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68.htm 北傳:雜阿含468經 南傳:相應部36相應3經 關涉主題:教理/我與欲貪的關係‧實踐/從受 著手 (12/18/2011 17:32:53 更新) 雜阿含468經[正聞本731經/佛光本467經](受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羅睺羅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無有我、我所見, 我慢繫著使?」   佛告羅睺羅:   「有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觀於樂受,為斷樂受貪使故,於我所修梵行; 斷苦受瞋恚使故,於我所修梵行;斷不苦不樂受癡使故,於我所修梵行。   羅睺羅!若比丘樂受貪使已斷、已知;苦受恚使已斷、已知;不苦不樂受癡使已斷、 已知者,是名比丘斷除愛欲縛,去諸結,慢無間等,究竟苦邊。」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樂受所受時,則不知樂受,貪使之所使,不見出要道。    苦受所受時,則不知苦受,瞋恚使所使,不見出要道。    不苦不樂受,正覺之所說,不善觀察者,終不度彼岸。    比丘勤精進,正知不動轉,如此一切受,慧者能覺知。    覺知諸受者,現法盡諸漏,明智者命終,不墮於眾數,眾數既已斷,永處般涅槃。 」   佛說此經已,尊者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36相應3經/捨斷經(受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有這三受,哪三個呢?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比丘們!對樂受的貪煩惱潛在趨勢應該被捨斷,對苦受的嫌惡煩惱潛在趨勢應該被 捨斷,對不苦不樂受的無明煩惱潛在趨勢應該被捨斷。   比丘們!當比丘之對樂受的貪煩惱潛在趨勢被捨斷,對苦受的嫌惡煩惱潛在趨勢被 捨斷,對不苦不樂受的無明煩惱潛在趨勢被捨斷時,比丘們!這被稱為: 『無煩惱潛在趨勢、正見者,切斷渴愛,破壞結,以正現觀慢而得到苦的結束之比丘。』   當感受樂時,不知解受者,   他有貪煩惱潛在趨勢,是不見出離者。   當感受苦時,不知解受者,   他有嫌惡煩惱潛在趨勢,是不見出離者。   寂靜的不苦不樂,被廣慧者教導,   即使歡喜它,苦就不被釋放。   但,當熱心的比丘不疏忽正知,   因此那賢智者遍知一切受。   遍知受後,他當生是無煩惱者,   以身體的崩解,站在法上,明智者難以被描述。」 註解: 1.「斷諸結;轉去諸結」,南傳作「破壞結」(vivattayi saṃyojan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 譯為「切斷拘束」(severed the fetters)。按:「破壞」(vivattayi), 另譯為「還轉;(輪迴的)還滅」,故北傳有些經文之「斷諸結」也譯作「轉去諸結」。 2.「現法;見法;現世」,南傳作「在當生中;當生」(diṃyojanaṃ直譯為 「見法;現法」),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就在這一生」(in this very life)。 3.「不墮數;不墮於眾數」,南傳作「難以被描述」 (sakhyam. nopeti另譯為「難以名狀」),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不能被推想」(cannot be reckoned)。 感想: 樂受所受時,則不知樂受,貪使之所使,不見出要道。 苦受所受時,則不知苦受,瞋恚使所使,不見出要道。 不苦不樂受,正覺之所說,不善觀察者,終不度彼岸。 樂受知道有貪 苦受知道有嗔 不苦不樂受也清楚的覺知 瞭解一切受,覺知一切受,當生切斷縛結得解脫 佛陀的教法,要實行起來,是需要勇氣的 當身體劇痛、所愛之人往生、身家破產、老病死苦來時 我們還能「覺知」這一些感受,而不起嗔嗎? 在這輩子的智慧型手機、xx日報、網路,充斥這令人沈溺的色情暴力中 我們能覺知而不起貪嗎? 連禪定中的平靜也要覺知,這是不穩定的 當然並不是從此跑到山上躲起來,而是能夠在各種情況下保持覺知 解脫之路看起來蠻辛苦的,而佛陀肯定了我們的基本價值,就是苦樂是可以解脫的 並不需要靠創造神來幫我們解脫 --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7.54.96
cool810:隨喜讀經~ 07/25 16:31
Lunakaoru:隨喜讚嘆 07/25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