丘:   「彼已見法,知法、次法,不受於法,已般涅槃,汝等當往供養其身。」   爾時,世尊為阿支羅迦葉受(授)第一記。 相應部12相應17經/裸體迦葉經(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迦蘭陀撒餌處的竹林中。   那時,世尊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鉢與僧衣,為了托鉢進入王舍城。   裸體迦葉看見世尊遠遠地走來。看見後,前去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互相歡迎。 歡迎與寒暄後,就站到一旁。站到一旁後,裸體迦葉對世尊這麼說:   「我們想問喬達摩尊師一點[問題],如果喬達摩尊師願意為我們的問題作解答的話。 」   「這不是詢問的時機,迦葉!我們正要進村子去。」   第二次,裸體迦葉對世尊這麼說:   「我們想問喬達摩尊師一點[問題],如果喬達摩尊師同意為我們的問題作解答的話。 」   「這不是詢問的時機,迦葉!我們正要進村子去。」   第三次裸體迦葉……(中略)我們要進村子去。   當這麼說時,裸體迦葉對世尊這麼說:   「那我們就不想再多問了。」   「那就問你們的疑問吧,迦葉!」   「喬達摩先生!苦被自己作嗎?」   「不是這樣的,迦葉!」世尊說。   「那麼,喬達摩先生!苦被其他所作嗎?」   「不是這樣的,迦葉!」世尊說。   「喬達摩先生!苦被自己與其他所作嗎?」   「不是這樣的,迦葉!」世尊說。   「那麼,喬達摩先生!苦被非自己也非他作;自然生的嗎?」   「不是這樣的,迦葉!」世尊說。   「喬達摩先生!沒有苦嗎?」   「迦葉!不是沒有苦,迦葉!有苦。」   「那樣的話,喬達摩尊師不知、不見苦嗎?」   「迦葉!我確實非不知、不見苦,迦葉!我確實知苦,迦葉!我確實見苦。」   「當被像這樣問:『喬達摩先生!苦被自己作嗎?』你說:『不是這樣的,迦葉!』 當被像這樣問:『那麼,喬達摩先生!苦被其他所作嗎?』你說:『不是這樣的,迦葉! 』當被像這樣問:『喬達摩先生!苦被自己與其他所作嗎?』 你說:『不是這樣的,迦葉!』當被像這樣問:『那麼,喬達摩先生!苦被非自己 也非他作;自然生的嗎?』你說:『不是這樣的,迦葉!』當被像這樣問: 『喬達摩先生!沒有苦嗎?』你說:『迦葉!不是沒有苦,迦葉!有苦。』 當被像這樣問:『那樣的話,喬達摩尊師不知、不見苦嗎?』你說:『我確實非不知、 不見苦,迦葉!我確實知苦,迦葉!我確實見苦。』   大德!請世尊為我講解苦,大德!請世尊為我教導苦。」   「迦葉![如果有人想:]『作者即是感受[結果]者。』[那麼,推到]最初[人的存在] 而想:『苦被自己作』,那樣就掉入了那常恆論。   迦葉![如果有人想:]『作者是一,感受[結果]者是另一。』[那麼,]被感受 所打擊而想:『苦被其他所作』,那樣就掉入了這斷滅論。   迦葉!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以中間教導法:『以無明為緣而有行; 以行為緣而有識;……(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但就以那無明的褪去無餘滅 而行滅;以行滅而識滅;……(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滅。』」   當這麼說時,裸體迦葉對世尊說:   「大德!太偉大了,大德!太偉大了,大德!猶如能扶正顛倒的,……(中略): 『有眼者看得見諸色』。同樣的,法被世尊以種種法門說明。大德!我歸依世尊、 法、比丘僧團,大德!願我得在世尊面前出家,願我得受具足戒。」   「迦葉!凡先前為其他外道者,希望在這法、律中出家;希望受具足戒, 他要滿四個月別住。經四個月後,獲得比丘們同意,令他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 但個別例外由我確認。」    「大德!如果先前為其他外道者,希望在這法、律中出家;希望受具足戒, 要滿四個月別住。經四個月後獲得比丘們同意,令他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 我將四年別住,經四年後,獲得比丘們同意,使我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   裸體迦葉得到在世尊的面前出家、受具足戒。   受具足戒後不久,當尊者迦葉住於獨處、隱退、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 ,不久,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那善男子之所以從在家而正確地出家, 成為非家生活的梵行無上目標,他證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 的已作,不再有這一生[輪迴]的狀態了。」   尊者迦葉成為眾阿羅漢之一。 註解: 1.「滿四個月別住」之規制,如《摩訶僧祇律》所記載:「若外道來欲出家者,當 共住試之四月。」(《大正》22.420.3),但也有世尊即刻同意的,如《雜阿含102經》 所述。 2.「得無畏」(vesārajjappatto,另譯為「得自信」),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已獲 得自信」(attained self-confidence)。 3.「自他作」、「自作他作」,南傳作「被自己與其他所作」(sayaṃkatañca paraṃkatañc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被自己與被另外的所創造」(is created both by oneself and by another)。 4.「無記;不記說」(Abyākat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不聲明;不宣說;不斷言 」(has not declared)。「無記」的完整內容,參看《雜阿含168經》。 感想: 自作自受 這個"自"是沒有改變過的嗎? 都是"自" 常見 他做自受 自己完全無力嗎? 斷滅 我的理解是 一剎那 一剎那的 自己 都不一樣 而這個"自己"也受到外緣的影響 改變 跟無明有關 而無明 從無始以來有 無盡圈狀循環 12因緣跑 有一無明即12因緣在 漸漸了解中觀的意思 找不到 也沒辦法分開講 對於人生的看法 也有點負責任的意味 環境不好固然會影響我們 但我們也有選擇的權力 因為自己也是參與其一的因緣 講 苦集滅道好了 最實際 最受用 我們都要尋找自己的"集" 跟 "滅" 來訂出方向 附註: 最近看到雜阿含故事選23,有些地方需釐清 這幾天會做整理 看到版上許多善知識專注於對"師"、"法"的抉擇 自己也想行文 但想想算了 因緣實在複雜 有版友丟一句話 就有可能"邪師""邪見"影響 這是"無我"啊 不是我能掌控的 我能做的是 讀經 能讀的就跟讀 如果還花時間去辯論的話,實在就沒時間做功課了 想到前一陣子d8888版友的例子,d大的論述表面上看起來很好 但深究有問題 而有些類似考據的文章 如果沒做深究 很容易就讓人信以為真 因為考據的格式一出來 看到的人就會"哇~" 我也有此毛病 但細看 不是這樣的 印順導師 呂澂 值得尊敬的是 嚴謹的考據 儘管反對者可以用 修證 信仰 不可用考據論定 但.....相信考據 以及 行文入理的部份 難道不能幫助信仰嗎? 我學禪 我也沒全盤接受印導學派對於如來藏的態度 但印導考據佛教本質 肯定緣起 這個不是一句話說: 「印導不重禪定修證」可以否定的 當然 這也只是我的看法 (要論"定"的功夫,可以看廣欽老和尚語錄,對比一下老和尚與當今眾多"爭議宗師" 的行徑,老和尚行誼如此平凡、老實,難道修證上"爭議宗師"更高明嗎? 還是回到老和尚說的"老實修行"吧) 實在是沒時間再行文辯論 我曾想寫"菩薩道之反省" 想想 現實多做點事吧 無常迅速 教理不足 定力不夠 話頭未參 與其跟黑暗搏鬥,不如開燈吧 (個人建議 雜阿含經 印導的成佛之道 都是基礎入門 ) (聖嚴師父也說 啟發他最多的經典是 阿含 跟般若 如果覺得般若難 至少讀阿含吧) (如果想要入門,個人推薦 雜阿含經 阿含經故事選,依此道理走,想必不會走偏 ,若我們可以老實讀書,相信修行一步一步來的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30.25 ※ 編輯: Samus 來自: 61.223.230.25 (12/20 01:51) ※ 編輯: Samus 來自: 59.116.9.169 (12/20 15:11)
bobju:贊助一個[推] 12/20 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