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煩惱,這樣了知煩惱集,這樣了知煩惱滅,這樣 : 了知導向煩惱滅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去除嫌惡煩惱潛在趨勢, : 根絕『我是』的見與慢煩惱潛在趨勢,捨斷無明;生起明,然後當生得到苦的結束, :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   這就是尊者舍利弗所說,悅意的那些比丘們歡喜尊者舍利弗所說。 :   正見經第九終了。 : 註解: : 20.「見與慢煩惱潛在趨勢」(di??himānānusay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見解 : 與自大在表面下的趨勢」(the underlying tendency to the view and conceit)。 : 21.「欲的渴愛」(kāmata?hā,另譯為「欲愛」),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為求感官 : 快樂的渴望」(craving for sensual pleasures)。 : 22.「有的渴愛」(bhavata?hā,另譯為「有愛;存在的渴愛」),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 為「為求存在的渴望」(craving for existence)。「有」(bhava)即十二緣起的「有支」 : 23.「虛無的渴愛」(vibhavata?hā,另譯為「無有愛;非有愛」),菩提比丘長老 : 英譯為「為求根絕的渴望」(craving for extermination)。 : 24.「斷念」(pa?inissagga,另譯為「捨遣;捨離;定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 「對其斷念;死心」(relinquishing of it),並解說「斷念」主要用在毘婆舍 : 那階段,對所有有為法經由洞察無常而積極消除雜染,發生在「安那般那念」的 : 第十六階(參看《雜阿含803經》),「捨棄」則用在聖道成熟,可能意味著完全 : 放棄所有執著的最後狀態,因此在意義上與涅槃緊接。 : 25.「無依住」(anālaya,另譯為「無執著;非住;非阿賴耶」),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 為「拒絕那同一個渴愛」(rejecting of that same craving)或「不依靠它」 : (non-reliance on it, SN.22.103)。 : 感想: : 此經內容是佛教根本 : 感恩舍利弗,果然是大師兄,講的很詳細, : 佛講的是根本大意,舍利弗尊者連思考的過程都帶過一遍 : 苦集滅道,12因緣結合的解法,其中引導思考的過程要自己讀過一遍才知道 : 非常非常好的一經 今天補上此經註解,註解很長,細讀很有幫助 略做整理: 「苦」「集」「滅」「道」的「思維模型」要配合 「此有故此有」、「 此滅故彼滅」公式、法則 1.生活中有苦 2.苦因是渴愛:有渴愛=>苦(此有故彼有) 註1 3.從苦因下手:滅掉苦因=>無苦;無渴愛=>無苦(此滅故彼滅) 4.滅掉「苦因」的方法:有苦滅道跡=>苦集滅=>苦滅 註2 詳細解可解成: 苦 苦集 苦滅 苦滅道跡 苦集是老死 所以: 老死 老死滅 老死滅道跡 老死因又是生 所以: 生 生滅 生滅道跡 生因是有 所以: 有 有滅 有滅道跡 . . . 無明 無明 無明 無明滅道跡 佛教雖叫我們要追究原因,但追究原因不是無止盡的追求一個"因"的實體 而是了解"因"與"果"的關係,因為我們要平靜,所以追尋苦滅道跡可以達到苦滅 特別的是,佛陀講了不同的12因緣, 但每一個"苦"的因緣最後的解決都是"苦滅道跡" 因緣網中不斷相涉,要解決,從一個點入手,從"八正道"下手,就可滅掉"連鎖"因緣 我推測:佛陀一開始出家是要解決眾生的生死問題,所以"滅苦因"最切要就是"八正道" 佛陀了解"從哪裡來",而更重視要"到哪裡去" 回到經文, 發現追究原因到無明似乎無法再追下去,但"無明"不是"第一因", 連鎖模型整理如下: 雜阿含334經[正聞本455經/佛光本312經](入處相應/六入處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觸=>愛(=>癡)=>不正思惟=>無明=>愛=>業=>六根=v ^===================================== 證明在 漢傳雜阿含經 說一切有部頌本,已經有了無明是圓形連鎖的概念,不是 等到中觀才講「無本際」的觀念 未覺悟的眾生,「念念」都無明,在生死造業中,由於業力的驅使,又更增加了無明 無明再驅使造業,不斷相循 註3 附註: 1.「集」的意思是「因」 2.滅苦因的方法佛教術語稱為 苦滅道跡 3.其實12因緣也是部派再整理出來,佛對機說緣起五支、八支,名相不同,概念一樣 (好像在印導的性空學探源有提?) 註:此滅故彼滅,也可看作是此有故彼有的反面命題,用數學的觀念, 一樣的公式,帶的代數不同,此有(滅)故彼有(滅) 並非邏輯上的逆命題,這裡要搞清楚 聖嚴師父說過:因緣法是佛陀的悟境,是後代弟子所沒能超越的 此經是我學佛以來,覺得最重要的一經,正見一定要搞清楚,方向才會對 苦集滅道、三法印是觀念與體驗的整合,佛法的墊基石 佛陀教我們公式了,生活中,到處都可以套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6.148 ※ 編輯: Samus 來自: 59.116.6.148 (04/14 14:46)
cool810:世親的俱舍論是從一切有部毘婆沙師發展來的,格西在講解俱 04/14 14:55
cool810:舍論關於十二緣起在不同經典中另有五支、八支、十支等不同 04/14 14:56
cool810:的開合、收攝,有很詳細深入的探討,對於“緣起”的梵文字 04/14 14:56
cool810:根、字源之意義也有詳盡細膩的解說;在十二緣起支依不同宗 04/14 14:58
cool810:派的看法與外道論師的觀點予以釐清其中的因果關係,例如不 04/14 14:58
cool810:正思惟是無明之因,無明又可為不正思惟之因,主要發生在六 04/14 14:59
cool810:根→觸之鏈結,與五蘊之間集起流轉的關係;在這裡沒辦法細 04/14 15:01
cool810:說,有興趣可去聆聽相關課程,學習佛法需要「聞、思、修」 04/14 15:01
cool810:,在PTT的佛版只能很粗淺的概要式介紹佛法給大眾,想要深 04/14 15:02
cool810:入學習就要有系統次第了,才不會自己東抓一片西抓一片的湊 04/14 15:03
cool810:合,以自己的經驗來說藏傳的學制最能完整學習佛法,從基礎 04/14 15:04
cool810:的心類學、攝類學等進階了解四部宗義,再學習五部大論等, 04/14 15:04
cool810:這是經過好幾代祖師大德班智達錘鍊,能完整的攝受整體佛法 04/14 15:06
Samus:c大的重點是佛版最好不要太深XD 其實這是我自己的學習啦 04/14 15:08
cool810:也隨喜S法友精進讀經,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四聖諦。 04/14 15:08
Samus:感恩c大提點 藏傳我也有略涉 但主要以雜阿含 禪宗主修 04/14 15:09
Samus:論書部份 以 南傳阿毗達摩 中觀為主 將來想讀早期律典 04/14 15:10
cool810:漸次深入就會發現藏傳學修系統的深廣細膩了,一般都只是很 04/14 15:10
Samus:四分律等 我喜歡從源頭讀起 就像工程數學我並不喜歡 04/14 15:10
cool810:粗略的看到外相,我自己也是從讀阿含過來的,進一步想實修 04/14 15:11
cool810:比如如何認清苦諦無明煩惱的深細,如何證滅諦,道諦的修學 04/14 15:12
cool810:如何漸次昇次,其中有很細膩的脈絡;中觀也不是一蹴可幾, 04/14 15:13
cool810:在中論中許多辯駁的對象是內道如一切有部、經部,外道如勝 04/14 15:14
cool810:論、數論諸師等,雖然也有不少講解中論的著述,但要如實認 04/14 15:15
cool810:識,其他的宗義也必須徹底了解才有可能,而且也不是說一切 04/14 15:16
cool810:有部等就不重要,相反的這是構成正見很重要的基礎。我們在 04/14 15:16
cool810:家居士不是那麼有時間可系統的學習佛法,像從小就出家的僧 04/14 15:17
cool810:眾一樣受完整的學思、戒行訓練,只能盡量隨分隨力了。 04/14 15:18
Samus:讚嘆c大,c大您說的沒錯,必須各宗宗義都了解才完整 04/14 15:20
Samus:我修學的動機只是解決內心苦難而已 我想四聖諦跟禪宗就能 04/14 15:21
Samus:幫上很多了 之後若有餘力 我再涉獵密宗 04/14 15:21
cool810:密宗部分我尚未接觸過無法給建議,其實藏傳不是只有密宗, 04/14 15:23
Samus:以佛法而言 重要的不是"因果" 而是"因果模型" 04/14 15:23
cool810:這是很多人誤解的地方,上面說的都是顯教的修學系統。 04/14 15:23
cool810:密乘我只略有耳聞,尚未真正的學習。但善知識說過,密乘的 04/14 15:24
Samus:我期許能將知道的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所以阿含中觀是我特別 04/14 15:24
cool810:修行很多外道也有,如果沒有具足正知見去修密乘會如外道一 04/14 15:25
Samus:在意的 嗯 我之前也以為藏傳只有密宗 我對密宗印象不好 囧 04/14 15:25
cool810:般,印度教也有本尊、壇城、氣脈明點之類的修法,若未具正 04/14 15:26
cool810:知見例如般若、唯識等正知見,也未有如實的菩提心,去修密 04/14 15:27
cool810:乘很可能與外道一樣,不要說密乘,在顯宗部分就要外道的數 04/14 15:28
cool810:論師以類似佛法講的勝義諦世俗諦來混淆成立神我,不可不慎 04/14 15:29
cool810: 就有(上錯字) 04/14 15:33
cool810:剛講的四部宗義,在毘婆沙部就有十八部派各有不同的義說, 04/14 15:36
cool810:經部有兩派,上部宗唯識三派、中觀三派,以此細分共有多達 04/14 15:37
cool810:二十幾個流派而以四部總攝,這是藏傳完整繼承印度佛教流派 04/14 15:38
cool810:發展的地方。漢地的話也有自己的流派,佛法的開合流轉總是 04/14 15:39
cool810:適應不同根器的眾生。上面只是略說罷了,沒有說一定要這麼 04/14 15:40
cool810:學習,只是說佛法深廣,如果我們有時間可以盡量拿來學習, 04/14 15:41
cool810:讓身口意緣在法上,總比浪費在無謂的打發世事上來得好,緣 04/14 15:43
cool810:在法上能讓身心行為成為善行,這是斷煩惱很好的緣起。 04/14 15:43
Samus:c大善言,是啊,我還要努力考試跟工作來維持生命XD 這很現實 04/14 15:45
Samus:但了解這樣的模型跟止觀實修 對於我的生活應該有幫助吧 04/14 15:45
Samus:我並沒有證悟,所以只能講應該:) 04/14 15:46
Bonaqua:隨喜樓上二位討論 ~ 04/14 15:48
cool810:剛剛看到S法友提到因果與因果的模型,這邊S法友可能有一點 04/14 16:58
cool810:誤解,不知道您所謂因果的模型,是不是指如四聖諦苦集世間 04/14 16:59
cool810:之因果、滅道出世之因果,與十二緣起支流轉和還滅,其中所 04/14 17:00
cool810:顯示的因果“模型”,如果是這樣,那只有概念上的認識理解 04/14 17:01
cool810:,必須將概念落實實修才能有真正的幫助,而將此因果模型落 04/14 17:02
cool810:實在實修上就是對於因果的取捨,比如觀照到自己的起心動念 04/14 17:03
cool810:是與無明煩惱相應時,當下就必須予以遮止;因為若與無明煩 04/14 17:03
cool810:惱相應,惑業煩惱唯有感得世間輪迴的苦果,而予以遮遣保持 04/14 17:04
cool810:正知正念方能往滅苦之道,這就是在因果上作取捨,如此的在 04/14 17:05
cool810:因果上的取捨是很重要的;佛門中常說:「菩薩畏因,眾生畏 04/14 17:06
cool810:果」,要很深細的觀照道自己內心裡的起心對念,在對境時作 04/14 17:07
cool810:出如理的因果取捨保持正知正念,才會深刻體會到《地藏經》 04/14 17:08
cool810:所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對於佛法才會 04/14 17:09
Samus:我想講的是法性 此法自爾 c兄說得很好 需要實修以驗證 04/14 17:10
cool810:如理如法的深入串習,因此佛法的應用在因果上的抉擇很重要 04/14 17:11
cool810:當然這裡面還有知見的深淺,如一般大眾也會講天理報應,但 04/14 17:14
cool810:這種報應說多落於鬼神的觀念,與佛法基於緣起的正知見所要 04/14 17:15
cool810:表達的內涵是有差異的,基於“無常、苦、空、無我”進一步 04/14 17:16
cool810:觀見空性的實相,而知道因緣果報就是緣起無自性的正見,因 04/14 17:17
cool810:而對業果起深忍信,這和世間一般的因果說有很大程度差別, 04/14 17:18
cool810:同樣說因果在外顯行為上或許一樣,但就像一般常會說到的: 04/14 17:19
cool810:“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前後有不同的內涵 04/14 17:20
cool810: 各自有不同的內涵 04/14 17:23
cool810:呃..說多了,好像越講越嚴肅,總之想要表達的就大概這樣^^ 04/14 17:33
Samus:補充一下舉例 戒=>定=>慧 04/14 17:33
Samus: ^這個箭頭的部份,即是法性 04/14 17:34
Samus:但凡夫無法證到這裡,所以要從有因有果來努力 因緣生 滅的 04/14 17:35
Samus:因緣必然性 是我們可以努力的 佛陀論因說因 c大講的也是我想 04/14 17:36
Samus:講的部份 04/14 17:36
aacdsee:C大,請問藏傳佛教為何提到部派只以一切有和經部為代表呢? 04/14 18:35
aacdsee:沒提到大眾部和分別說說部的原因是什麼呢? 04/14 18:36
cool810:十八部派都有提到,例如分別說部、正量五部(包含犢子部等 04/14 18:43
cool810:),只是在歷史的傳播中以一切有部為主流,故說以一切有部 04/14 18:44
cool810:總攝,當然一切有部內還有不同的流派,主要是隨順以《大毘 04/14 18:45
cool810:婆沙論》而說以一切有部總攝。在歷史的宗義發展上,例如前 04/14 18:46
cool810:面提到的世親菩薩,先在一切有部出家,後轉往經量部,這時 04/14 18:46
cool810:著《阿毘達磨俱舍論》,後轉往唯識學,北傳佛教的發展大體 04/14 18:48
cool810:也是類似世親的經歷,而藏傳佛教亦屬於北傳大乘系統,其收 04/14 18:49
cool810:歸的脈絡差不多也是一切有部為主的十八部派→經量部(隨理 04/14 18:50
cool810:行、隨教行)→唯識(假相派、真相派)→中觀,在中觀的傳 04/14 18:51
cool810:承上,後期的中觀復興在漢傳是比較缺乏的。另一提龍樹菩薩 04/14 18:52
cool810:最初也是在一切有部出家,後轉大乘。之前在版上貼過的印順 04/14 18:53
cool810:法師〈空之探究〉當中也有類似宗義發展的探討,可參考。 04/14 18:53
cool810:說錯了,是〈性空學探源〉,已收錄在精華區 z-5 清涼法語 04/14 19:30
Lunakaoru:隨喜讀經 04/14 20:25
AHJKL:提到那麼多部,不如好好捉住一門---苦.集.滅.道 04/14 22:48
AHJKL:捉住熄滅煩惱河的重點,辯論這些世間其他、誰才是正法都不 04/14 22:48
AHJKL:是重點,也不用去記誰誰哪一部傳承,只要捉住佛陀住世時,所 04/14 22:49
AHJKL:唯一強調的一門--苦.集.滅.道。未於四聖諦無間等正思惟,當 04/14 22:50
AHJKL:勤精進,甚於救頭燃。 04/14 22:50
cool810:A大你誤會了,這些部派的宗義都離不開四聖諦,而在正知見 04/14 22:51
cool810:上漸次的深入深廣,並且這也不是辯論,相反的是從各個不同 04/14 22:51
cool810:的角度認識佛陀圓滿的教說,這就是為了精進熄滅貪嗔癡而去 04/14 22:52
cool810:學習的。不過當初跟你一樣還沒機會深入學習時,也同你一樣 04/14 22:53
cool810:有這種想法,但接觸深入後才發學我們的智慧真的很有限,以 04/14 22:53
cool810:我們有限的智慧和福德資糧自然條件不夠而有此妄自尊大,建 04/14 22:54
cool810:議日後若有法緣學習再回頭看就會不一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04/14 22:55
cool810:也有可能以前您遇到的藏系修學行者不如法將法義的精進思惟 04/14 22:57
cool810:內觀煩惱辯證誤用作攻擊他人,而讓人有錯誤的刻板印象,這 04/14 22:58
cool810:就是每個人遇到法的因緣不同了,很慶幸自己有遇到善知識正 04/14 22:59
cool810:確的引導,學法也要有因緣,當自己種正因而不是要求他人。 04/14 23:00
cool810:說來我自己的修學佛法也有點曲折,最初中學時因為宣化上人 04/14 23:10
cool810:的因緣接觸金剛經、六祖壇經、楞嚴經等,而對禪宗著迷,後 04/14 23:11
cool810:來一段時間專聽淨空法師也會到附近的道場念佛共修,再往後 04/14 23:12
cool810:因覺得歷史的考據才符合科學,以佛教歷史的發展為依據,這 04/14 23:13
cool810:時認為阿含、南傳等才符合原始佛教教說,加上家母的意外亡 04/14 23:15
cool810:故,因而有段時間對之前修學過的大乘佛法失去信心,覺得這 04/14 23:16
cool810:些都是後人的演繹,像我母親這麼虔誠還遭逢意外,還談什麼 04/14 23:17
cool810:為眾生想行菩薩道呢?自己專心自度就足夠了,這時候專心在 04/14 23:18
cool810:阿含、南傳四處念之上,但最後的抉擇依歸在藏傳,因為有過 04/14 23:19
cool810:之前的種種歷程,發現藏傳的學修鋪以次第系統安排、大小顯 04/14 23:20
cool810:密皆備,能解決自己過去在修學上不同宗見的各自矛盾,而融 04/14 23:21
cool810:製於一爐,讓所學過的不但不混雜而能彼此增益,次第無誤的 04/14 23:22
cool810:增上而至質正量圓。以上只是自己一些經驗,每個人都有不同 04/14 23:23
cool810:的歷程,每個人的根機情性也都不同,若經過理性的詳細考察 04/14 23:24
cool810:而覺得自己如何才能相應合適學得上去,則當各自努力。 04/14 23:25
Bonaqua:隨喜c大經驗分享 ~ 04/14 23:26
Bonaqua:讀萬卷書不礙自性半點清淨,行萬里路不礙自性半點塵埃 ~ 04/14 23:30
Bonaqua:不怕法門有所不同,只怕心頭上放不下的一絲妄念。 04/14 23:35
EVA010200:佛典中,沒有「模型」~~Samus誤解了 04/15 01:17
Samus:如果有人覺得這篇太複雜 那麼結論就是有問題就實修八正道 04/15 09:27
Samus:如此可也 至於E兄聽不懂模型 我就講法性好了 此法常住 04/15 09:28
Samus:有佛 無法 此性自爾 因緣結合的作用是 "常" 04/15 09:29
Samus:而因緣和合的相是"無常" 學佛要契入的 "空性" "法性" 因緣性 04/15 09:30
Samus:甚至連"結合" "相"都是假名 從中觀、法界真如結合來講 04/15 09:32
Samus:更正 上面三行 有佛 無佛 此性自爾 04/15 09:35
cool810:實修八正道第一支就是「正見」,八正道以正見為導,而要具 04/15 09:36
cool810:足正見就要深入三藏了。例如《雜阿含296經》說:「緣無明 04/15 09:37
cool810: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 04/15 09:37
cool810:住、法界。」而針對這段,在《俱舍論》中有更深入的探討: 04/15 09:38
cool810:「有說:緣起是無為法,以契經言如來出世若不出世,如是緣 04/15 09:39
cool810:起法性常住。」對於緣起法是有為法或有為法,在過、未、現 04/15 09:40
cool810:三際如何安立緣起法的體性,十二支緣起支與五蘊乃至三世: 04/15 09:42
cool810:剎那緣起、分位緣起、遠續緣起等,其中的定義內涵如何,都 04/15 09:43
cool810:有更進一步細膩的探討,這些可依善知識的指導學習,能夠反 04/15 09:44
cool810:觀我們自己讀經文與各派諸論師的釋經異同何在,而在正見上 04/15 09:45
cool810:作更深廣的認識,幫助實修,這也是之前末學提到的如有法緣 04/15 09:46
cool810:最好能系統次第的學習,漸次漸深漸廣建立正見,這都是實修 04/15 09:46
cool810:有了正見才能進一步達到八正道的第二支依於正見而「正思惟 04/15 09:50
cool810:」,《雜阿含334》說不正思惟為無明之因,因此深入三藏、 04/15 09:51
cool810:之前末學提供參考的學修系統事實上都是在實修,才不會落於 04/15 09:51
cool810:空言,對於「三寶、四諦十二因緣、業果、出離心、菩提心、 04/15 09:52
cool810:空正見」等,在其內涵上具有質正量圓的正見,如理如法的正 04/15 09:54
cool810:思惟,自然就能落實在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等,保有正 04/15 09:55
cool810:知正念,因此也不是一句八正道就簡單帶過,如實的漸次深廣 04/15 09:56
cool810:其內涵才能圓滿,其實菩薩六度行也是如此,名相上或有不同 04/15 09:57
cool810:,但其內涵是互具貫通的。 04/15 09:57
cool810:佛陀說當自洲自依,沒錯,自己要努力精進,但也要注意一點 04/15 10:06
cool810:我們自己往往智慧有限,若只有依靠自己有限的智慧見解去讀 04/15 10:07
cool810:經,很可能落於錯誤解讀而不自知,甚至更落入於我執;因此 04/15 10:07
cool810:更深入三藏乃至善知識過來人的指導,是有其必要的。 04/15 10:08
Samus:感恩c大po出自己的學思歷程 我發現我跟c大修學的態度相近 04/15 10:26
Samus:但根本理念不同 隨喜同為學友 下次有機會我也來po 抉擇雜阿 04/15 10:27
Samus:含與禪宗 漢傳中觀與真如系的看法 也是受善知識影響很大 04/15 10:27
Samus:c大辛苦了 一po都好大一篇 隨喜感恩 04/15 10:28
cool810:^^ 隨喜~ 04/15 10:31
cool810:我自己也懂得不多,研習一些經論拾人牙慧而言,還要很努力 04/15 10:44
cool810: 而已 04/15 10:46
yctsai:末學只能建議 從佛陀講的去學 是一條簡潔康莊大道 04/15 11:12
yctsai:可以避免凡夫 想太多 做太少的缺失 04/15 11:13
yctsai:南傳相應部跟雜阿含都是正確無誤的康莊大道 04/15 11:14
yctsai:佛陀也不厭其煩的解釋 解釋得很詳細很淺顯 04/15 11:15
yctsai:佛陀是最擅於教學的 只是眾生有些可能自己有大障礙 04/15 11:17
yctsai:硬是要自闢蹊徑... 無言..... 04/15 11:18
cool810:另外補充一點,末學從阿含過度到藏傳之間,受閱讀印順法師 04/15 11:33
cool810:的著作啟發很大,也是因為閱讀印順法師的著作而對阿含產生 04/15 11:34
cool810:熱衷與進一步南傳相應的經典與四念處法門等,而印順法師屬 04/15 11:35
cool810:於大乘中觀師,後來也有受此啟發轉往修學藏系,因為印度佛 04/15 11:36
cool810:教的中觀系統在藏傳中保存的最完整,龍樹的一些著作在漢地 04/15 11:37
cool810:並沒有被翻譯出來,也缺乏如月稱菩薩、寂天菩薩等中觀系統 04/15 11:37
cool810:的傳承,而藏系傳承印度的中觀發展出有次第的中觀修學體系 04/15 11:38
cool810:S法友提到的真如系,其實在龍樹的《法界讚》中亦有法界真 04/15 11:39
cool810:如、法界如來藏的概念,這在藏系中也是受到相當的重視。 04/15 11:39
cool810:AHJKL大有在這串討論,想借這個機會請教一個問題,雖然覺 04/15 21:15
cool810:得有點涉及隱私不好開口,但還是忍不住想問一下。 04/15 21:16
cool810:就是常見A大在版上勸勉大眾要精勤思惟四聖諦,並於十二緣 04/15 21:17
cool810:起支中斷愛取,既然如此怎麼還會去選擇結婚呢? 04/15 21:17
cool810:末學雖然沒有這麼精進地與版上同修一起惕勵,但這些道理是 04/15 21:18
cool810:放在心中告訴自己的,畢竟學習佛法是拿來自我檢視不是要求 04/15 21:19
cool810:他人。末學自己常思惟四聖諦與十二緣起支的流轉還滅,可能 04/15 21:19
cool810:是這樣也就沒有想去過婚姻生活,想必A法友應該也是如此自 04/15 21:20
cool810:我觀照,那怎麼還會動了結婚的念頭甚至真的付諸實行?悉達 04/15 21:20
cool810:多太子對世間開始有反省醒覺的時候都出家來不及了。 04/15 21:21
cool810:個人自己的想法是對於真心想投入佛法修學,照見三界都為苦 04/15 21:22
cool810:諦所攝的學佛者,即使不出家,以一個居士身份也不用怕自己 04/15 21:23
cool810:單身過日子吧。結了婚多了家累,障礙增多,佛制八關齋戒也 04/15 21:24
cool810:是要斷正婬的,到頭來還是要出離。 04/15 21:24
cool810:不好意思問了一個您私人問題 :) 04/15 21:25
AHJKL: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優婆塞在家持五戒、行十善,最高也能證 04/15 21:35
AHJKL:三果。很多法師的文章,如印順法師、聖嚴法師等...早有說 04/15 21:37
AHJKL:長阿含經裡,也有眾多的優婆塞盡形壽持五戒,和出家證阿羅漢 04/15 21:38
AHJKL:2種。 04/15 21:38
AHJKL:另 優婆塞學佛最高可證三果--阿那含果,假如在家眾不學佛而 04/15 21:39
AHJKL:放逸甚至行惡,可能連初果也證不了,最慘還墮三惡道,設一個 04/15 21:40
AHJKL:高目標,大家即使不達也能接近,如斷愛欲,阿那含果五下分結 04/15 21:40
AHJKL:斷,身見、戒取、疑、貪、嗔。二果也能貪嗔癡薄,若是在家 04/15 21:42
AHJKL:眾把目標設的太低,甚至不勸人行善,把佛法分享出去,只求 04/15 21:42
AHJKL:自利、不能利他。心經:"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 04/15 21:43
AHJKL:薩婆訶"(走吧走吧,大家一起走吧,一起到達涅槃的彼岸) 04/15 21:44
cool810:我知道在家居士最高也能證三果,如果是有婚姻後才有機緣接 04/15 21:45
cool810:觸佛法,可能就不太方便離家,畢竟還有對另一半的承諾和責 04/15 21:45
AHJKL:"學習佛法是拿來自我檢視不是要求他人"的確,這句話的意思是 04/15 21:46
cool810:任,但還是能如法的精進修學最高得證三果。 04/15 21:46
AHJKL:"寬以待己,嚴以律人",自己也做不到卻要別人做到,把佛法 04/15 21:47
AHJKL:當成攻擊他人的工具,攻擊想要忍辱的人,說您不是在學忍辱嗎 04/15 21:48
cool810:而如果尚未有婚姻者就比較有主動選擇權了,個人也不見得會 04/15 21:48
AHJKL:?自己還是學佛者,完全把學佛當成嘴泡、攻擊的工具。 04/15 21:48
cool810:出家,但不出家不一定就要結婚,想到三界周遍行苦與雜染的 04/15 21:49
cool810:十二緣起支當斷愛取,個人比較選擇獨身。 04/15 21:50
cool810:不過這也是各人的選擇,以這樣要求太過嚴苛的話可能會讓許 04/15 21:50
cool810:多人對學佛懼怕,反而斷了推廣佛法的善緣。 04/15 21:51
cool810:如果拿學佛來攻擊他人就不對了,像自己有在接觸藏系的學習 04/15 21:52
cool810:而在台灣目前有許多對藏傳的詆毀,對與藏傳有緣者也是在修 04/15 21:53
cool810:忍辱。末學說學佛是拿來自我檢視,意思是末學對自己的要求 04/15 21:54
cool810:,沒有其他意思請勿做過多聯想。 04/15 21:55
Bonaqua:各位前輩常常都能引經據典,卻只因為一句話而心動不止 ~ 04/15 21:55
Bonaqua:末學感嘆,何苦來哉 ~ 慈悲心不就是當下各退一步嗎 ? ^ ^ 04/15 21:55
AHJKL:上述"心經咒曰"就是闡明學佛人,應當如僧團一般,一起扶持前 04/15 21:57
Bonaqua:何謂無常 ? 這不就是無常 ~ 04/15 21:58
AHJKL:進,彼此都是善知識,看到途中有人墮落了、懈怠了、退轉、 04/15 21:58
AHJKL:甚至嘴泡,就扶他一把,告誡他、勸勉他,眾生的心性是怯弱的 04/15 21:59
cool810:可能末學表達得不好,讓人有誤會,抱歉了。 04/15 21:59
AHJKL:,有時還要仿效學校老師"激"他一下,才會奮發向上,否則永遠 04/15 22:00
cool810:末學自己也是常在版上分享文章,目的也是彼此扶持的意思。 04/15 22:00
AHJKL:都在原地踏步,學了幾年,整天還是雜阿含經第一卷(只會戰誰 04/15 22:00
AHJKL:才是正法、第一本。),學佛的路上看到了,能拉的就拉、拉不 04/15 22:01
AHJKL:動的,甚至有些人還會轉而攻擊您,如佛說三種良田經、三種馬 04/15 22:02
AHJKL:譬喻經。不是一個人自利就好了,能拉的就拉,雖然這之中很累 04/15 22:02
cool810:確實是,那些過去喜歡攻擊否定他人的版友現在也都不見了, 04/15 22:03
AHJKL:很累...真的,但若是可預見彼將墮落日後後悔,不提醒又覺得 04/15 22:03
AHJKL:可惜。 04/15 22:03
cool810:在現在版主的護持下,現在版風比過去好得很多,因此也想勸 04/15 22:03
cool810:一下A大放下過去與那些人的恩怨,畢竟也是有緣大家才會相 04/15 22:04
cool810:遇,如果要真的說起來,末學也能曾被過去那些喜歡戰誰才是 04/15 22:05
cool810:正法的辱罵過,但若起心動念的想去反擊,不就與其造相同的 04/15 22:06
cool810:業一起共業了嗎,有時候這也是種逆增上緣,策勵自己發現自 04/15 22:07
cool810:己不足的地方而更精進。 04/15 22:07
AHJKL:的確,我早已放下,我比較擔心的是果報的問題,再看了ha板友 04/15 22:09
AHJKL:的故事分享。懺悔 04/15 22:09
AHJKL:c大,出家 or 結婚 or 修道人,三條路我看的出來您有心動, 04/15 22:12
Bonaqua:末學是建議學佛人還是不要有 "度人" "拉人" 的心態 ~ 04/15 22:13
AHJKL:自己好好思惟一下,畢竟年紀也到了,漢傳儒家也要顧一下, 04/15 22:13
Bonaqua:緣起而現,別人聽得進去也是對方有智慧有善根 .. 04/15 22:13
cool810:其實自己覺得過去那些想要推廣南傳或原始佛教的版友,南傳 04/15 22:14
Bonaqua:我們頂多都只是做個"善緣"而已,稱不上什麼幫人 度人.. 04/15 22:14
cool810:或原始佛教本身是很好,只是用攻擊的方式去推廣手段錯了, 04/15 22:14
cool810:這樣不僅推廣不起來,還會對本身的教法造成傷害。 04/15 22:15
cool810:嗯,個人是有點不贊成有心投入佛法修行者去結婚,但不是針 04/15 22:17
cool810:對A大啦,只是借這個話題聊一下,或許也是個人的偏見吧。 04/15 22:18
AHJKL:切莫誤解佛教 http://book.bfnn.org/books/0417.htm#a02 04/15 22:20
cool810:如果有造成A大不舒服像A大抱歉 ^^" 04/15 22:20
AHJKL:第二點 04/15 22:21
cool810:另外之前的推文聊這麼多關於藏系的修學,或多或少也是有感 04/15 22:21
cool810:於現在台灣的環境某些團體對藏傳詆毀的很厲害,藉此框正一 04/15 22:22
AHJKL:不是不舒服,而是覺得您可能誤解佛教與在家眾的關係,僧團 04/15 22:22
cool810:下,如果因為不熟悉而被誤導那就很可惜了。 04/15 22:22
AHJKL:是需要在家眾的扶持的,且長阿含經也數不清的在家眾歸依 04/15 22:22
AHJKL:另外據我所知,佛板有2位前板主也已經結婚了,板眾應該也不少 04/15 22:24
cool810:佛教整體事業確實是要僧俗二眾共相扶持,個人某些比較偏激 04/15 22:27
cool810:的想法要調整一下。雖然出家僧眾清淨梵行很讓人讚嘆。 04/15 22:28
cool810:A大給的連結有去看了,謝謝提醒。 04/15 22:29
cool810:跟A大聊這一番自己也很有正面的收穫,感謝。 04/15 22:36
ackino:隨喜讚嘆本文和本文的討論串 04/15 23:58
EVA010200:佛典中,沒有「模型」和「公式」這個名詞,請勿混淆視聽 04/16 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