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45.htm 北傳:雜阿含345經, 中阿含23經 南傳:相應部12相應31,32經 關涉主題:實踐/ 無常厭離欲解脫‧事蹟/佛驗證舍利弗 (11/18/2011 16:33:24 更新) 雜阿含345經[正聞本487經/佛光本344經](因緣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 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尊者舍利弗:   「如我所說〈波羅延耶阿逸多所問〉:『若得諸法{教}[數],若復種種學, 具威儀及行,為我分別說。』   舍利弗!何等為學?何等為法數?」   時,尊者舍利弗默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復默然。   佛言:「真實,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真實,世尊!   世尊!比丘真實者,厭,離欲,滅盡向。   食集生,彼比丘以食故,生厭、離欲、滅盡向。   彼食滅是真實滅,覺知已,彼比丘厭,離欲,滅盡向,是名為學。」   「復次,真實,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真實,世尊!   世尊!若比丘真實者,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彼從食集生,若真實即是滅盡,覺知此已,比丘於滅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是{數法}[法數]。」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比丘於真實生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數。 」   如是說已,世尊即起入室坐禪。   爾時,尊者舍利弗知世尊去已,不久,語諸比丘:   「諸尊!我不能辯世尊初問,是故我默念住,世尊須臾復為作發喜問,我即 開解如此之義。   正使世尊一日一夜,乃至七夜,異句、異味問斯義者,我亦悉能乃至七夜, 以異句、異味而解說之。」   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尊者舍利弗作奇特未曾有說,於大眾中一向師子吼,言: 『我於世尊初問,都不能辯,乃至三問,默然無答,世尊尋復作發喜問,我即開解。 正使世尊一日一夜,乃至七夜,異句、異味問斯義者,我亦悉能乃至七夜,異句、異味 而解說之。』」   佛告比丘:   「彼舍利弗比丘實能於我一日一夜,乃至{異句、異味}七夜,[異句、異味] 所問義中,悉能乃至七夜,異句、異味而解說之,所以者何?舍利弗比丘善入法界故。」   佛說此經已,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中阿含23經/智經(莊春江標點)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牟利破群[少/兔]比丘捨戒罷道。   黑齒比丘聞牟利破群[少/兔]比丘捨戒罷道,即詣尊者舍梨子所,稽首禮足 ,卻坐一面。   坐已,白曰:   「尊者舍梨子!當知:牟利破群[少/兔]比丘捨戒罷道。」   尊者舍梨子曰:   「牟利破群[少/兔]比丘於此法中而愛樂耶?」   黑齒比丘問曰:   「尊者舍梨子於此法中而愛樂耶?」   尊者舍梨子答曰:   「黑齒!我於此法無有疑惑。」   黑齒比丘即復問曰:   「尊者舍梨子於當來事復云何耶?」   尊者舍梨子答曰:   「黑齒!我於來事亦無猶預。」   黑齒比丘聞如是已,即從坐起,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尊者舍梨子今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 知如真。』」   世尊聞已,告一比丘:   「汝往舍梨子所,語舍梨子:『世尊呼汝。』」   一比丘受教已,即從坐起,禮佛而去,往詣尊者舍梨子所,白曰:   「世尊呼尊者舍梨子。」   尊者舍梨子聞已,即往詣佛,稽首作禮,卻坐一面。   世尊問曰:   「舍梨子!汝今實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 ,知如真。』耶?」   尊者舍梨子白曰:   「世尊!不以此文,不以此句,我但說義。」   世尊告曰:   「舍梨子!族姓子隨其方便稱說,得智者即說得智。」   尊者舍梨子白曰:   「世尊!我向已說,不以此文,不以此句,我但說義。」   世尊問曰:   「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見, 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耶?』舍梨子! 汝聞此已,當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   「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見,自稱說得 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生者有因,此生因盡;知生因盡已, 我自稱說得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世尊 !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世尊歎曰:   「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 說者,當知是義。」   世尊問曰:   「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生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 以何為本?』汝聞此已,當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   「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生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 以何為本?』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生者因有,緣有,從有而生 ,以有為本。』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世尊歎曰:   「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 說者,當知是義。」   世尊問曰:   「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有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 以何為本?』汝聞此已,當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   「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有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 以何為本?』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有者因受,緣受,從受而生, 以受為本。』   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世尊歎曰:   「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 當知是義。」   世尊問曰:   「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受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 以何為本?』汝聞此已,當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   「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受者何因?何緣?為從何生? 以何為本?』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受者因愛,緣愛,從愛而生, 以愛為本。』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世尊歎曰:   「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 ,當知是義。」   世尊問曰:   「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為愛?』汝聞此已, 當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   「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為愛?』世尊!我聞此已 ,當如是答:『諸賢!謂有三覺:樂覺、苦覺、不苦不樂覺,於中,樂欲著者 ,是謂為愛。』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世尊歎曰:   「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 ,當知是義。」   世尊問曰:   「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見,於三覺中 無樂欲著?』汝聞此已,當云何答?」   尊者舍梨子白曰:   「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知,云何見,於三覺中 無樂欲著?』世尊!我聞此已,當如是答:『諸賢!謂:此三覺無常法、苦法、滅法; 無常法即是苦,見苦已,便於三覺無樂欲著。』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 ,我當如是答。」   世尊歎曰:   「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 當知是義。」   爾時,世尊告曰:   「舍梨子!此說復有義可得略答。舍梨子!復有何義,此說可得略答? 所覺所為即皆是苦,舍梨子!是謂復有義此說可得略答。」   世尊問曰:   「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汝,言:『尊者舍梨子!云何背不向自稱說得智: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尊者舍梨子白曰:   「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背不向自稱說得智: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世尊!我聞此已, 當如是答:『諸賢!我自於內背而不向,則諸愛盡,無驚無怖,無疑無惑,行如是 守護;如其守護已,不生不善漏。』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世尊歎曰:   「善哉!善哉!舍梨子!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如此說者, 當知是義。」   世尊告曰:   「舍梨子!復次,有義此說可得略答:『若諸結沙門所說,彼結非我有,行 如是守護;如其守護已,不生不善漏。』舍梨子!是謂:復有義此說可得略答。」   世尊說如是已,即從坐起,入室燕坐。   世尊入室不久,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   「諸賢!我始未作意,而世尊卒問此義,我作是念:『恐不能答。』諸賢! 我初說一義,便為世尊之所讚可,我復作是念:『若世尊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 問我此義者,我能為世尊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若世尊二、三、四、 ……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問我此義者,我亦能為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 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   黑齒比丘聞尊者舍梨子說如是已,即從坐起,疾詣佛所,白世尊曰:   「世尊入室不久,尊者舍梨子所說至高,一向師子吼:『諸賢!我始未作意 ,而世尊卒問此義,我作是念:「恐不能答。」諸賢!我初說一義,便為世尊之所讚可, 我復作是念:「若世尊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問我此義者,我能為世尊 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諸賢!若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異文、 異句問我此義者,我亦能為世尊二、三、四、……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 』」   世尊告曰:   「黑齒!如是!如是!若我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問舍梨子比丘此義者,舍梨子 比丘必能為我一日一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黑齒!若我二、三、四、… …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問舍梨子比丘此義者,舍梨子比丘亦能為我二、三、四、 ……至七日七夜以異文、異句而答此義,所以者何?黑齒!舍梨子比丘深達法界故。」   佛說如是,尊者舍梨子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12相應31經/已生成的經(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   在那裡,世尊召喚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在這〈波羅延阿逸多所問〉中說:   『凡已體悟法者,以及這裡,凡個個有學,    慎重詢問他們的舉止:親愛的先生們!請告訴我。』   舍利弗!應該怎樣以這簡要所說,理解詳細的義理呢?」   當這麼說時,尊者舍利弗變得沈默。   第二次,世尊召喚尊者舍利弗:……(中略)。   第二次,尊者舍利弗變得沈默。   第三次,世尊召喚尊者舍利弗說:   「舍利弗!在這〈波羅延阿逸多所問〉中所說:   『凡已體悟法者,以及這裡,凡個個有學,    慎重詢問他們的舉止:親愛的先生們!請告訴我。』   舍利弗!應該怎樣以這簡要所說,理解詳細的義理呢?」   第三次,尊者舍利弗變得沈默。   「舍利弗!你看見『這是已生成的(生物類)』嗎?」   「大德!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這是已生成的(生物類)』;以正確之慧如實見 『這是已生成的(生物類)』後,他對已生成的為了厭、離貪、滅而行。   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那個食的生起』;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那個食的生起』 後,他對食所生起為了厭、離貪、滅而行。   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以那個食的滅而已存在的(有情)成為滅法』;以正確之慧 如實見『以那個食的滅而已存在的(有情)成為滅法』後,他對滅法為了厭、離貪、 滅而行。   大德!這樣是有學。   而,大德!怎樣是已體悟法者呢?   大德!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這是已生成的(生物類)』;以正確之慧如實見 『這是已生成的(生物類)』後,他對已生成的經由厭、離貪、滅,以不執取而為解脫。   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那個食的生起』;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那個食的生起』 後,他對食所生起經由厭、離貪、滅,以不執取而為解脫。   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以那個食的滅而已存在的(有情)成為滅法』;以正確之慧 如實見『以那個食的滅而已存在的(有情)成為滅法』後,他對滅法經由厭、離貪、 滅,以不執取而為解脫。   大德!這樣是已體悟法者。   大德!這樣是在〈波羅延阿逸多所問〉中所說:   『凡已體悟法者,以及這裡,凡個個有學,    慎重詢問他們的舉止:親愛的先生們!請告訴我。』   大德!我以這簡要所說,這樣了知詳細的義理。」   「舍利弗!好!好!舍利弗!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這是已生成的(生物類)』 ;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這是已生成的(生物類)』後,他對已生成的為了厭、離貪、 滅而行。   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那個食的生起』;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那個食的生起』 後,他對食所生起為了厭、離貪、滅而行。   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以那個食的滅而已存在的(有情)成為滅法』;以正確之慧 如實見『以那個食的滅而已存在的(有情)成為滅法』後,他對滅法為了厭、離貪、 滅而行。   舍利弗!這樣是有學。   而,舍利弗!怎樣是已體悟法者呢?   舍利弗!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這是已生成的(生物類)』;以正確之慧如實見 『這是已生成的(生物類)』後,他對已生成的經由厭、離貪、滅,以不執取而為解脫。   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那個食的生起』;以正確之慧如實見『那個食的生起』 後,他對食所生起經由厭、離貪、滅,以不執取而為解脫。   他以正確之慧如實見『以那個食的滅而已存在的(有情)成為滅法』;以正確之慧 如實見『以那個食的滅而已存在的(有情)成為滅法』後,他對滅法經由厭、離貪、 滅,以不執取而為解脫。   舍利弗!這樣是已體悟法者。   舍利弗!這樣是在〈波羅延阿逸多所問〉中所說:   『凡已體悟法者,以及這裡,凡個個有學,    慎重詢問他們的舉止:親愛的先生們!請告訴我。』   舍利弗!應該以這簡要所說,這樣理解詳細的義理。」 相應部12相應32經/黑齒經(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住在舍衛城。   那時,剎帝利黑齒比丘去見尊者舍利弗。抵達後,與尊者舍利弗互相歡迎。 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剎帝利黑齒比丘對尊者舍利弗這麼說:   「舍利弗學友!牟犁破群那比丘放棄訓練還俗了,那位尊者確定沒在這法與律中 得到穌息。那麼,尊者舍利弗在這法與律中已達到穌息了嗎?」   「學友!我沒有困惑。」   「那,學友!未來呢?」   「學友!我沒有疑惑。」   那時,剎帝利黑齒比丘起座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 在一旁坐好後,剎帝利黑齒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尊者舍利弗以究竟智記說:『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 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那時,世尊召喚某位比丘:   「來!比丘!你以我的名義召喚舍利弗:『舍利弗學友!大師召喚你。』」   「是的,大德!」那位比丘回答世尊後,就去見尊者舍利弗。抵達後,對尊者 舍利弗這麼說:   「舍利弗學友!大師召喚你。」   「是的,學友!」尊者舍利弗回答那位比丘後,就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 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世尊對尊者舍利弗這麼說:   「是真的嗎?舍利弗!你以究竟智記說:『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 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大德!事情不是被這些語詞、這些文句所說。」   「舍利弗!凡善男子以任何方式記說究竟智,所被記說的應該被看作如那樣。」   「大德!我不也這麼說:『大德!事情不是被這些語詞、這些文句所說。』嗎?」   「舍利弗!如果你被這麼問:『舍利弗學友!怎樣知、怎樣見究竟智的被記說: 「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呢?」』舍利弗!當被這麼問時,你應該怎樣回答呢?」   「大德!如果我被這麼問:『舍利弗學友!怎樣知、怎樣見究竟智的被記說 :「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呢?」』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應該這麼回答:『學友!以生之因緣的滅盡, 就知道:「當[原因]被滅盡時,[結果]已被滅盡。」知道了「[果]已被滅盡」後, 我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應該這麼回答。」   「但,舍利弗!如果你被這麼問:『但,舍利弗學友!生,什麼是其因? 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舍利弗!當被這麼問時,你應該怎樣回答呢 ?」   「大德!如果我被這麼問:『但,舍利弗學友!生,什麼是其因?什麼是其集? 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應該這麼回答: 『學友!生,有是因,有是集,有所生,有是根源。』大德!當被這麼問時, 我應該這麼回答。」   「但,舍利弗!如果你被這麼問:『但,舍利弗學友!有,什麼是其因? 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舍利弗!當被這麼問時,你應該怎樣回答 呢?」   「大德!如果我被這麼問:『但,舍利弗學友!有,什麼是其因?什麼是其集? 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應該這麼回答:『 學友!有,取是因,取是集,取所生,取是根源。』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應該 這麼回答。」   「但,舍利弗!如果你被這麼問:『但,舍利弗學友!取,……(中略)』」   「但,舍利弗!如果你被這麼問:『但,舍利弗學友!渴愛,什麼是其因? 什麼是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舍利弗!當被這麼問時,你應該怎樣 回答呢?」   「大德!如果我被這麼問:『但,舍利弗學友!渴愛,什麼是其因?什麼是 其集?什麼是其生?什麼是其根源?』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應該這麼回答: 『學友!渴愛,受是因,受是集,受所生,受是根源。』大德!當被這麼問時, 我應該這麼回答。」   「但,舍利弗!如果你被這麼問:『但,舍利弗學友!怎樣知、怎樣見 你不在那受上現起歡喜呢?』舍利弗!當被這麼問時,你應該怎樣回答呢?」   「大德!如果我被這麼問:『但,舍利弗學友!怎樣知、怎樣見你不在那受 上現起歡喜呢?』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應該這麼回答:『學友!有這三受, 哪三個呢?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學友!這三受是無常的,知道了 「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就不在那些受上現起歡喜。』大德!當被這麼問時, 我應該這麼回答。」   「舍利弗!好!好!舍利弗!這也是對這義理以簡要解說的法門:『凡任何受 都在苦中。』但,舍利弗!如果你被這麼問:『但,舍利弗學友!由怎樣的解脫 而究竟智被記說:「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 的狀態了。」呢?』舍利弗!當被這麼問時,你應該怎樣回答呢?」   「大德!如果我被這麼問:『但,舍利弗學友!由怎樣的解脫而究竟智被記說: 「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呢?』 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應該這麼回答:『學友!經由我自身內的解脫, 經由一切執取的滅盡,我這樣住於念,依這念住以便煩惱不流動,而且我不輕蔑自己。』 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應該這麼回答。」   「舍利弗!好!好!舍利弗!這也是對這義理以簡要解說的法門:『凡被沙門 所說的煩惱,我沒有困惑;它們被我捨斷,我沒有疑惑。』」   這就是世尊所說,世尊說了這個後,就起座進入住處。   在那裡,世尊離去不久,尊者舍利弗召喚比丘們:   「學友們!世尊所問的第一個問題,我在之前沒經歷過而對之遲鈍,學友們 !但當世尊歡喜我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學友們!對它,我這麼想:『如果世尊 整個白天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我這件事,我應該能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回答 世尊這件事整個白天;如果世尊一整夜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我這件事,我應該 能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回答世尊這件事一整夜;如果世尊整天整夜以各種語詞、 各種法門問我這件事,我應該能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回答世尊這件事整天整夜; 如果世尊兩天兩夜……(中略);如果世尊三天三夜……(中略);如果 世尊四天四夜……(中略);如果世尊五天五夜……(中略);如果世尊六天 六夜……(中略);如果世尊七天七夜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我這件事,我應該 能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回答世尊這件事七天七夜。』」   那時,剎帝利黑齒比丘起座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 在一旁坐好後,剎帝利黑齒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尊者舍利弗作獅子吼:『學友們!世尊所問的第一個問題,我在之前 沒經歷過而對之遲鈍,學友們!但當世尊歡喜我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學友們! 對它,我這麼想:「如果世尊整個白天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我這件事,我應該 能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回答世尊這件事整個白天;如果世尊一整夜……(中略); 如果世尊整天整夜……(中略);如果世尊兩天兩夜……(中略);三…… 四……五……六……如果世尊七天七夜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我這件事, 我應該能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回答世尊這件事七天七夜。」』」   「比丘們!舍利弗已徹底洞察了那法界,因為已徹底洞察了該法界,如果我 整個白天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舍利弗這件事,舍利弗應該也能以各種語詞、 各種法門回答我這件事整個白天;如果我一整夜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舍利弗 這件事,舍利弗應該也能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回答我這件事一整夜;如果我整天整夜 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舍利弗這件事,舍利弗應該也能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 回答我這件事整天整夜;如果我兩天兩夜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舍利弗 這件事,舍利弗應該也能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回答我這件事兩天兩夜;如果我 三天三夜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舍利弗這件事,舍利弗應該也能以各種語詞、 各種法門回答我這件事三天三夜;如果我四天四夜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舍利弗 這件事,舍利弗應該也能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回答我這件事四天四夜;如果 我五天五夜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舍利弗這件事,舍利弗應該也能以各種語詞 、各種法門回答我這件事五天五夜;如果我六天六夜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舍利弗 這件事,舍利弗應該也能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回答我這件事六天六夜;如果 我七天七夜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問舍利弗這件事,舍利弗應該也能以各種語詞、 各種法門回答我這件事七天七夜。」 註解: 1.「經由我自身內的解脫」(ajjhattaṃ vimokkhā khvāh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 譯為「經由一個內在的釋放」(through an internal deliverance),並引註釋 書說,這是阿羅漢覺知內心的行,詳見《清淨道論》原書p.661-662。 2.「未曾有」(abbhuta),另譯為「不可思議」,別譯雜阿含經即這麼譯的。而 「不可思議」(acchariya,也譯為「希有」),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令人驚奇的; 不可思議的;太棒了」(wonderful)。這類讚嘆形式的經文漸集成一類,即為 《九分教》的〈未曾有〉,後來編入《中阿含經》、《長阿含》、《增一阿含中》 ,如《中阿含經》有〈未曾有法品〉,《中部123經》為《不可思議-未曾有經》 (acchariya-abbhutasuttaṃ),參看印順法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p.727 3.「異句、異味」,南傳作「以各種語詞、各種法門」(aññamaññehi padehi aññamaññehi pariyāyeh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以種種詞與以種種方法 」(with various terms and with various methods)。 4.「真實」,南傳作「『這是已生成的(生物類)』」(Bhūtamidanti),菩提比丘 長老英譯為「這已經生成」(This has come to be)。按:「已生成的」(bhūta)為 「有(存在)」(bhavati)的過去分詞語態,表示「已存在的;這是已生成的 (有情)」,還可引伸出「真實(事實),眾生,元素(大種,如「四大」的「大」) ,鬼神,萬物(已經發生的事物)」,這裡如果將「bhūta」譯為「真實」, 《中阿含201經》譯作「真說」,對前後文義的理解就有困難了。 5.〈波羅延耶阿逸多所問〉;〈波羅延阿逸多所問〉(pārāyane ajitapañhe, 義譯為「在到彼岸-ajita的問題」),〈波羅延〉(pārāyan,到彼岸,另譯為 「彼岸道」)為十六位婆羅門學徒與佛陀的問答集,後來收在《小部》第五〈經 集〉的最後一品(第五品),阿逸多(ajita)為十六位婆羅門學徒裡面發問的第一位。 6.「若得諸法數」,南傳作「凡已體悟法者」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那些理解法者」 (Those who comprehended the Dhamma),並引註疏說,這是指「阿羅漢」。 而這裡的「法」(dhamma),可以理解為世尊的教法, 也可以理解為蘊處界等一切現象的法則,如「無常、苦、非我」等。 7.「若復種種學」,南傳作「凡個個有學」(ye ca sekkhā puthū),菩提比丘長 老英譯為「與種種訓練中者」(And the manifold trainees),並引註疏說,這 是指「七類的有學人」。按:《中阿含127經》從「初果向」到「阿羅漢向」列 有18階位,即「18學人(有學)」。 感想: 中阿含23經/智經中,12因緣次序為 愛=>受=>取=>有=>生,次序跟常見經文有異 常見經文為 受=>愛=>取=>有=>生 還有部份不太懂的部份如下: 尊者舍梨子白曰:   「世尊!若諸梵行來問我,言:『尊者舍梨子!云何背不向自稱說得智: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世尊!我聞此已, 當如是答:『諸賢!我自於內背而不向,則諸愛盡,無驚無怖,無疑無惑,行如是 守護;如其守護已,不生不善漏。』世尊!若諸梵行來問如此,我當如是答。」 何謂「云何背不向自稱說得智」? 此經可見到舍利弗尊者的智慧與世尊對舍利弗的稱讚 也可發現,一樣的佛法,可以用不同的說法說,大乘 小乘 秘密乘 各自表達不同,但內涵或許是不離佛法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9.40
Lunakaoru:隨喜 01/26 02:46
leoluo:隨喜 01/26 10:26
AHJKL:中阿含23經對於12因緣法的"受"翻成"覺","取"翻成"受" 02/12 22:11
AHJKL:受>愛>取>有>生..。 覺>愛>受>有>生.. 02/12 22:11
AHJKL:至於何謂「云何背不向自稱說得智」?我也不太曉得原意思, 02/12 22:12
AHJKL:若照經文前後語意,應該是向內心行,也就是心內修行,斷愛欲 02/12 22:13
AHJKL:,斷愛取有,故無生老病死,不受後有之意。(應該) 02/12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