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從無始以來,無一人未曾成為我們的親友,由此來培養愛護一切有情眾生。以現前角 度來說我們今世所有的衣食住行都是依他人而獲得,如果只是一個人再能幹,也不能 有這些東西,今天生活在世間能得到這些安樂,物質的享用,因為有六十多億人口互相依 靠的貢獻他們的貢獻才有今世的安樂。 既然在輪迴中一切的享用由他人而來何況後世的增上生呢?因為要成辦後世的安樂所以要守十善業必須要斷殺生等十惡業要守護不殺生的戒要有一個被殺的對象才能防護不殺如果沒有別人如何守不殺戒;其餘也是如此,如無他人那有十善業可 就沒有什麼增上生決定勝由三學成辦其基礎就是戒學戒學就有守護不損害他人如果沒有他人 沒有這條戒可守決定勝中更須要緣一切有情眾生生起悲心依由悲心而生起菩提心由菩提心而行六度萬行成為一切遍智果位的。沒有他人我們不可能成佛,如果說我不愛 他人,因為他人不愛我啊!如同我喜歡我的手錶、唸珠等,可是手錶和唸珠不會愛你;如 果唸珠被偷,唸珠不會瞋偷的人吧!因為唸珠本身並無感覺,因為唸珠對我有幫助,我喜 歡它,既然對你有幫助而喜歡它,而每位眾生真正幫助我們,要快樂就應該真正的去愛一 切有情。 如果仇敵會造成對我們的傷害,就不需要愛他,如果沒有仇敵,你就不會生氣,就沒 有機會修忍辱。因為要修習忍辱更需面對仇敵,你不可能對釋尊修忍辱,對上師修忍辱 ;因為你要修忍辱,必須有人傷害你,令你起瞋恚心,所以有仇敵,才能修對治。因此每 位都對我們有利所以應該好好去愛一切有情。 (四)成辦悲心的因緣 成辦悲心的因緣可分為二一、如何去愛護正在遭遇痛苦的有情二、痛苦先要自身 的體會,而後才能轉到他人。以上所說的第一因緣是真正的去愛護一切有情尤其是對 正在遭遇痛苦的這些有情培養愛心第二點痛苦要從自身去體會思惟苦苦壞苦 苦等三苦苦苦是人人不想要的痛苦感受連動物也不想要。三苦中最主要的是行苦,我 們就是要觀修這部份。壞苦是世人所追求的安樂因為變異不定事實上是一種痛苦。如 缺錢時痛苦,有了錢覺得快樂,錢多了又是痛苦;原本一百元就能滿足,當你有了一百元 又覺得不夠,又是痛苦,原本一百元給你帶來快樂,為何性質變了,又給你帶來痛苦,壞 苦就是性質變異;如同乞丐可能為了錢財生爭執、嫉妒、但是比起富人爭執嫉妒,差別太 大了。富人為了錢財嫉妒爭執,是非常強烈。所以有了外在物質並不能帶來快樂,反而帶 來更多的痛苦。 乍看之下,錢財應該可以滿足我們,為什麼又給我們帶來痛苦呢?壞苦不是一種究竟 的快樂性質一變就成為痛苦的因緣。例如在物質豐富的地方,有錢可以買很多東西,剛 得到時覺得快樂,可是過一、二星期後,覺得這東西不流行,丟也不是,放置也不是,不 知如何處理,這就是壞苦本質又在幻變由快樂變成另一種痛苦,所以若觀修壞苦 不是內道要求的,真正的一種觀修的苦,因為外道也認為壞苦是痛苦的他們也有對壞苦 產生出離心,如同四禪天以上的外道追求的是內心的捨受,快樂感受會帶來痛苦,產生 厭棄。但是光是快樂感受產生厭離心不是佛法不共的特徵佛法是真正了知行苦的過患產生厭離這是佛法不共的是內道真正要觀修的行苦是隨煩惱及業帶來的蘊體這是痛苦,這就是行苦。總而言之,只要被業及煩惱 所繫縛就永遠沒有快樂。如果了知這點,就會把煩惱視為仇敵,就會想戰勝煩惱,於是 產生了出離心。 --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 ,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 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 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 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148 (09/03 20:40)
hebebear:感恩分享:) 09/03 21:03
Lunakaoru:隨喜讚嘆 09/03 21:34
mark183:阿彌陀佛 09/04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