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3.htm 北傳:雜阿含373經 南傳:相應部12相應63經 關涉主題:觀念/怎樣看待四食 (10/06/2011 11:21:18 更新) 雜阿含373經[正聞本536經/佛光本372經](食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四食,資益眾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云何為四?謂:一、麁摶食, 二、細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   云何比丘觀察摶食?   譬如:有夫婦二人,唯有一子,愛念將養。欲度曠野嶮道難處,糧食乏盡, 飢餓困極,計無濟理,作是議言:『正有一子,極所愛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難 ,莫令在此三人俱死。』   作是計已,即殺其子,含悲垂淚,強食其肉,得度曠野。   云何,比丘!彼人夫婦共食子肉,寧取其味,貪嗜美樂與不?」   答曰:「不也,世尊!」   復問比丘:   「彼強食其肉,為度曠野嶮道與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凡食摶食,當如是觀!如是觀者,摶食斷知;摶食斷知已,於五欲功德貪愛則斷; 五欲功德貪愛斷者,我不見彼多聞聖弟子於五欲功德上有一結使而不斷者; 有一結繫故,則還生此世。   云何比丘觀察觸食?   譬如:有牛生剝其皮,在在處處,諸蟲唼食,沙土坌塵,草木針刺。若依於地 ,地蟲所食;若依於水,水蟲所食;若依空中,飛蟲所食;臥起常有苦毒此身。   如是,比丘!於彼觸食,當如是觀!如是觀者,觸食斷知;觸食斷知者, 三受則斷;三受斷者,多聞聖弟子於上無所復作,所作已作故。   云何比丘觀察意思食?   譬如:聚落、城邑邊有火起,無煙、無炎。時,有士夫,聰明、黠慧,背苦 、向樂,厭死、樂生,作如是念:『彼有大火,無煙、無炎,行來當避,莫令墮中, 必死無疑。』   作是思惟,常生思願,捨遠而去。觀意思食,亦復如是。如是觀者,意思食斷[知?]; 意思食斷[知?]者,三愛則斷;三愛斷者,彼多聞聖弟子於上更無所作 ,所作已作故。   諸比丘!云何觀察識食?   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劫盜,縛送王所,如前須深經廣說。以彼因緣受 三百矛苦,覺晝夜苦痛。觀察識食,亦復如是。如是觀者,識食斷知;識食斷知者, 名色斷知;名色斷知者,多聞聖弟子於上更無所作,所作已作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12相應63經/像兒子的肉那樣經(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在舍衛城……(中略)。   「比丘們!有這四種食,為了已生成眾生的存續,或為了求出生者的資助, 哪四種呢?或粗或細的物質食物,第二、觸,第三、意思,第四、識。   比丘們!這四種食,為了已生成眾生的存續,或為了求出生者的資助。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物質食物?   比丘們!猶如一對夫婦如果取少量的糧食後,行經荒漠,他們有可愛的、合 意的獨子[同行]。比丘們!那時,那對夫婦在荒漠中,他們少量的糧食會走到遍盡、 耗盡,而還有那剩餘的荒漠未越過。   比丘們!那時,那對夫婦會這麼想:『我們少量的糧食已遍盡、耗盡,而還有 這剩餘的荒漠未越過。讓我們殺了這可愛的、合意的獨子,然後醃製成肉乾, 吃著兒子的肉,這樣能度脫那剩餘的荒漠,不要我們三人全都滅亡。』   比丘們!那時,那對夫婦殺了那可愛的、合意的獨子,然後醃製成肉乾, 吃著兒子的肉,這樣能度脫那剩餘的荒漠。   他們會吃兒子的肉,並且會搥胸[而嚎]:『獨子在哪裡啊?獨子在哪裡啊?』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難道他們會為了享樂,或為了縱慾,或為了好身材, 或為了莊嚴而吃食物嗎?」   「不,大德!」   「比丘們!難道他們不是只為了度脫荒漠而吃食物的嗎?」   「是的,大德!」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應該這麼看待物質食物。』   比丘們!當物質食物被遍知後,五種欲的貪被遍知;當五種欲的貪被遍知後 ,則沒有那聖弟子會再來這世間的束縛結。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觸食?   比丘們!猶如一頭無皮膚的母牛,如果靠近牆而站,那些依止牆的生物類會 啃咬牠;如果靠近樹而站,那些依止樹的生物類會啃咬牠;如果靠近水而站, 那些依止水的生物類會啃咬牠;如果靠近空曠處而站,那些依空曠處的生物類會啃 咬牠,比丘們!不論那頭無皮膚的母牛靠近哪裡,都有依止那裡的生物類會啃咬牠。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應該這麼看待觸食。』   比丘們!當觸食被遍知後,三受被遍知;當三受被遍知後,我說對聖弟子來說 沒有任何還應該做的。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意思食?   比丘們!猶如有深過人的炭火坑,佈滿無焰、無煙的炭火,那時,如果有想活命; 不想死,要樂;不要苦的男子走來,兩位有力氣的男子各捉住其一邊的手臂後, 將他拉向炭火坑,比丘們!那時,那男子的思是遠離、欲求是遠離、願望是遠離, 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那男子想:『這樣我將跌落這炭火坑, 以其因緣而將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樣的苦。』同樣的,比丘們!我說: 『應該這麼看待意思食。』   比丘們!當意思食被遍知後,三類渴愛被遍知;當三類渴愛被遍知後,我說對 聖弟子來說沒有任何還應該做的。   比丘們!應該怎樣看待識食?   比丘們!猶如有人抓了盜賊、罪犯後,會去見國王:『大王!這位是那些盜賊、 罪犯,任你對這位判決處罰吧。』   國王會立刻這麼說:『先生!去吧!請你們清早時以百槍擊這男子。』   清早時他們立刻擊以百槍。   然後,中午時國王會這麼說:『喂!那男子怎樣了?』   『大王!還活著。』   國王會立刻這麼說:『先生!去吧!請你們中午時[再]以百槍擊那男子。』   中午時他們立刻[再]擊以百槍。   然後,傍晚時國王會這麼說:『喂!那男子怎樣了?』   『大王!還活著。』   國王會立刻這麼說:『先生!去吧!請你們傍晚時[再]以百槍擊那男子。』   傍晚時他們立刻[再]擊以百槍。   比丘們!你們怎麼想:那男子日間以被擊傷三百槍因此而感受苦與憂嗎?」   「大德!即使被擊傷一槍就因此感受苦與憂了,更不用說被擊傷三百槍了。」   「同樣的,比丘們!我說:『應該這麼看待識食。』   比丘們!當識食被遍知後,名色被遍知;當名色被遍知後,我說沒有任何聖弟子 還應該做的。」 註解: 1.「斷知」,南傳作「遍知」(pariññāte, pariññāt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被完全地理解」(is fully understood),並引註釋書的解說,「遍知」包含 1.辨別食物衝擊舌頭生起的觸、受、想、思、識,並如實看到其逆、順緣起的 「知的遍知」(ñātapariññā),2.隨觀其無常、苦、無我、厭、離貪、滅、 斷念(定棄)的「測度的遍知;仔細檢查的遍知」(tīra?apariññā, the full understanding by scrutinization), 3.切斷對其之欲與貪的「捨斷的遍知」(pahānapariññā)。 2.「於五欲功德貪愛則斷」,南傳作「五種欲的貪被遍知」(pañcakāmagu?iko rāgo pariññāto ho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對五束感官快樂的慾望被完全地理解」 (lust for the five cords of sensual pleasure is fully understood), 並引註釋書的解說,「五種欲的貪被遍知」包括 1.從舌根生起的渴愛,與從其它五根生起的渴愛是相同的之「單一遍知」(ekapariññā), 2.只一口食物放進鉢裡就能生起「全部五種欲的貪」之「一切遍知」(sabbapariññā), 3.食物是生起「五種欲的貪」之根源的「根源遍知」(mūlapariññā) ,因為當飽食(well fed)後,各種欲與貪就能蓬勃發展(thrive)。 3.「三受則斷」,南傳作「三受被遍知」(tisso vedanā pariññātā honti)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三種感受被完全地理解」(the three kinds of feeling are fully understood),並引註釋書說,感受的根源是「觸」, 而且是被當作認識五蘊的起始點。 4.「所作已作」(SA)、「所作已辦」(MA),南傳作「應該作的已作」(kataṃ kara?īy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所有必須作的已經做完」(what had to be done has been done)。 5.「遍知」(parijānaṃ, pariññ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完全地理解」 (fully understanding),並解說在經典的使用中,只有解脫阿羅漢才適合說 「遍知」(完全地理解),而只有初果以上的聖者,才適合說「證知」(親身體證的知)。 5.「三愛」,南傳作「三類渴愛」(tisso ta?h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三類渴愛」 (the three kinds of craving ),並引註釋書說,三類渴愛指「欲樂的渴愛(欲愛)、 有的渴愛(有愛)、虛無的渴愛(無有愛)」,渴愛是根源於意思(意志) (craving is the root of mental volition)。 感想: 此經非常好,佛陀的比喻,意象很強烈啊@@" 如食子肉、如無皮乳牛、如墮火坑、如身受矛槍擊無間斷, 這四個比喻不管在早期經典、大乘經典中都用的很多 飽暖思淫慾,佛陀講的更是到點, 對於吃的食物、六根對六塵的觸、想、儲存的意識等,都是我們所渴求的 以南傳註釋而言,食物是欲貪的根本,修行時,少吃是有依據的 我想各位版友應該也可「自身作證」XD,多吃是真的會慾望比較強烈 對比「滅受想定」,怪不得要成為阿羅漢聖者,五蘊的受、想,是必需離欲、滅盡的 --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 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6.47 ※ 編輯: Samus 來自: 61.223.227.161 (03/19 10:44) ※ 編輯: Samus 來自: 61.223.227.161 (03/19 10:47) ※ 編輯: Samus 來自: 61.223.227.161 (03/19 10:51) ※ 編輯: Samus 來自: 61.223.227.161 (03/19 10:55) ※ 編輯: Samus 來自: 61.223.227.161 (03/19 11:00)
yctsai:呵呵 斷食療法 03/19 12:47
yctsai:佛陀譬喻的真妙,這篇經文值得反覆閱讀 03/19 13:20
Lunakaoru:隨喜讚嘆 03/19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