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北傳:雜阿含379經 南傳:相應部56相應11經 關涉主題:教理/四聖諦的內容、法 眼淨的內容‧實踐/離極端行中道‧事蹟/初轉法輪、自稱無上遍正覺、聽法中證 果‧其它/初果者的特質 雜阿含379經[正聞本542經/佛光本378經](諦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奈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   「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 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聖諦智(知)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 {苦集滅,}此苦滅聖諦已知當{知}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以(次),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比丘!此苦聖諦已知、知已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諸比丘!我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覺者,我終不得於諸天、 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亦不自證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已於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故,於諸天、魔、梵,沙門 、婆羅門、聞法眾中得出,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及八萬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尊者憍陳如:「知法未?」   憍陳如白佛:「已知,世尊!」   復告尊者憍陳如:「知法未?」   拘鄰白佛:「已知,善逝!」   尊者拘鄰已知法故,是故,名阿若拘鄰。   尊者阿若拘鄰知法已,地神舉聲唱言:   「諸仁者!世尊於波羅[木*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三轉、十二行法輪, 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所未曾轉,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哀愍世間, 以義饒益,利安天人,增益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   地神唱已,聞虛空神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魔天,兜率陀天,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展轉傳唱,須臾之間,聞于梵天身。   梵天乘聲唱言:   「諸仁者!世尊於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三轉、十二行法輪,諸沙門 、婆羅門,諸天、魔、梵,及世間聞法未所曾轉,多所饒益,多所安樂,以義饒益 諸天世人,增益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   世尊於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轉法輪,是故此經名轉法輪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56相應11經/法輪轉起經(諦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波羅奈鹿野苑的仙人墜落處。   在那裡,世尊召喚[那]群五比丘們:   「比丘們!有兩個極端,出家人不應該親近,哪兩個呢?這在欲上之欲樂的實行: 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聖者的、無益的,以及這自我折磨的實行 :苦的、非聖者的、無益的。比丘們!不往這兩個極端後,有被如來現正覺、作眼、 作智,導向寂靜、證智、正覺、涅槃的中道。   比丘們!但什麼是那被如來現正覺、作眼、作智,導向寂靜、證智、正覺、 涅槃的中道呢?就是這八支聖道,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 、正念、正定。   比丘們!這是那被如來現正覺、作眼、作智,導向寂靜、證智、正覺、涅槃 的中道。   而,比丘們!這是苦聖諦:生是苦,老也是苦,病也是苦,死也是苦, 與不愛的結合是苦,與所愛的別離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總括之,五取蘊是苦。   而,比丘們!這是苦集聖諦:是這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 即:欲的渴愛、有的渴愛、虛無的渴愛。   而,比丘們!這是苦滅聖諦:就是那渴愛的無餘褪去與滅、捨棄、斷念、解脫、 無依住。   而,比丘們!這是導向苦滅道跡聖諦:就是這八支聖道,即:正見……(中略) ……正定。   『這是苦聖諦』: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 ,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苦聖諦應該被遍知』: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 ,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苦聖諦已被遍知』: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 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是苦集聖諦』: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 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苦集聖諦應該被捨斷』: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 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苦集聖諦已被捨斷』: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 ,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是苦滅聖諦』: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智生起, 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苦滅聖諦應該被證』: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 ,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苦滅聖諦已被證』: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 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是導向苦滅道跡聖諦』: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眼生起, 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導向苦滅道跡聖諦應該被修』: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 我的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這導向苦滅道跡聖諦已被修』:比丘們!在以前所不曾聽過的法上,我的 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生起。   比丘們!只要我對這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相沒有這麼已善清淨的如實智見, 我在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不自稱 『已現正覺無上遍正覺』。   比丘們!但自從我對這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相有這麼已善清淨的如實智見後 ,我在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才自稱 『已現正覺無上遍正覺』。又,我的智與見生起:『我的解脫不可動搖,這是我 最後一次的生,現在,不再有再生了。』」   這就是世尊所說,悅意的[那]群五比丘們歡喜世尊之所說。   而當這個開示被說時,尊者憍陳如的遠塵、離垢之法眼生起:   「凡任何集法都是滅法。」   而且,當法輪被世尊轉動了,諸地居天發聲道:   「在波羅奈鹿野苑的仙人墜落處,這無上法輪已被世尊轉動了,必將不被任何 沙門、婆羅門、天、魔、梵,或世間任何眾生反轉。」   聽到諸地居天的聲音後,四大天王之諸天也發聲道:   「在波羅奈鹿野苑的仙人墜落處,這無上法輪已被世尊轉動了,必將不被任何 沙門、婆羅門、天、魔、梵,或世間任何眾生反轉。」   聽到四大天王諸天的聲音後,三十三天諸天……(中略)焰摩諸天……(中略) 兜率諸天……(中略)化樂諸天……(中略)他化自在諸天……(中略)梵眾天 諸天發聲道:   「在波羅奈鹿野苑的仙人墜落處,這無上法輪已被世尊轉動了,必將不被任何沙門、 婆羅門、天、魔、梵,或世間任何眾生反轉。」   像這樣,在那剎那,(在那頃刻,)在那片刻,聲音傳出直到梵天世界。   這十千世界震動、搖動、顫動,無量偉大的光明出現於世間,勝過了諸天眾 的天威。   那時,世尊自說這優陀那:   「先生!憍陳如確實已了知,先生!憍陳如確實已了知了。」   這樣,因此,尊者憍陳如就有「阿若憍陳如」那樣的名字。 註解: 1.「優陀那」(udān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有所啟示的話」(inspired utterance)。印順法師解說為:「優陀那」(udāna),或音譯為鄔陀南、嗢拖南等; 義譯為讚歎、自說、自然說等。Ud+van,為氣息的由中而出,發為音聲;本義為 由於驚、喜、怖、悲等情感,自然抒發出來的音聲。所以古人的解說,主要 為「感興語」、「自然說」──二類。 2.「說此法時」,南傳作「……被說時」(bhaññamāne),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當這個解說被說時」(while this discourse was being spoken)。按,經文中 動詞「被說時」(bhaññamāne),用的是被動動詞的「現在分詞」的語態, 明確表示是在說法的進行中證果的。 3.「集法」(samudayadhamm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屬於有起源者」(subject to origination)。這裡的「法」不是指「正法」。 4.「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南傳作「遠塵、離垢之法眼」(virajaṃ vītamala ṃ dhammacakkhu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屬於正法,無塵、無瑕的眼光」 (the dust-free, stainless vision of the Dhamma)。由南傳的經文來看, 漢譯「法眼淨」的「淨」,是「遠塵、離垢」的同義詞,而此「法眼淨」的具體內容, 依南傳經文則是:「凡任何集法都是滅法。」(yaṃ kiñci samudayadhammaṃ sabbaṃ taṃ nirodhadhamman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任何有起源者必歸於停止」(Whatever is subject to origination is all subject to cessation)。這裡的「法」(dhamm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屬於 ……者」(subject to),而「法眼淨」這個詞,在經文中都用於「證初果」者。 5.「世代」(pajāya),水野弘元《巴利語辭典》作「人人」(pajā),菩提比丘長老 英譯為「這一世代」(this generation)。 6.「遍知」(parijānaṃ, pariññ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完全地理解」 (fully understanding),並解說在經典的使用中,只有解脫阿羅漢才適合說 「遍知」(完全地理解),而只有初果以上的聖者,才適合說「證知」(親身體證的知)。 7.「無依住」(anālaya,另譯為「無執著;非住;非阿賴耶」),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為「拒絕那同一個渴愛」(rejecting of that same craving)或「不依靠它」 (non-reliance on it, SN.22.103)。 8.「斷念」(pa?inissagga,另譯為「捨遣;捨離;定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對其斷念;死心」(relinquishing of it),並解說「斷念」主要用在毘婆舍 那階段,對所有有為法經由洞察無常而積極消除雜染,發生在「安那般那念」的 第十六階(參看《雜阿含803經》),「捨棄」則用在聖道成熟,可能意味著完全 放棄所有執著的最後狀態,因此在意義上與涅槃緊接。 9.「眼、智、明、覺」,南傳作「眼(cakkhu)、智(ñā?a)、慧(pañña)、明(vijja) 、光(ālok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見解(vision)、理解 (knowledge)、智慧(wisdom)、真實的理解(true knowledge)、光明(light)」。 這些,在經文中都用於證果時的場合。 10.「三轉」(tipariva??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三階段」(three phases),即對 四聖諦第一轉的「知」,第二轉的「應遍知/應斷/應修/應證」以及第三轉的 「已遍知/已斷/已修/已證」。後來「慧遠」(523~592AD)在其《大乘起信論義疏》 中,分別以「示轉」、「勸轉」、「證轉」稱之,也很貼切。 11.「十二行」(dvādasākār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十二種情況」(twelve aspects),這就是四聖諦在每一轉時的內容。 12.「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anuttaraṃ sammāsambodhiṃ)為音譯,義譯為 「無上遍正覺;無上等正覺;無上正等覺;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無可凌駕、已純然無瑕的開化」(unsurpassed perfect enlightenment)。這個詞 ,經文中只看到用於「佛陀」(阿耨多羅三藐三佛陀),不見用於「阿羅漢」或 「辟支佛」上。 13.「阿若拘鄰」,南傳作「阿若憍陳如」(aññāsiko??añña),「阿若」(aññā) 為音譯,義譯為「已了知」,「拘鄰」(ko??añña)為「憍陳如」的另譯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已了知的憍陳如」(ko??añña Who Has Understood)。 14.「以義饒益」,南傳作「具利益」(atthasaṃhit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有益的」(beneficial)。 15.「化樂」,南傳作「化樂天」(Nimmānaratino dev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以創造為樂的天神」(Devas who take delight in creating)。 16.「他自在;他化自在天」(SA)、「他化自在天」(GA)、「他化樂天」(MA), 南傳作「自在天」(devā vasavattin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行使(運用)控制的天」 (devas who exercise control)。按:此應指「他化自在天」 (Paranimmitavasavattin):「控制所有被其他創造的天神」(devas Who Control What is Created by Others)。 17.「成眼、成智」(MA),「眼生、智生」(AA),南傳作「作眼、作智」 (cakkhukara?ī ñā?akara?ī),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給予見解,給予理解」 (giving vision, giving knowledge) ,或「給予見解立起,給予理解立起」 (gives rise to vision, gives rise to knowledge, SN.56.11)。 18.「欲的渴愛」(kāmata?hā,另譯為「欲愛」),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為求感官 快樂的渴望」(craving for sensual pleasures)。 19.「有的渴愛」(bhavata?hā,另譯為「有愛;存在的渴愛」),菩提比丘長老英譯 為「為求存在的渴望」(craving for existence)。「有」(bhava)即十二緣起的 「有支」 20.「虛無的渴愛」(vibhavata?hā,另譯為「無有愛;非有愛」),菩提比丘長老 英譯為「為求根絕的渴望」(craving for extermination)。 感想: 原來「阿若」的意思是「已了知」的 四諦的 應知 應修 已修,是有次第的,我感到太好了 不同的天中,天神有以創造為樂的,想到「創造神」,也是一種天神吧,但沒離開六道 四聖諦被轉動了,沒有人能反轉,頂禮佛陀 --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 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7.32
cool810:隨喜讀經~ 03/26 19:35
Lunakaoru:隨喜讚嘆 03/26 20:37
yctsai:頂禮 釋迦牟尼佛 03/27 12:49
GETpoint:隨喜讚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03/30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