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44.htm 北傳:雜阿含344經, 中阿含29經 南傳:中部9經 關涉主題:教理/正見的內容、 四種食物營養、緣起的內容‧實踐/四聖諦的運用 (12/18/2011 17:33:13 更新 ) 雜阿含344經[正聞本486經/佛光本343經](因緣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 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住耆闍崛山。   時,尊者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定起,詣舍利弗所,共相慶慰;共相慶慰已, 退坐一面,語尊者舍利弗:   「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摩訶拘絺羅:   「仁者但問,知者當答。」   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舍利弗言:   「多聞聖弟子於此法律成就何法,名為見具足,直見成就,成就於佛不壞淨 ,來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摩訶拘絺羅:   「多聞聖弟子於不善法如實知,不善根如實知;善法如實知,善根如實知。   云何不善法如實知?不善身業、口業、意業,是名不善法,如是不善法如實知。   云何不善根如實知?三不善根:貪不善根、恚不善根、癡不善根,是名不善根, 如是不善根如實知。   云何善法如實知?善身業、口業、意業,是名善法,如是善法如實知。   云何善根如實知?謂三善根:無貪、無恚、無癡,是名三善根,如是善根如實知。   尊者摩訶拘絺羅!如是多聞聖弟子不善法如實知,不善根如實知;善法如實知, 善根如實知故,於此法律正見具足,直見成就,於佛不壞淨成就,來入正法 ,得此正法,悟此正法。」   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舍利弗:   「正有此等,更有餘耶?」   尊者舍利弗言:   「有。若多聞聖弟子於食如實知、食集、食滅、食滅道跡如實知。   云何於食如實知?謂:四食,何等為四?一者、麁摶食,二者、細觸食,三者、 意思食,四者、識食,是名為食,如是食如實知。   云何食集如實知?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是名食集,如是食集如實知。   云何食滅如實知?若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無餘斷、捨、吐、盡;離欲、 滅、息、沒,是名食滅,如是食滅如實知。   云何食滅道跡如實知?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 、正念、正定,是名食滅道跡,如是食滅道跡如實知。   若多聞聖弟子於此食如實知,食集如實知,食滅如實知,食滅道跡如實知, 是故,多聞聖弟子於正法律,正見具足,直見成就,於佛不壞淨成就,來入正法 ,得此正法,悟此正法。」   尊者摩訶拘絺羅復問尊者舍利弗:   「正有此等,更有餘耶?」   尊者舍利弗言:   「尊者摩訶拘絺羅!復更有餘。多聞聖弟子,於病如實知,病集如實知,病滅 如實知,病滅道跡如實知。   云何有病如實知?謂三病:欲病、有病、無明病,是名病,如是病如實知。   云何病集如實知?無明集是病集,是名病集如實知。   云何病滅如實知?無明滅是病滅,如是病滅如實知。   云何病滅道跡如實知?謂八正道,如前說,如是病滅道跡如實知。   若多聞聖弟子,於病如實知,病集如實知,病滅如實知,病滅道跡如實知故 ,多聞聖弟子於此法律,正見具足,……乃至悟此正法。」   尊者摩訶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   「正有此等,更有餘耶?」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摩訶拘絺羅:   「亦更有餘。多聞聖弟子於苦如實知,苦集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道跡如實知。   云何苦如實知?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愛別苦、怨憎會苦、所欲不得苦, 如是,略說五受陰苦,是名為苦,如是苦如實知。   云何苦集如實知?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集}[樂?]著,是名苦集,如是 ,苦集如實知。   云何苦滅如實知?若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染}[樂?]著無餘斷、……乃至 息、沒,是名苦滅,如是苦滅如實知。   云何苦滅道跡如實知?謂:八聖道,如上說,是名苦滅道跡,如是苦滅道跡 如實知。   多聞聖弟子如是苦如實知,苦集、苦滅、苦滅道跡如實知,如是,聖弟子於我法律, 具足正見,直見成就,於佛不壞淨成就,來入正{道}[法],得此正法, 悟此正法。」   復問尊者舍利弗:   「正有此法,復有餘耶?」   尊者舍利弗答言:   「更有餘。謂:多聞聖弟子老死如實知,老死集如實知,老死滅如實知,老死滅 道跡如實知,如前分別經說。   云何老死集如實知?生集是老死集,生滅是老死滅,老死滅道跡謂八正道,如前說。   多聞聖弟子於此老死如實知,……乃至老死滅道跡如實知,如是聖弟子於我法律, 正見具足,直見成就,於佛不壞淨成就,來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   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 {行}。   聖弟子於行如實知,行集、行滅、行滅道跡如實知。   云何行如實知?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如是行如實知。   云何行集如實知?無明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實知。   云何行滅如實知?無明滅是行滅,如是,行滅如實知。   云何行滅道跡如實知?謂:八聖道,如前說。   摩訶拘絺羅!是名聖弟子行如實知,行集、行滅、行滅道跡如實知,於我法律, 正見具足,直見成就,於佛不壞淨成就,來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   摩訶拘絺羅復問尊者舍利弗:   「唯有此法,更有餘耶?」   舍利弗答言:   「摩訶拘絺羅!汝何為逐?汝終不能究竟諸論,得其邊際。   若聖弟子斷除無明而生明,何須更求!」   時,二正士共論義已,各還本處。 中阿含29經/大拘絺羅經(譬喻品)(莊春江標點)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加蘭哆園。   爾時,尊者舍梨子則於晡時從燕坐起,至尊者大拘絺羅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   尊者舍梨子語尊者大拘絺羅:   「我欲有所問,聽我問耶?」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   「尊者舍梨子!欲問便問,我聞已當思。」   尊者舍梨子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耶?」   答曰:   「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不善,知不善根。   云何知不善?謂:身惡行不善,口、意惡行不善,是謂:知不善。   云何知不善根?謂:貪不善根,恚、癡不善根,是謂:知不善根。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不善及不善根者,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 ,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善、知善根。   云何知善?謂:身妙行善,口、意妙行善,是謂:知善。   云何知善根?謂:無貪善根,無恚、無癡善根,是謂:知善根。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善,知善根者,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 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食如真,知食習、知食滅、知食滅道 如真。   云何知食如真?謂有四食:一者、搏(摶)食麁細,二者、更樂食,三者、意思食, 四者、識食,是謂:知食如真。   云何知食習如真?謂:因愛便有食,是謂:知食習如真。   云何知食滅如真?謂:愛滅食便滅,是謂:知食滅如真。   云何知食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食滅道 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食如真,知食習、知食滅、知食滅道如真者, 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漏如真,知漏習、知漏滅、知漏滅道 如真。   云何知漏如真?謂有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是謂:知漏如真。   云何知漏習如真?謂:因無明便有漏,是謂:知漏習如真。   云何知漏滅如真?謂:無明滅漏便滅,是謂:知漏滅如真。   云何知漏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漏滅道 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漏如真,知漏習、知漏滅、知漏滅道如真者, 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 如真。   云何知苦如真?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 略五盛陰苦,是謂:知苦如真。   云何知苦習如真?謂:因老死便有苦,是謂:知苦習如真。   云何知苦滅如真?謂:老死滅苦便滅,是謂:知苦滅如真。   云何知苦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苦滅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者, 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死?}知老死如真,知老死習、知老死滅、 知老死滅道如真。   云何知老?謂:彼老耄,頭白齒落,盛壯日衰,身曲腳戾,體重氣上,柱杖 而行,肌縮皮緩,皺如麻子,諸根毀熟,顏色醜惡,是名老也。   云何知死?謂:彼眾生,彼彼眾生種類,命終無常,死喪散滅,壽盡破壞, 命根閉塞,是名死也。此說死,前說老,是名老死,是謂:知老死如真。   云何知老死習如真?謂:因生便有老死,是謂:知老死習如真。   云何知老死滅如真?謂:生滅老死便滅,是謂:知老死滅如真。   云何知老死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老死滅道 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老死如真,知老死習、知老死滅、知老死滅道 如真者,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生如真,知生習、知生滅、知生滅道 如真。   云何知生如真?謂:彼眾生、彼彼眾生種類,生則生,出則出,成則成,興起五陰, 已得命根,是謂:知生如真。   云何知生習如真?謂:因有便有生,是謂:知生習如真。   云何知生滅如真?謂:有滅生便滅,是謂:知生滅如真。   云何知生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生滅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生如真,知生習、知生滅、知生滅道如真者, 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有如真,知有習、知有滅、知有滅道 如真。   云何知有如真?謂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是謂:知有如真。   云何知有習如真?謂:因受便有有,是謂:知有習如真。   云何知有滅如真?謂:受滅有便滅,是謂:知有滅如真。   云何知有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有滅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有如真,知有習、知有滅、知有滅道如真者, 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受如真,知受習、知受滅、知受滅道 如真。   云何知受如真?謂有四受:欲受、戒受、見受、我受,是謂:知受如真。   云何知受習如真?謂:因愛便有受,是謂:知受習如真。   云何知受滅如真?謂:愛滅受便滅,是謂:知受滅如真。   云何知受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受滅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受如真,知受習、知受滅、知受滅道如真者, 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愛如真,知愛習、知愛滅、知愛 滅道如真。   云何知愛如真?謂有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是謂:知愛如真。   云何知愛習如真?謂:因覺便有愛,是謂:知愛習如真。   云何知愛滅如真?謂:覺滅愛便滅,是謂:知愛滅如真。   云何知愛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愛滅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愛如真,知愛習、知愛滅、知愛滅道如真者, 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覺如真,知覺習、知覺滅、知覺 滅道如真。   云何知覺如真?謂有三覺:樂覺、苦覺、不苦不樂覺,是謂:知覺如真。   云何知覺習如真?謂:因更樂便有覺,是謂:知覺習如真。   云何知覺滅如真?謂:更樂滅覺便滅,是謂:知覺滅如真。   云何知覺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覺滅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覺如真,知覺習、知覺滅、知覺滅道如真者, 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更樂如真,知更樂習、知更樂滅 、知更樂滅道如真。   云何知更樂如真?謂有三更樂:樂更樂、苦更樂、不苦不樂更樂,是謂:知更樂 如真。   云何知更樂習如真?謂:因六處便有更樂,是謂:知更樂習如真。   云何知更樂滅如真?謂:六處滅更樂便滅,是謂:知更樂滅如真。   云何知更樂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更樂 滅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更樂如真,知更樂習、知更樂滅、知更樂滅道 如真者,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六處如真,知六處習、知六處滅 、知六處滅道如真。   云何知六處如真?謂:眼處,耳、鼻、舌、身、意處,是謂:知六處如真。   云何知六處習如真?謂:因名色便有六處,是謂:知六處習如真。   云何知六處滅如真?謂:名色滅六處便滅,是謂:知六處滅如真。   云何知六處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六處 滅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六處如真,知六處習、知六處滅、知六處滅道 如真者,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名色如真,知名色習、知名色滅 、知名色滅道如真。   云何知名?謂:四非色陰為名。云何知色?謂:四大及四大造為色,此說色 ,前說名,是為名色,是謂:知名色如真。   云何知名色習如真?謂:因識便有名色,是謂:知名色習如真。   云何知名色滅如真?謂:識滅名色便滅,是謂:知名色滅如真。   云何知名色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名色滅道 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名色如真,知名色習、知名色滅、知名色滅道 如真者,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識如真,知識習、知識滅、知識 滅道如真。   云何知識如真?謂有六識: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是謂:知識如真。   云何知識習如真?謂:因行便有識,是謂:知識習如真。   云何知識滅如真?謂:行滅識便滅,是謂:知識滅如真。   云何知識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識滅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識如真,知識習、知識滅、知識滅道如真者, 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頗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 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謂:有比丘知行如真,知行習、知行滅、知行滅道 如真。   云何知行如真?謂有三行:身行、口行、意行,是謂:知行如真。   云何知行習如真?謂:因無明便有行,是謂:知行習如真。   云何知行滅如真?謂:無明滅行便滅,是謂:知行滅如真。   云何知行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是謂:知行滅道 如真。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行如真,知行習、知行滅、知行滅道如真者, 是謂:比丘成就見,得正見,於法得不壞淨,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尊者舍梨子歎已,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復問曰:   「賢者大拘絺羅!若有比丘無明已盡,明已生,復作何等?」   尊者大拘絺羅答曰:   「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無明已盡,明已生,無所復作。」   尊者舍梨子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如是,彼二尊更互說義,各歡喜奉行,從坐起去。 中部9經/正見經(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在那裡,尊者舍利弗召喚比丘們:   「比丘學友們!」   「學友!」那些比丘回答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這麼說:   「學友們!被稱為『正見、正見』,學友!什麼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 、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呢?」   「學友!我們會從遠處來到尊者舍利弗面前想知道這所說的義理,如果尊者 舍利弗能說明這所說的義理,那就好了!聽聞尊者舍利弗的[教說]後,比丘們將 會憶持的。」   「那樣的話,學友們!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學友!」那些比丘回答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這麼說: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不善,了知不善根;了知善,了知善根,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不善?什麼是不善根?什麼是善?什麼是善根?   學友們!殺生是不善,未給予而取是不善,邪淫是不善,妄語是不善,離間語 是不善,粗惡語是不善,雜穢語是不善,貪婪是不善,惡意是不善,邪見是不善, 學友們,這些被稱為不善。   而,學友們!什麼是不善根?貪欲是不善根,瞋恚是不善根,愚癡是不善根 ,學友們,這些被稱為不善根。   而,學友們!什麼是善?離殺生是善,離未給予而取是善,離邪淫是善,離妄語是善 ,離離間語是善,離粗惡語是善,離雜穢語是善,不貪婪是善,無惡意是善, 正見是善,學友們,這些被稱為善。   而,學友們!什麼是善根?無貪欲是善根,無瞋恚是善根,無愚癡是善根, 學友們,這些被稱為善根。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不善,這樣了知不善根,這樣了知善,這樣了知善根, 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去除嫌惡煩惱潛在趨勢,根絕『我是』的見與慢 煩惱潛在趨勢,捨斷無明;生起明,然後當生得到苦的結束,學友們!這個情形 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那些比丘歡喜、隨喜尊者舍利弗所說後,更進一步問尊者舍 利弗問題: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的其它法門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食,了知食集,了知食滅,了知導向食滅之道跡,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食?什麼是食集?什麼是食滅?什麼是導向食滅之道跡?   學友們!有這四種食,為了已生成眾生的存續,或為了求出生者的資助。 哪四種呢?或粗或細的物質食物,第二、觸,第三、意思,第四、識。學友們!這 四種食,支撐已成的眾生,也資助求出生者。以渴愛而食集,以渴愛滅而食滅, 導向食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 、正念、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食,這樣了知食集,這樣了知食滅,這樣了知 導向食滅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去除嫌惡煩惱潛在趨勢,根絕 『我是』的見與慢煩惱潛在趨勢,捨斷無明;生起明,然後當生得到苦的結束,學友 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那些比丘歡喜、隨喜尊者舍利弗所說後,更進一步問尊者 舍利弗問題: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的其它法門嗎?」   「會有的,學友!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苦,了知苦集,了知苦滅,了知導向苦滅道跡,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苦?什麼是苦集?什麼是苦滅?什麼是導向苦滅道跡?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悲、苦、憂、絕望是苦,與不愛的結合 是苦,與所愛的別離是苦,所求不得是苦;總括之,五取蘊是苦,學友們! 這被稱為苦。   而,學友們!什麼是苦集?是這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 ,即:欲的渴愛、有的渴愛、虛無的渴愛,學友們!這被稱為苦集。   而,學友們!什麼是苦滅?就是那渴愛的褪去無餘而滅,捨棄、斷念、解脫 、無依住,學友們!這被稱為苦滅。   而,學友們!什麼是導向苦滅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正見、……(中略) 正定,學友們!這被稱為導向苦滅道跡。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苦,這樣了知苦集,這樣了知苦滅,這樣了知導向苦滅 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去除嫌惡煩惱潛在趨勢,根絕『我是』 的見與慢煩惱潛在趨勢,捨斷無明;生起明,然後當生得到苦的結束,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那些比丘歡喜、隨喜尊者舍利弗所說後,更進一步問尊者舍利弗 問題: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的其它法門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老死,了知老死集,了知老死滅,了知導向老死滅之道跡,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老死?什麼是老死集?什麼是老死滅?什麼是導向老死 滅之道跡?   在種種眾生類中,種種眾生的老、老衰、齒落、髮白、皮皺、壽命的衰退、 諸根的退化,學友們!這被稱為老。   而,學友們!什麼是死?在種種眾生類中,種種眾生的過世、滅亡、崩解、 消失、死亡、壽終、諸蘊的崩解、屍體的捨棄,命根斷絕,學友們!這被稱為死 ,這老與這死,學友們!這被稱為老死。   以生集而老死集,以生滅而老死滅,導向老死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 :正見、……(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老死,這樣了知老死集,這樣了知老死滅,這樣 了知導向老死滅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去除嫌惡煩惱潛在趨勢, 根絕『我是』的見與慢煩惱潛在趨勢,捨斷無明;生起明,然後當生得到苦的結束,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中略)問: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中略)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生,了知生集,了知生滅,了知導向生滅之道跡,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生?什麼是生集?什麼是生滅?什麼是導向生滅之道跡?   在種種眾生類中,種種眾生的生、出生、入[胎]、再生、諸蘊顯現、得諸處 ,學友們!這被稱為生。   以有集而生集,以有滅而生滅,導向生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正見 、……(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生,這樣了知生集,這樣了知生滅,這樣了知導向生滅 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去除嫌惡煩惱潛在趨勢,根絕『我是』 的見與慢煩惱潛在趨勢,捨斷無明;生起明,然後當生得到苦的結束,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中略)問: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中略)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有,了知有集,了知有滅,了知導向有滅之道跡,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有?什麼是有集?什麼是有滅?什麼是導向有滅之道跡?   學友們!有這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學友們!這被稱為有。   以取集而有集,以取滅而有滅,導向有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正見 、……(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有,這樣了知有集,這樣了知有滅,這樣了知導向有滅 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中略)得到苦的結束,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中略)問: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中略)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取,了知取集,了知取滅,了知導向取滅之道跡,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取?什麼是取集?什麼是取滅?什麼是導向取滅之道跡?   學友們!有這四種取:欲取、見取、戒禁取、[真]我論取。   以渴愛集而取集,以渴愛滅而取滅,導向取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 正見、……(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取,這樣了知取集,這樣了知取滅,這樣了知導向取滅 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中略)得到苦的結束,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中略)問: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中略)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渴愛,了知渴愛集,了知渴愛滅,了知導向渴愛滅之道跡,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渴愛?什麼是渴愛集?什麼是渴愛滅?什麼是導向渴愛滅 之道跡?   學友們!有這六類渴愛:對色的渴愛、對聲的渴愛、對氣味的渴愛、對味道 的渴愛、對所觸的渴愛、對法的渴愛。   以受集而渴愛集,以受滅而渴愛滅,導向渴愛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 :正見、……(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渴愛,這樣了知渴愛集,這樣了知渴愛滅,這樣 了知導向渴愛滅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中略)得到苦的結束,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中略)問: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中略)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受,了知受集,了知受滅,了知導向受滅之道跡,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受?什麼是受集?什麼是受滅?什麼是導向受滅之道跡?   學友們!有這六類受: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受、鼻觸所生受、舌觸所生受 、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   以觸集而受集,以觸滅而受滅,導向受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正見 、……(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受,這樣了知受集,這樣了知受滅,這樣了知導向受滅 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中略)得到苦的結束,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中略)問: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中略)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觸,了知觸集,了知觸滅,了知導向觸滅之道跡,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觸?什麼是觸集?什麼是觸滅?什麼是導向觸滅之道跡?   學友們!有這六類觸: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   以六處集而觸集,以六處滅而觸滅,導向觸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 正見、……(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觸,這樣了知觸集,這樣了知觸滅,這樣了知導向觸滅 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中略)得到苦的結束,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中略)問: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中略)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六處,了知六處集,了知六處滅,了知導向六處滅之道跡,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六處?什麼是六處集?什麼是六處滅?什麼是導向六處滅 之道跡?   學友們!有這六處: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   以名色集而六處集,以名色滅而六處滅,導向六處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 ,即:正見、……(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六處,這樣了知六處集,這樣了知六處滅,這樣了知 導向六處滅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中略)得到苦的結束,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中略)問: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中略)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名色,了知名色集,了知名色滅,了知導向名色滅之道跡,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名色?什麼是名色集?什麼是名色滅?什麼是導向名色滅 之道跡?   受、想、思、觸、作意,這被稱為名;四大與四大之所造色,這被稱為色, 這樣,這名與這色,學友們!這被稱為名色。   以識集而名色集,以識滅而名色滅,導向名色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 :正見、……(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名色,這樣了知名色集,這樣了知名色滅,這樣 了知導向名色滅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中略)得到苦的結束,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中略)問: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中略)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識,了知識集,了知識滅,了知導向識滅之道跡,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識?什麼是識集?什麼是識滅?什麼是導向識滅之道跡?   學友們!有這六類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以行集而識集,以行滅而識滅,導向識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正見 、……(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識,這樣了知識集,這樣了知識滅,這樣了 導向識滅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中略)得到苦的結束,學友 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中略)問: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中略)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行,了知行集,了知行滅,了知導向行滅之道跡,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行?什麼是行集?什麼是行滅?什麼是導向行滅之道跡?   學友們!有這三種行:身行、語行、心行。   以無明集而行集,以無明滅而行滅,導向行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即: 正見、……(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行,這樣了知行集,這樣了知行滅,這樣了知 導向行滅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中略)得到苦的結束,學友們! 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中略)問: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中略)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無明,了知無明集,了知無明滅,了知導向無明滅之道跡,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無明?什麼是無明集?什麼是無明滅?什麼是導向無明滅 之道跡?   學友們!凡不知苦、不知苦集、不知苦滅、不知導向苦滅道跡者,學友們! 這被稱為無明。   以煩惱集而無明集,以煩惱滅而無明滅,導向無明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 ,即:正見、……(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無明,這樣了知無明集,這樣了知無明滅,這樣 了知導向無明滅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中略)得到苦的結束,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好!學友!」那些比丘歡喜、隨喜尊者舍利弗所說後,更進一步問尊者舍 利弗問題:   「除此而外,學友!會有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的其它法門嗎?」   「會有的,學友們!   學友們!當聖弟子了知煩惱,了知煩惱集,了知煩惱滅,了知導向煩惱滅之道跡,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而,學友們!什麼是煩惱?什麼是煩惱集?什麼是煩惱滅?什麼是導向煩惱滅 之道跡?   學友們!有這三種煩惱:欲的煩惱、有的煩惱、無明的煩惱。   以無明集而煩惱集,以無明滅而煩惱滅,導向煩惱滅之道跡就是這八支聖道 ,即:正見、……(中略)正定。   學友們!當聖弟子這樣了知煩惱,這樣了知煩惱集,這樣了知煩惱滅,這樣 了知導向煩惱滅之道跡,他捨斷一切貪煩惱潛在趨勢,去除嫌惡煩惱潛在趨勢, 根絕『我是』的見與慢煩惱潛在趨勢,捨斷無明;生起明,然後當生得到苦的結束, 學友們!這個情形是聖弟子的正見、直見、對法具備不壞淨、通達此正法。」   這就是尊者舍利弗所說,悅意的那些比丘們歡喜尊者舍利弗所說。   正見經第九終了。 註解: 1.「意業」(manokamm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由心所作的行為,心的行為」 (action one does by mind, mental acts)。 2.「滅道跡」(SA)、「滅道」(MA),南傳作「導向滅道跡」(nirodhagāminiṃ pa?ipad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導向其停止的路」(the way leading to its cessation)。 3.「四食」,南傳作「四種食」(cattārome āhār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四種滋養物」(four kinds of nutriment)。參看《雜阿含371經》 4.「當來有愛」(SA)、「當來有樂欲;愛樂彼彼有起;未來有愛;此愛當受未來有」 (MA),南傳作「導致再生的渴愛」(ta?hāya ponobbhavikāya,ponobhavikā 為punabbhava的形容詞化,直譯為「再有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導向 重新存在」(that leads to renewed existence)。「貪喜俱」(SA)、「喜欲共俱; 與喜欲俱」(MA),南傳作「伴隨歡喜與貪」(nandirāgasahagatā,直譯為 「喜貪共行」),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由歡樂與慾望陪同」(accompanied by delight and lust)。「彼彼樂著」(SA)、「共俱求彼彼有;愛樂彼彼有起;願彼彼有」 (MA),南傳作「到處歡喜」(tatratatrābhinandinī,直譯為「彼彼歡喜」)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到處尋歡樂」(seeking delight here and there)。 5.「五受陰」(SA/DA/AA),「五盛陰」(MA),南傳作「五取蘊」(pañcannaṃ up ādānakkhandhānaṃ, pañcupādānakkhandhā),菩提比丘長老 英譯為「所執著的五個集合體」(five aggregates subject to clinging),這裡漢譯的 「受」顯然是「取;執取」(upādāna)的另譯。「陰」,漢譯另也譯為「蘊」、 「犍度」(khandha),南傳作「蘊」(khandhe),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集合體」 (aggregates)。 6.「意行」,南傳作「意行」(manosa?khāro)或「心行」(cittasa?khāro),菩提比丘 長老認為兩者是同義詞而都英譯為「精神的意志形成」(the mental volitional formation)。 7.「不壞淨」(aveccappasāda,另譯作「不壞信;證淨;絕對的淨信;確知而得的 淨信」),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無瑕的信任」(perfect confidence)。 8.「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南傳作「欲的煩惱 、有的煩惱、無明的煩惱」(Kāmāsavo, bhavāsavo, avijjāsavo),菩提比丘 長老英譯為「感官快樂的污染、存在的污染、無知的污染」(the taint of sensuality, the taint of existence, the taint of ignorance)。「有」(bhava), 為十二緣起的「有」。 9.「命根閉塞」(MA),南傳作「命根斷絕」(jīvitindriyassupacched,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均缺,「命根」(jīvitindriya)則英譯為「生命的器官機能」 (life faculty),Thanissaro比丘英譯為「生命的器官機能的中斷」 (interruption in the life faculty),緬甸三藏協會英譯為「生命的器官機能的破壞」 (the destruction of the life-faculty)。 10.「生則生,出則出,成則成」(SA298譯作「超越、和合、出生」),南傳作「出生、 入[胎]、生起、誕生」(sañjāti okkanti nibbatti abhinibbatti),菩提比丘 長老英譯為「他們的來到出生,墬下[進入子宮],產生」(their coming to birth, precipitation [into the womb], generation)或「他們的被生,下降 [進入子宮],生產」(their being born, descent [into the womb], production, SN.12.2)。 11.「欲有、色有、無色有」(kāmabhavo, rūpabhavo, arūpabhavo),菩提比丘 長老英譯為「感官-領域的存在,色-領域的存在,非色-領域的存在」 (sense-sphere existence, form-sphere existence, formless-sphere existence)。「無色」即「無色界」,「有」(bhavo),即十二緣起的「有」。 12.MA將「取;執取」(upādā)譯為「受」。 13.「戒取」(SA)、「戒受」(MA),南傳作「戒禁取」(sīlabbataparāmāsaṃ),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行為與尊奉的錯誤把握」(wrong grasp of behavior and observances)。MA將「取;執取」譯為「受」。 14.「我受」(MA),「我取」(SA),南傳作「[真]我論取」(attavādupādānaṃ)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對感自我之教義的執著」( clinging to a doctrine of self) 。按:MA將「取;執取」(upādā)譯為「受」。 15.MA將「受;感受」(vedanā)譯為「覺」,AA譯為「痛」。 16.「觸」(SA),「更樂」(MA),南傳作「觸」(samphassa或phassa),此「觸」即 「十二緣起支」中「六入緣『觸』,『觸』緣受」的「觸支」,指認識外境到進入 對自己有意義的程度,而「接觸」(phu??hassa或phusati),則是指一般有形或無形的 接觸,兩者中、英譯都慣用同一字「接觸」(contact),易混淆。 17.「未給予而取」(adinnādānā,另譯為「不與取;偷盜」),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為「偷竊,抄襲」(stealing)或「拿沒被給者」(taking what is not given)。 18.「貪使」(SA)、「欲使」(MA)、「貪欲之使」(AA),南傳作「貪煩惱潛在趨勢」 (rāgānusayān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躺在下面的慾望」(the underlying tendency to lust)。 19.「瞋恚使;恚使」,南傳作「嫌惡煩惱潛在趨勢」(pa?ighānusayānaṃ),菩 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躺在下面的反感」(the underlying tendency to aversion)。 20.「見與慢煩惱潛在趨勢」(di??himānānusay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見解 與自大在表面下的趨勢」(the underlying tendency to the view and conceit)。 21.「欲的渴愛」(kāmata?hā,另譯為「欲愛」),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為求感官 快樂的渴望」(craving for sensual pleasures)。 22.「有的渴愛」(bhavata?hā,另譯為「有愛;存在的渴愛」),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為「為求存在的渴望」(craving for existence)。「有」(bhava)即十二緣起的「有支」 23.「虛無的渴愛」(vibhavata?hā,另譯為「無有愛;非有愛」),菩提比丘長老 英譯為「為求根絕的渴望」(craving for extermination)。 24.「斷念」(pa?inissagga,另譯為「捨遣;捨離;定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對其斷念;死心」(relinquishing of it),並解說「斷念」主要用在毘婆舍 那階段,對所有有為法經由洞察無常而積極消除雜染,發生在「安那般那念」的 第十六階(參看《雜阿含803經》),「捨棄」則用在聖道成熟,可能意味著完全 放棄所有執著的最後狀態,因此在意義上與涅槃緊接。 25.「無依住」(anālaya,另譯為「無執著;非住;非阿賴耶」),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為「拒絕那同一個渴愛」(rejecting of that same craving)或「不依靠它」 (non-reliance on it, SN.22.103)。 感想: 此經內容是佛教根本 感恩舍利弗,果然是大師兄,講的很詳細, 佛講的是根本大意,舍利弗尊者連思考的過程都帶過一遍 苦集滅道,12因緣結合的解法,其中引導思考的過程要自己讀過一遍才知道 非常非常好的一經 附註:法鼓山有活動,要告假七天了,祝大家道業精進,菩提早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1.121 ※ 編輯: Samus 來自: 59.116.1.121 (01/14 01:49)
Lunakaoru:隨喜 01/14 03:46
※ 編輯: Samus 來自: 59.116.6.148 (04/14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