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38.htm 北傳:雜阿含438經 南傳:相應部56相應36經 關涉主題:(略) (04/20/2012 14:04:26 更新) 雜阿含438經[正聞本632經/佛光本437經](諦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大地草木悉取為鏘,貫大海中一切水蟲,悉能貫不?」   比丘白佛:   「不能,世尊!所以者何?大海諸蟲種種形類,或{於}[極]細不可貫,或極大 不可貫。」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眾生界無數無量。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 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56相應36經/生物經(諦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猶如男子如果削這贍部洲中的草、木、枝、葉後聚集在一起,聚集 在一起後,他會做成矛,做成矛後,他會在那些大矛上刺穿那些大海中的大生物, 他會在那些中矛上刺穿那些大海中的中生物,他會在那些細小矛上刺穿那些 大海中的細小生物,但,比丘們!抓完(矛用完)後,大海中仍會有充足的生物。   那時,在這贍部洲中的草、木、枝、葉會走到遍盡、耗盡,比丘們!之後在 大海中還有更多不易在矛上刺穿的細微生物,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 [是因為]個體的細小狀態。同樣地,比丘們!苦界是廣大的,比丘們!在這麼廣大的 苦界中解脫、見具足者如實了知『這是苦』,……(中略)如實了知『這是導向 苦滅道跡』。   比丘們!因此,在這裡,『這是苦』應該作努力,……(中略)『這是導向 苦滅道跡』應該作努力。」 註解: 1.「鏘」(漢語辭典作金玉相擊聲),南傳作「矛」(sūl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 「樁」(stake)。 2.「贍部洲中」(jambudīpe),為「贍部」(jambu,音譯)與「洲」(dīpa,義譯 ,另譯為「燈」)的組合,也有譯為「閻浮提、閻浮洲」的,這是古印度人地理 觀念中這個世界的四大洲之一,有說這是泛指人類居住的地方,有說是泛指恒河 中、上游地區。 3.「苦界」(apāy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不幸之處」(the plane of misery)。 感想: 北傳只有說:眾生無邊無量 南傳引喻為,苦界如眾生無邊無量 甚至在我的理解北傳經文上,佛陀是說:眾生無邊無量,要快修四聖諦啊 與南傳經文有蠻大差異,可以討論看看。 若要統合起來說:就是眾生皆苦,無量無邊眾生,無量無邊苦界,要修四聖諦啊 佛陀那時已經有微生物的概念了(笑),蠻了不起的 讀經文,做交互比對思考,是蠻有用並且激發想像的作法 我常po雜阿含經的一個動機是:在早期結集的經典中,窺見佛陀教說全貌 當然論書發達、部派分化後,可以有南傳 北傳 藏傳之分 (大乘部派也只是相對於小乘部派而言,對治不同,這點要避免攻擊才好) 但是呢?是什麼讓我們做出這些詮釋的? 早期結集的經典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吧(我不說早期經典代表整體佛教) 但以一個發展歷史來看,我生為人,我以一個"人"所能理解的部份來看佛陀 相應的部份多是 雜阿含、相應部等,甚至法意部份 我亦推崇南傳大德 阿姜查 阿姜放等 於歷史傳承中,頭陀風格無疑是一部份,當然相對也會有菩薩風格 在我的理解上,既然佛陀都有十大弟子之分了,那麼大小乘也是必然會出現 而我生長在大乘佛教化區,何以會追尋一種邏輯上我能理解的"風格"呢? (大乘化區,雜阿含 早期教說並不被強調,多是 台 賢 淨 禪) 感覺是接觸多了,自然而然就會如此,漢傳禪法我也抱持肯定態度 佛法如大海,廣納百川,要能自己溯源並發展自己的想法為好 站穩自己追尋的腳跟,自利利人的基礎也會穩固些 --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7.110
EVA010200:從閣下PO的翻譯來看,失真程度之嚴重令人不敢苟同 05/09 02:44
EVA010200:例如,「鏘」,南傳英翻中變成『矛』,完全失真 05/09 02:46
Lunakaoru:隨喜讀經 05/09 20:47
wizer:隨喜讀經 05/09 21:39
Samus:提供一個思考方向:眾生無邊無量,或許有激發 度眾心大悲者 05/10 02:03
Samus:但在此經 佛陀卻說:眾生無量 當修四聖諦 差別在哪? 05/10 02:04
Samus:值得玩味 05/10 02:04
wizer:是否因為不先修四聖諦初轉四行,無法成就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05/10 13:13
AHJKL:究竟的問題 05/10 13:31
LastJocker:眾生無邊無量,煩惱亦無邊無量,欲滅煩惱需行四聖諦。 05/10 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