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81.htm 北傳:雜阿含481經 南傳:無 關涉主題:(略) (05/04/2012 23:57:22 更新) 雜阿含481經[正聞本751經/佛光本480經](受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壹奢能伽羅國壹奢能伽羅林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欲於此中半月坐禪,諸比丘勿復遊行,唯除乞食及布薩。」   即便坐禪,不復遊行,唯除乞食及布薩。   爾時,世尊半月過已,敷坐具,於眾前坐,告諸比丘:   「我以初成佛時所思惟禪法少許禪分,於今半月思惟,作是念:『諸有眾生生受, 皆有因緣,非無因緣,云何因緣?欲是因緣,覺是因緣,觸是因緣。』   諸比丘!於欲不寂滅,覺不寂滅,觸不寂滅,彼因緣故,眾生生受;以不寂滅 因緣故,眾生生受。   彼欲寂滅,覺不寂滅,觸不寂滅,以彼因緣故,眾生生受;以不寂滅因緣故 ,眾生生受。   彼欲寂滅,覺寂滅,觸不寂滅,以彼因緣故,眾生生受;以不寂滅因緣故, 眾生生受。   彼欲寂滅,覺寂滅,觸寂滅,以彼因緣故,眾生生受;以彼寂滅因緣故,眾生生受。   邪見因緣故,眾生生受;邪見不寂滅因緣故,眾生生受;邪志……邪語…… 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邪解脫……邪智因緣故,眾生生受; 邪智不寂滅因緣故,眾生生受。   正見因緣故,眾生生受;正見寂滅因緣故,眾生生受;正志……正語……正業 ……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解脫……正智因緣故,眾生生受 ;正智寂滅因緣故,眾生生受。   若彼欲不得者得,不獲者獲,不證者證生,以彼因緣故,眾生生受;以彼寂滅因緣故 ,眾生生受。   是名不寂滅因緣眾生生受,寂滅因緣眾生生受。   若沙門、婆羅門如是緣緣,緣緣集,緣緣滅,緣緣集道跡,緣緣滅道跡不如實知者, 彼非沙門之沙門,非婆羅門之婆羅門,不同沙門之沙門,不同婆羅門之婆羅門, 非沙門義,非婆羅門義,[非]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若沙門、婆羅門於此緣緣,緣緣集,緣緣滅,緣緣集道跡,緣緣滅道跡如實知者, 當知是沙門之沙門,婆羅門之婆羅門,同沙門,同婆羅門,以沙門義、婆羅門義 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註解: 1.「遊行」(cārikaṃ,另譯為「旅行;徘徊」),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在旅程中; 在遊歷中」(on tour)。南傳的「進行遊行」(cārikaṃ caramāno; cārikaṃ carati ,直譯為「行遊行;步行遊行」),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遊走; 遊走在旅程中」(wandering; wandering on tour)。 2.「法齋日;月十五日」,南傳作「在布薩日」(tadahuposathe),菩提比丘長老 英譯為「布薩日」(the Uposatha day),並解說這是佛教徒的「儀式日」 (observance day),在陰曆15日或14日晚上舉行,比丘聚集在一起背誦「波羅提木叉」 (參看《雜阿含91經》「戒」比對)。另參看印順法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p.105。按:「布薩」(uposatha),另譯作「齋戒;說戒;齋日」。 3.「邪解脫」(micchāvimut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錯誤的釋放」(wrong liberation),並說註釋書以「非真實的解脫」(ayāthāvavimutti)、「不出離 的解脫」(aniyyānikavimutti)解說。 4.「邪智」(micchāñāt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錯誤的理解」(wrong knowledge) ,並說註釋書以「邪觀察」(micchāpaccavekkhana)解說, 註疏解說為「當有人作了邪惡的事,他以那是好的之信念觀察它」 (When one has done something evil, one reviews it with the idea that it was good)。 感想: 讀此經有些不懂 以彼寂滅因緣故,眾生生受。 寂滅因緣生受,我不太理解 正智寂滅因緣故,眾生生受。 同上 若彼欲不得者得,不獲者獲,不證者證生,以彼因緣故,眾生生受;以彼寂滅因緣故, 眾生生受。 以欲生受,寂滅也生受。似乎是這樣 如是緣緣,緣緣集,緣緣滅,緣緣集道跡,緣緣滅道跡不如實知者 緣緣 代表 此緣之緣嗎? 文義上有些不了解 不過了解 緣 緣集 緣滅 緣滅道跡 是解脫道路倒是一貫的 --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3.158.50
AHJKL:如以我解,此篇言無論"不寂滅、寂滅"因緣眾生都會生受, 08/25 16:59
AHJKL:即使是阿羅漢,此名色身也是最後一世感到"受"(苦樂不苦不樂) 08/25 16:59
AHJKL:,差別者,阿羅漢不會對此感到染著(愛欲),不會因苦而有瞋恨 08/25 17:00
AHJKL:何況不苦不樂? 08/25 17:00
AHJKL:集中的關鍵在於"苦集滅道",若如實知,如實證,則能自證:"我生 08/25 17:02
AHJKL: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08/25 17:02
Samus:推A大解經 寂滅生受蠻適合多加討論的 08/26 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