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86.htm 北傳:雜阿含486經, 增壹阿含46品7經 南傳:增支部10集27-28經 關涉主題:其 它/法數 (08/25/2012 17:16:53 更新) 雜阿含486經[正聞本756經/佛光本485經](受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於一法生正厭離、不樂、背捨,得盡諸漏,所謂一切眾生由食而存。   復有二法,名及色。   復有三法,謂:三受。   復有四法,謂:四食。   復有五法,謂:五受陰。   復有六法,謂:六內外入處。   復有七法,謂:七識住。   復有八法,謂:世八法。   復有九法,謂:九眾生居。   復有十法,謂:十業跡。   於此十法,生厭、不樂、背捨,得盡諸漏。」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46品7經[佛光本414經/10法](結禁品)(莊春江標點)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是時,眾多比丘時到,著衣持鉢,入羅閱城乞食。   是時,眾多比丘便作是念:   「我等入城乞食,日猶故早,我等可至外道異學,與共論議。」   是時,眾多比丘便至外道異學所。   時,諸外道遙見諸沙門來,各各自[相]謂言:   「各各寂寞,勿有高聲語言,沙門瞿曇弟子今來此間,然,沙門之法稱譽寂寞 之人,令知我等正法,不{亂}[辭]有亂。」   爾時,眾多比丘便至外道異學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   爾時,外道問諸比丘:   「汝等!沙門瞿曇與諸弟子說此妙法,是諸比丘盡解一切諸法而自遊戲不{干}[乎]? 我等亦復與諸弟子說此妙法而自遊戲,我之所說,與汝有何等異?有何差別? 說法、{戒教}[教誡]一類無異。」   是時,眾多比丘聞外道異學所說,亦不稱善,復非言惡,即從{坐}[座]起, 各退而去。   是時,眾多比丘自相謂言:   「我等當持此義,往白世尊,若如來有所說者,我當念奉行。」   爾時,眾多比丘入羅閱城乞食已,還至房中,收攝衣鉢,往至世尊所,頭面 禮足,住在一面。   爾時,眾多比丘以此緣本,盡向如來說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彼外道異學問此義已,汝等應持此語報之:『一論、一義、一演……乃至十論、 十{議}[義?]、十演,說此語時有何等義?』設汝持此語往問者,彼人則不能報之, 彼外道異學遂增愚惑,所以然者?非彼所有境界。   是故,比丘!我不見天及人民、魔、若魔天、釋、梵天王能報此語者,除如來 及如來弟子從吾聞者,此則不論。   一論、一義、一演,我雖說此義,由何故而說乎?一切眾生由食而存,無食則死, 彼比丘平等厭患,平等解脫,平等觀察,平等分別其義,平等盡苦際,同一義而不二。 [一論、一義、一演],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一論一義一演乃至十論十義十演}二論、二義、二演,我雖說此義,由何說乎? 名與色。彼何等謂名?所謂:痛、想、念、更[樂]、思惟,是謂名也。彼云何名為色耶? 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謂名為色,以此緣本,故名為色也。 [二?]論、二義、二演者,由此因緣故,我今說之,若比丘平等厭患,平等解脫,平等 觀察,平等分別其義,平等盡其苦際。   三論、三義、三演,由何等故而說此義乎?所謂:三痛,云何為三?所謂: 苦痛、樂痛、不苦不樂痛。彼云何名為樂痛?所謂:心中樂想,亦不分散,是謂名為 樂痛。彼云何名為苦痛?所謂:心中憒亂而不定一,思惟若干想,是謂名苦痛。 彼云何名為不苦不樂痛?所謂:心中無苦無樂想,復非一定,復非亂想,亦不思惟法 與非法,恆自寂默,心無有記,是故名為不苦不樂痛,是謂三痛。若比丘 平等厭患,平等解脫,平等觀察,平等分別其義,平等盡其苦際,我所說三論 、三義、三演者,正謂此耳。   四{義}[論]、四{論}[義]、四演,由何等故復說此義乎?所謂:四諦,云何為四? 所謂:苦、習(集)、盡(滅)、道聖諦。彼云何為苦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 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苦、所欲不得苦。彼云何名為集諦? 所謂:愛本與欲相應者,是謂名為集諦。彼云何名為苦盡諦?所謂:彼愛永盡無餘, 更不復生,是謂名苦盡諦。彼云何名為苦[出]要諦?所謂賢聖八品道:正見、正治、 正語、正命、正業、正方便、正念、正三昧,是名為八品之道也。若比丘平等厭患, 平等解脫,平等分別其義,平等觀察,平等盡其苦際,是謂四論 、四義、四演,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五論、五義、五演,我今所說,由何等故說?所謂:五根,云何為五?信根 、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云何名為信根?所謂:賢聖弟子信如來道法,彼如來、 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 、眾祐出現於世,是謂名為信根。彼云何名為精進根?所謂:身心意并勤勞不倦 ,滅不善法,使善增益,順心執持,是謂名為精進根。彼云何名為念根?所謂念根者, 所誦不忘,恆在心懷,總持不失,有為、無漏之法,終不忘失,是謂名為念根。 彼云何名為定根?所謂定根者,心中無錯亂,無若干想,恆專精一意,是謂名為三昧根。 彼云何名智慧根?所謂:知苦、知集、知盡、知道,是謂名智慧之根, 此名五根也。比丘於中平等解脫,平等分別其義,平等盡其苦際,五論、 五義、五演,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六論、六義、六演,我所說者,由何等故乎?所謂:六重之法也,云何為六? 於是,比丘恆身行慈心,若在閑淨室中,常若一心,可尊可貴,恆與和合,是謂 比丘第一重法。復次,口行慈心,終無虛妄,可敬可貴,是謂第二重法。復次 ,意行慈,不起憎嫉,可敬可貴,是謂第三重法。復次,若得法利之養,鉢中遺餘 與諸梵行之人等心施與,是謂第四重法可敬可貴。復次,奉持禁戒,無所脫失 ,賢[聖]人之所貴,是謂第五重法可敬可貴。復次,正見賢聖得出要,得盡苦際 ,意不錯亂,與諸梵行之人等修其行,是謂第六[重]之法可敬可貴。爾時,比丘 平等厭患,平等解脫,平等分別其義,平等盡於苦際,六論、六義、六演,我所說者, 正謂此耳。   七論、七義、七演,由何等故而說此乎?所謂:七神識止處,云何為七?或有 眾生若干想、若干種身,所謂天及人也。或有眾生若干種身、一想,所謂梵迦夷天 最初出時。或有眾生一想、一身,所謂光音天是也。或有眾生一身、若干想 ,所謂遍淨天也。或有眾生空處無量,所謂空處天是也。或有眾生識處無量,所謂 識處天是也。或有眾生無所有處無量,所謂不用處天是也。或有眾生有想無想處無量, 所謂有想無想天是也,是謂,比丘!七神止處。於是,比丘平等解脫, ……乃至平等盡於苦際,七論、七義、七演,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八論、八義、八演,我所說者,由何等故而說此乎?所謂:世間八法是隨世迴轉, 云何為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謂世間八法隨世迴轉。 若比丘於中平等解脫,……乃至盡於苦際,八論、八義、八演,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九論、九義、九演,我所說者,由何故而說此乎?所謂:九眾生居處,云何為九? 若有眾生若干種身,所謂天及人。或有眾生若干種身、一想,[所]謂梵迦夷天 最初出時是也。或有眾生一想、一身,所謂光音天是也。或有眾生一身、若干想, 所謂遍淨天[是]也。或有眾生空處無量,所謂空處天是也。或有眾生識處無量, 所謂識[處]天是也。或有眾生無[所]有處無量,所謂不用處天是也。或有 眾生有想無想處無量,所謂有想無想天是也。無想眾生及諸所生之類,為九神止處。 於是,比丘平等解脫,……乃至盡於苦際,九論、九義、九演,我所說者, 正謂此耳。   十論、十義、十演,由何等說乎?所謂十念: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戒 、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是謂十念。若比丘平等解脫,… …乃至盡於苦際,十論、十義、十演,如是,比丘!從一至十。   比丘當知:若外道異學聞此語者,猶不能熟視顏色,況欲報之!其有比丘解此義者, 於現法中最尊第一之人。   若復比丘、比丘尼思惟此義,乃至十歲,必成二果:若阿羅漢、若阿那含。 比丘且捨十歲,若一年之中思惟此義者,必成二果,終無中退。比丘且捨一年, 其四部之眾十月,若至一月思惟此義者,必成二果,亦不中退。 且捨一月,若四部之眾 七日之中思惟此義,必成二果,終不有疑。」   爾時,阿難在世尊後執扇扇佛。   爾時,阿難白佛言:   「世尊!此法極為甚深,若所在方面有此法者,當知便遇如來。唯然,世尊! 此法名何等?當云何奉行?」   佛告阿難:   「此經名為十法之義,當念奉行。」   爾時,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支部10集27經/大問經第一(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眾多比丘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鉢與僧衣,為了托鉢進入舍衛城。   那時,那些比丘這麼想:   「在舍衛城為了托鉢而行還太早,讓我們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去。」   那時,那些比丘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去。抵達後,與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 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對 那些比丘這麼說:   「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對弟子們教導這樣的法:『來!比丘們!你們證知一切法, 證知後,住於一切法。』道友們!我們也對弟子們教導這樣的法:『來!學友們! 你們證知一切法,證知後,住於一切法。』道友們!這裡,沙門喬達摩與我們, 有什麼高下,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差別呢?即:在說法與說法上,在教示與教示上。」   那時,那些比丘們對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的所說,既不歡喜,也沒苛責。不歡喜, 沒苛責後,站起來離開,心想:   「我們在世尊面前必能了知這所說的義理。」   那時,那些比丘在王舍城為了托鉢而行後,食畢,從施食處返回,去見世尊。 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裡,我們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鉢與僧衣,為了托鉢進入王舍城。 大德!我們這麼想:『在舍衛城為了托鉢而行還太早,讓我們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 園林去。』大德!那時,我們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去。抵達後, 與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大德!在一旁坐好後, 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對我們這麼說:『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對弟子們教導 這樣的法:「來!比丘們!你們證知一切法,證知後,住於一切法。」我們也對 弟子們教導這樣的法:「來!學友們!你們證知一切法,證知後,住於一切法。」 道友們!這裡,沙門喬達摩與我們,有什麼高下,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差別呢? 即:在說法與教法上,在教示與教示上。』大德!那時,我們對那些其他外道 遊行者的所說,既不歡喜,也沒苛責。不歡喜,沒苛責後,站起來離開,心想: 『我們在世尊面前必能了知這所說的義理。』」   「比丘們!當其他外道遊行者這麼說時,應該能這麼回答:『道友們![關於] 一之問題、一之總說、一之解說;二之問題、二之總說、二之解說;三之問題、 三之總說、三之解說;四之問題、四之總說、四之解說;五之問題、五之總說、 五之解說;六之問題、六之總說、六之解說;七之問題、七之總說、七之解說; 八之問題、八之總說、八之解說;九之問題、九之總說、九之解說;十之問題、 十之總說、十之解說。』比丘們!當被這麼問時,其他外道遊行者必不能解答, 且更會遭到惱害,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正如那不在[感官的]境域中。 比丘們!我不見在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 除了如來或如來的弟子或從他們聽聞以外,對這些問題能以解答使心滿意者。   而,『一之問題、一之總說、一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而說 呢?比丘們!當比丘對於一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一法呢?『一切眾生皆因食而存續。』 比丘們!當比丘對於這一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 完全地見其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一之問題、 一之總說、一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二之問題、二之總說、二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 而說呢?比丘們!當比丘對於二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 見其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二法呢?名與色 ,比丘們!當比丘對於這二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二之問題、二之總說、 二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三之問題、三之總說、三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而說 呢?比丘們!當比丘對於三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三法呢?三受, 比丘們!當比丘對於這三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三之問題、三之總說、三之解說。』 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四之問題、四之總說、四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而說 呢?比丘們!當比丘對於四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四法呢?四食, 比丘們!當比丘對於這四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四之問題、四之總說、四之解說。』 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五之問題、五之總說、五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而 說呢?比丘們!當比丘對於五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五法呢?五取蘊 ,比丘們!當比丘對於這五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五之問題、五之總說、 五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六之問題、六之總說、六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而 說呢?比丘們!當比丘對於六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六法呢?六內處 ,比丘們!當比丘對於這六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六之問題、六之總說、 六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七之問題、七之總說、七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而 說呢?比丘們!當比丘對於七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七法呢?七識住 ,比丘們!當比丘對於這七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七之問題、七之總說、 七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八之問題、八之總說、八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而說 呢?比丘們!當比丘對於八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八法呢?八世間法, 比丘們!當比丘對於這八法完全地厭、……(中略)到苦的結束。『八之問題、 八之總說、八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九之問題、九之總說、九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 而說呢?比丘們!當比丘對於九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 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九法呢?九眾生居, 比丘們!當比丘對於這九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九之問題、九之總說 、九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十之問題、十之總說、十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 什麼而說呢?比丘們!當比丘對於十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 地見其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十法呢?十不善法, 比丘們!當比丘對於這十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 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十之問題、十之總說 、十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增支部10集28經/大問經第二(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迦蘭陀撒餌處的竹林中。   那時,眾多迦蘭陀的優婆塞去見迦蘭陀的比丘尼。抵達後,向迦蘭陀的比丘尼問訊, 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迦蘭陀的優婆塞們對迦蘭陀的比丘尼這麼說:   「聖尼!在大問中,這被世尊說:『一之問題、一之總說、一之解說;二之問題、 二之總說、二之解說;三之問題、三之總說、三之解說;四之問題、四之總說、 四之解說;五之問題、五之總說、五之解說;六之問題、六之總說、六之解說; 七之問題、七之總說、七之解說;八之問題、八之總說、八之解說;九之問題、 九之總說、九之解說;十之問題、十之總說、十之解說。』這世尊簡要所說的 詳細義理,應該被如何理解呢?」   「朋友們!我既沒在世尊面前聽聞、領受,也沒在值得尊敬的比丘們面前聽聞、 領受,但,這裡,對我來說,看起來像這樣,請你們聽!請你們好好作意, 我要說了。」   「是的,聖尼!」那些迦蘭陀的優婆塞們回答迦蘭陀的比丘尼。   「而,『一之問題、一之總說、一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 什麼而說呢?朋友們!當比丘對於一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 見其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一法呢?『一切眾生 皆因食而存續。』朋友們!當比丘對於這一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 完全地見其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 『一之問題、一之總說、一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二之問題、二之總說、二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 而說呢?朋友們!當比丘對於二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 見其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二法呢?名與色, ……(中略)哪三法呢?三受,朋友們!當比丘對於這三法完全地厭、完全地 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其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 結束。『三之問題、三之總說、三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四之問題、四之總說、四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 而說呢?朋友們!當比丘對於四法心完全地已善修習、完全地見其界限、完全 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四法呢?四念住,朋友們!當比丘 對於這四法心完全地已善修習、完全地見其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 中得到苦的結束。『四之問題、四之總說、四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 緣於此而說。   而,『五之問題、五之總說、五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 而說呢?朋友們!當比丘對於五法心完全地已善修習、完全地見其界限、完全地 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五法呢?五根,……(中略)哪六法呢? 六出離界,……(中略)哪七法呢?七覺支,……(中略)哪八法呢?八支聖道, 朋友們!當比丘對於這八法心完全地已善修習、完全地見其界限、完全地 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八之問題、八之總說、八之解說。』 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九之問題、九之總說、九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 而說呢?朋友們!當比丘對於九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 見其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九法呢?九眾生居, 朋友們!當比丘對於這九法完全地厭、完全地離染、完全地解脫、完全地見 其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九之問題、九之總說 、九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此而說。   而,『十之問題、十之總說、十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這是緣於什麼 而說呢?朋友們!當比丘對於十法心完全地已善修習、完全地見其界限、完全地 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中得到苦的結束,哪十法呢?十善業之道,朋友們!當比丘 對於這十法心完全地已善修習、完全地見其界限、完全地現觀其道理時,在當生 中得到苦的結束。『十之問題、十之總說、十之解說。』當它被像這樣說時 ,這是緣於此而說。」   朋友們!像這樣,在大問中,那被世尊簡要所說:『一之問題、一之總說、 一之解說;……(中略)十之問題、十之總說、十之解說。』朋友們!我這樣了知 這世尊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而,朋友們!如果你們希望,請你們去見世尊後 ,問這個義理,你們應該依據世尊的解說憶持。」   「是的,尊尼!」那些迦蘭陀的優婆塞歡喜、隨喜於迦蘭陀的比丘尼所說後 ,起座向迦蘭陀的比丘尼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 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迦蘭陀的優婆塞們就將與迦蘭陀的比丘尼 的交談全部告訴世尊。   「屋主們!好!好!屋主們!迦蘭陀的比丘尼是賢智者;屋主們!迦蘭陀的 比丘尼是大慧者。屋主們!如果你們來問我這個義理,我也會如迦蘭陀的比丘尼 這樣的解說來解說,這就是這個義理,你們應該這樣憶持它。」 感想: 世尊的智慧令人讚嘆,歸一切善法於解脫,一到十分別解說 一切眾生依食而住(緣起法) 到 十善業道 個人想,此經或有部派編輯的痕跡,基本法義應該不變,但整理的更有系統 最後一段比丘尼說法亦令人注意,比丘尼說法並得到世尊讚嘆 --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3.165.211
AHJKL:十法經文中有些許不同 09/02 22:13
yctsai:禮敬釋迦牟尼佛 09/04 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