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四聖諦──佛法的基本 (16) 達賴喇嘛尊者 伍、滅諦 第三聖諦是滅諦。在這裡,我們必須問自己以下的關鍵問題:涅槃是什麼?解脫( moksha)是什麼?滅(nirodha)指的是什麼?以及真的可能成就滅嗎? 如果我們回答因為佛陀在經典中曾提到過,所以我們必須接受解脫是可能的我不以 為那是個令人滿意的答案。反省提婆在《中觀四百頌》中提出的要點,也許是有幫助的。 他論道,當我們在談究竟真實或空性時,我們必須了解到,對空性的了解是不必依賴經典 的權威的。我們可以用批判性的分析和推理去逼近它。 佛教主張有一個向我們顯現的現象範疇,可被直接認識,因此不需以任何邏輯證明它 們的存在第二個現象的範疇對我們而言也許不明顯,但我們可以用推理的過程來推論其 存在。這在術語上稱之為「稍微隱晦現象」。空就屬於這個第二種範疇。(註一) 既然我們能推論空的真理,我們同樣也得接受經由推理過程也可推論到解脫。就如龍 樹講的,對解脫的真正了解必須建立在空的了解上,因為解脫和透過空的體悟而完全去除 滅止妄念與苦受是沒兩樣的。因此,解脫的概念和空的概念緊密相連,就像空可以經由推 論成立,解脫也一樣可以。 有關空與解脫的密切相關,彌勒菩薩《現觀莊嚴論》(Abhisamayalamkara)中,有 一段處理第三聖諦的文句,包含對十六種空性的廣泛討論。月稱的作品同樣清楚地討論了 解脫是勝義諦(因此和空相關)的事實。因此,似乎我們對解脫可能性的接受是我們了解 空性觀念程度的函數─────────────────────────────────────── 注一、第三個現象的範疇是「非常隱晦現象」,超出一般的直接認識和邏輯推理之外。一 般而言,這只能在另一個人證言的基礎上或透過經典權威而建立起來。 -- 【具足六種波羅蜜多者,如行法施防止聲聞獨覺作意,是名持戒。於種智法信行堪忍, 忍恕他罵。為令法施倍復增長,發起欲樂是名精進。心專一趣不雜小乘,迴向此善 於大菩提,是名靜慮。了知能施所施受者悉如幻化,是名般若。】 ~《菩提道次第廣論‧布施波羅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0.200 (02/11 00:01)