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北傳:雜阿含298經 南傳:相應部12相應2經 關涉主題:教理/緣起的內容 (12/06/2011 11:39:18 更新) 雜阿含298經[正聞本479經/佛光本336經](因緣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 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緣起法,法說、義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緣起法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 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緣起法法說。   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 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 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 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 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 、大冥,是名無明。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   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 意識身。   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 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   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 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   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 身觸身、意觸身。   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   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   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 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 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 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   是名緣起義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12相應2經/分別經(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住在舍衛城……(中略)。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緣起,並解析它,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而,比丘們!什麼是緣起呢?   比丘們!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名色為緣 而有六處;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受為緣而有渴愛;以渴愛為緣 而有取;以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 絕望生起,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而,比丘們!什麼是老死?在種種眾生類中,種種眾生的老、老衰、齒落、髮白、 皮皺、壽命的衰退、諸根的退化,這被稱為老;在種種眾生類中,種種眾生的過世、 滅亡、崩解、消失、死亡、壽終、諸蘊的崩解、屍體的捨棄,這被稱為死, 這樣,這老與這死,比丘們!這被稱為老死。   而,比丘們!什麼是生?在種種眾生類中,種種眾生的生、出生、入[胎]、 生起、再生、諸蘊顯現、得諸處,比丘們!這被稱為生。   而,比丘們!什麼是有?有這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比丘們!這被稱為有。   而,比丘們!什麼是取?有這四種取:欲取、見取、戒禁取、[真]我論取, 比丘們!這被稱為取。   而,比丘們!什麼是渴愛?有這六類渴愛:對色的渴愛、對聲的渴愛、對氣味的 渴愛、對味道的渴愛、對所觸的渴愛、對法的渴愛,比丘們!這被稱為渴愛。   而,比丘們!什麼是受?有這六類受: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受、鼻觸所生受、 舌觸所生受、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比丘們!這被稱為受。   而,比丘們!什麼是觸?有這六類觸: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 觸,比丘們!這被稱為觸。   而,比丘們!什麼是六處?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比丘們! 這些叫作六處。   而,比丘們!什麼是名色?受、想、思、觸、作意,這被稱為名;四大與四大 之所造色,這被稱為色,這樣,這名與這色,比丘們!這被稱為名色。   而,比丘們!什麼是識?有這六類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比丘們!這被稱為識。   而,比丘們!什麼是行?有這三種行:身行、語行、心行,比丘們!這些叫作行。   而,比丘們!什麼是無明?不知苦、不知苦集、不知苦滅、不知導向苦滅道跡, 比丘們!這被稱為無明。   這樣,比丘們!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中略)這樣是 這整個苦蘊的集。但就以那無明的褪去無餘滅而行滅;以行滅而識滅;……這樣 是這整個苦蘊的滅。」 註解: 1.「思」(cetan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意志」(volition)。 2.「戒取」(SA)、「戒受」(MA),南傳作「戒禁取」(sīlabbataparāmāsaṃ),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行為與尊奉的錯誤把握」(wrong grasp of behavior and observances)。 3.「我受」(MA),「我取」(SA),南傳作「[真]我論取」(attavādupādānaṃ)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對感自我之教義的執著」( clinging to a doctrine of self)。 4.「超越、和合、出生」,南傳作「出生、入[胎]、生起、誕生」(sañjāti okkanti nibbatti abhinibbat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他們的被生,下降[ 進入子宮],生產」(their being born, descent [into the womb], production)。另參看《雜阿含78經》「起、住、出」比對。 5.「欲有、色有、無色有」(kāmabhavo, rūpabhavo, arūpabhavo),菩提比丘 長老英譯為「感官-領域的存在,色-領域的存在,非色-領域的存在」 (sense-sphere existence, form-sphere existence, formless-sphere existence)。「無色」即「無色界」,「有」(bhavo),即十二緣起的「有」。 6.「六識身」等,「身」(kāya),不是指「身體」,而是「種類」的意思,菩提 比丘長老英譯為「種類」(class)。 7.「意行」,南傳作「意行」或「心行」 菩提比丘長老認為兩者是同義詞而都英譯為「精神的意志形成」(the mental volitional formation)。 感想: 此經非常好,詳細解說12因緣,佛教中的核心在核心 關於 苦的集 以及 空 中觀 的推演 都跟這個有關 而原始教典最好的地方就是,強調實行 儘管因緣法有很好的思考價值,世尊說因緣主要是幫助我們修行 先知法住,後知涅槃。有些派別直接從 涅槃入手 很容易 變成真常大我 或 斷滅 不知世俗諦 不得第一義 常常要來提醒我自己 先從因緣法了解吧 就像必須先從牛頓學物理一樣,儘管人都是不穩定的波 粒子組成 當有人要打我們時,還是要閃啊 不能說:喔 反正身體是不穩定的 沒關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30.186
AHJKL:這一篇雜阿含翻的比較好 12/16 13:12
cool810:推~ 12/16 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