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67.htm 北傳:雜阿含367經 南傳:相應部12相應82-93經 關涉主題:(略) (08/05/2011 18:20:58 更新) 雜阿含367經[正聞本525經/佛光本366經](因緣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 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勤方便修習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禪思、內寂其心,精勤方便者, 如是,如實顯現。   云何如實顯現?老死如實顯現,老死集、老死滅、老死滅道跡如實顯現; 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如實顯現,行集、 行滅、行滅道跡如實顯現。   此諸法無常、有為、有漏,如實顯現。」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12相應82經/師經(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住在舍衛城……(中略)。   「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尋找老師; 不如實知見老死集者,為了在老死集上如實的智,應該尋找老師;不如實知見老死滅者, 為了在老死滅上如實的智,應該尋找老師;不如實知見導向老死滅之道跡者, 為了在導向老死滅之道跡上如實的智,應該尋找老師。」(一經)(對一切中略 應該這樣廣說) 相應部12相應83-93經/師經等十則(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2)「比丘們!不如實知見生者,……(中略)。」   (3)「比丘們!不如實知見有者,……(中略)。」   (4)「比丘們!不如實知見取者,……(中略)。」   (5)「比丘們!不如實知見渴愛者,……(中略)。」   (6)「比丘們!不如實知見受者,……(中略)。」   (7)「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觸者,……(中略)。」   (8)「比丘們!不如實知見六處者,……(中略)。」   (9)「比丘們!不如實知見名色者,……(中略)。」   (10)「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識者,……(中略)。」   (11)「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行者,為了在行上如實的智,應該尋找老師; 不如實知見行集者,為了在行集上如實的智,應該尋找老師;不如實知見行滅者, 為了在行滅上如實的智,應該尋找老師;不如實知見導向行滅之道跡者, 為了在導向行滅之道跡上如實的智,應該尋找老師。」(對一切應該作四諦) 相應部12相應83-93經/學經等(中略)十一則(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2)「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學;…… (中略,應該作四諦)。」   (3)「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努力;… …(中略)。」   (4)「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起欲求; ……(中略)。」   (5)「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起熱忱; ……(中略)。」   (6)「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作不畏縮的人 ;……(中略)。」   (7)「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起熱心; ……(中略)。」   (8)「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應用活力 ;……(中略)。」   (9)「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行堅忍; ……(中略)。」   (10)「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行念;… …(中略)。」   (11)「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行正知; ……(中略)。」   (12)「比丘們!不如實知見老死者,為了在老死上如實的智,應該行不放逸 ;……(中略)。」   中略[品]第九,其攝頌:   「師,學與努力,欲求,熱忱為第五,    不畏縮、熱心、活力、堅忍被釋放,    念與正知,以不放逸為第十二。」   中略之經終了。   「另有十二經、一百三十二經,    被以四諦說,如那些中略經。」   中略之攝頌完成。   〈因緣相應〉完成。 註解: 1.「修習」(bhāve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開發」(develops, AN.4.170)。 2.「禪思」,南傳作「靜坐禪修」(pa?isallā?a,另譯為「宴坐、宴默、燕坐、 獨坐」),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隔離;隱退;隱遁」(seclusion),並引註釋書的解說, 這是世尊要比丘們作「身體的獨處」(kāyaviveka),也就是「獨坐、 獨修」的意思。「從禪覺」為「從禪思覺」之略,即「從靜坐禪修中起來」。 3.「滅道跡」(SA)、「滅道」(MA),南傳作「導向滅道跡」(nirodhagāminiṃ pa?ipad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導向其停止的路」(the way leading to its cessation)。 4.「有為(的)」(sa?khat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有條件的;為條件所支配的」 (conditioned)。 5.「漏」,南傳作「煩惱」(āsava,另譯為「漏;流漏」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為「污染」(taint)。其字面上的意思是「流漏掉;漏出來」,引申為「煩惱」 的異名。 6.「老師」(satth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老師」(a teacher)。按:老師 (satthar),另譯作「大師」,一般是專指「世尊」的,但菩提比丘長老引註釋書 的意見,指出此處應作可依他而證道智者(the one in dependence upon whom one gains path knowledge),故譯為老師(a teacher)。 7.「應該行念」(sati kara?īy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應該]實行深切注意」 (...practise mindfulness)。 8. 感想: 以四諦觀看一切法 內寂其心,空掉內心 如實見四諦 --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 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9.106
Lunakaoru:隨喜讚嘆 03/14 20:46
hopolono:內心本空,因見故滿,四諦到底是空還是有? 03/15 09:39
Samus:感謝h兄指教,但我無法回答您的問題 阿彌陀佛 03/16 01:20
AHJKL:四聖諦是一種科學因果的方式,為世尊所悟,乃在於12因緣法 03/18 17:04
AHJKL:的因緣相續,故斷愛欲(欲貪),則無取,無取則無有,無有則無 03/18 17:05
AHJKL:老病死。 03/18 17:05
AHJKL:四諦不空不有,而在於苦的除滅過程,與滅十二因緣法的涅槃 03/18 17:06
AHJKL:過程十分科學,四聖諦之法也可拿來除滅煩惱痛苦的根源 03/18 17:08
Samus:感恩A版主提點,現在我可回答h大了 如果你有苦 那四諦有 03/19 11:05
Samus:如果你無苦 那四諦無 觀看您個人 03/19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